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但丁(1265~1321),出生于佛罗伦萨,是意大利的民族诗人,中古到文艺复兴过渡时期最有代表性的作家,恩格斯称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但丁最初的写诗经验源于爱情,对他的初恋情人——贝雅特丽奇的爱慕,成为但丁创作《神曲》乃至他所有诗作的泉源。35岁时,但丁担任佛罗伦萨行政长官,当时派系斗争激烈,最终但丁被迫离开。从此,但丁无缘再回佛罗伦萨。1321年,但丁在拉温那逝世。
成书时间:1321年
类别:长诗
经典欣赏
天堂篇(节选)
她和其他的精灵一同微笑了一会,后来像被上帝的爱燃烧着一样,很高兴地回答我道:“兄弟!我们的希望是被仁爱的德性所稳定了,他只允许我们要求我们应该有的东西,我们没有别的愿望。如果我们希求过高的,这种愿望便不是与上帝的意志相一致,上帝指定我们就在这里;如果我们在生活之中仁爱是必需的,而你再考虑所谓仁爱的内容,你将见到的这种愿望在天上是不可能的。幸福者的意志与神的意志相一致,这是尤其重要之事,所以我们只有唯一意志。因此我们一层一层被安排在这天国里,凡是足以取悦于统治我们的君主,便是我们大家的快乐。他的意志给我们安悦;他好像海洋一样,创造的一切和自然所形成的一切都归于他。”
内容导读
《神曲》是但丁在被放逐期间历时14年创作的一部长篇诗作,是诗人的代表作。正是由于对政治生活的极大热情,诗人才会写出这样反映诗人强烈的政治倾向的作品。
《神曲》的创作是在但丁深刻地体会到意大利的现实生活后,特别是黑、白党争之后的有感而发,是与意大利的现实生活状况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的。他反映在作品中的人物,大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着的,如那些教会的教皇、主教和教士,凶悍的封建统治者,唯利是图的高利贷者等。
《神曲》分为三部:《地狱》、《炼狱》、《天堂》。诗人采用中世纪流行的梦幻文学形式,以自己为主人公,假想他作为一名活人对冥府——死人的王国进行了一次游历。
《神曲》中写的虽是来世,但反映的却都是现世的事物,这充分显示了但丁对于现世生活的关注和重视。他认为人应当克服惰性,有积极的人生追求;应当以历史上的英雄人物为榜样,学习他们的伟大精神和人格力量,从而掌握自己的命运。但丁在《神曲》中还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提倡发展文化、学习知识、追求真理。他对古典文化也十分敬仰,并以维吉尔作为理性和哲学的化身,引导他游历地狱和炼狱。
《神曲》中既写了人世的黑暗现实,也写了对来世的美好憧憬。这种既非纯粹的现实主义又非纯粹的浪漫主义写法,是这部作品的一大特点。但丁观察细致、想象丰富、描写准确鲜明、比喻形象生动。因此,尽管《神曲》中人物众多,场面变换复杂,但诗人往往寥寥数笔,就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把场景交待得清清楚楚,而所描绘的那些来世景象,读来也颇有真实之感。但丁就是靠许许多多这样生动的细节,把自己的爱国热情、宗教信仰、内心独白以古往今来的各种事物构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
《神曲》不是用当时意大利作家们常用的拉丁语、法语或普罗旺斯语,而是用意大利俗语写的,这对于意大利文学语言以及民族语言的形成和发展都起到过重大的作用,并使得但丁超越了在他之前的一切意大利作家,成为第一位意大利民族的诗人。
《神曲》表达了诗人对于世界、人生、政治、社会、道德、爱情、宗教等的看法,试图解决怎样才能得到幸福的问题。这是一部博大精深的中世纪文化、哲学及艺术的综合,同时也是近代文学的序曲。虽然诗人的世界观受到中世纪宗教哲学很大影响,然而因其生活在新兴资本主义城市里,新的事物、新的环境也影响了他,他的作品相应地反映出当时的政治社会方面的矛盾。他对于人格的尊重体现出文艺复兴时期的人道主义观点;他对于教会制度的批判,是宗教改革的前奏曲;他对科学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对社会恶德给予了最严厉的批评。这些都反映出近代思想的萌芽,特别是他对人民语言的重视和诗歌上的新的技巧,对后来的文学有很大的启发性。
伟大的诗人虽然早已离我们远去,但“卓越的天才超越时空会出现在任何时代”,但丁留下了《神曲》,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也留下了一种探索,时刻在与我们对话。
文学常识概览
但丁与屈原
曾有学者将但丁与我国的屈原相比,说屈原被逐乃赋《离骚》,但丁遭流放才有《神曲》。如果从两位诗人在颠沛流离过程中的精神境界不断升华,忧国忧民痴心不改的角度看,这种比附是有道理的。20年的流放使但丁对意大利社会的现实有了更深切的了解,逐渐将自己的命运融合于对民族前途的深沉思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