九月初九
理政殿外
广安王世子元止献受封太子,铜雀台连升太子旗三日,正位东宫。同日,皇帝诏令三日后太子出使吴国,促成两国友谊,缔结两国同盟。
广安王自知没有退路,只能叮嘱儿子多加小心,若国内没有这诸多事端元止献也好安然无恙,只怕他出使的这几日这大夏不会安稳。夜里,元止献与广安王谈了许久,血魔门今日越发的嚣张,
三日后,广安王夫妇在东宫同儿子告别,广安王王妃上前替儿子抻了抻衣襟,又伸出手替他掖好鬓角,温柔地看着眼前这个只有十岁的孩子。元止献望着父亲,广安王脸上写满了无奈,只能对他勉强一笑,“止儿,此去吴国,多加保重。广安王府的大门永远为你打开着。”元止献露出一个坚定的表情。向二老深深鞠了一躬,跪下磕了个头,“父亲母亲,止儿告辞。”
说罢,高肖临立在一侧,“”姑姑请放心,肖临会照顾好太子的。”说罢,微微转过身子朝广安王夫妇二人深深作了一揖,“保重。”
元止献起身抬脚踏进马车,高肖临翻身上马,指挥护卫军前进,一行人便浩浩荡荡的出发了,从邺城到吴国都城崇城约莫五天脚程,越过建康便进入了吴国的地界,高肖临到城下时送上了皇帝下的度牒,守城大将孙世芳早就得知大夏新立的太子要来吴国缔结盟约,不慌不忙地打开城门迎接元止献。
孙世芳带着副将挺得直直站在马车旁,抱拳道,“末将孙世芳,恭候太子大驾。”
“免。”元止献轻轻说了一声。
孙世芳听到一声稚嫩的童音后,嘴角撇了撇。传闻大夏这新立的太子不过是一个十岁小儿,果然如此。
孙世芳缓缓走向马车,本想一睹太子的模样,高肖临身子一挡,“将军,麻烦带一下路。”
孙世芳后退一步,看了一眼高肖临,“副将,你带一路人好生护送大夏太子,不可有误!”转过身,又朝身后喊了一声,“开城门,放行!”说罢,便让开道。
高肖临收回度牒,下令前行,也朝孙世芳微微点了一下头,“多谢,告辞。”
孙世芳颔首,“太子走好。”
一行人过了建康后,约莫行了三日,九月十四巳时左右便到了崇城城下,礼部尚书李盛早已等候已久,谢一干官员端正立在城门两侧,看到元止献马车时,便以当朝太子礼迎接,两侧官员都齐齐跪下,齐呼,“太子千岁千岁千千岁!”
元止献踏出马车,轻声点头,用细嫩的童声道,“各位请起。”
各位大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这大夏太子倒是和孙秉太子可以做兄弟啊,这年纪都是一般大小。
李盛缓缓站起来带着身后的一众官员随着元止献的随行军队进城。穿过三坊七巷便能看到皇城的城门,两边的塔楼遥遥相对,中间的城门有一道从东侧塔楼延伸出来的长廊一直接到西侧的塔楼,整座建筑高大宏伟,让人望而生畏。
崇城引自《白虎通》:“天子曰崇城,言崇高也。诸侯曰干城,言不敢自专,御於天子也。”吴国崇城,便是出自这里。
马车和军队是不得进皇城的,元止献便在宫门出下车了,身后高肖临微微弯身,说道,“太子,见着吴国皇帝莫慌,他问你,你只答便是。”
“好。”元止献说道。
元止献轻轻甩了一下衣袖,抬头忘了眼明净如洗的天空,只有阳光忘我地铺洒在大地上,留下炙热的温度。
元止献收回望向天空的视线,抬脚迈进宫门。内侍官赶紧跟上元止献,唯唯诺诺的说,“太子,请跟我来。”
内侍带到承明殿便立侍在一侧,皇上等候已久,“太子,劳烦您自己进去。”
元止献望了眼高肖临,“走。”
两人一前一后进了承明殿,吴国皇帝正在批阅奏章,皇帝右侧一个身穿浅黄色四爪太子服的少年正安安静静的磨墨。想来这便是吴国的太子吧,元止献猜测。皇帝并未注意元止献二人走进了殿,全神贯注的批注着一本奏章。倒是太子缓缓停下研墨的手,安静立在一侧,对皇帝轻声说,“父皇,大夏太子还在侯着呢。”
皇帝这才放下手中的朱笔,看向元止献二人,对元止献招招手,“你便是止儿吧,快来。”
皇帝眼中的元止献不过是一个怯生生的十岁小儿,又见元止献躲在高肖临身后,便也逐渐放松了警惕,仔细打量面前这个孩子。
元止献和孙秉一般大,稚气未脱的孩子样。皇帝站起身,带着两个孩子坐下,慈祥地看着元止献,说道“朕和大夏皇帝乃是好友,我们两国也是盟国,你们兄弟二人也要好好相处才是。止儿你来这大吴也莫要见生,想要什么也尽管和朕说!”
元止献也甜甜的笑了一下,握着小拳头朝孙秉作了一揖,小大人的说道,“止儿见过秉哥哥。”
孙秉面上一红,抬起元止献的手,“你我今后便以兄弟相称吧。”
皇帝看着两个孩子,示意侍女呈上吃食。高肖临安安静静地立在元止献一侧,皇帝看到高肖临以后面色微微一沉。该是好好谈谈两国合作的事宜了。
皇帝把元止献安排在和华殿,此处与承明殿的距离比起东宫来最为接近。
入夜
高肖临悄息来到天子堂,天子堂是皇帝的书房,此时皇帝正坐在龙椅上把玩手里的白玉瓷盏。
“小臣见过大吴皇帝,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高肖临单膝跪地。
“免礼,你就是高丞相的大公子吧。朕听使臣都说大夏有一文武双全的奇才,此人还生的玉树临风,独得上天的恩宠。果真如此。”皇帝笑道。
“不敢,世人谬赞岂能当真,小家之才算不得什么,孙秉太子的才思仁心,才是大吴的福气。”高肖临抱拳。
皇帝笑意更甚,摇摇头不语。高肖临连忙单膝跪下,抱拳道,“皇上,近日,这大周的活动愈加频繁,战事紧急,实不相瞒,我们粮草有限,愿陛下能助我国一臂之力,我大夏比竭诚以报!”
“大陈加快了军队调配,加之东南水灾,百姓收成大减,最多能拿出二十万石。”皇帝眯了一下眼睛。
高肖临在心里默默盘算了一番,二十万石若一个十万人军队,加之两万战马最多可以支持两个月,熬过今天冬天怕是有些困难。
“陛下,我大夏人说话不饶弯子,先不说大吴西境有大陈在虎视眈眈,若我大夏被攻破,那大周下一个目标是谁,这显而易见,这世上又岂有到嘴的肥肉视而不见的道理?陛下意下如何?”高肖临沉色道,看来现在大吴还并未彻底认清现在的处境,大夏和大吴现在都是别人眼里的一块肥肉,若还不能合力抵抗,那下场如何显而易见。
皇帝无奈地看着高肖临,“非我大吴言而无信,陈国调兵是真,水灾亦是真。朕知你有你的难处,可朕亦有朕的难处。”
高肖临嘴角弧度微微一扬,“陛下,早先家父曾同陛下商议贵国借粮三十万石,我国借兵十万,可贵国现在却说,只有二十万石,陛下又想让我如何交代?”
皇帝放下白玉瓷盏,说道,“朕可允诺,后续的十万石必会补上,如何?”
高肖临抱拳,“多谢陛下。”
“罢了罢了,你先回去吧,也好复命,战事可等不起,后日我便让章士及带粮队赶往檀洲。贵国太子便多留几日罢,也好看看我这大吴的美景。那朕便等你们的好消息了。”皇帝说道。
“劳烦陛下了多多照顾太子。”高肖临深深磕了一下头。
待高肖临走后,皇帝笑意渐渐淡去,喃喃道,“狂妄小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