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看周明以后和自己的孩子说道,你知道文天祥吗?你爸爸我曾经可是跟文天祥是一条船上的人。这多么有画面感!
历史上对文天祥是怎样评价的呢?宋理宗说过“此天之祥,乃宋之瑞也。”而王积翁也说过“南人无如天祥者。”
而文天祥就让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留下的那首诗。说起来,周明好像记得那首《过零丁洋》就是文天祥在过伶仃洋的时候创作的。
周明也不知道这首诗是不是已经被创作出来了,要是还没有的话,这是不是意味着周明能够见证历史的诞生。
“哥们,我们现在到哪里了?有没有经过崖山啊!”周明小声的问道旁边的同伴。
《过零丁洋》就是文天祥被俘,途经零汀洋时,元军逼迫他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的时候,他写下了这首诗。
所以只要他们还没有到崖山,那么想来这首诗就应该还没有被创作出来。
“兄台,我们还没有到崖山呢!而且虽然崖山还有军队坚守,但也是苦苦支撑。所以你就不要指望他们过来救我们了。”被周明问到的人小声的回答了周明的问题。
显然这人误会了周明的意思,还以为周明是想靠崖山的宋军逃出去。
“其实我们能不能出去都不要紧,但是我希望文大人一定要逃出去啊!”旁边的一个人突然开口说道。
“是啊!只可惜元狗对大人的看守太严密了,后面船舱我们根本去不了。而且我们每天都吃不饱,根本都没有力气。”
听到这里周明才知道为什么所有的人都是有气无力的样子,而且他们的管制这么松懈。长时间的营养不良,就算给他们武器,恐怕他们都拿不稳。
他们这些人之所以可以存活下来,恐怕就是为了作为杀鸡儆猴的那只**!
……
周明就这样在海上漂了几天,每天都吃了稀粥,作为俘虏他们吃的东西都是只能堪堪保证他们不被饿死。没几天的时间,周明也变得和其他人一样虚弱不堪,说话也变得有气无力起来。
这一天周明发现了陆地的存在,听到旁边的人说起才知道这里就是崖山了。这里也是唯一还有宋军坚守的地方,而《过零丁洋》也是在这里被创作出来的。
周明之所知道崖山并不是因为文天祥的这首《过零丁洋》,而是因为崖山才知道了文天祥的这首诗是为了崖山守军写的。
崖山之所以被世人熟知,皆是因为那场崖山海战。
崖山海战,这是南宋与蒙古的最后一次大决战。这场战争直接关系到南宋流亡朝廷的兴亡,但最终以宋军全军覆没告终,这场战役标志着南宋的灭亡。也是中原王朝第一次完全沦为北方游牧民族的统治,对华夏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谁能想到就是这场海战过后,曾经强大无比的中原王朝彻底走向毁灭。
船队与崖山守军隔海相望,元军统帅将文天祥拉到了船头。
“文大人,我现在给你两个选择,一是你出面劝降对面崖山的守军,二是死。我相信你会做出聪明的选择。”
很奇怪对不对,身为元军的高级将领,却说的一口流利的宋朝官话。但是在这个时代,就是这样。不管是哪个国家,大部分的贵族都会学习汉语,也有这样才能证明他们的高贵。
文天祥轻蔑的看了一眼他,走到船头,看向了对面崖山的宋军。
周明看到文天祥的动作就知道他准备干什么了。所以就拼命的向前挪动着,希望自己可以亲眼看到文天祥创作出《过零丁洋》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作。
文天祥走到床头,看着对面崖山上面飘扬着的军旗,缓慢而又坚定的开口说道: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对面的兄弟们,你们一定要坚持住啊!”
元军统帅一听文天祥念诗就知道不好,赶忙准备上前阻止文天祥,但是一旁的周明看到元军统领的动作,仗着自己不会有生命危险冲上前死死的抱住了他。见到周明的动作,其他人也都纷纷拦住了其他人。
虽然周明他们并没有多大的力气,但是拦住他们几句话的时间还是可以的。顿时船头一片混乱。
文天祥看着对面崖山上随风飞舞的军旗,欣慰的笑了。至于他会有什么结果,正如他诗中说的那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生有何欢,死又何惧。二十年后又是一条好汉,指望那时还是宋国子民。
“好,很好!”元军统领知道文天祥是不可能劝降崖山的宋军了,但是因为可汗又说过不得伤害这文天祥,他又没有办法处置文天祥。只能恨恨的看着文天祥说道。
但是文天祥去毫不在意这元军统帅的口气,只当他清风拂面,毫无惧色。
元军统帅看着眼前的文天祥恨得牙痒痒,但是却不敢对他做什么。正好看到趴在旁边正崇拜的看着文天祥的周明。
“来人,把他给我拖下去砍了,在丢到海里喂鱼。”元军统帅指着周明说道,刚刚就是这小子坏事,不杀了不足以泄愤。
你文天祥我动不了,一个杂鱼他还不能动吗?元军统帅这样想到,心里舒服多了。
元军统帅舒服了,但是周明不舒服了。
为什么是他,就算要死,不应该是文天祥大大先吗?他又没干什么?
若是元军统帅知道了周明的疑问肯定会告诉他,文天祥有名气,有声望不能动,周明一个无名小卒,死了便死了,无足轻重。
虽然文天祥等人强烈阻拦,但是周明还是被士卒拖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