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忠祠于明孝宗弘治年间(1488年~1505年)建于东便门外的景忠山,祠内奉祀诸葛亮、岳飞、文天祥三位忠臣。明代统治者把“三忠”载入了国家祀典,并鼓励戍边将士,杀身成仁,舍生取义,膺义而履忠。
“三忠”有喻人“景行仰止”之意,正因如此,明廷才将建有三忠祠的山名更改为景忠山,并逐渐使其成为统治者进行思想教化的一个重要活动载体。在景忠山的寺庙古建中,三忠词是唯一反映儒家文化的寺庙。
三忠祠供奉的三位忠臣良将都是人们敬重的某一时期的精神偶像: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三国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东汉末隐居湖北襄阳隆中。
他留心世事,学识渊博,被称为“卧龙”。他曾五次出兵攻魏,争夺中原。建兴十二年(234年),病死于五丈原军中,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成为历代忠臣良将学习的典范。
岳飞(1103~1142年),字鹏举,相州汤阴(今河南)人,南宋抗金明将,北宋末年从军,任下级军官。
建炎三年(1129年),金兀术渡江南犯,他移军广德、宜德等地,坚持抵抗,在江南军民的反击下,金军披迫后撤,他指挥攻击金军后队,收复南京、襄阳、信阳等六郡,大败金军。
文天祥(1236~1283年),江西人,南宋大臣、文学家,初时官任刑部郎官。宋德祐元年(1275年),闻元兵东下,他在赣州组织义军,保卫临安。景炎二年(1277年)被俘。
元将用尽办法劝降,都遭到拒绝,并作《过零丁洋》诗以明志,后被元军杀害。
文天样在狱中所作的《正气歌》被后世传诵,有《文山先生全集》存世。
在历经6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景忠山三忠祠有过两次落架重建和七次大规模的修葺。
咸丰五年(1855年),三忠祠进行了最后一次修葺,此次是由当时迁安知县上书工部后修缮的,修缮后的三忠祠面阔10米,进深6.6米,面南背北,单檐灰顶,从建筑规制和规模上均比前朝有了很大的提高。
每逢初一、十五以及三位忠臣的寿诞、殉国之日,本地官员、驻地守军以及各方志士仁人,都会到三忠祠焚香祷告。
受环境薰陶,如有外族入侵,这里的僧人便挺身而出,本着“杀恶即是善念”的佛门大慈,参加到抗击侵略者的行业。
1976年,三忠祠受地震的影响,损坏严重,但如今复建方案已出台,不久以后,一座展现历史文化内涵的三忠祠将会重新屹立于景忠山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