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过去的第2天,崇祯和8名阁臣在文华殿内见面,顺便召开了崇祯二年的第一次内阁会议。
今天的这次内阁会议只是代表崇祯二年的内阁开始正常运转,基本上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
崇祯和内阁几位阁臣轻松的闲聊了几句后,便提到:“冯振鹭去年在陕西的事情办的很好,现在他既然回来了,诸位先生不妨议议,应当如何安排他的新职位吧。”
对于冯铨冯振鹭,几位阁臣并不怎么陌生。黄立极和钱谦益同他都颇为相熟,但是在座的大多数人却并不想让冯铨返回朝廷中枢的位置。
首先首辅黄立极就非常反对冯铨的复出,当初冯振鹭依附魏忠贤的时候,实在是毫无节操了些,把文官的体面全都丢下了。
虽然冯振鹭因为完全的听命于魏忠贤,终于当上了内阁首辅的,但是他的这种行为使得,原本认为自己是同魏忠贤结盟对抗东林党的其他文官们大失颜面,并且有渐渐失去文官团体在朝政上独立性的威胁。
正是因为如此,以黄立极为首的一些文官,才会想尽办法把冯振鹭从内阁首辅的位置上赶下来。亲手把冯振鹭赶回家的黄立极,自然是不愿意再让他回来朝中和自己作对的。
而且冯振鹭现在才不过35岁,但是因为曾经担任过内阁首辅,所以他的资历简直高的离谱。如果让他重新回到朝中,基本上有许多人的上进之路要被打断了。
因此除了黄立极之外,张瑞图等人也是不愿意在自己的仕途上竖立起一个巨大的屏障的,一旦让冯振鹭重新上位,以他的年纪足以熬死一大批官员。
倒是钱谦益还有些犹豫,一来他同冯振鹭私交不错,两人在外号称南北文坛领袖,互相之间没有少做诗词吹捧对方。
二来冯振鹭一回京城,便到他府上拜会了他,交谈之中隐隐有想要加入新东林党的意思。
自从皇帝表明了态度之后,钱谦益的新东林党现在风头正健,想要加入新东林党的官员和士大夫日趋增多,但是其中并无几个有足够分量的人物。
不过是一些官场上的投机分子,和一群年轻热血的南方士子居多。钱谦益并不觉得,依靠这些人能够让他更上一层楼。
倒是冯振鹭,虽然他过往的名声不太好,但是他在北方士人中的地位却依然存在的,加上一个前内阁首辅的名头,实在是可以大涨新东林党的声威。
最为重要的是,冯振鹭昨日拜会他的时候,伏低做小甚为恭敬,显然有今后以他为主的意思存在。
因此思想了许久的钱谦益,终于不顾黄立极、张瑞图几人的眼色,替冯振鹭说了几句好话。认为应当看在冯振鹭在陕西做事的勤勉上,让他回到朝中为崇祯效力。
一直在同崇祯玩拖延战术的黄立极,在钱谦益发出了支持皇帝的主张后,顿时意识到,他硬压着冯振鹭不让他回朝的想法恐怕是行不通了。
特别是现在的吏部尚书徐光启,还是崇祯最为坚定的支持者,有了这两人的支持,就算他是首辅也挡不住,崇祯对冯振鹭任命新的职务了。
不过他很快的便打断了,钱谦益向皇帝举荐,让冯振鹭接任礼部尚书一职,以推进三年小学义务教育一事。
毕竟去年以来,除了北直隶、浙江之外,其他各省的三年小学义务教育事务推进缓慢,现任的礼部尚书显然有失职的因素。
虽然礼部尚书来宗道不在此处,但是内阁中专管教育事务的李天经不由为来宗道分辨了几句。
“三年小学义务教育制度推行不下去,也不能完全责怪礼部官员办事不力。
即便是建立一所最为简单的村学,造个校舍便起码要150两,购置桌椅、课本要50两,聘请一名教授国文的老师,一名教授数学的老师,各给60两一年。
也就是说建设一个教授4、50人的村学,就要花费320两,今后每年还要持续支出150两。
南方一亩中田,一年产出不过2两,北方一亩中田最多1两。也就是说南方维持一所村小,必须要有75亩学田,而北方则最少也要150亩学田。
北直隶现在的三年小学义务教育制度,也不过刚刚覆盖了顺天府60%的地区,顺天府以外地区建立小学的,同样没有超过30%的村子。
到现在为止,顺天府大部分的村学,一直是陛下从内库拨出的银两在维持。
而浙江一省是推广三年小学义务教育制度最好的地区,该省本就有向学之风,即便是家中不富裕的也会拼命送子女去开蒙,即便是读上一两年,认识几个字都好。
再加上浙江人稠地狭,读书人的比例又多,聘请的老师费用可以减少为50两一年。加上往往可以三四个村子的孩童拼凑一所学校就读,因此所要建造的校舍和聘请的老师便大大减少了。
此外义乌一地士民,因为昔日卫国有功,按照陛下的吩咐,由户部专门拨付5万两,并内库每年拨付3万两,修建了250所小学,是浙江小学建成最高的地区。
至于其他各省,北方数省受灾严重,因此根本无从开展小学义务教育。而山西商贾虽然众多,但是分布却极不平衡,商贾多的地区小学便建的多,商贾少的地区便无从建起。
河南、山东重族学而轻小学,自然也就发展不起了。至于南方各省,不是从无向学之风,便是认为小学不是正途,只有以科举为目标的私塾、书院方为正道。
礼部今年的预算不过400万元,就算什么都不干,也只能建1万所村小,分到两京一十三省,不过每省666所,刚好够覆盖一个中等规模的府。
而且不仅仅建设经费上有问题,就是聘请合格的老师也有问题。北方的读书人本就不多,懂得数学和物理的就更是凤毛麟角了。
建成了校舍,但是请不到这么多老师,一样是达不成陛下推行小学教育的目的。至于南方虽然愿意接受聘请的读书人不少,但是其中良莠不齐,多数人只是认识几个字的老童生来应聘。
他们教学方式粗暴,完全没有起到启迪智慧,引导学生向学之心的作用,不过是让这些学生认识几个字,并荒废了三年时光而已…”
钱谦益也没有想到,自己说了一句,倒是让李天经倒出了一大堆苦水。对于这些实际事务上的难题,他是立刻感到头皮有些发麻了,对于是不是要继续举荐冯振鹭担任这个礼部尚书,也存了疑问。
他可不希望向冯振鹭示好,却把对方推到了火坑中,从而被对方所埋怨。
黄立极听了自然心里大为喜悦,他按捺住心情,帮着李天经说了几句教育事业难办的好话,希望能够打消皇帝让冯振鹭接任礼部尚书的想法。
在他看来,钱谦益提出的这个举荐,显然是得到过崇祯暗示的,否则一直在内阁和稀泥的钱牧斋,如何敢跳出来同各位同僚唱反调。
不过李天经显然准备了许久,借着今天钱谦益的话题说开了之后,便毫不犹豫的向皇帝说道:“…所以,臣以为今年的教育预算实在是过少,还请陛下重新考虑,以方便礼部在各地推进小学教育。”
如果说前面黄立极等人还在为李天经拍手叫好,那么现在顿时就翻转了回来。
今年的预算,说实话已经是过去十多年来最为充沛的一次了。但是对于内阁各部来说,依然还是左支右拙的很。
黄立极很清楚,占据了预算57%的军费肯定是动不了的,毕竟总参谋部和兵部后面有崇祯的支持,加上他现在也需要孙承宗、王在晋在朝中保持中立。
而剩下的预算部分,都是各部已经视为囊中之物的款项,就算他这个内阁首辅,也不好轻易更改用途。他可不希望,为了李天经出头去做这个恶人。
对于李天经的提议,朱由检同样也很头疼,不过他也无法可施。虽然他知道推行小学义务教育最是当务之急,毕竟每推迟一年,就等于制造了数十万文盲。
当初某只部队被打的快要全军覆没,都上井冈山做土匪去了,还在孜孜不断的坚持对军队和根据地群众进行文化教育,这才能为日后恢复中华时培养了大批人才。
这种经验自然是不会被他所忘记的,也因此从登基开始,他便迫不及待的推行了三年小学义务教育,不是他过于着急。而是他很清楚,只有经过义务教育培养出来的知识分子,才会是这个国家最为坚定的变革者。
因为他们受到的教育,就必然决定了他们不会满足于自己的现状,想要谋求阶层上升的通道。想要利用科举继续把持统治地位的儒学士子,天然就是他们的敌人。
和庞大的经过了义务教育毕业的学生阶层相比,现在不到百万人数的读书人,不到20万人的士大夫精英,完全是风中之烛而已。
不过现在的国家财政收入,已经达到了极限。即便是朱由检也不敢在往上面添加一根最后的稻草,因此对于李天经的请求,他也只能含糊其辞的搪塞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