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涤剂是具有去污能力的物质。在水溶液中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并发生湿润、乳化、分散发泡等作用,从而可用以洗净皮肤、纤维、金属等表面上所附的污垢。
洗涤剂的发明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制造肥皂的油料短缺,因此化学家们研制了一种合成替代品——洗涤剂,由酒精和樟脑制成,这是一种化合物。肥皂与水中的矿物质结合时产生泡沫,洗涤剂则不会。经过不断地改进,洗涤剂的清洁效果已超过了肥皂。
强有力的去污效果
实践证明,在织物的水洗中只有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对织物去污能够起到正面有效的作用。因此这两种表面活性剂就成了衣物洗涤剂的主要材料。洗涤剂对皮肤、纤维、金属等表面上所附的污垢有极强的去污能力,是当今最常用的生活用品。
洗涤剂的危害
合成洗涤剂的产量现在已经超过肥皂产量,我国合成洗涤剂的主要成分是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占洗涤剂总产量的90%。合成洗涤剂易溶于水,随着洗衣机的广泛使用,用量越来越大。但是洗涤剂属于表面活性物质,是一种有机物,在光热条件下易氧化分解,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致使水中的鱼和贝类等生物因缺氧而不能正常生长,甚至死亡。
此外,洗涤剂的表面活性作用还会使水中的有毒有机物的溶解度增加,废水毒性增强,威胁生物的生存,也会污染地下水质,最终危害人体健康。
洗涤剂中含有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是造价较低的表面活性剂,在水中易产生泡沫,并具有较好的去污能力。但是高浓度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可以破坏生物原有的生理平衡机制,干扰生物体内正常的生理生化作用,对生殖系统而言,大量的表面活性剂可以明显降低精子的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