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王朝对付西突厥的同时,居住在西藏的吐蕃和唐朝开始了频繁的交往。吐蕃人的先祖是羌族,他们原来居住在今天的青海省,后来陆续迁入西藏。初唐时期,松赞干布统一并建立吐蕃政权,贞观八年,松赞干布第一次派遣使臣前往长安访问,唐太宗很快就派使臣回访。从此,唐朝和吐蕃正式开始往来。贞观九年,唐朝打败吐谷浑,立诺曷钵为王,为了取得唐朝支持,诺曷钵亲自到长安向太宗求赐婚。西突厥被唐军打败后,其可汗的儿子也向唐朝求婚。而这个时候,松赞干布也派人到长安求婚。对于远道而来的三国使臣,太宗一一隆重接待,但在缔结婚约的时候,太宗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只答应了诺曷钵和西突厥王子的求婚,而唯独婉言拒绝了松赞干布的求婚。吐蕃使臣因为没有求婚成功,怕受到惩罚,便编了一通假话,给松赞干布说:“刚到唐朝的时候,他们对我的欢迎仪式非常隆重,同意将公主嫁给大王。后来吐谷浑王也来求婚,唐朝天子又不同意了。看来一定是吐谷浑使者在中间说了坏话。”松赞干布听了非常生气,觉得自己的颜面扫地,马上发兵攻打吐谷浑。吐谷浑的力量本来就很弱,当松赞干布率兵来攻的时候,吐谷浑王诺曷钵只能无奈地带着部落的人逃亡到青海湖附近。
这时候的吐蕃军队转而经过唐朝的松州,松州都督韩威带兵抵抗,被吐蕃打败。于是,松赞干布又派使臣带着厚礼去长安,并且扬言:“我们是来接公主的,如果不把你们的公主嫁给我们赞普,我们的军队随后就到!”唐太宗遂派吏部尚书侯君集带领执失思力、牛进达、刘兰等将领讨伐吐蕃。牛进达的部队达到松州后,夜袭吐蕃大军,杀死其一千多人,随后其他将领赶到,对吐蕃进行合围,这个时候吐蕃内部也出现反战情绪。于是,贞观十四年,松赞干布再次派遣其大相(相当宰相)禄东赞带着黄金五千两、珍宝数百件到长安谢罪,并再次求婚。唐太宗开始意识到吐蕃的重要性,就答应了松赞干布的请求,许诺把文成公主嫁给他。
唐太宗为文成公主准备了丰富的嫁妆,其中有各种各样的日用器具、珠宝、绫罗、衣服,还有历史、文学书籍以及谷物种子等。贞观十五年,唐太宗派礼部尚书江夏王李道宗护送文成公主入藏。文成公主带着宫女、乐队、工匠、官吏和江夏王的卫队,浩浩荡荡地向吐蕃行进。松赞干布亲自带领大队人马到柏海迎接。在逻些,吐蕃人民穿着节日的服装,热烈欢迎远道而来的赞蒙(藏语王后的意思)。松赞干布对文成公主进藏之事非常高兴,亲自带队到河边迎接,他看到气质高贵的文成公主举止优雅、修养极好,便高兴地说:“我的先辈没有和上国通婚的,今天我能娶大唐公主,实在荣幸。我要为公主建一座城,作为纪念,让子孙万代都知道。”
松赞干布对李道宗也非常恭敬,以子婿的礼节对其相待。为了表示对中原唐朝的友好和对文成公主的喜爱与尊敬,松赞干布还特地为文成公主修建了宫殿,好让她能感觉像在唐朝故乡生活一样。文成公主信奉佛教,松赞干布在她的影响下,提倡佛教,修建了大昭寺,把公主带来的释迦牟尼像供奉在寺里。不仅如此,为了学习中原唐朝先进的文化,松赞干布不仅派吐蕃贵族子弟到长安国子监学习文化,而且还请唐朝的汉族大学者到吐蕃去参加文化工作。唐朝还给吐蕃送去蚕种,派去养蚕、酿酒、制碾磨和造纸墨的工匠。先进的汉族文化传入吐蕃,对吐蕃生产和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据粗略的统计,从贞观八年,吐蕃第一次派使者出使李唐王朝开始,直到唐武宗会昌六年的二百一十三年,唐和吐蕃派遣使者多达一百九十一次,平均一年左右就有一次来往,可见唐太宗去世以后,唐朝和吐蕃继续保持着频繁的来往和密切的关系,唐和吐蕃频繁往来更是开创了汉藏人民的新历史。
680年,文成公主不幸去世,她在吐蕃总共生活了四十年。吐蕃人民为了纪念她,特地规定了两个纪念日。一个是十月十五日,据说是文成公主的生日,这一天,吐蕃境内男女老少都会到寺庙里祈福。另一个是五月七日,女孩子们化妆跳舞,歌唱文成公主的事迹。直到现在,拉萨市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里,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甚至在布达拉宫里还保存着他们婚房的遗迹。
古代的皇帝平定中原比较容易,但想真正收服边境上的少数民族,却往往很难。而唐太宗采取的一系列民族政策,却能够获得以吐蕃为代表的少数民族的诚心拥戴,甚至尊称他为“天可汗”,这其中有什么神秘的原因呢?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而贱夷地,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族皆依朕如父母。”可见,正是在唐太宗平等、和睦的民族政策下,才获得了各族人民的拥戴。也正是这种融洽的民族关系,使唐朝成为了当时世界上民族最多、疆域最广的强盛帝国,这种融洽的民族关系同时也造就了贞观盛世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