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穴位”面部,耳屏前,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处。
“手法应用”对本穴的按摩多以揉为主,但也可以采用点、按的手法给予较强的刺激。
“保健功效”对耳聋耳鸣、眩晕、齿痛、牙关开合不利、下颌关节素乱、面疼、口眼歪斜、三叉神经痛、鼻炎、坐骨神经痛等病症有防治作用。
1.按摩下关、耳门、翳风、风池、听会等穴对治疗耳聋耳鸣很有效。
2.眩晕时,对本穴以及行间、风池、印堂、百会、太阳、阳陵泉等穴加以按摩,治疗效果良好。
3.对于牙关开合不利的患者,按揉其下关、太阳、翳风、颊车、合谷、耳门等穴,可以使其病症明显改善。
4.配以颊车、大迎、阳白、四白、迎香、鱼腰等穴加以按摩,对治疗三叉神经痛具有明显的效果。
5.口跟歪斜的患者,可以对其下关、翳风、颊车、合谷、地仓、阳白、四白、太阳等穴位进行按摩施治,有助于康复。
6.以下关为主穴,配以颧髎、迎香等穴进行按揉,能够有效治疗鼻炎。
7.患有坐骨神经痛的患者,常对下关、太溪、肾俞、委中、阳陵泉等穴进行按摩,对病情的缓解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
8.治疗下颌关节功能紊乱,以下关、颊车为主穴,取合谷、内庭、听会、翳风、地仓、太阳等为配穴加以施治。
“注意事项”
1.对本穴的按摩力度一般来说要轻柔缓和,但对病情严重者,可以适当加大刺激。
2.每天对其按摩3~5次,每次2~3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