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第一把具体钥匙>
尊重原著设置的故事环境,是解读原著密码十六把具体钥匙中的第一把。这个解读方法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读者们只有懂得尊重原著设置的故事环境,才能融入作者的创作视角,以作者的角度审视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来实现探索原著隐藏故事的目标。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但归根结底它还是一部小说。作者创作一部小说,总要为小说中的故事情节赋予一个特定的环境。这个环境可能是虚幻的,也可能是现实的。无论哪种设置方式,这个特定的环境都是作者人为设定的,都是为小说故事服务的。所以,如果读者拒绝融入作者设置的特定环境,就在主观上与作者形成了对立,那便永远无法真正理解小说中的故事情节,无法理解作者创作这部小说的真实意图。
在现实中,很多读者便与《红楼梦》的作者形成了对立,将作者设置的特定故事环境与明清时期的现实挂钩,试图借用外力来解读这部著作。镜主认为,在对原著真实的故事内容没有领会理解的前提下,任何借助外力的手段,都是舍本逐末,其结果一定是南辕北辙。
<尊重原著设置的故事环境>
既然“尊重原著设置的故事环境”的解读方法如此重要,那么我们要尊重原著设置的哪些故事环境呢?
一、梦幻层次的描写
在本书第一章中,我们介绍了原著横向划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梦幻的层次、写实的层次和隐藏的层次。其中的梦幻层次,就是作者为小说设置的一个特殊的故事环境,有它特殊的意义。面对梦幻层次的描写,我们首先就要承认它的存在,然后再去探究和认知它的作用。在前文中,我们已经论述过作者描写梦幻层次的意义,此处不再重复。
二、原著故事的时间环境
在小说故事的发生年代上,原著第一回中描述,石头建议空空道人可以“假借汉唐等年纪添缀”。既然是“假借”,就表明作者意欲设置一个虚幻的时间环境。在原著写实的层次中,作者也确实大量采用了汉唐的元素。比如,小说中的京城是长安;在描述爵位时,采用了汉代的最高异姓封爵“列侯”,采用了唐代的最高勋封爵位“国公”;为了突出唐代的符号,作者还描写到了唐朝的标志性建筑“大明宫”。除了汉唐的元素外,小说也描写了自唐代至清代间各个时期的人物、绘画、戏剧、诗词、生活器具等元素,又杜撰了很多现实世界没有的元素,如“兰台寺大夫”等官职,如《姬子》等书籍。所以,小说故事发生的年代,是一个时空错乱的时间环境,是一个虚幻的时间环境。我们必须要在这个虚拟的时间环境中,去探索原著隐藏的故事内容,去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正因为原著作者虚拟了故事的时间环境,所以这个虚拟环境与现实环境必然是冲突的,因此读者们切忌处处与明清时代挂钩。否则,你就会离作者越来越远,永远也无法理解书中的真实内容。
三、原著故事发生的空间环境
在小说故事的发生地点上,有两个重要的大空间环境。
第一个大空间环境,是原著第五回中警幻仙姑提到的金陵省。《金陵十二钗》正副册上写明的十五位女子,都隶属于金陵省。很多读者认为这个金陵省是一个泛指,并没有具体的地域范围。这是一个错误的观点,作者在小说中规定了它的范围。
我们知道,《金陵十二钗》正册上有几位是贾府的小姐,包括贾府四春和巧姐。小说开篇时贾府已进京数十年,但在南京仍保留着老宅府邸,所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个《金陵十二钗》名册上的人物,必定指的是祖籍金陵省的女子。这里的金陵省,必然指的是南京及南京周边的地区。
为了处置薛蟠人命案,贾雨村到应天府上任,看到了写有金陵省四大家族的“护官符”。所以,“护官符”上的史家、王家、薛家祖籍必然都是金陵省。因此,史湘云、王熙凤和薛宝钗祖籍都是金陵省。
黛玉、妙玉、香菱三人的祖籍是苏州,在南京周边地区,必然也属于金陵省。
李纨的婶母曾带着李纹、李绮,与邢岫烟、薛宝琴以及王仁等一起进京。薛家和王家祖籍金陵省,所以李纨必然也来自于金陵。参照李纨的分析结果,同样是贾府媳妇的秦可卿,也必然来自金陵。而且,如果秦可卿之父祖籍不是金陵的话,以他的官位,也很难将女儿嫁入贾府。
最后,作者虽然没有描述袭人和晴雯的祖籍,但她们是原著中唯一被贾府买入的丫鬟。从她们能顺利被买进贾府的情节来看,她们的祖籍也必然是金陵省。那么,作者为什么对这二人的祖籍不做描述呢?镜主认为,这是作者故意使用了“藏的写作手法”。作者在这二人身上附加了特殊的寓意,我们后文详解。
另外,由于作者已将这十五人都归入《金陵十二钗》名册,所以她们必然全部祖籍金陵。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推断,原著中的金陵省指的就是南京、苏州一带的地域。《红楼梦》主要故事就发生在这些祖籍金陵省的人物身上,这是原著中一个半隐藏的故事环境。
第二个大空间是原著故事的主要发生地,京城长安。我们本着地域范围由大到小的原则,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大空间。在长安城居住着以贾府为首的祖籍金陵的四大家族,还居住着与贾府交往密切的权贵集团,在长安城周边分布着贾府供养的各处家庙。在长安城的西部,有一条东西街道,街的东边坐落着宁国府,西边坐落着荣国府,薛家就借住在荣国府。在荣国府内有一处为贵妃元春省亲建造的大观园,园内分布着怡红院、潇湘馆等建筑,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等重要人物就居住在里面。
原著中的主要故事就发生在荣国府,其中宝黛爱情故事的主要发生地在大观园。
(“荣国府的空间和方位”是解读原著的一把具体钥匙,我们后文专题详解。)
四、小说的人物年龄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原著中的人物年龄跨度很大。
例一,在原著第七十一回贾母过80岁生日时,黛玉还是个十几岁的少女。如果贾母的身份是黛玉的祖母,那没什么好奇怪的。偏偏这个贾母是黛玉的外祖母,祖孙相差60多岁。也就是说,贾母生贾敏和贾敏生黛玉的年龄大约都在30多岁。那贾敏的出嫁年龄,也可能是30多岁。所以,无论是贾母、贾敏生孩子的年龄,还是贾敏的出嫁年龄,放在古代社会的环境下,都显得有些奇怪。
例二,作者曾描写一位70多岁的刘姥姥,两次带着年幼的外孙板儿进入荣国府。这对祖孙的年龄差距与贾母和黛玉的年龄差距相仿。
古代社会流行一句话,“人活七十古来稀”。但都处于七八十岁高龄的贾母与刘姥姥,不仅耳聪目明,身体康健,而且都思维敏捷,能说会道。刘姥姥不仅在潇湘馆摔了一跤,还在缀锦阁用小盆子似的“大杯”喝下了满满一盆黄酒。书上的这些描写都真实可信吗?是不是我们每一件事都要联系古代的社会现实去看呢?如果我们承认所有小说都有艺术加工的成分,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先去尊重并接受原著中这些描写呢?
五、特殊营造的场景
为配合原著故事的发展,作者特意营造了很多特殊的场景。
■元春省亲
在原著中,围绕元春省亲这一件事,作者花费了大量的笔墨,精心介绍了故事的起因、经过和后续的影响。很多读者查遍明清史书,发现那个时代并没有一件妃嫔省亲的实例。于是,许多读者便对原著这段情节产生各种奇妙猜测。实际上,作者之所以描写元春省亲的情节,既是要让它成为原著中一个独特的故事,也是让它为原著三条主线上的真实故事服务。关于这一点,我们将在后文章节中阐述。
■祭祖
在原著第五十三回中,腊月三十日,贾母带领贾府众人进行了隆重的祭祖仪式。很多读者根据原著中对宗祠环境、参与人物和祭奠仪式程序的描写,结合明清社会的宗法与祭祀制度,产生了许多流于表面的判断。这恰恰正中了作者“藏”的圈套。实际上,作者在这段情节描写之初就给出了一个最不符合宗法与祭祀制度的符号,就是王夫人的干女儿薛宝琴参加了祭祖。镜主为什么会这样说呢?首先,薛宝琴只是王夫人的干女儿,本就不应该参加贾氏家族的祭祖。其次,薛宝琴与贾家不同姓,薛宝琴也没有改姓,无论如何也不该到贾氏宗祠参加祭祖活动。所以,这段祭祖的描写,就是作者为了烘托贾府祖辈功绩和此时族人繁盛的一种描写。作者给出了薛宝琴的符号,就是让读者不要当真。
■荣禧堂的描写
与上文中的祭祖相类似,是作者为了烘托贾府祖辈功绩的一种描写。
■特殊的生活环境
在大观园初成时,贾政带领宝玉等人游园题咏。大观园内各种植物的花期并不相同,但作者却特意在笔下营造了一个百花齐放竟开的环境。作者又描写坐落于长安城的怡红院中,种着成长于秦岭以南地区的芭蕉。这些景象的描写,都是作者故意为之的一种描写,都有作者赋予特殊的寓意。
原著中还有其它特殊营造的场景,我们在这里不一一细说,留在后文中详解。
<用尊重的态度去阅读>
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红楼梦》这部著作是经过作者精心构思的一部复杂而精巧的文学作品。不论这部著作与现实世界是否有关联,读者们要想探究书中的奥秘,都要本着一种尊重原著,尊重作者的态度去阅读。以下是镜主推荐给读者们的阅读方法:
一,无论《红楼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多么崇高,有多少种类的研究成果,我们首先要承认这部著作仍然是一部小说,是一部文学作品。这是一种认知。
二,我们要本着尊重的态度去阅读原著,努力去适应作者设置的故事环境,才能真正走进这部文学作品。在阅读原文时,读者们不要处处与现实挂钩,处处与作者作对。那样你既不能理解原著故事,也会使自己坠入云里雾里,向着相反的方向越走越远。这是一种态度。
三,我们在尊重作者的前提下进入原著故事,寻找原著的隐藏的密码,探求各类线索之间的关系,得出原著中隐藏的每个真实的故事片段,最后拼接成一个完整的真实故事。一览全貌后,再与现实进行比较。这是一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