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其生平事迹,旧籍记载绝少,传说亦多参差。世以施耐庵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施耐庵自幼聪明好学,喜欢读书,但由于家境贫寒,只能经常借书看,向邻居请教,有时还到学府去旁听。就这样,他读了《大学》、《论语》、《诗》、《礼》等许多书。13岁时,已能在大庭广众之下,对答如流,下笔琳琅。今人一致认为他是《水浒传》的作者。
成书时间:元末明初
类别:长篇小说
经典欣赏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节选)
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
郑屠挣不起来,那把尖刀也丢在一边,口里只叫:“打得好!”
鲁达骂道:“直娘贼!还敢应口!”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
两边看的人惧怕鲁提辖,谁敢向前来劝?郑屠当不过,讨饶。
鲁达喝道:“咄!你是个破落户!若只和俺硬到底,洒家便饶你了!你如今对俺讨饶,洒家偏不饶你!”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
鲁达看时,只见郑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气,没了入的气,动掸不得。鲁提辖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
只见面皮渐渐的变了。鲁达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
拔步便走,回头指着郑屠户道:“你诈死!洒家和你慢慢理会!”一头骂,一头大踏步去了。
内容导读
《水浒传》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家施耐庵根据历史材料和民间流传的故事创作的,为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
《水浒传》也是第一部描写农民战争的小说,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故事情节,表现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竿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全过程,塑造了宋江、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英雄形象。
中国历史上发生过无数次的农民战争,中国的农民富有武装斗争的传统和经验,但用文学形式来歌颂农民战争,并且真实生动地作全面的艺术再现的只有《水浒传》。《水浒传》在记叙歌颂起义军的武装斗争时,还比较重视战争经验的总结,起义军战胜敌人,不仅凭勇敢,还靠智慧。
《水浒传》反映农民战争发生发展的规律,是循序渐进,步步深入,而最终全面展开的。英雄们的起义行动,是由小到大,由个人反抗到集体行动,由无组织到有组织,由“小山头”到“大山头”,最后汇成一股浩浩荡荡的战争巨流。
《水浒传》叙事简练,恰到好处,而又绘声绘色,鲜明生动。“武松打虎”是历来传诵的好文章,写得极为传神,写人虎相搏,写老虎一扑、一掀、一剪三般拿人的本事,声震山岗的吼声,一只活生生的真老虎就跃然纸上。几经搏斗,老虎威风渐减,最后如何被武松制服,如何挣扎,如何被武松打死,写得活灵活现,十分逼真。通过这些描写也更好地突出了武松的英雄形象。
《水浒传》善于白描,简洁明快,没有稚拙的叙事和冗长繁琐的景物描写。偶有写景文字,又极精彩。如武松不听酒家劝告,乘着酒兴单身上山,看了庙门上的告示,才知真的有虎,他稍稍犹豫了一下,仍是硬着头皮上了岗子。这里作者只用了两句话衬托此时的气氛和心情:“回头看那日色时,渐渐地坠下去了”,武松“踉踉跄跄直奔过乱树林来”。既写出了老虎活动的时间,又写出了老虎出没的环境。两句话就把一种恐怖悲凉的气氛和心情和盘托出,让人感到此时此地不知什么时候会突然窜出一只活老虎来。
《水浒传》继承、发展了中国古代小说与讲史话本的传统特色,故事极富传奇性,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起伏跌宕,变幻莫测。每一则故事的高潮,都紧扣读者的心弦。如“拳打镇关西”、“智取生辰纲”、“宋江杀惜”、“血溅鸳鸯楼”、“江州劫法场”、“三打祝家庄”等,数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但《水浒传》并不是单纯为了追求故事情节的离奇而迎合群众的,而是紧紧围绕着“官逼民反”这一思想,把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巧妙地融合在一起。
古今中外的名家对《水浒传》都有着高度的赞扬,它以其独特的创作手法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文学常识概览
《水浒传》书名的由来
《水浒传》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四大名著之一。该书的作者是施耐庵,而书名却是罗贯中所起。作者施耐庵是元朝人,由于厌恶尔虞我诈的官场,仅供职2年,便辞官回到老家,一面教书,一面写《江湖豪客传》。书终于脱稿了,施耐庵对书中的情节都很满意,只是觉得书名欠佳。当时还是施耐庵学生的罗贯中建议书名为《水浒传》,施耐庵一听,高兴得连声说:“好,好!这个书名太好了!‘水浒’,即水边的意思,有‘在野’的含义,且合《诗经》里‘古公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的典故,妙哉!”于是将《江湖豪客传》正式改名为《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