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25900000220

第220章 诸葛攸显能

收容降兵是件很麻烦的事,特别是在降兵数量远超新义军士卒的浪荡渠东西两岸。

石虎酷爱打猎,兴致来时,曾在黄河南岸圈出一个猎场;猎场南到巨野泽,东至大清河东岸的东阿,西至管城,位于司、豫、兖三州交界之处,方圆达数万里。这里就是历史上极为血腥、极为悲惨的“掷兽罪”和“尸林景观”发生地。

浪荡渠上游地理位置属于猎场范畴。这一带草深林密,路径难辨。降兵若是瞅准空子,一头扎进草莽之中潜逃,人数单薄的新义军很难寻踪追杀。

麻烦到了诸葛攸手中似乎不再是麻烦。

诸葛攸首先找了个借口,斩杀了几十名横眉暴眼,面向凶恶的降兵,以震慑余众;然后将降兵五人组为一保,保者保证也;一保之中若有人逃脱,其余四人连坐受死。为了自己性命,降兵只得互相监督,如此就为陆战营分担了大部分看守之责。

缴获的兵甲旗杖打包捆上,让降兵扛上,诸葛攸带着他们向西缓行,收集无主战马,捡取遗落的兵甲旗杖,一路之上很是轻松。轻松的让诸葛攸产生了一些遗憾,做这种事情毕竟没有纵横沙场来得痛快。

快到官渡之时,衡水营报警信使赶上诸葛攸的队伍;听说白马渡和禀丘遇到大队敌军偷袭,非常危险,诸葛攸没有担忧,反而十分亢奋。危难之时见英雄,白马渡和禀丘越是危急,越能显出他诸葛攸的本事不是?

一边快马向石青紧急报讯,一边安排人手通知官渡、管城等地新义军立即带降兵回返与他会合。诸葛攸随即率领陆战营及其麾下降兵快速退往浪荡渠。他很清楚,浪荡渠是新义军回师救援的重要通道,必须操持在己方手中。

出乎意料的是,诸葛攸赶到浪荡渠的时候,对岸已经布下一支打着张焕、江屠旗号的人马;五千衣甲齐整的士卒沿渠岸散开,分成三队,扼守在对面三个易于登岸的滩涂地,防守幅度至少有四五十里宽。

原来因为王猛、韩彭早有准备,张焕突袭白马渡未能一举成功,双方一攻一守,战事陷入胶着;张焕见势不对,一边率大部继续猛攻新义军,一边分遣一支人马抢先占据浪荡渠东岸,以便阻止回师的新义军。

抢占浪荡渠的意图落空之后,诸葛攸没有着急,盯着对岸望了一阵,他把降兵中的校尉、军司马、军侯等枋头军骨干挑选出来编入亲卫队带在身边,随护将几千杂兵召集起来训诫道:“枋头被新义军占据,蒲洪、蒲健完了,枋头军也完了;只是,这些与汝等并无多大干系。汝等家人子女已在新义军下辖,汝等若想谋取荣华富贵,可以加入新义军;汝等若想日后和家人子女团聚,必须听从新义军指挥。”

训了一通之后,诸葛攸将三千多名降兵编入陆战营,命令陆战营军司马张凡为临时统带,率四千人沿浪荡渠南下向尉氏运动。

诸葛攸暗自叮咛张凡,一路务必多树旗帜,多造声势。但若遇敌,能避则避,不要轻易作战交锋;利用降兵充当疑兵可以,真个交锋起来,可就靠不住了。

张凡率部刚刚离开,诸葛羽、戴洛两人率一千多新义军押着几千降兵赶到;诸葛攸照例而行,将这股人马分作两部,一支运动到陈留南部,与张凡遥相呼应;一支在陈留北部运动,分散对方视线;第二日一早,丁析率部押着降兵从管城回返,诸葛攸又将这股人马分成两支,一支停留在原地,向对面的敌军施加压力,一支继续南下,做出寻机渡水的态势。

一天一夜的时间,浪荡渠上游,西岸不到一百五十里宽的地域内出现了五支新义军。五支人马有的伐木编排,似乎准备渡过浪荡渠;有的立寨扎营,作出阻断张焕大军退路的架势。

依旧在率部猛攻白马渡的张焕闻报后傻了眼,他没想到新义军主力回来的这么快、这么多。这仗没法打了,再打下去,就不是自己堵住对方的退路,而是对方阻住一万二千豫州军的退路。这一万二千豫州军,可是自己兄长的命根子,说什么不能有失。

二月二十九黄昏,就在石青向蒲健索要赔偿的时候,张焕停止攻击;当晚,趁着夜幕的掩护,伪装的豫州军快速退会陈留,第二天一早,渡过惠济渠,来到浪荡渠东岸。坐镇尉氏的冉遇随即派遣三千人赶到西岸接应。诸葛羽、张凡见状,没有攻击,率兵北撤,丁析、戴洛两支人马跟着北撤。

对岸之敌撤走后,诸葛攸指挥降兵在浪荡渠上搭了一座浮桥。

三十日晚,五支人马在浪荡渠西岸会合,连带降兵,集结出一支一万五千多人马的大军。当天晚上,诸葛攸率一万人马连夜东返,救援禀丘,诸葛羽带五千人在浮桥两端立下两个临时营垒,以守护浮桥,接应回师的人新义军大部。

段氏鲜卑虽然被逼着攻打禀丘,其实心中一直揣揣不安,时刻盯着白马渡和浪荡渠;张焕撤走,新义军大部回师的消息第一时间传到段龛耳中;得报后之,他二话不说,命令部落人马急速后撤,段罴率两千多骑断后,防止禀丘城追击。

三月初一,石青率权翼部精骑、天骑营赶到浪荡渠,听闻张焕、段氏鲜卑先后退兵之后,他顿足大叫,连道可惜。早知如此,新义军主力就不用急着赶回,他也不会在洛阳放走那八千枋头军了;即便拼着不要八千匹战马,也要把蒲氏的力量先行消耗殆尽,如此,他才会放心。

与石青懊悔不迭的心情相反,新义军上下个个喜气洋洋。

这是一场大胜!

这次胜利的意义与偷袭乐陵仓不同,乐陵仓收获得的是辎重财富,依靠取巧,胜利得有些侥幸。

与枋头军一战,大多是硬碰硬的对拼,这样的胜仗来自于实力,收获的是信心和名声;枋头军!蒲洪!以往代表着显赫,代表着强大的名字,被新义军彻底击垮粉碎,这岂不意味着新义军更为强大。

在乱世之中,还有什么能比自己队伍的强大更有意义的?没有!绝对没有!久在中原颠沛流离的新义军人对此深有体会。

当然,这场大胜收获的绝不仅仅是名声和信心,还有急速膨胀的人马和地盘。

一万六千多降兵、近九千匹战马,至少能装备三万人的兵甲旗杖,枋头核心区域、黄河南岸一线的实际控制权。在这些缴获数字的装点下,新义军骤然成为一支令寻常人敬畏、战栗的力量。

其中,对这支力量最为恐惧的当属陈留段龛。段龛逃回孙家坞后,第一件事便是派遣兄弟段钦赶赴白马渡向石青请罪,并将冉遇、张焕是如何逼迫段氏部落的一一交代清楚。

这时是三月初四。

除了枋头的屠军和天骑营,新义军各部包括众多降兵都在向白马渡集结。石青一边整顿人马,补充各营战损;一边向邺城报捷,将战事经过一一道明,最后请求李闵允许魏统部暂留一段时间,以协助新义军对段氏鲜卑用兵。

对段氏鲜卑用兵,石青担心的不是打不赢,而是担心段龛败亡后,部落人马四散逃脱,祸乱河南一带坞堡生民。新义军有个软肋,就是骑兵太少,追击力量不足;因此,他希望魏统部精骑能够参与对段氏之战。

就在这个时候,段钦来了。

段钦长的与段龛、段罴不同,看起来颇为实诚憨厚;他跪在石青面前,痛哭流涕,哀声不止,直将段氏说得仿佛蒙受了无尽的委屈一般。

石青厌恶地瞥了一眼,冷声道:“段龛既然知罪,为何不亲来领罪,只让汝来哭求;莫非把本帅当作不懂世事的稚童欺哄?汝休要多言,让段龛来本帅面前分说吧。”

赶走段钦后,王猛问道:“石帅,所谓的张氏私兵已确认为豫州军伪装而成,冉遇行此举,居心极其险恶,石帅以为,我等是否向邺城参奏一本?”

“不用了。此事不要再提。”

“此是为何?”王猛有些不解。

历史上的冉遇从未对大魏产生过真正的忠诚,同一般世家乱世中的做法一样,张氏不会把赌注只押在一方身上,冉遇也许早和张举达成默契,成为南和张氏押在大魏朝廷一方的筹码;这是一种利益关系,没有任何忠诚的成份;原本的历史中,一年之后,在大魏最困难的时候,冉遇背叛了冉闵。

石青认为没有必要弹劾这种人;无论邺城是否惩戒责难,对冉遇都没有丝毫影响,弄不好反而会让他的背叛提前一步。这对需要安定和声望的大魏来说,并无益处。

“国朝新立,同僚便互相攻讦,诚非朝廷之福。暂时忍一忍吧。”石青不管王猛信是不信,随便找了个理由含糊过去。

三月初十,段龛仍然没有来。

三万多人马在白马渡休整了六天,无论是新义军本部士卒,还是新补充进去的降兵都渐渐从久战的疲惫中恢复过来;韩彭、王龛、侗图诸将校摩拳擦掌,向石青请战,要南下陈留,讨伐段氏鲜卑。

“等一等!大伙好生再休整两天。放心,仗以后有的打,功劳有的立。”

石青向诸将解释道:“打段氏鲜卑要狠打,斩草除根,不留后患。如此就需魏统大哥的精骑配合,本帅已经为此向朝廷请奏,只待皇上许可之后,我们便杀向陈留,将段氏连根拔起。”

石青和诸将说得正热闹,王猛赶过来,道:“石帅。白马渡来了一位客人,王猛以为,石帅亲自见一见才好。”

石青见王猛说得隐晦,就没急着追问,和诸将招呼一声后,便随王猛返回大帐,待走到没人处时,石青问道:“哪里来得客人?”

王猛笑道:“回禀石帅,客人是陈留孙家坞的,就是段氏鲜卑大帐所在的那个坞堡。”

石青皱眉问道:“又是段氏的人?”

“非也。”

王猛笑道:“石帅有所不知,孙家坞以前另有主人,半年前才被南下的段氏鲜卑强占;这位客人,可是土生土长的孙家坞人。”

“哦。不知是否可靠?”

石青眼光一闪,若有所思地看向王猛。

王猛悠悠道:“无论可靠与否,都是新义军的机会。”

“景略兄所言有理!无论如何,都是机会。”石青和王猛相视一笑,彼此心思已然明了。

同类推荐
  • 治世神箭

    治世神箭

    他是养国二公子,更是天之骄子,生来神力,最善骑射,一心辅佐哥哥,不想养国被仇人斗贲皇所灭,惨遭屠国。养由基在回国途中躲过浩劫。从此开始复仇之路,楚王一样是他刺杀的对象,后来知道了真正的仇人,便为楚王一箭定乾坤,立下首功。养由基不稀罕令尹官位,只想复国,大义让贤。最终经过艰难险阻,不向强权低头,复国成功。可是,却不忍结义兄弟孙叔敖心血白费,屡屡救楚国于危难,到处东征西战,最后浴血沙场,被仇敌万箭穿心。
  • 仗剑策马

    仗剑策马

    君王笑江山,枭臣济苍生。仗剑万里路,铁马踏血途。
  • 回到汉朝做皇帝

    回到汉朝做皇帝

    开局一把刀,地盘全靠抢!汉朝生于蟒、死于莽,一切冥冥中似乎自有定数。不论是樊重、卢芳、公孙述这些叛逆者,还是王莽、刘秀、刘玄这些当权者,亦或是王安、庞萌、邓奉这些背叛者,每个人身上都有很多的故事,就是因为有了这些精彩的故事。东汉初年的历史才变得大气起磅礴,波澜起伏。为了避免菊花残、满地伤,自己的笑容已泛黄,重生的刘秀每一天不是在策划造反就是再去造反的路上。
  • 三国马夫

    三国马夫

    小小马夫猖狂猖狂,哼哼,今日你对我爱答不理,明日我让你下马当步兵。在这将军岂能无马的年代!看我小小饲养员如何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赤兔,的卢,绝影统统给我排好队,四轮车,你怎么也凑热闹,什么?你也有一颗做马的心,这……
  • 太和风云

    太和风云

    公元四至五世纪,中国历史历经三国两晋,进入南北朝时期。当时南朝宋政权掌握在刘姓皇族之手,而北魏的政权由北方游牧民族鲜卑拓跋部人掌控。北魏初期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历时百余年,后来第七位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史称拓跋宏。拓跋宏在其祖母冯太后的引导下,力主发展经济,实行民族团结,推崇汉文化并广传佛教,使北魏在文化上,民族团结上达到空前繁荣,而后又实行了俸禄制,均田制,三长制。对推动社会发展,延续中华文明,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剧讲述了北魏中期的一段故事。旨在使后人记住这一段不应被忘却的历史。故事从北魏第五位皇帝文成皇帝的去世说起。
热门推荐
  • 葬天剑墟

    葬天剑墟

    蛮荒大陆,山林湖泊江河、戈壁荒漠雨林、遗府禁地神迹,玄奥诡谲,人人修炼天地规则,掌握天地力量,飞天遁地、移山倒海。人族、妖兽、魔修、鬼道,万族林立、争斗不断,第三次万界天崩大战中,涌现出一位惊才绝艳的无名大帝以诛仙万象剑阵破天地束缚。破碎之地规则混乱,生命绝迹,荒芜混沌,自成一界。是为剑墟!
  • 朱向前文学理论批评选

    朱向前文学理论批评选

    本书编为四辑,第一辑“作家论”,第二辑“作品论”,第三辑“评论”,第四辑“理论”。每辑十篇,共辑四十篇,四十余万字。这是一本文学师友用文学笔法评说朱向前的书。全书收集近二十年来朱向前的师长、朋友和学生的文章约三十万字,有评点、有批评、有侧记、有印象,门类繁多,风趣好读。
  • 重生之魔武无敌

    重生之魔武无敌

    平凡少年,因神秘古剑穿越时空,看着天空飞翔的巨鸟,地底穿梭的猛兽,他笑了。
  • 谈婚论爱

    谈婚论爱

    南熙初出茅庐情深似海,而简西越变形形色色的人,不会再爱。虽说南熙年长5岁,可在情感上,他就是一张白纸。三十而立的年龄,男人的成熟稳重,让简西慢慢的放下过去,打开心扉。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野蛮女友棉花糖

    野蛮女友棉花糖

    刚刚出道,作品写的不怎么好勿喷,希望大家多多支持一下。。拜谢!!
  • 穿越位面之别叫我妈妈

    穿越位面之别叫我妈妈

    男主陈锋穿越诸天万界售卖神器,建立自己的主神空间。啥?我怕啥。没有我怕的。
  • 念无妖

    念无妖

    那一世,她生于天庭之上,百鸟朝凤,其光璀璨。她被认作神之子,拥有万仙所妒的神躯。她初次历劫,在历劫中遇见一名凡人少年,她想许少年一世长安无灾,但后来,她因失心忘了少年,少年死于她手。她救济,在奈何桥上遇见一名男子。救济凡尘的她为了令一名男子将他亲手杀死,殊不知,这名被她杀死的男子,才是她的真心。而她的命运,就是忘记。她于千年后又遇见了他,他委身相随,可她,偏偏又记不起他……
  • 仙门遍地是奇葩

    仙门遍地是奇葩

    原来仙门竟是这般不以为耻,当真是脸皮厚到极致。师傅喜欢徒弟,徒弟却为魔界鬼祭哭得死去活来。好一个郎艳独绝,遗世独立的灵澈仙人。又好一个不知羞耻,仙门之辱的徒弟。不愧是仙门之境,遍地奇葩,魔为仙成仙,仙为魔堕魔;不疯不魔,不魔不仙(ps:纯属瞎七八扯,毫无逻辑。)
  • 武下

    武下

    一个新兵的转世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