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9050300000006

第6章 谁有资格接朱元璋的班

谈历史,历朝历代的皇子夺嫡之争无不吸引眼球。时至今日,在琳琅满目的各类或正史或戏说的历史剧中,从来都是永恒的主题,很精彩,却多是戏说演义。

朱元璋时代,诸皇子的夺嫡之争,更为后世人所关注。因为这场钩心斗角数十年的权力游戏,最终演变成一场席卷中国北方,兵连祸结达三年的内战——靖难之役。因之,我们耳熟能详的人物尤其多:造反自立,历经苦战最终篡位成功,坐拥天下的皇四子——后来的永乐皇帝朱棣;龙御天下,却昏招频出,最终以全国之地败于地方诸侯,兵败如山倒,失去龙位并最终下落不明的皇太孙——建文皇帝朱允炆。相形之下,在洪武朝时代最早被立为接班人,担任储君数十年却最终英年早逝的朱元璋长子——大明懿文太子朱标,长久以来是一个被关注不多的人物。

抛却戏说的虚构,解读洪武时代诸王夺嫡的来龙去脉,必须从这位皇太子开始。

朱标,朱元璋长子,元至正十五年生人,元至正二十七年(公元1367年)被立为世子,次年大明开国,年号洪武,顺理成章地成为皇太子,从此开始了长达24年的储君生涯,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病逝,年仅37岁。洪武三十一年,其子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尊奉其为明兴宗,葬于南京明孝陵。

这位英年早逝的皇储,一生有太多引起后人争论的话题,比如他的出身问题,《明史》记载其为马皇后亲生,从清末开始,以潘柽章为代表的学者提出异议,认定其生母为朱元璋侧室李淑妃,时至今日,依旧各执一词。

未引起世人太多争论的,是这位储君的形象,在大多数有关他的评价里,朱标是一位体弱多病、怯懦胆小、知书达理、优柔寡断,在朱元璋的阴影下战战兢兢一生的可怜太子。这个形象,一方面来自朱棣篡位登基后,御用文人们在史书上对其的刻意抹黑;另一方面也拜他那位合法登基却痛失天下的儿子建文帝所赐,后人总结建文帝失败的教训,也就自然而然把身为其父的朱标看成一类。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还是让我们仔细梳理一下朱标的储君生涯吧。

朱标初立世子,是元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亲手选定了刘基、章溢、叶琛、宋濂四位当时名儒为其老师。同年冬天,令朱标以长子身份,回凤阳老家祭祀祖先,行前谆谆教诲,要朱标访求父老,知我创业之不易。可见,早在大明开国前,眼光长远的朱元璋便利用各种机会,对其悉心培养,寄托厚望。

而从朱元璋的培养方式看,我们不难了解朱元璋期待的是一个怎样的继承人。台湾学者李光涛对此的评价最为到位:朱元璋对于继承人的期待,与他自比汉高祖分不开,在他打天下的每个步骤上,都事事以汉高祖为师,对于储君的培养更不例外,戎马一生的他,希望能培养出一个合格的守成之君,开创属于大明朝的承平盛世。

而从实际情况看,确实如此。朱元璋为朱标礼聘的先生,多为当时的大儒,后来大明开国后,朱元璋更是费尽心思,在内宫设大本堂,苦心搜罗各类图书,并招揽天下名儒为朱标授课,选拔青年才俊与之伴读。他还制定严格的太子行为章程,让太子举手投足、待人接物,都要按照儒家礼法行事。但朱元璋并不想把儿子培养成酸腐文人,多次训诫宋濂等人要“用实学导之”,又选拔一批颇有政望的能臣干吏,担任太子宾客,定期讲解治国之道,其中就有我们前文提到的韩宜可。平日里忆苦思甜教育也抓得紧,经常借用一切机会向儿子回忆创业时期的艰难,而担任太子东宫官僚的,是大明王朝开国时期的文武两大支柱:文官之首李善长,武将之首徐达。

由此我们也可总结出朱元璋对接班人的基本要求:宽宏仁德、礼敬贤臣,却要治国有方、睿智通达,更要行为正派,体察下情,深味民生,与民休息。纵览之下,这实在是一个儒家思想里仁君的范本。

而朱标做得又如何呢,自被立为太子以来,他对宋濂等授业恩师始终礼敬有加,公开场合,常恭敬以宋师相称,年节朱元璋给他的赏赐,必分出一份赠予宋濂,后来宋濂的孙子宋慎被揭发为胡党,朱标更是倾力相救,郭恒案、空印案等明初贪污大案株连甚重,朱标主张从轻,并为此和朱元璋争执。户部尚书茹太素因奏章行文啰唆,遭朱元璋责打,朱标为其说情,并连夜送金疮药和补品,宽慰道“此事乃卿之旧习,非卿之错”。连弟弟秦王和晋王被控告“横行不法”“图谋不轨”,引得朱元璋大怒,还是朱标出面说情,帮两个弟弟脱罪。甚至随朱元璋外出巡视时,也时常将自己的食物分发给沿途缺衣少食的百姓,可谓深得民心。后来建文帝重臣方孝孺赞他“孝友仁慈,出于至性”“为人友爱,仁孝感婴孩”,诚非虚言。

这是一个善良、宽容、友爱兄弟、学识渊博、礼贤下士的大明储君。那么许多史料里说他“懦弱无能”“缺乏治国之才”,又是否是事实呢?

从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开始,22岁的朱标开始受命处理政事,朱元璋命令群臣“一切政事并启太子处分,然后奏闻”,并传授朱标处理国事的四要诀——仁、明、勤、断。在这刻意的锤炼里,朱标未让朱元璋失望,他悉心学习,勤于政事,遇事时常建议行“宽通平易之政”,虽屡遭朱元璋否定,却也对其日渐满意。洪武二十四年,朱标受命出巡陕西等地,一路考察民情,获益良多,归京后又全力维护遭朱元璋囚禁的弟弟秦王朱樉。此后身染沉疴,于次年病逝。

一个从22岁开始就以储君身份协助父皇处理政务,且始终保持独立见解,更累积丰富经验的太子,可见是具有相当的治国能力的。至于史不绝书的有关朱标的软弱,倒是另有几个鲜明对比的例子:一是洪武七年,朱元璋宠妃孙贵妃去世,朱元璋命太子领诸皇子着孝服服丧,朱标认为不合礼法,坚决拒绝,气得朱元璋险些挥剑砍他。二是洪武末期,朱元璋大肆屠杀功臣,朱标为此求情,朱元璋找了一根满是刺的木棍叫朱标去拔,朱标不敢动手,朱元璋训诫道:“我杀功臣,就是要为你拔掉这些刺。”谁知朱标毫不示弱,反驳道:“帝王是尧舜一样的帝王,大臣才会是拥护尧舜的臣民。”一番话直把朱元璋气得暴跳如雷,又险些冲儿子挥拳动粗。

即使在明白了父亲的残暴,甚至可能面临生命危险的情况下,依旧毫不退让,坚持原则。综上,朱标的形象终于清晰起来:一个宽厚仁德,博学多才,深受儒家思想熏陶,为政宽容,仁爱兄弟,拥有丰富行政经验和能力,外柔内刚的人。条条素质,完全吻合朱元璋对接班人的要求。这既是朱标自身的性格使然,也是朱元璋刻意培养的结果。若非英年早逝,继位的朱标,很可能是一位堪比文景的仁君。

从朱标身上,也不难看到朱棣等人难入朱元璋法眼的原因。一直觊觎皇位且战功卓著的四皇子朱棣,其性格几乎是朱元璋的翻版。戎马一生的朱元璋下定决心培养一个仁君继位,特别是其在晚年意识到一生为政严苛而造成的种种弊病后,更坚定了这一选择,从而毫不犹豫地将皇位的接力棒传承到性情最接近朱标的皇太孙朱允炆手中。而朱棣等叔王们之所以不能成为皇位的合法继承人,实在是应了一句话:性格决定命运。

说完朱标,自然要说说朱标的弟弟们,那些觊觎皇位已久的藩王们。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朱元璋正式建藩封王,封其24个儿子为藩王,分镇各地,藩王拥有自己的护卫,每年钞5万贯,米5万石的供给。诏令一下,群臣哗然,先后有叶伯巨、王朴、叶居升等大臣上书反对,尽遭屠戮。

有人指摘朱元璋此举不吸取历史教训,而从当时看,分封藩王显然是为中央集权做准备。在明初大封功臣,诸多功臣尾大不掉的背景下,分封藩王恰是牵制权臣,进而收拢军权的最好方式。朱元璋也对藩镇的危害采取了预防措施,编订《皇明祖训》,令诸皇子恪守执行。多数藩王护卫最多不超过5万人,无力对抗中央。例外的,是9个担负驻守边疆任务的藩王,分别是:皇次子秦王朱樉,驻西安;皇三子晋王朱棡,驻太原;皇四子燕王朱棣,驻北平;皇十三子代王朱桂,驻大同;皇十四子肃王朱柍,驻甘州;皇十五子辽王朱植,驻广宁;皇十六子庆王朱栴,驻甘肃庆阳;皇十七子宁王朱权,驻大宁;皇十九子谷王朱橞,驻宣化。这9位藩王皆担负守土之责,虽按规定不能理民政,却有权调动辖区内的军队,供其统帅的军队皆在10万以上,他们才是中央政府的最大威胁。而按照封建国家长幼有序的顺序,真正对继承人构成威胁的,是三个人:皇次子秦王朱樉,皇三子晋王朱棡,皇四子燕王朱棣。

对这9位身负守土之责,却足以威胁到中央政权的爱子,朱元璋同样费尽了苦心,既悉心培养,又严加防范。在他们年幼时,即宣召徐达、李文忠、郭英、耿炳文等功勋宿将,为皇子们讲解兵法战策,并严令“多教习实用之术,莫拘泥兵法条文”。国家有战事时,常令皇子们随军征战,亲身体会战事。其中的几位皇子,更在其安排下与朝廷武将结成姻亲,比如燕王朱棣娶了中山王徐达的长女,宁王朱权纳了长宁侯耿炳文的次女,武定侯郭英的两个女儿,分别嫁给代王朱桂和辽王朱植。诸王就藩后,其岳丈家亲属皆被留在京城,以收牵制之效。太子训导叶伯巨曾谏劝朱元璋对诸皇子“遣名师多教习仁义之法,以防二心”。朱元璋怒他“离间皇室宗亲”,愤而将其拷问致死,但对其意见也尽数接纳。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朱元璋从全国各地精选10名当世高僧,分派给太子以及9位守边藩王讲经说法,意图通过此举令儿子们懂得仁德之道、慈悲之心。起初颇见效果,次年刑部尚书开济上表称赞此举令各位皇子“深明陛下训导之心,德行大进,诸藩有口皆碑”。但万没料到的是,这10位当世高僧里,分派到北平燕王府的,恰是后来朱棣的亲信,策动谋划靖难之役的第一谋士——姚广孝。大乱的伏笔,正从此时种下。

生性猜疑的朱元璋,从分封建藩开始,提防的目光始终对准两个人:皇次子秦王朱樉和皇三子晋王朱棡。先说秦王朱樉,他的辖区包括今天陕西全省、甘肃东部、青海北部,正是史家常说的“拥之即坐天下”的八百里秦川,论兵力雄厚,辖区幅员之广,实为九边诸王之最。朱元璋起初对他颇为器重,洪武十一年就藩时曾专赐诏旨,命他要“与民休息”,就藩之后,朱樉屡次率兵出击青藏部落和蒙古,斩获甚多。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89年),朱元璋令他为监督诸皇子行为的宗人令。因朱元璋多次暗示,南京无王气,意图迁都长安。得此暗示,朱樉卖力表现,大兴土木,不法行为也很多,他在辖区内修筑宫殿,劳苦民力,其兵士也时常勒索地方,欺辱朝廷官吏。斗门知县林云因劝阻朱樉部将征用木材而被殴伤,陕西监察御史安然上表揭发朱樉部将借军屯为名滥征民田,被朱樉部将打击报复,竟被乱兵烧了府邸,险些殒命。当时的御史周观政、韩宜可和曾任陕西参政的张来素等人皆曾上表弹劾,虽遭朱元璋严惩,但他对朱樉的厌恶之心也日生。尤其令朱元璋不满的,是朱樉曾在青海、甘肃等地私自招募番族壮勇,不向朝廷上报,反编作自己亲军,此举犯了朱元璋的大忌。洪武二十四年,借“擅修宫室,滥用民力”之罪,朱樉被召还京城,随即被关入宗人府看押。朱元璋令太子朱标巡视陕西,查访朱樉的不法行为。好在朱标厚道,巡视回来后极力为弟弟开脱,终让朱樉得到赦免,放归陕西。经此大难,朱樉对太子感激不尽,从此小心做人。洪武二十八年朱樉病逝,临终前叮嘱世子朱尚炳道:“吾家受国恩深重,国家有事,汝要好生扶保社稷,勿生二心。”朱元璋和朱标父子的红脸白脸,恩威相施,终令秦王一脉忠心耿耿。

相比之下,皇三子晋王朱棡的口碑更差,他坐镇的太原,也是兵家必争之地,精兵强将甚多。洪武二十三年,朱棡率军与燕王朱棣一起北征蒙古,关键时刻临阵退缩,深入大漠不足几十里就匆忙撤兵回师,不过也成就了朱棣燕兵孤军深入大漠,大破蒙古骑兵的美名。同哥哥朱樉以及弟弟朱棣相比,他军事才能相去甚远,劣迹却有过之而无不及。史载他容貌“修目美鬓,顾盼有威”,行为却是“败絮其中”。在洪武十一年就藩太原的路上,因嫌饭菜太烫,竟当场鞭打曾侍候朱元璋20年的老厨师徐兴祖,气得朱元璋派快马送书训斥:“徐兴祖跟随我20年,从未受过责罚,你竟敢当众侮辱他,若再有类似事情,定惩不饶。”朱棡不但不收敛,反而变本加厉。虽不像二哥朱樉那样大兴土木,却在当地横征暴敛,掠取民财。比如,当时山西的农民,除交国家赋税外,每年还要交晋王过生日的礼敬,数额是国家赋税的3倍。过往的商旅,甚至朝廷的官方商队,也要向他缴纳保护费。他的日常花费也惊人,身为藩王每年朝廷虽有厚赐,但于他“仅供月余之用”。当然他也不是没做好事,太原城即是他主持重修,今为联合国文化遗产。对四弟朱棣,常年以来朱棡也百般提防,不但派特务潜入北平监视朱棣,更利用入京朝见朱元璋的机会大肆打小报告。但他的不法行为终瞒不过朱元璋,洪武二十三年,在秦王朱樉遭囚禁后不久,派驻山西的锦衣卫经历杨赣揭发晋王朱棡九大罪,包括搜刮地方、敲诈官衙、骄奢淫逸、结党擅权等,尤其是最后一条,几与谋反无异,朱元璋大怒,要治其重罪。恰在此时巡视陕西的太子朱标路经太原,朱棡借机对朱标苦苦哀求,随朱标一道入京朝见,在朱标的好言相劝下,终令朱元璋肝火平息。躲过一劫的朱棡如二哥朱樉一样,此后小心做人,却意志消沉,“购美眷日日饮宴为乐,终不问兵事”。洪武三十一年三月,朱标先于其父朱元璋撒手人寰,谥号恭王。

而从后来靖难之役里发生的事情看,朱元璋对这两个儿子做的一切还是有效果的。朱樉之子朱尚炳,朱棡之子朱济喜,皆出兵勤王,与造反的皇叔朱棣血战多年,虽未阻击朱棣篡逆成功,却可称对中央忠心耿耿。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朱元璋对待藩王的学问,恰如著名明史学家孟森指出的:“中央朝廷与散布在边关的地方藩王,是国家权力天平的两端。双方力量的平衡,就是国家政局的平衡。”终朱元璋一生,为维护这个平衡,他与朱标分工合作,恩威相济,可谓是煞费苦心。

但这个平衡,却终于在他死后,被起兵造反的皇四子燕王朱棣打破了。论原因,还得说说朱棣本人。

在众多史料里,朱棣被形容为一个常年来处心积虑,企图谋夺皇位的野心家。但不容否认的是,在当时,他是诸藩王中最令朱元璋放心的人。

朱棣篡位成功后,为其篡位寻找合法性,对史料大加篡改,比如加上了皇太孙陷害燕王,燕王屡受太祖褒奖之类的虚假情节。但有一条是可信的,朱元璋生前对朱棣之器重,在众皇子中仅次于太子朱标。比如朱元璋那句知名的赞誉朱棣的话语“棣儿类我”,实出自洪武朝末期兵部尚书鲁思俊的个人笔记。具体情节是洪武二十一年明军北征蒙古,朱棣率燕军深入不毛之地,大破蒙古军,迫降北元大将乃尔不花,招降5万人。捷报传到京城,朱元璋喜不自胜,对兵部尚书鲁思俊赞道:“棣儿类我。”靖难之役时,鲁思俊已然作古,联想到其曾身为太子朱标以及皇太孙朱允炆讲师的身份,可见这段记录的可信性是极高的。而朱棣也再接再厉,两年后的三月,朱棣再次受命出师北征,先破元将索林帖木儿的大军,再乘胜追击,打败当时北元柱石哈刺兀。在彼时明朝功勋宿将纷纷遭到屠戮的情形下,横空出世的朱棣,实为大明九边最卓越的将星。时人燕王善战的评语,诚为实情。

战功冠绝诸兄弟之上的朱棣,在当时的诸藩王里,是个口碑甚好的人,既无秦王的骄横,更无晋王的奢靡腐化。在洪武九年随朱元璋巡视老家凤阳时,他就留心民间疾苦,史载“民间细事,无不究知”。自就藩以来,在其属地爱惜民力,巩固军屯,协助地方官员发展生产,在洪武十八年、二十年两次调拨军队,协助地方府衙兴修白沟河、滦河水利,多次亲临工地带头示范,终使当地灌溉千里,营建北平城时,动民夫数万,“补恤甚厚”。边境操练演军时,但凡有践踏民田,毁坏百姓财物的行为,一律重金补偿。划定军队屯田范围时,强调“不与民争利”,曾将怀来附近千亩良田让与附近农户,“另择低洼贫瘠之地屯耕”。对待麾下兵将以及地方官员的贪污行为,也毫不手软,多次接受乡民诉状,上书朱元璋揭发当地府衙的不法行为,惩治多名贪官污吏。对其军中兵将的扰民行为也毫不姑息,先后重办数名曾追随其出生入死的亲兵。特别是洪武二十二年,掌管北平军械钱粮的司谷(相当于后勤部部长)刘通贪墨事发,朱棣令刘通持刀,与麾下遭克扣的30名士兵相搏,顷刻间刘通就被剁成肉酱。甚至在多年后朱棣起兵造反,建文帝派大军征缴前,国公徐辉祖就建言:燕王“深得民望,军纪严明,冠于九边,不可轻视也”。

在洪武朝时代,不仅朱棣属地的官民对朱棣称誉有加,就连当时朝中以忠直敢言著称的几位直臣,对他也赞不绝口。敢于纠劾权贵的监察御史韩宜可,一生揭发权贵重臣无数,却唯独对朱棣推崇不已,其弹劾晋王的奏章里写道:“若诸王以燕王(朱棣)为楷模,凡事以安民俭省为首任,实为大明之福。”太子朱标巡视北方,归来后在为晋王、秦王开脱的同时,也称赞朱棣“四弟安民营边,仁勇兼有,为边陲柱石也”。对素来痛恨贪官污吏,崇尚简朴,重农爱民的朱元璋来说,这一切自然为朱棣增加了不少印象分。

朱棣的目标显然不是做柱石,心怀大志的他,能让朱元璋彻底放心,是因为他的不争。洪武二十一年、二十三年,朱棣两次北征得胜,卓越战功,只得到朱元璋“宝钞十万贯”的封赏,与他的那位临阵脱逃的三哥晋王无二,晋王得赏后尤嫌不足,时常牢骚满腹,朱棣反而毫无怨言,相反屡屡上书,坦言自己“功不及赏”。如此谦虚谨慎,自然让朱元璋心中的天平倾斜。

洪武二十五年太子朱标病逝,朱标之子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朱棣侦得朱元璋对蓝玉日生不满,遂向朱元璋进言蓝玉是“跋扈将军,日久将尾大不掉,恐祸及太孙(朱允炆)”。令朱元璋杀心顿起,次年大兴蓝玉案,株连数万人。凭此举,朱棣既向朱元璋表明了立场,彻底打消了朱元璋对他的怀疑,又除掉了日后自己起兵夺权的最主要对手(蓝玉是太子朱标的舅舅,也就是未来建文帝朱允炆的舅爷),可谓一举多得。

纵使朱棣巧妙表现,朱元璋也对他器重有加,但在朱元璋眼里,朱棣只是个柱石,做不得天子,原因正在“棣儿类我”的一句话上。朱元璋对接班人的要求,是一个宽容的仁君,而不是自己“刚猛治天下”的翻版。“类我”的朱棣自然是不符合要求的。而就实力而言,朱棣尽管权镇一方,在当地深得民望,其军队也骁勇冠九边,但若对照一下孟森在前文关于朱元璋中央与藩王关系的论述,我们不难看到,朱棣的边上,是两个已被治服帖的哥哥秦王和晋王。且不说中央以全国治一隅的优势,单是这两个已对朝廷忠心耿耿的藩镇对他的牵制,就令他难有动作。这个权力的平衡,若无意外,朱棣是无法打破的。

但意外偏偏发生了,洪武二十八年秦王朱樉病逝,洪武三十一年晋王朱棡病逝,在朱棣这个中央的最大威胁浮出水面的同时,也扫清了朱棣起兵的障碍。秦、晋两王的继任者朱尚炳和朱延喜年纪尚轻,防卫蒙古勉强可以胜任,出兵与朱棣争锋却不是对手。两大藩镇对朱棣的牵制不复存在,最终有了靖难之役3年的战火连天。清赵翼就曾为此感慨:天佑燕王,祸及苍生。

对苍生来说,这样的天意究竟是福还是祸,清大儒谷应泰对此的看法是:“靖难三载,虽杀戮甚重,藩镇之患却终消解,倘无此役,任诸侯尾大不掉,唐末割据恐重演也。”此言确有道理,因洪武末年的夺嫡之争而造成的靖难之役,其结局虽令建文帝丢失宝座,但篡逆成功的朱棣此后厉行削藩,不断解除藩镇的权力,终建成了大明朝的中央集权,保持了国家的稳定。否则,若干年之后,明朝很可能演变出唐末五代十国的乱象。靖难之祸的结局,确实是福所依。

这场变乱还有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靖难之役后,登上龙位的朱棣为防诸藩王有样学样,下诏将九边藩王逐一内迁,导致北方防务松懈,长城以南明朝防卫蒙古的各类缓冲地带逐渐沦陷,蒙古部落日益南下,肆虐大明边关。土木堡之败的伏笔即由此而种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朱棣将驻扎在开原的韩王朱松及其属下三万精兵护卫,尽数南迁至福建,在当地任命部落首领猛哥帖木儿为大明建州卫指挥使,世袭镇守。200多年后,这个世袭镇守的家族,崛起了一个大明王朝的掘墓人——清太祖努尔哈赤。福兮,实为祸所伏。

同类推荐
  • 大秦王朝1

    大秦王朝1

    大秦王朝作为时代精神汇集的王朝,集中地体现了那个时代中华民族的强势生存精神。中华民族的整个文明体系之所以能够绵延如大河奔涌,秦王朝时代开创奠定的强势生存传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本部丛书中,我们立足传统史学,借鉴正史的观点,以期全面解读大秦王朝的历史,给青少年朋友奉上一道不可多得的精神盛宴。
  • 我的吕布兄弟

    我的吕布兄弟

    章辕某日醒来,意外发现穿越到汉末,成了九原县令公子张援。幸机缘凑巧,结识了杀虎救杜鹃的吕布,与他结拜兄弟,并且爱上杜鹃。杜鹃却爱着吕布。吕布杀仇人判徙边。
  • 大明之虎

    大明之虎

    崇祯七年,大明朝风雨飘摇,内忧外患,山西陕西山东大旱,赤地千里,颗粒无收,民大饥,人相食。李自成入河南,与张献忠等人,准备合围洛阳。孔友德叛军造成的破坏,依旧没有恢复,白莲教又乘势而起。七月,后金破关而入,围困宣府,大同,抢掠无数。这一年,王虎意外的来到大明,成为藤县千户所下辖的一名军户......
  • 大唐城隍爷

    大唐城隍爷

    【日更万字】王积善穿越成了大唐最后一位城隍爷。王积善唤醒了墨子、张衡、祖冲之。加特林…额…加强版转射机开始装备大唐边军。王积善唤醒了农圣许行、汜胜之、吴范。我们的目标是,亩产一千斤!听说,安禄山麾下出现了许多不明人士。石勒、赫连勃勃、拓跋珪……城隍爷王积善叹息一声,抗起锄头,走向了远方。曹操、刘裕、侯景……
  • 史上第一间客

    史上第一间客

    李乘风带着地球五千年文明重生了。开局诛九族,全靠他一人献策皇帝,拯救全家。要娶当朝第一权相之女。要杀当朝第一武道宗师。三年之后又三年,异界版无间道,老婆,再不造反我就差登基啦!
热门推荐
  • 初见那年是盛夏

    初见那年是盛夏

    青春校园文,有甜饼,有虐文,欢迎各位品读哦!暗恋,是记熟于心的,是不可声张的,是一个人对着另一个人心底的曙光。是明知不可为,是明知无结果,而去奋勇不顾后果的发疯般的梦。夏永宁暗恋着李昕阳,她奋力去追赶那个被称作阳光的他,梦镜终成现实。
  • 坑爹传

    坑爹传

    屌丝出身的连城重生之后来到另外一个平行世界,转身一变成为家世显赫的连辰,钱是我的,权是我的,美女也是我的,整个世界都在等着我去坑,整个天下都在等着我去改变
  • 无限之从三国开始穿越

    无限之从三国开始穿越

    得秘宝,穿三国,大唐双龙,无双,秦时明月!………………
  • 有个天使在等你

    有个天使在等你

    一千年的时间,对于于每个人而言都太长。曾经,有个天使,在我深爱着她的时候离开了我。在我心如死灰的时候,有个自称是神的高傲女人出现在我面前。她是那样的强大,也是她告诉我,那个天使在未来等着我。她将会为我守护一千年。既然如此,那么未来见?我的天使,这次可别再离开我了。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养老护理日常照护技术

    养老护理日常照护技术

    本系列教材是上海和佑养老集团经过多年研究、实践与探索,参考并结合国际上先进的养老护理知识与项目管理理念,为提高养老行业从业者的知识及技术水平而编写的,另外该套教材也可用于养老护理员的教育和培训。
  • 皇裔巨星:这个明星有点拽

    皇裔巨星:这个明星有点拽

    她是本世纪最为杰出的女性,更是无数人道主义者尊重爱戴的女王陛下!明明是一个“普通”的女孩子,却在不经意间,以一个男人的身份,走上了那个陌生却璀璨的舞台,在非议和掌声中,踩过荆棘,踏上了第一偶像、娱乐之王的巅峰!
  • 临证指南医案

    临证指南医案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农家娇女初养成

    农家娇女初养成

    姜愿儿憎恶了姜青苏这个外来的没有任何血缘的弟弟一辈子,临死那一刻却只有他策马赶来为她收尸。重活一次,她带着满心的悔恨,决心洗心革面,好好做人,发家致富,虐死渣渣,守护家人,更是要把姜青苏当做自己的亲弟弟一般好好疼爱。可这位看似单纯的小可怜似乎很懂得恃宠生娇,掐烂她的桃花,搅和她的婚事,姜愿儿忍无可忍,指着姜青苏的鼻子大骂:你怎么回事?我嫁不出去你负责?姜青苏藏住眸中一闪而过的光芒,满脸的无辜:那就我负责吧。姜愿儿:???小老弟你怎么回事?
  • 神刀春秋

    神刀春秋

    写的是传统武侠,没有穿越,没有玄幻,只有残酷的现实和主人翁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