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机简介
当今世界,空军战机配置先进合理的国家,均采用高低搭配的方式,如法国的“阵风”和“幻影”、瑞典的“雷”和“鹰狮”、俄罗斯的苏-27和米格-29等。其中美国F-15加F-16的高低配置方案,也为中国所接受,歼-10就扮演了低的角色,当然也或多或少地瞄准了F-16的设计。
在设计研制过程中,需要解决数字线传三轴静不安定控制、翼身融合歼-10、大推力涡扇发动机这三个第三代战机的主要技术特征,工作艰巨。外界传闻比较集中的说法认为,这时中国从国外得到一些较重要的援助,以色列向中国提供了改进自F-16A的“狮”轻型战机的样机和技术资料,歼-10正是以色列战机“狮”的中国翻版。但事实上,歼-10的方案确定(1984年)与“狮”是同一时间,歼-10参考“狮”的说法并不属实。事实上,歼-10的很多技术来源于上世纪60年代设计的歼-9战斗机。
研制历程
背景
歼-10研制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正值冷战时期,因此其身上不避免的带有当时的痕迹,冷战期间,中国空中防御最大的威胁是超音速轰炸机,随着航空技术的进步,现代超音速轰炸机“逆火”拥有较大的航程和作战半径,并且凭借其完善的航空电子设备,在夜晚及恶劣气气候条件下在低空以复杂地形为掩护,进行高速突防,在深入上千公里纵深后用空地武器攻击我方重要目标,考虑到空地武器精度越来越高,威力越来越大,射程越来越远,可能少l量轰炸机就可能造成较大的损失,因此防御此类目标最好的办法就是御敌于国门之外,在其边境或者我方近纵深地区就将其拦截,因此这就决定了我国空军歼击机应该具备良好的超音速性能,以便能够快速起飞,迅速抵达战区拦截目标。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研制了歼-8II型歼击机,该机主要用来拦截高空高速入侵目标,其最大时速可达2M,在我国首次配备了采用数据链的半自动化截击引导系统,大大提高了该机截击高速入侵目标的能力。
不过当时前苏联第四代歼击机苏-27已经装备部队,与以前的前苏制前线歼击机相比,该机航程远、机动性能好,火力强,机载设备较为先进,可以为轰炸机提供较长距离的护航任务,也就是说苏-27可以在预警机的支援下,在轰炸机前形成一道拦击线来阻挡我国空军歼击机对其轰炸机的拦截,而以歼-8B的各项性能来看,要想打破其拦击线非常困难,因此我国空军需要一种这样的歼击机;即具备良好的拦截性能,又要具备良好的机动性能,以便能够突破苏-27的防御,拦截入侵的轰炸机。
这意味着这种歼击机与歼-8II相比,要有代的提升,包括气动布局、航空电子、机载武器都有质的提高。因此新型歼击机不但对于我国空军并且对于我国航空工业以至整个国防工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历程
歼-10的项目验证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当时由成都飞机公司和第611飞机设计所基于流产的歼-9型战斗机进行设计。原歼-9项目是为设计一种速度达到2.5马赫带鸭翼的三角翼空防型战斗机,其作战目标是原苏联的米格-29和苏-27.最初的计划要求,后来发生了重大变化,于是1988年重新将这款新型战斗机的设计定位在一种采用新技术的中型多用途战斗机上,以替换中国空军庞大的歼-6、歼-7和强-5机队,并有效应对当时同类型的西方战斗机。
虽然中国和以色列官方都否认双方在新型战斗机的研发上进行了合作,但普遍的猜测认为,在美国于1987年向以色列施压,促其放弃了国产“狮”战斗机项目后,以色列将该项目的先进研究成果转让给了中国。并且,非官方的中国媒体也声称歼-10/“狮”确实从一开始就是中以两国的共同研究项目。但是,考虑到两国不同的政治背景和歼-10与“狮”不同的作战需求,似乎又不能肯定双方存在过合作。因为,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空军追求的是空防型战斗机,而“狮”的设计重点是对地攻击,空战能力只是其次要考虑。同时,中国新型战斗机的设计尺寸要大于并重于“狮”,以充分利用其推力为12.5吨的发动机。而事实上,歼-10方案定型于1984年,而“狮”式则于1986年首飞,两者是同时研制的,“狮”式不可能为歼-10项目提供技术支持。除源自歼-9的设计基础外,装备了F-16A的巴基斯坦空军也有可能向中国提供了部分先进技术信息。
最早出现的可能是歼-10的照片,是1991年航空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航空工业四十年》图文集。该书中有一张“1990年2月李鹏总理听取林宗棠部长关于新机的研制汇报”的照片,照片中在歼-8II型原型机模型旁有一架采用带鸭翼的战斗机模型,被认为是歼-10最早的构型。报道称,歼-10的研制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提上日程,八十年代中期经过多次方案论证后决定用途。
然而可能是由于在研制中遇到困难,歼-10在发展过程中不得不作了过多修改,以适应中国空军不断改变和提高了的战术需要。这无疑导致了歼-10战斗机最后的外形与早期设计有脱胎换骨的变化,歼-10也从最初设计的一种单纯的空中优势战斗机演变为一种多用途战斗机。1996年,我国首度公布了一张歼-10的风洞测试模型的照片。中国自行研制歼-10,一直是军方的高度机密,有关歼-10的消息管制极严。1999年5月,某研究所助理工程师郭某,为了向网友显示自己掌握的国产先进战斗机的专业技术水准,在互联网上散布有关消息,同年9月23日,郭某因泄露国家秘密罪被成都市武侯区中级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八个月。
直到3年后,国内媒体公开报道歼-10,而军方已默许解密。民间有关歼-10的消息愈来愈多,2002年4月4日举行的第三届国防电子展上,有参展商的海报上更出现了一幅歼-10图片。随后歼-10将会在珠海航展上公开亮相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广为传播开来。
歼-10的首架原型机可能于1996年中期就首飞了,而中国官方报道的首飞日期是1998年3月23日。但实际上,在后一个日子上天的是经过重大改进的3号原型机。为向项目发展提供样机,共生产了五架供飞行测试的原型机和两架地面测试平台。两架预生产型歼-10中的首架于2002年6月28日首飞成功。
从2003年2月开始,至少七架,也可能是10架预生产型歼-10陆续提供给了中国空军。其中的几架目前正由中国空军的作战部队进行作战测试和评估,而其余的几架则留在位于陕西阎良的中国空军试飞训练中心用于最后的项目发展阶段。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歼-10的四余度电传控制系统。四余度电传控制技术在西方国家已发展成熟并应用到他们的第三代和第四代战机上。而歼-10是世界上唯一一种在试飞时,没有因为这种电传控制系统而失事坠毁的战机,体现了歼-10可靠和优异的操控性。
据报道,歼-10的飞行测试于2003年12月全面完成,并获得了生产许可证。首批5歼-10战斗机0架歼-10A可能已经开始生产。首个装备歼-10的战斗机团将于2005年底形成初始作战能力。估计中国将生产至少300架歼-10,但这一数量仍只能是其空军装备的数千架歼-6、歼-7和强-5中的一小部分。据称,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的歼-10月产量为两架。
作为单座歼-10A基本型的补充,一种双座的改型也于2003年12月进行了首飞。改进机加长了机身,以容纳后座舱和增大机内油箱的载油能力。虽然官方声称该机是歼-10的教练型,但改型机的外观特征表明该机并不是教练机,而是意在发展一种新的打击型战斗机,或者是歼-10的电子战和防空压制型号。
2009年,一种歼-10改进型出现在世人面前。与歼-10基本型号相比,该机在空速管、机头、垂尾上的设计明显不同,此前出现在FC-1“枭龙”战斗机上的DSI进气道更是引人瞩目。后该机被以歼-10B的代号公开。外界猜测该机较歼-10A战机性能上又有重大提升,但目前尚未有该机研制定型及装备部队的消息。
中国也曾经计划发展新型战斗机的海军型歼-10.但是,中国海军更希望装备一种双发动机舰载战斗机。中国海军为此更倾向于使用俄罗斯的苏-33,后放弃,改用仿制SU33的沈飞歼15.
歼-10的首架原型机可能于1996年中期就首飞了,而中国官方报道的首飞日期是1998年3月23日。但实际上,在后一个日子上天的是经过重大改进的3号原型机。为向项目发展提供样机,共生产了五架供飞行测试的原型机和两架地面测试平台。两架预生产型歼-10中的首架于2002年6月28日首飞成功。
从2003年2月开始,至少七架,也可能是10架预生产型歼-10(可能没有装备雷达)陆续提供给了中国空军。其中的几架目前正由中国空军的作战部队进行作战测试和评估,而其余的几架则留在位于陕西阎良的中国空军试飞训练中心用于最后的项目发展阶段。
据报道,歼-10的飞行测试于2003年12月全面完成,并获得了生产许可证。首批50架歼-10A可能已经开始生产。首个装备歼-10的战斗机团将于2005年底形成初始作战能力。估计中国将生产至少300架歼-10,但这一数量仍只能是其空军装备的数千架歼-6、歼-7和强-5中的一小部分。据称,成都飞机工业集团公司的歼-10月产量为两架。
作为单座歼-10A基本型的补充,一种双座的改型也于2003年12月进行了首飞。改进机加长了机身,以容纳后座舱和增大机内油箱的载油能力。改型机的外观特征表明该机并不是教练机,而是意在发展一种新的打击型战斗机,或者是歼-10的电子战和防空压制型号。
构想
外界根据资料和设想图判断推测,歼-10是一种单发单垂尾10吨级中轻型空中优势多用途战机,采用国际上新一代战机流行的机腹进气、双三角中单翼加三角前翼的近耦合鸭式气动布局,其优点是既能发挥三角翼飞机高空高速的优势,又通过前翼增加升力,保证中低空亚音速格斗的机动性并大幅缩短起降距离。这些推测反映了歼-10的作战任务与“狮”有所不同:“狮”采用下单翼和固定式进气道,以战场遮断为主,夺取制空权为辅;
而歼-10则是中单翼,带中心激波锥的二元可调进气道,强调低空空战格斗性能和高空高速的机动性,并兼有对地攻击性能。而且因为进气口前移,进气道略带S形,翼身融合体更加饱满,所以歼-10的隐身性能和内部油箱容量也更佳。歼-10前起落架为双轮,考虑了粗暴着陆的需求。主起落架在机身下方,让出了宝贵的机翼下方空间,便于携带更多外挂武器,外挂点为11个。
歼-10外挂副油箱最大4100升这些数据表明,歼-10除维持正常平飞外,还有足够的推力来满足执行各种机动动作的需要,使水平加速、爬升、盘旋等性能均有较大提升,甚至可以在空中格斗状态下毫不费力地垂直向上爬升。
歼-10在沿袭歼-9的鸭式布局基础上,采用了类似于“狮”式战斗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设计时的气动布局,但为了满足中国空军的要求而进行了修改,采用了中国新型战斗机最初设计时的大尺寸和大重量。
歼-10采用大三角翼加鸭翼布局。同时,歼-10保留了“狮”采用的活动翼面技术:外翼前缘为机动襟翼,固定内翼在全动鸭歼十座舱模拟系统翼的配合下产生绝佳的气动性能。常规飞机的水平尾翼位置被三角翼后缘的四块活动副翼所占据。翼尖部分没有设置用于轻型空空导弹的挂架,这一点与“狮”和“鹰狮”不同。
歼-10布局最为称道之处是它的翼身融合。通过精心设计主翼与机身中部结合处的曲面,既增加了机内容积,也有效利用了它带来的空气动力增升效果。主翼后部机身两侧没有安排其他结构,这再次体现了翼身融合的设计理念,只是在尾喷管前端机腹下加装了两片外斜腹鳍。这两片腹鳍用于战机大迎角飞行时,配合高大的垂直尾翼保持飞机的稳定性。与“狮”相同的是,歼-10也设计了四片减速板,其中两片位于机身上部主翼后方,其余两片仅位于机尾下部腹鳍之间。
除了机翼,歼-10与“狮”的另外一处重大不同在于进气道。“狮”的进气道与F-16类似,为固定几何形状。而歼-10采用的是带中心激波锥的二维可调式进气道,这种带调节板的进气道布局与F-4“鬼怪”Ⅱ有些类似。只是歼-10将“鬼怪”的进气道平移至机腹下,由调节板构成进气道的前部,这为发动机提供了不同飞行状态所需的气流,更加适合高性能空空作战。
此外,可调节进气道所增加的高效整流压缩能力极大地提高了飞机超音速飞行时的发动机推力,从而使飞机获得更好的爬升和高速性能。这种进气道布局的不足主要包括隐身效果欠佳、重量偏大且结构复杂和生产费用增加,同时调节板的动力和调节系统还加大了飞机的维护负担。
适合超音速飞行的气动布局、强劲的发动机和可调节式进气道使歼-10最大速度能够达到2600千米/小时,大于“狮”宣称的2340千米/小时。歼-10的高超性能集中于空空作战,因此无论是执行空防还是截击任务都将是一把利器。
总体布局
歼-10参考了“幼狮”式战斗机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设计时的气动布局,但为了满足中国空军的要求而进行了修改,采用了中国新型战斗机最初设计时的大尺寸和大重量。
在对“幼狮”战斗机的近耦合鸭式布局进行改进之后,歼-10放弃了“幼狮”的水平尾翼,而采用大三角翼加鸭翼布局。但同时,歼-10保留了“幼狮”采用的活动翼面技术:外翼前缘为机动襟翼,固定内翼在全动鸭翼的配合下产生绝佳的气动性能。常规飞机的水平尾翼位置被三角翼后缘的四块活动副翼所占据。翼尖部分没有设置用于轻型空空导弹的挂架,这一点与“幼狮”和“鹰狮”不同。
歼-10布局最为称道之处是它的翼身融合。通过精心设计主翼与机身中部结合处的曲面,既增加了机内容积,也有效利用了它带来的空气动力增升效果。主翼后部机身两侧没有安排其他结构,这再次体现了翼身融合的设计理念,只是在尾喷管前端机腹下加装了两片外斜腹鳍。这两片腹鳍用于战机大迎角飞行时,配合高大的垂直尾翼保持飞机的稳定性。与“幼狮”相同的是,歼-10也设计了四片减速板,其中两片位于机身上部主翼后方,其余两片仅位于机尾下部腹鳍之间。
除了机翼,歼-10与“幼狮”的另外一处重大不同在于进气道。“幼狮”的进气道与F-16类似,为固定几何形状。而歼-10采用的是带中心激波锥的二维可调式进气道,这种带调节板的进气道布局与F-4“鬼怪”Ⅱ有些类似。只是歼-10将“鬼怪”的进气道平移至机腹下,由调节板构成进气道的前部,这为发动机提供了不同飞行状态所需的气流,更加适合高性能空空作战。此外,可调节进气道所增加的高效整流压缩能力极大地提高了飞机超音速飞行时的发动机推力,从而使飞机获得更好的爬升和高速性能。这种进气道布局的不足主要包括隐身效果欠佳、重量偏大且结构复杂和生产费用增加,同时调节板的动力和调节系统还加大了飞机的维护负担。
适合超音速飞行的气动布局、强劲的发动机和可调节式进气道使歼-10最大速度能够达到2860千米/小时,大于“幼狮”宣称的2340千米/小时。歼-10的高超性能集中于空空作战,因此无论是执行空防还是截击任务都将是一把利器。
考虑到中国明显地将美国战斗机视为其主要空中威胁,加之美国的战斗机设计一直强调夺取空中优势的能力,因此不难理解中国要将空空作战能力视为其战斗机发展的主要需求。同理,歼-10在结构设计上强调机动过载要达到9G,这无疑体现出中国空军要求这款新型多功能战斗机要在制空作战中技压群芳,至少要达到F-16最新型号的性能。
歼-10为放宽静稳度设计,并采用四余度线传飞行控制系统。这是中国战斗机首次采用这种当前最先进的飞行控制系统。中国空军使用一架经过特殊改制的歼-8Ⅱ技术验证机测试经过重新设计的线传飞控系统,这显示出歼-10的线传飞控系统应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产物。
战机配置
动力
歼-10的首批生产型将采用久经考验的俄制AL-31FN涡扇发动机。苏-27家族也采用了AL-31系列发动机,不过FN型增加了一个经完全重新设计的检修舱。这一检修舱的设置是标准的俄式风格,在最初的AL-31型号中位于发动机上方,还包括部分压气机上部机壳的外侧位置,但FN型的检修舱则调整到与西方战斗机发动机检修舱同样的位置,位于发动机和压气机下部机壳外侧的位置。
除了歼-10原型机和预生产型使用的发动机外,据称俄罗斯于2001年一次性向中国提供了54台AL-31FN。这些发动机用于首批生产型歼-10.但俄罗斯拒绝向中国提供该型发动机的生产许可证。基于这个原因,中国正在研制可以替代AL-31FN的国产发动机。不过,即使所有的歼-10都将使用AL-31FN,中国也将寻求一种更加先进的改型,其最重要的技术要求当是配备轴向360度矢量喷管,以提升飞机的机动性能和发动机与机身有效配合带来的推进效能。这种发动机曾经在1998年的珠海航展上首次露面,俄罗斯明显是领会到了中国对发动机的潜在兴趣。实际上,被西方奇怪地忽视了的发动机矢量控制技术却在亚洲得到了广泛欢迎,它首先被印度空军装备的战斗机采用,接着是马来西亚,而现在可能是中国。
把目光投向未来,中国可能最终采用“土星”公司的AL-41型发动机。目前,该型发动机正在为俄罗斯下一代的战斗机进行研制。AL-41的体积可能与AL-31相同,但推力要增大30~40%。因此,AL-41可能成为未来歼-10型号的潜在选择,并使其具备与同在概念验证阶段的F-16Block60相同的作战能力。
目前,强劲且省油的AL-31FN为歼-10在空战中发挥高超性能提供了有力支持,使其无论是在高速、大爬升率飞行,还是在大过载机动时都无需担心发动机停车。该型发动机由于油效比极高,因此使战机在执行远程渗透任务时同样表现不凡。加之歼-10具有容积达5000升的内置油箱,这虽然比加两个保形油箱的F-16要少700升,但战机仍能够在携带较大载荷的情况上达到一个理想的作战半径。
歼-10还能携带三个副油箱,并已具备空中受油能力。但由于俄罗斯拒绝提供AL-31FN的生产许可证,而且考虑到中国一直在努力实现装备采购的国产化率,因此歼-10极有可能将在未来采用一种国产发动机,如黎明发动机公司生产的WS-10A。但目前知道的信息仅包括WS-10A的推力水平和布局,并且黎明公司已计划在该发动机上加装矢量喷管。
参数
考虑到中国明显地将美国战斗机视为其主要空中威胁,加之美国的战斗机设计一直强调夺取空中优势的能力,因此不难理解中国要将空空作战能力视为其战斗机发展的主要需求。同理,歼-10在结构设计上强调机动过载要达到9吨,这无疑体现出中国空军要求这款新型多功能战斗机要在制空作战中技压群芳,至少要达到F-16最新型号的性能。
歼-10为放宽静稳度设计,并采用四余度线传飞行控制系统。这是中国战斗机首次采用这种当前最先进的飞行控制系统。中国空军使用一架经过特殊改制的歼-8Ⅱ技术验证机测试经过重新设计的线传飞控系统,这显示出歼-10的线传飞控系统应是中国自主研发的产物。
歼-10极有可能同其他第四代战斗机一样,采用四重数位化线传飞控系统。使用四重系统而非三重系统的好处是可以允许战机在执行任务时出现两次故障。如果出现第二次故障,对于三重系统来说,将会出现好坏各一的局面,万一好的系统要向左转,坏的系统要向右飞,飞机将无所适从。但若是四重数位化线传飞控系统,好坏系统的比例仍是2比1,按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飞机仍可正常飞行。歼-10的多个独立翼面,若皆由四重数位化线传飞控系统控制,那么当这些控制面协调动作完成机身转向时,可以让飞机在没有俯仰、倾斜的状态下上下左右转换方向。
于需控制的翼面较多,已不可能再用人力和机械传动系统来控制,歼-10也可能相应地采用先进的四余度电传控制,通过传感器感受手对操纵杆的压力,转为电信号送往控制电脑,由电脑根据飞机实时情况计算出最佳控制量,并把控制信号送往舵面操纵系统,再调整飞机姿态。这样既减轻了飞行员的负担,又充分发挥鸭式飞机机动性,也保证了控制系统的冗余度和生存能力。
机长16.43米;机高5.43米;翼展9.75米;全机空重8840千克;发动机推力13464千克;正常起飞重量124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19277千克;最大速度2860千米/小时(高空)、1300千米/小时(低空);最大表速1250千米/时(低空);最大过载9吨;最小过载-3吨;起飞距离350米;着陆距离450米;作战半径1600千米(经过证实);最大航程3500千米;载弹量7000千克。
导航
歼-10的单座座舱为飞行员提供了良好的全向视野,这比以往继承前苏联设计风格的中国战机进步了不少。飞机的航电设备采用了符合西方机工程原理的设计组合:大屏幕抬头显示仪、三台液晶多功能平显,油门和推杆控制系统、数据存储系统、先进的自动航行和气象数据计算机和头盔瞄准具。
虽然这些产品的提供商目前还不能确定,但头盔瞄准具已经基本能够确定将采用国产型号,由洛阳航空设计所设计生产。歼-10采用采用国产JL-10脉冲多普勒雷达,搜索距离100千米~130千米,攻击距离80千米~90千米,可同时跟踪6个目标,并选定4个加以锁定摧毁;远期将采用国产相控阵雷达或俄罗斯“甲虫”、“珍珠”雷达。
中国的歼-11(苏-27)装备了一种高性能的红外搜索跟踪和激光测距一体化系统,这为战机提供了完全被动搜索和跟踪能力。歼-10自然也有可能装备一种同样或者类似的系统。但在歼-10的原型机和预生产型机上看不到用于容纳红外搜索跟踪系统的球状结构,似乎也没有其他的机身窗口显示有内置的该类系统。
武器
歼-10装备了一门半埋入式双管23毫米机炮(俄制Gsh-23型机炮的中国版),位置在进气口下方前起落架左侧。歼-10的机身下设计了11个挂架:六个在机翼下、一个在机腹下中轴线上、其余四个为机腹下方两侧半共开工的串联挂架(与幻影-2000、“阵风”和F-15E的机腹挂架配置类似)。中国官方尚未公布歼-10的外挂载荷能力,但估计为5500公斤。
根据照片可以看出,歼-10的原型和预生产型机大多挂载两枚PL-8近程红外制导导弹。歼-10的武器系统还将包括已经在歼-11上使用的俄制空空导弹,以及中国的PL-12中程雷达制导空空导弹。在执行对地攻击任务时,歼-10也可以携带国产和俄制的空地导弹和激光制导炸弹,以及非制导炸弹和航空火箭弹。
据报道,用于歼-10的导航和目标指示吊舱正在研发之中,这些设备可能与机炮对称安置在进气道的右侧。
设计师
杨伟,男,1963年生,汉族,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总设计师兼常务副所长,研究员。四川省第八次党代会代表。现已升任中航工业集团副总工程师,主持歼20设计工作。
杨伟同志1985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空气动力学与飞行力学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同年分配到中国航空工业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工作。他22岁研究生毕业,34岁晋升为青年研究员。十七年来,他怀着航空报国的强烈愿望,勇于创新,在航空高科技研究和国家重大型号研制工程实践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国最年轻的飞机总设计师。
杨伟是我国新一代歼击机电传飞控系统的组织者和开拓者。数字式电传飞行控制是某重点型号飞机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关键技术,是新一代歼击机的典型标志,国内空白亟需填补。只有突破这项技术,才能保证新一代歼击机的研制。这项技术难度大、风险高,世界上许多技术先进国家在这方面的研究中都遭遇过严重挫折,西方国家对我技术上更是严密封锁。
这项技术,是实现我国几代航空人强国梦想的关键技术之一。杨伟领衔确定了飞控系统总体方案。这是电传飞控系统要闯的第一道难关,国内无任何经验可借鉴。他在查阅、摸清、吃透大量技术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带领其他技术人员,开展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实施全系统数字仿真和原理试验,最终确定了方案、闯过了难关。他主持了飞控系统飞行应用软件开发,思路开阔,大胆创新,形成了从独立测试至验证确认测试全过程的独特的自动测试体系,为最终飞行应用软件开发一次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带领同志们猛攻难关,大胆采用国际上发展不久的VXI总线结构,反复论证方案,进行设计迭代,一年时间完成了三年的工作量,研制出了一流的飞控系统地面综合试验设施和可移动式飞控系统机上综合试验设施。首次试飞就直接采用静不安定技术,这在国际新机试飞史上是没有先例的。
为确保万无一失,杨伟在系统综合过程中深入一线,夜以继日,查找问题,分析原因,研究解决方案,进行了3000多飞行小时的地面系统综合试验和机上综合测试,保证了某重点型号飞机的首飞安全。
1998年,杨伟受命担任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所长、副总设计师,兼任飞控系统总设计师。2001年1月,又被任命为总设计师兼常务副所长,同时担任国家高新武器装备某重点型号双座型飞机总设计师以及我国新一代外贸军机超七/FC-1型飞机总设计师,并主持下一代战斗机等重大预研项目。其参与研制成功的某重点型号飞机是我国第一架自行研制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适应现代作战环境的新一代先进歼击机,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首飞不易,定型更难”,这是型号研制的普遍规律。为了推进重点型号试飞工作,他全力推进重点型号试飞与设计定型,带领同志们提出了优化组合的试飞方法,使其定型试飞的周期大大缩短;对于试飞中暴露的问题,认真分析,组织专项攻关,先后排除了上百个故障,开展多项优化设计工作,推进了飞机设计定型。
某重点型号双座型飞机(歼十)是国家高新武器装备之一,要求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实现首飞,时间紧,任务重。为了完成这一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作为总设计师,他带领同志们进行多轮的方案论证与优化,较好地解决了作战与训练需求的矛盾,攻克了总体布置、下视角、航电系统异步显示控制等多项技术难关,在短短9个月内跨越了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详细设计三个阶段。
超七/FC-1型飞机是为满足国际国内用户不同的侧重及需求而研制的新一代轻型多用途战斗机。在杨伟的主持下,仅用了4个月时间就完成了设计方案调整,全机总体分区协调,全机协调样机的改造,设备、管道、电缆的安装协调,结构、系统的重点试验等重大节点任务,受到了用户的高度赞扬。
2001年9月超七/FC-1型飞机冻结技术状态,转入详细设计阶段。由于此时重点型号双座飞机也正处在发图高峰,两型飞机同时发图给他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杨伟的带领下,经过9个月的辛勤努力和顽强拼搏,经受了重重考验,战胜了许多无法想像的困难,完成了事先被不少人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总发图9万余A4,创造了我国飞机研制历史上的奇迹,也才迎来了今天超七/FC-1型飞机开铆这历史性的一刻。
作为我国航空工业第一线青年工作者的优秀代表,杨伟作风严谨、充满朝气、开拓创新、具有无私奉献和百折不挠的敬业精神;他统揽全局,身先士卒,既是战斗在第一线的“拼命三郎”,又是一名能攻善战的出色指挥员,赢得了广大干部职工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认同,被上级领导誉为国家的宝贵财富。
杨伟同志拥有过硬的理论知识、成功的实践锻炼、出色的工作业绩,先后获部级一等功1次、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分别获得四川省、航空总公司“有突出贡献专家”、四川省国防工业“十大杰出青年”等多项光荣称号;2001年被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授予“航空报国科技尖兵”称号,同年被评为“国防工业劳动模范”;12月获首届“中央企业十大杰出青年”称号;2003年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升级更新
歼10B战机中国第三代战机歼-10推出的两年后新型号的歼-10B登场,歼-10B是歼-10A战斗机的最新改型,它采用了与FC-1相似的蚌式DSI进气道(蚌式),放弃了传统的矩形进气道设计,在保证飞机发动机正常工作的情况下,简化了设计,减少了进气道的活动部件,在减轻了飞机重量的同时,还降低了飞机的雷达发射截面。
加装了光电瞄准装置,与中国装备的歼-11(苏-27)类似,该装置位于歼-10B座舱的右前侧,包括红外搜索与跟踪传感器和激光测距机,可在无需雷达开机的情况下被动探测敌方目标,降低了己方飞机被探测的概率。
加装了电子对抗装置,分别是位于坐舱的两侧、发动机尾喷口的两侧的电线阵列,以及垂尾的顶端的电子舱,据信将主要用来进行电子对抗。
列装流程
中国空军目前的主力战机一共有256架,其中苏30MKK战机有100架,另外有苏27SK和中国自己组装生产的歼十一战机150余架;而日本空军的主力战机有250架,其中从美国进口和在日本组装的F-15J/DJ有198架。
另外有日本自己生产的F-2飞机70架。在参战战机数量上中日两国空军旗鼓相当。由于现代海战的关键是战场上空制空权的争夺,今天的东海大战决不是100多年前发生的中日两国甲午黄海大海战的重演,而是一场以空战的胜利决定最后海上战斗的海空立体大战。而谁能取得海战中战场的制空权对决定战争的胜负起着最关键的作用。这是本人一直以来对中日两国空军在进行的对比。实际上由于日本海军舰队在总体上对中国海军舰队拥有比较大的优势。
所以中国海军航空兵的近50架苏30MKK2战机需要它作为中国海航反舰作战机群的领头羊。在它的带领下中国海航的中华飞豹、和轰六丁和最新生产的轰六M战机共同组成空中反舰作战集团。这样一来中国空军与日本空军的主力战机对比则为200:270.台湾空军一直以来就是三军中的宠儿。在当年国共两党进行的内战结束以后,当时国民政府的空军几乎是原封不动的搬到了台湾。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后,特别是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台湾从美、法等西方国家进口大量的三代战机。
现在的台空军拥有各种新型战机340架,其中F-16A/B型150架、“幻影”2000-5型60架、F-CK1A/B(IDF)型130架、将形成一支以第三代战斗机为主,高、中、低空搭配,具有一定空中拦截作战和对地攻击能力的空中打击力量。由于在台海作战中一样存在着对舰打击任务和对台湾东部海空军事力量的远程打击任务,所以在大陆和台湾的对比也是200:340.
如果我们按大陆空军拥有一百架歼十战机以后,以前面对以上形势,一直以来我只有将协助主力战机作战的任务放在中国海空军可以进行空中加油的二代战机歼八战机群上。现在由于中国空军新增的蓝天卫士—猛龙歼十战机的加入,如果我们假定中国大陆空军现在拥有一百架歼十战机之后,中国空军的整体作战能力将得到很大的提高。另外中国空军在和日本空军和中国台湾空军的对比将发生逆转,海空军事力量对比的天平将向中国大陆空军倾斜。
所以无论是对中日两国在东海军事对峙和大陆空军对一小撮台独分子的强力打击时中国空军装备的歼十战机都可以提供了最好的战场保证。中国空军由苏-30MKk战机带领下由苏-30MKK、苏27、歼十一、歼十战机形成高低搭配、攻击火力强大、空中格斗和远程空空打击能力超强的新世纪中国空军远程打击空中作战编队。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中国已经具备在航空工业领域加大科技投入和加快自主研制下一代主力战机的经济基础。歼十战机成编制装备中国空军的事实也说明,中国航空工业已经可以批量生产国产第三代战机—歼十飞机。同时也证明:中国人现在有能力将引进的飞机发动机和中国自行研制的雷达搜索系统、航电飞行控制系统、作战指挥计算机火控系统、各种国产中远程超视距攻击空空导弹、以及中国自己研制的具备世界水平的战机气动外形进行优化组合。从而为中国空军的下一代战机的研制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从今以后中国空军再也不需要完全依靠进口的他国的战机来保卫中国自己的万里蓝天,中国自己的国产优秀三代战机-歼十将成为中国空军最可靠的蓝天卫士。
亮相时间
首次公开亮相
八一飞行表演队的歼10战机将亮相珠海航展为迎接即将到来的新中国成立60周年和人民空军成立60周年,亚洲最大的航空博物馆,中国航空博物馆,2009年6月16日开始闭馆整修。这个博物馆在国庆期间重新开馆后,将可使公众近距离接触到歼-10战机和首次公开亮相的空军特种飞机、加油机、新型地空导弹、新型雷达等。
亮相珠海航展
2010年11月8日中午12点15分,中国空军八一飞行表演队已经飞抵珠海。伴随着飞机引擎的轰鸣,3架以蓝、白、红为主色的歼10出现在珠海航展中心上空。3架飞机宛如三把直刺长空的利剑,连续两次掠过蓝天,然后相继在珠海机场降落。约12点45分,另外4架歼10也相继到达。这意味着换装歼10飞机后的航展期间,八一飞行表演队每天都将进行一场飞行表演,准备了18套动作,每次表演时间约22分钟。
衍生型号
歼-10A:单座版。外销代号F-10A。
歼-10S:J-10A的双座教练机型号。前机身拉长以放入后座,两飞行员以纵向座于单一座舱罩下。机背也加大隆起以放入多的航电系统。突出教练外还保留了作战功能。J-10S也可以用于加强对地攻击型后座飞行员可以当武器操作员。
歼-10B:是基于J-10A大幅改进隐身优化型。配备无边界层隔板超音速进气口或称发散式超音速进气口,雷达罩重新设计,取消传统圆锥型雷达罩,改为更有利隐身的扁身锥型,驾驶舱前方加装了光电瞄准系统,内藏红外线搜索及追踪系统及激光测距仪,垂直尾翼和襟翼也加大,该机可能有整合被动式相位阵列雷达。2006年1月来自俄罗斯报道的“超-10”,机身修改后可装配AL-31FN M1涡轮扇引擎并搭配向量喷嘴。网络流存照片中并未装有向量喷嘴。
歼-10AY:“八一”特技飞行表演队用机。配备与歼-10A大致相同,但机头23毫米航炮被移除,同时在机翼挂架上装上拉烟装置用于表演时进行拉烟演示。
歼-10SY:歼-10AY的双座版本。FC-20:预定卖给巴基斯坦的歼10外销型号,2010年还未有相关消息指出解放军会外销J-10A。
技术和作战考虑
当获得有关歼-10的首批情报时,虽然西方国家知道它先进的气动布局和技术直接来自以色列“幼狮”战斗机,但还是认为它是一种轻型战斗机。实际上直到最近,大部分西方媒体在提供歼-10的评估数据时仍是基于“幼狮”战斗机的重量、尺寸和技术性能。
但在获得了准确的数据后,显露在人们面前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歼-10实际上是一种中型战斗机,在作战性能上类似于F-16C Block 50和幻影2000-5,或者更准确点说,就像单发的欧洲战斗机或“阵风”。因此,说歼-10与最新的F-16型号具有相当的作战能力一点也不为过,只是它的机身更大,并有更好的发展前景。歼-10最初的设计选择中,与当前西方战斗机设计思路不谋而合的地方得到了加强,特别是采用可调节式进气道。
歼-10与其他亚洲国家的国产战斗机一样,当前最现实的问题是其航电设备和制导武器的发展进程和可靠性。另外一个需要关注的是数字线传飞控系统,它不仅存在着可靠性问题,而且在与满载现代航电系统的战斗机结合以后,它是否能够全面发挥潜能也将令人拭目以待。
歼-10性能参数为:机长14.57米,翼展8.78米,推力12444千克,最大速度2600千米/小时,最大升限18000米,作战半径1100公里,最大航程2500公里,最大起飞重量19277公斤,载弹量7000公斤,推重比大于1.1.这些数据表明,歼-10除维持正常平飞外,还有足够的推力来满足执行各种机动动作的需要,使水平加速、爬升、盘旋等性能均有较大提升,甚至可以在空中格斗状态下毫不费力地垂直向上爬升。
战略意义
歼-10并不一定是如何了不起的“超级战斗机”,作为国产第三代超音速战斗机来说,歼-10的技术水平和综合作战能力当然比歼-8II和FBC-1强得多,但也没到一些人所说的什么世界准第五代战斗机水平。但不可否认的是,歼-10的发展对于中国航空工业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歼-10的关键意义在于我们通过该机的开发掌握了现代大型复杂高科技武器的研制经验和手段,充实了技术储备提升了制造工艺水平并锻炼了一批能打硬仗的工程技术人员。最重要的是,通过歼-10的研制表明我们中国具备了发展现代化作战飞机的能力。为中国航空工业的下一步腾飞奠定了基础。
过去的什么歼-9、歼-11、歼-12、歼-13,什么垂直起降战斗机、什么远程战略轰炸机我们都搞过,可以说是型号上的不少,可真正投入使用的除了个歼-8之外几乎一个都没有成功。就是怎么个歼-8,还搞的时间拖的如此之长,搞出来之后还是如此之不遭人待见。考虑其中问题,主要是我们的基础工业太差,在不具备技术力量和资金的情况下乱上马。
有人总是希望歼-10是什么“超级飞机”,就好象杜撰出什么“8810工程”的那位仁兄。其实谁不想中国能造出最好的飞机。但过去的教训告诉我们不可好高务远,否则将落得个一事无成的下场!
中国的航空人是汲取了过去的经验教训,而铆足了劲头干歼-10的。有些朋友经常是看飞机的技术指标,但就没有想到制造飞机的需要用什么技术,什么工艺,没有想到其中的关联和意义。就说99年一月/二月号的《兵器知识》中关于FBC-1的介绍,里面提到的关于FBC-1的机翼是采用一体成型技术做出来的,几乎没有人注意过。要知道这是相当的高科技,美国的F-22和日本的三菱F-2才刚刚用上,我们能够掌握说明了什么已经是不言而喻的。
看看《中国航空报》、《兵器知识》、《军工报》、《航空知识》等过去关于成飞建设的报道,关于从CAD/CAM的采用,到超塑成型和扩散连接技术的广泛应用,再加上这几年的合作,特别是双方在先进航空动力系统上的密切合作,以及中国在航空电子技术方面的长足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歼-10绝对是一种各方面性能都非常优良的好飞机,绝非歼-8II可比。
但饭要一口口的吃,你要求人家从歼-7一下子就跳到JSF的水平是不可能的,我个人估计歼-10与F-16C/DBlock40/42水平相近。相对于过去的歼-7、歼-8,这可以说是相当了不起的进步,歼-10的首飞成功本身就代表着我们在军用飞机研制领域取得了大跃进式的成功。
你会说:“才和F-16一个水平?人家的F-22都要服役了!”不错,你可以想想,当初人家F-15和F-16服役的时候,我们的歼-7还造不好,和人家的差距何止30年。到歼-8II定型的时候,人家的ATF计划已经进行到高级发展阶段了,YF-22和YF-23都已经开始进行工装了。
在这样的情况下,歼-10搞了出来,这说明我们一直没有放弃赶超的努力,而且做的不比别人差。在歼-10之后,我们必然将继续更新一代作战飞机的研制,不管他叫J-12还是什么XXJ。就是歼-10本身,我们也可以通过不断的改进,提高它的综合性能。要知道F-16刚搞出来的时候连中程导弹都带不了,更别提对地攻击能力,到如今F-16C/D已经是出色的多用途战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