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派盆景是以四川省名来命名的盆景艺术流派。四川古称巴蜀。唐朝贞观元年(公元627年)设置剑南道,所以过去也把川派盆景称为“剑南盆景”。四川省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同时山势巍峨,江河奔腾,又盛产砂片石、砂积百等多种石料,这些都是有利于盆景发展的物质条件。
起源
四川盆景相传起源于五代,盛行于明、清时代。两宋时期,安岳县圆觉洞和大足县大佛湾摩岩造像中,飞天与传女手托的山万盆景,已与今天的浅水山水盆景十分相似,但因明、清盆景向树桩倾斜,直到近千年后的四五十年代,才由一批园艺家、画家。盆景“玩家”亲密合作,使之成熟。现北京故宫博物院陈列的以金玉宝石造型的盆景,都以四川树桩盆景为范本。由于历代盆景艺人的精心培育,四川盆景逐步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国盆景的几个主要流派之一,即以成都为中心的川派。
特点
川派树桩盆景有它自己的特点。在制作上,棕丝盘扎,不露“做手”,对树木很少使用打眼钻孔、生雕硬刻的方法,虽经反复加工,却无刀劈斧削的痕迹。川派盆景力求做到“虽由人作,宛如天开”的形神兼备的境界。而且棕丝的色彩与树皮相近,一个盆景在造型过程中也可以观赏,无须等待几年甚至十几年成型之后才观赏。这种特殊技法,既区别于岭南派的剪裁造型和上海、杭州的铅丝造型,也不同于其它艺术流派的棕丝造型。再以树干为例,四川桩景的主干雄伟高大,与主干短缩的扬州古桩相比,艺术风格也迥然不同。四川树桩盆景的这种特色,正是云雾多、日照少、树木陡长的四川地区自然风貌的艺术再现。
艺术风格
四川树桩盆景分传统规则型和自然型两大类。规则型的特点是着重立体空间的造型,四面可观,步移景换。主干造型变化多端,有掉拐、方拐、对拐、滚龙抱柱、大弯垂枝和三弯九倒拐等等式样。以三弯九倒拐为例,正面观赏,主干只现三大弯,侧面品玩,又只见九个拐(弯),而半侧赏玩,三大弯、九小拐全面展现,宛如蛟龙。规则型除主干造型外;还有枝盘造型。枝盘造型大致可分平枝式、滚珠式和半平半滚式三种。滚珠式出枝自如,形式多样,每遇花期婀娜妩媚,楚楚动人。
总的说来,川派盆景的艺术风格:树桩以古朴严谨,虬曲多姿为特色;山水盆景则以气势雄伟取胜,高、悬、陡。深,典型地表现了巴山蜀水的自然风貌。
造型形式
川派盆景的造型自幼培养以蟠扎技艺见长,表现了川派盆景严谨、奇雄的风格。在川派盆景中,不同的造型有不同的“身法”。
第一,规则式主干有十种表现形式:
(1)掉拐法:先选择从未蟠扎过的小树,带土掘起,斜栽于盆中,倾斜角度大约在300~40°之间。斜栽的目的,是为了便于蟠缚第一个弯子。如果树向右斜栽,则第一个弯子蟠向左边。若树1日左斜栽,则第一个弯子向右边。第二弯是全株的主要弯子。如树梢向东方倾斜,第一弯则将树梢蟠向西方。此时若作者以背靠北方,面对南方而站立,第二弯将指向西方的树梢掉转头指向北力,第二弯的弯内面向作者,这是正面对着作者;相反,将树梢转向南方,则弯背对着作者,作者看到的是弯子背面。这就是将第一弯横拐成第二弯,“掉拐”由此而得名,所以第二弯有两种蟠扎的方法。掉拐通常是一对,一株弯内向着作者,一株弯背向着作者。陈设在门厅两侧。第三弯是再将第二个弯子拐回来。四弯、五弯是来回弯曲,五弯做成顶片,有时还再加一个六弯做成顶片。习惯蟠成五个弯子,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一弯、二拐、三出、四回、五镇顶,或称一弯、二拐、三怀、四抱、五照足。镇顶和照足都是做成顶片的意思,并且要求顶片和干基部(足)在一条与地面的垂直线上。
造型完毕后,从正面看,可以看见第一个弯子和第二个弯的一部分,三弯以上看不见了,是一段直干。所以称“一弯大,二弯小,三弯、四弯看不到”。由侧面看,第一个弯子看不到,是一段直线条,第二个弯子可见一部分,第三个以上的弯子全部可以看见。此种形式在主干蟠曲方面确实下了很大功夫,具有很深的道理。巧妙地运用了露藏关系,从正面转侧面,各个弯子渐隐渐现,隐现交替,不论站那一面,都不可能见到所有的弯子,确实使人有一种变化莫测的感觉。
(2)对拐法:又称正身拐,主干在同一立面上来回弯曲。弯子的大小,自下而上逐渐变小,无带子。从正面可以看到全部弯子,在侧面看不到弯子。此式适合于陈设门、厅两侧,左右各一,颇为壮观。
(3)滚龙抱柱法:又称螺旋弯。第一弯与第二弯的蟠曲方法与掉拐相同,第三个弯子以上是盘旋丽上,经过蟠缚,主干呈螺旋状,如古代宫殿中龙柱形状,故称滚龙抱柱。又如旋卷的螺体,故又称螺旋弯。
(4)方拐法:又称汉文弯,此形与对拐相似,只是对拐的弯子呈弧形,而方拐的弯子是方的“弓”字形。流传于川西郫县、灌县、彭县、新繁等县。此型多用垂丝海棠、紫薇两个树种。蟠缚时,先在主干两侧各立小竹竿一根,再扎以横的小竹竿,扎成方格形。待嫩梢长到适当的时候,将嫩梢捆缚到方格上,并使嫩梢的转角成为直角,形成方格状的弯子。因为嫩梢不易断裂,成型需要10~20年时间,费工较多。但形态别具一格,还是会给人以一种新的艺术感受。
(5)三弯九倒拐法:方法先是自茎基部(足)起向上,如对拐法一样,蟠扎九个弯子至顶端。再在与九拐垂直的立面上蟠曲三个大弯子,三个大弯子形成正面,九个小弯子是侧面。故称三弯九倒拐。树种有罗汉松、垂丝海棠、紫薇、石榴、水杉等。此式盛行于川西重庆、大邑、温江、灌县等地。
(6)大弯垂枝法先将主干蟠蓝成一个大弯子,将大弯顶部以上的主干剪去,留下的弯子上的枝条也全部剪去。如果在弯背上。靠近弯顶处有可以蟠成后足盘的枝条也可留下不剪。此后足盘的要求是,下垂,且能蟠三个以上的枝盘,否则这个枝条也不要留下,用巴接(一种高接法)法接一枝条作后足盘。前足盘用倒接巴接法,在大弯的弯内顶部,后足盘枝条上一点的部位,倒接一枝条,蟠成前足盘,促其下垂,其上需蟠3~5个枝盘。大弯顶部也巴接一枝条做成顶及4~5个枝盘。此法技术性强、难度大、时间长、用工多。蟠缚一株,需用四株,即主干大弯一株,前足盘、后足盘、顶部巴接各一株,巴接植株宜栽植在高1米的六方形花台内,高接者用花盆。此形动势较强,垂枝倒挂。
(7)接弯掉拐法:又称逗身掉拐法,先将树干自40~50厘米,高处截去,大树可高一些,小树要低一些。掘起斜栽,倾斜度50度~70度为宜(与地面的夹角)。待新枝萌发后,选一粗壮枝条蟠作主干的延伸,最好在主干上,选一侧枝作前足盘,再选一后足盘和一个带子。主干蟠缚近视三弯九倒拐。顶部与掉拐的上部相同,因此称接弯掉拐。上半弯子是逗上去的,故又称逗身掉拐法。此法适用于树干不能蟠成弯子,或虽能蟠成弯子,但缺少枝条的桩头,此造型别具一格。
(8)逗身照蔸法又称立身照蔸法,立身照足法。选择没有主干的树蔸,掘起,根据树形栽植。待萌发新枝后,选二三根生长位置合适的粗壮枝条蟠为主干。选两根枝条的一主一辅,选三根枝条的一主二辅。主干蟠3~4个弯子,副干2~3个弯子。树蔸似山,主副于则是山上之小树。
(9)直身逗顶法又称直干接头法和直身加冕法,此法适用于大中型树桩。主干不宜弯曲,干的基部具有能蟠缚成三层以上枝盘的枝条。截去顶端,选留主干延伸的枝头要具有2~3个可蟠扎成枝盘的枝条。
(10)巧借法又称综合法,主干一部分似掉拐法或对拐法,或滚龙抱柱法,或主干某一段为直干处理。此法根据树木的形态特点。至于选择何种造型,要灵活自由,以画面的需要为准。这也是一种有趣的造型方法。
第二,规则式出枝(枝盘)的形式:
川派树木盆景规则式造型是以主干的形态来区分和命名的。但是不同的造型形式,出枝也不一样,也就是配以不同的“枝盘”。川派盆景规则式出枝形式主要分平枝、滚枝、半平半滚三个类型。
(1)平枝式:一是平枝式“出枝”:亦称侧枝,也叫“枝盘”,属于树木盆景中的“枝片”。每一出枝必须做到无拱翘,分枝排列均匀,形如叶脉。初期为卵形或狭卵形,数年后枝叶增多,即成阔卵形、扇形、圆扇形。每一出枝即为一枝盘,又称“平盘”。每株通常蟠10~14个枝盘,也就是前后各5.7盘(从观赏面看是左右出枝),属左右分枝类型。处于最下部着生在弯背的第一出枝称后足盘,第二出枝位于弯内称前足盘。后足盘以上的出枝,习惯上称二盘、三盘、四盘……七盘。位于树顶的一盘出枝称顶盘,各个出枝之间的距离,不论在主干上着生的位置远近,均以枝盘的末端之间的距离为准,同一植株各枝盘之间的距离应相等或接近相等。若在应蟠出枝的部位缺少枝条,形成了空虚部位,此时可借上方粗壮的长枝,使其延伸下垂增加一枝盘,以填补画面中空白之处,此枝称“飞枝”。此手法不仅使画面平衡,而且十分美观。二是花枝平枝式:此式除将过于稠密枝条剪去外,基本上是“见枝蟠枝”。不仅左右出枝,而且可以前后出枝,属树分四类类型。枝盘交错,层次紧密,尚可在同一发枝处齐皤三、四枝盘,其枝盘的蟠扎方法与平枝式一样。下部枝盘长大一些,向上渐渐减小。此式适用于掉拐法、接弯样拐法、滚龙抱柱法。全株枝盘要疏密均匀。
(2)滚枝式:又分大滚枝式与小滚枝式两种,通常根据传统的习惯和树木的特性,不同的树种采用不同的枝式。一是小滚枝型:此种形式的蟠扎方法基本上与花枝平枝式相似,见枝蟠枝,所不同的是这种形式有立弯、斜弯和回曲三种枝。树顶为尖顶形,主干顶端不蟠枝盘。此型蟠成的枝盘组合成一个圆锥形树冠。从上往下俯视为椭圆形,整个树冠连成一个枝片。立弯枝是将主干或枝盘上的枝条,向上蟠扎,使之与主干并立,填补主干上没有枝的空处。立弯与主干并列,犹如副干,在树冠空虚部位蟠扎枝盘。斜弯枝是将着生在枝盘上的向上生长的直立短枝与向下生长的短枝,往旁边蟠1~2个弯子。由于弯子倾斜,所以称斜弯枝。又因弯子如悬挂的弓,故又称挂弓枝。回曲枝是在出枝蟠曲时,在出枝附近发生空缺,可将此枝条蟠曲回去,填补空白,这弯曲回去的枝条叫回曲枝。此型的要求是各出枝间的排列均匀或基本均匀,多余的枝条可以剪除,适用于观花的树种,如蜡梅、桃花、梅花、樱花、榆叶梅、郁李等。二是大滚枝型:此型的主干处理,用掉拐法与滚龙抱柱法。枝法是见枝蟠枝,所有的枝条均不剪除,所有的枝条都要蟠完。蟠枝时弯欹自由,主要是填平补齐,哪里缺就往哪里蟠。上、下、左、右均可蟠枝。惟一要求是树冠是一个枝叶均匀分布,没有空缺的圆锥形。叶的正面和枝的顶端只能向外,不能向内。从上向下俯视为椭圆形。此式适用于常绿阔叶树种和枝顶开花的树种。如杜鹃、山茶花、桂花等。亦可一盆两花或三花合栽,使其枝条交错蟠扎。如杜鹃花、白杜鹃、疏节夏花杜鹃三花合栽;红、白、粉三色山茶花及丹桂、金桂、四季桂的合并,就会显得更加五彩缤纷。
(3)半平半滚式:此式又称代平代滚式,是介于平枝与滚枝之间,为一种综合性的形式。蟠扎时采用花枝平枝式与滚枝式小滚枝型的扎法,不同之处是不蟠回曲枝和连续几个弯子的立弯枝,或偶尔蟠立弯枝。适用于此式的树种有垂丝海棠、西府海棠、贴梗海棠、木瓜海棠、海棠等。
川派规则式树木盆景的剪扎方法,全部采棕丝扎法,称为“丝法”。丝法又有“双丝”与“单丝”之分,成都多采用双丝法,重庆则采用单丝法。川派自然式树木盆景,取法自然,造型形式自由,不拘格律,讲究自然美与艺术美的统一。此式有直立式、斜立式、平卧式、悬崖式和其它形式等。
代表树种
川派盆景的代表树种有金弹子、六月雪、贴梗海棠、垂丝海棠、梅花、紫薇、罗汉松、银杏、偃柏等,其它还有虎刺、黄桷树、紫荆、山茶、桂花等,竹类品种繁多,有绵竹、邛竹、风尾竹、观音竹、琴丝竹和佛肚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