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男一从娘家回到家,便开始着手准备去找弟弟了。
她也没什么可用的信息。只听她母亲说,那家人大概是往南方去了。因为那位女主人身体姿弱,需到南方修养。
她甚至不知道那户人家姓什么,就要动身去找人。
对于换男这样的做法,婆家人自然是百般阻挠。
公公说:“一个妇道人家,这成何体统!成何体统!”
婆婆说:“你要是敢踏出这个家门,就永远都不要回来了!”
小姑子说:“正好,我早就看你不顺眼了。等你走了,我就让我哥给我找个新嫂子。”
……
身边所有人都持反对态度,包括她的丈夫。
“你一个人出门我也不放心。而且,家里还有两个孩子。你走了,谁来照顾他们?”
“我想好了。我就往南走,一路问过去,我就不相信会找不到。至于孩子,实在不行,我走前把他们送到我娘家。”
换男说到做到。说要把孩子送到娘家,就真的把孩子送了过去。之后也不回婆家,就直接从娘家出发,踏上了南下的路。
她事先也是分析了的。那家人既然是想要到南方养病,最起码,长江以北他们是肯定不会再待的。所以,她第一步肯定是要到长江南去找人的。
当然,她也不能真的见人就问:“你知道发根在哪吗?”
她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先去买来纸笔,再找个算命的铺子,让算命先生帮她写一个寻人启事。之后,她再照着算命先生的笔迹,一笔一划地抄写在其他纸张上。
只是,她对于发根的情况一点都不了解。想来想去,也只记得自己比他大四岁。
于是,寻人启事上最有用的消息便是:“王发根,男,26岁”。
后来,有好事者说:“你说你这弟弟被送人了,那他现在肯定不可能再叫这个名字了。”
换男愣了愣。后来的寻人启事上,便会加上这么一条——“如今姓名不详”。
又有人说:“你不是说那对夫妇当时挺年轻的吗?那他们现在很可能有了自己的孩子。然后……又把你弟弟,给抛弃了?”
……
就这样,换男的寻人启事越写越长。而有用的,却越来越少。自然的,找了这么多年,跑了那么多城市,她也就一点有用的信息都没得到。
有人对她说,花几个钱,到电视台播一个寻人启事,那样不是更快吗?
她摇头苦笑。
她不是没想过。只是,电视台的人说了,她提供的信息太少,根本没有播报的必要。
吃了几次闭门羹后,她也就歇了这个心思,然后踏踏实实地去四处张贴寻人启事。
这么一贴,就是二十多年过去了。
期间,她也回过家。初期次数较少,几乎半年回去一次。
直到某次她听到两个孩子的谈话,才增加了回去的次数。
那时候,几乎没有什么外出打工的人。村子里的人都侯在家里,守在父母孩子身边。像换男这种半年回家一次的,还真的没有。
别的孩子都有父母的陪伴,换男的两个孩子,却只有羡慕的份。
“王丽丽太讨厌了。就会说她妈妈这她妈妈那的,不就是她妈妈能整天陪着她吗?有什么了不起的?”
“我也想让妈妈整天陪着我。他们都说,妈妈其实是不想要我们了,所以才不愿意回来。”
两个孩子的谈话,突然就这么停滞了下来。换男看着他们,不自觉地就落了泪。
也就是那之后,换男才猛地惊醒。
当时说好的不忽略,如今都已经到了“抛弃”的地步了。
或许,她是应该把心思多分一些在自己的家庭上了。
婆家众人本就对她不满。要不是自己的丈夫顶住了压力,或许他们早就离婚了。
可她呢?已经把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忽略到了如此地步,竟然还不自知。
她一直说要对弟弟的事负责。可她现在已经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人了,又怎么去对弟弟负责?
换男思索了良久,最后终于下定了决心去找了丈夫,进行了一次长达一个多小时的谈话。
两人从房间出来后,明眼人都能看出两人的变化。只是具体是什么,又看不出来。可看到的人却知道,这两个人,是绝对不会在他们的怂恿下离婚了。
后来,换男还是会出去寻找发根。不过,回家的次数却明显增多了。并且,每次回家时,她也会费尽心思为家人带一些小特产之类的。人人有份。
慢慢的,大家也就不再说什么了。毕竟拿人手短不是?
他们已经没有那么长的手,去管换男的闲事了。
至于那些爱说闲话的村民。在见了几次换男带回来的小玩意后,也都息了声。不仅如此,村民们还在换男的影响下,开始了他们的“打工路”。
年复一年的,村子慢慢富了起来。村子里的人嘴上不说,心里却都是在暗暗感激换男的。不论换男是有意还是无意。总之,他们是因为换男,才走上发家致富的路。
源于此,后来换男再回去,村民见了都会热情地和她打招呼。更有甚者,会带上鸡蛋之类,到换男家坐上一坐。当然,东西却是要“长住”的。
换男对此是觉得很高兴的。不是为了那点子东西,而是因为村民们有善的态度。
只是,发根一事上,却是始终没有什么消息。
后来换男老了,自己的孩子也都成家立业了,家里的老人也都走了。就连她的丈夫,也先她一步去了。
她也没了什么念想,便只身一人在云南住下了。因为她隐隐觉得,发根就在这块土地上。
“好了。”老人长舒了口气,“我记得的也就这么多了。你们可以帮我写寻人启事了吗?”
我一愣。没想到老人会这么快,就从回忆中走了出来。
“可以。”我点头。
“那就好,那就好。”老人连连点头。
“可我不能保证,这寻人启事能起到什么作用。”我又说。
老人笑了笑,道:“没关系,其实我差不多已经放弃了。只是觉得,我既然还活着,就必须为这件事去做些什么。”
“您想吃些什么吗?”我问老人。
因为,我实在想不出,这样一位老人,这样一个故事,我应该给她什么菜。
老人微微回忆道:“我记得,当时我们一家五口最后一次坐在一起吃饭,就是在那对夫妻家。当时那家的女主人,用了家里仅存的白面,为我们做了一顿饺子。”
“饺子?”
“对,饺子。”老人咧着嘴笑了开来,“我记得,那时候没有肉。所以,当时我们吃的是花生饺子。”
“花生饺子?”小燃惊奇道,“花生饺子能好吃吗?”
小芸也是一脸认同的样子。
我笑了笑,低头把这饺子的做法写下,并把它递给了小燃:“把它给吴叔。”
小燃和小芸全是一脸吃惊地看着我,我回了她们一个微笑道:“快些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