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我国是大豆的原产地,被称为“大豆之乡”。五千年前大豆即是中华民族五大作物之一。我国共有食用豆类20多种,大豆含蛋白质40%、脂肪20%左右,被誉为“田园里的肉”和“优质蛋白质的仓库”,是古今公认的食疗佳品。我国民间素有杂食的习惯,大米中缺乏赖氨酸,而豆类中赖氨酸丰富,吃豆饭就比单吃大米饭营养价值高。北京人常将玉米面和黄豆面混合成杂合面,玉米中色氨酸、赖氨酸含量低,而黄豆的蛋白质中赖氨酸、色氨酸含量较高,混合食用,就提高了食物的营养价值。这恐怕就是“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的科学解释吧!现代研究揭示大豆蛋白能降低人体血胆固醇含量,可减少患心脏病的危险。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营养专家对数十名血胆固醇高的男性进行了试验。将他们通常的蛋白质摄入量的一半用大豆蛋白替代,结果发现受试者血胆固醇含量平均下降11.5%。豆制品中含有的大豆蛋白能大大降低人体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有利于心脏的健康。
己烯雌酚是临床上广泛应用的雌激素。可是,在美国发现有相当数量年龄在18~20岁的姑娘颈部长出了肿瘤,这时人们才如梦方醒。原来当初这些女孩子们的母亲都曾因难以受孕而来求医,医生曾将己烯雌酚当作促进生育的药物给她们大量服用。医生们认为这些姑娘颈部肿瘤发生的原因,就是由于她们的母亲在怀孕时服用己烯雌酚造成的。由于雌激素的靶器官是乳腺,临床证明滥用雌激素是西方乳腺癌高发的重要原因。近年我国上海市的统计资料表明,乳腺癌发病率呈不断上升之势。日本人因喜食豆类食物,乳腺癌发病率远低于美国,但移民美国的日本人由于饮食结构西化,乳腺癌发病率与美国人不相上下。巴西科学家研究发现,大豆中富含一种植物雌激素——异黄酮(Isoflovin),异黄酮作为大豆特有的植物雌激素,其化学结构同己烯雌酚类似,是动物雌激素的前体,对女性,特别是更年期妇女有非常重要的保健功能,而且没有动物雌激素的副作用。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准许宣传大豆的健康效用时指出:大豆异黄酮作为植物雌激素,可刺激乳腺和子宫内膜细胞的受体,其刺激的强度仅为自然产生或人工合成的动物雌激素的千分之一,所以只会作用于特定组织,是非常安全的。大豆异黄酮不像动物雌激素那样会诱发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大豆的祖国——中国出产的大豆含有相当高的异黄酮成分。因此常饮富含异黄酮的豆浆至少可以降低三种癌症的危险——即乳腺癌、结肠癌和前列腺癌。
豆类及豆制品等是我国传统食物,是优质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并可提供丰富的维生素B1,以及铁、锌等微量元素。每日需要50克(一两)。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影响青年的正常发育,每日摄入的蛋白质应有一半以上为优质蛋白质,为此膳食中应含有充足的豆类食物。中老年人为了防止骨钙丢失,需要摄入充足的钙。因此也应每日摄入一定量豆类食品。富含蛋白质和矿物质的豆类食物(包括豆腐等豆制品)应当常吃,为此国家组织实施了“大豆行动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