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匠是开打金铺从事金银饰品制作的人。铜匠是用铜板或黄铜板制造各种器件和修理各种铜器的人。铁匠是一门古老的职业,他们以铁为原料,只凭手中的铁锤,就能打造出各式各样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
金银铜铁匠在旧日手工匠行当里占有一席。金银匠为别人打造美丽,铜匠和铁匠为人们的生活敲打出各种实用器具。
在我国民间,开打金铺从事金银饰品制作的人俗称“打金师傅”。因为金银匠用的是榔头、锉刀、剪刀和吹筒,这个称呼很适合于他们。
民间打金工艺相传始于春秋,盛于战国。由于黄金具有柔软、易加工的特征,以及自古以来,人们对金银饰品的喜爱,使金银制作得以成为一种职业,金银街、铺也随之兴起。
金银匠是历史悠久的旧行当,与其他的传统行当不一样,金银匠是一门传统的细致的手艺活,这种手艺没有传承,只有学艺。
入行首先拜师当学徒入匠铺干各种杂活,比如给金银器铸铅、将金银砖打成薄片、打磨、拉丝、组装;然后师傅会适当交给一些刻花手艺,更多的学习要在一锤一锤地敲打和枯燥繁复的技工中度过,历经数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出师。
最后,那些悟性比较好的学徒才可以在金银匠的活计上登堂入室。
在过去,民间普遍喜好的金银饰品都是应顾客需求而定做,老牌的师傅手艺精湛,就会备受青睐,顾客自然也会络绎不绝,甚至要定做。
旧时人家嫁女儿的金戒指,生儿子的银项圈等,都喜欢找老店铺制作。打金师傅小心翼翼操作工具,精雕细刻,一件件造型新、图案美的银饰品就在他手下诞生。
一年四季,那些店铺里敲打金属的“叮叮当当”声响个不停,那种响声,交织成美妙的乐曲,在时空里流淌。
金银匠的捶、敲、压、剪、刻、磨的过程,在一枚枚戒指、一根根簪子、一副副手镯、一个个项圈的光洁、华贵与精致之中,濡染了辛勤的汗水,也将民族民间工艺发挥到了极致。
铜匠,顾名思义,是指用青铜、紫铜、黄铜作为原材料,铸造和修理铜质用品的手工业者。使用的工具有风箱、火炉、钢锉和小钳等。
铜匠作业之所以称之为打制或打,是因为铜匠并不炼铜,只是以铜板或铜片为原材料,用锤子之类工具敲打出诸如铜壶、铜锅、铜瓢、铜铲、铜锣、铜茶盘、铜锁之类的器皿来,而与冶炼浇注之类的工艺无关。
铜匠按营业方式分,有两种,一种是没有作坊店铺的铜匠,通常就是挑一副铜匠的挑子,早晨出门,走街串乡。
一般来说,游方铜匠,打制的多是居家过日子的小器皿,且以修修补补为主;另一种是有店铺作坊的铜匠,经营就有规模了,打制物件,往往是成批量的,那生意做得好的,还往往有较为固定的客户。
铁匠用来打铁的工具有:小铁锤、大铁锤、铁夹和砧子等。其中的铁夹用来夹烧热了的铁坯,砧子是铁匠打铁的平台。
铁匠一般都有一个自己的铁匠铺,有一座用来煅烧铁坯的火炉。在火炉的连接处有一个大的用手拉的风箱,主要用来控制火的温度和力度,一般称为掌控火候。
火炉所用的燃料有木炭和煤炭,对木炭和煤炭的要求比较高,100千克煤炭中大约只有10来千克的煤可以用来打铁,能够打铁的炭叫“铁炭”。
一个铁匠一般会带一两个学徒,学徒的主要工作是用一把比自己师傅大出五六倍的大铁锤,帮助师傅把用来制作工具的被炉火烧熟了的铁毛坯打成所需的形状,在工具成形阶段就没有学徒的活了。
金银匠、铁匠、铜匠与冶铸业,均尊太上老君为祖师,每逢农历五月二十都要休假一天,聚会祭祀太上老君。那么,为什么要奉太上老君做铁匠祖师呢?
相传,太上老君有一手打铁的好手艺,他锻打的农具经久耐用,锻打的兵器削铁如泥。
有一天,一个人去向他讨教经验,只见他打铁的方法果然与众不同,他打铁不用铁砧,竟然把烧红的铁块,放在自己膝盖上锻打,他满不在乎,可把前来求教的人吓坏了!急忙问太上老君:“老师傅,您这般打铁,不怕把自己的皮肉烧焦吗?”
太上老君哈哈一笑,答道:“有什么可怕的?烧红的铁块烫去我一层皮,我就打去它一千层皮。”
最后,铁器打成了,太上老君的膝盖完好无损,地上却留下了厚厚一层铁皮。
从此,铁匠们便把太上老君奉为祖师爷,并在炼铁炉上供奉太上老君的神像。
不仅铁匠拜太上老君为祖师爷,那些碗筷匠、磨刀匠、蹄铁匠等民间手艺人,也都拜太上老君为祖师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