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求理解,就可能被拒绝。
使用强权,就可能被记恨。
其实是两难的选择。其实很多事情最后的结果都是妥协。不能抱着每件事情既把事情办了,又谁也不得罪的心态。说给自己听。
紧张确实来源于不信任和没有安全感。
我们时常谈论的信任的本质是什么?理解?我在今天所说的强弱的平衡?可能每个人的信任的支点不同。但我真的不相信有所谓绝对的信任。
质疑是人可贵的品质之一。没有质疑,何谈信任?我觉得信任就是所有的疑惑都可以被探讨和解答。这是信任的基础。
或者说,信任是这样一种东西,它由两个支点构成,一个是概率,由于某种原因,我相信她泄露的概率远小于守信的概率。
另一个是,如果对方失信,我相信我或者有人可以让她付出巨大的难以承受的代价。
银行为什么敢把钱借给我们,原因并不是他信任我们,是他有能力让我们付出代价。
亲戚朋友为什么愿意把钱借给我们,因为自觉熟悉我们,相信我们不还钱的概率小于还钱的概率。或者是这点钱对我不算什么。嗯,这是第三个支点,就是对方背信弃义对我们造成的伤害在我们的承受范围之内。
比如一百块钱,借了就借了。比如不涉及关键性的秘密说了就说了。
事实上,银行也经常被赖账,之所以还能开的下去,只是比率问题和利益衡量,通过计算,贷款的收益刨除坏账还有的赚。
亲戚朋友也经常借钱不还,之所以我们还借给某些人,除了概率,我们更不愿意失去某些关系,其实都只是利益的衡量而已。
冒着风险选择信任,才是信任的本质。也是信任之所以可贵的地方,无条件的信任我觉得不靠谱。
那种信任,也许只是懒惰,不敢拒绝,以及害怕冲突。
当所有的信任都需要冒着风险时,选择信任固然是可贵的,选择不信也无可厚非。
否则,其实是另类的道德绑架。比如,你是我妈,就应该给我买房。你是我朋友,就应该给我借钱,一回事。
当一个行业没有实实在在令人信服的监督时,保持怀疑我认为是必要的。国家尚且有监察机关和纪委。这个行业的乱象谁来监督管理。甚至精神诱导人自杀都很难定罪的时代。对心理学的不信任,不会因为某个人的值得信任就有所改变。
人性是复杂的,趋利避害的。
把自己完全托付给一个小组,一个国家,一个制度,一段婚姻,一个男人,一个家庭,一对父母,我认为都是在偷懒和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有限度的信任,保持独立的思考,和质疑的精神。我认为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他人的负责。
人是很累,偶尔偷懒也无可厚非,总是偷懒就会更累。也许会完蛋在某一瞬间。
与其信任一个人的品质,不如信任一个人的能力。
我想到这样一个解决办法,可以允许把每一期录完,然而是否可以拿出去交作业,应该由在场的所有人决定,只要有人反对,觉得这一期的内容我有不想让别人知道的东西,那么就当场删除。这样虽然麻烦点,但是尊重了每个人的权利。
可惜我下期应该是不在的。
其实政治就是一种妥协,只不过被牺牲了利益和尊严的人会感觉到恶心。
其实没什么不可以谈的,非此即彼是对待敌人而不是朋友的。
其实争吵的核心是双方的利益冲突,维护自己的权益就有可能伤到对方的利益,进而可能伤到关系。放弃自己的权益自己又不甘心。其实还是个利益衡量比较的问题。
以前看过一句话,所有的冲突都是利益冲突。我觉得非常对。
有的人知道你在维护什么,所以即使争吵,她也不愤怒,有的人并不知道,所以茫然,不解,进而更深的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