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皇帝在位的时候,经常爱出游私访,许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他的御笔题词,民间曾流传下一句话说:“乾隆爷的字儿,不值一个子儿(一个铜钱)。”这说明了他题字的多和滥。
北京西郊的香山静宜园是冬天观雪,春日赏花的胜地,也是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当年乾隆帝就经常来这里观景,还把“西山积雪”改成了“西山晴雪”。关于乾隆帝此举,还真有说头呢。
有一年二月初八的早晨,乾隆皇帝上完早朝,刚出殿门,就看见了庭院里满天飞舞的雪花儿。他心情很舒畅,不由得想起了著名的“西山积雪”,于是忙叫人更衣备辇,在大臣们的陪同下,直奔香山。
雪后的香山,一片银装素裹,景色格外迷人,乾隆登上半山腰的一块大岩石,欣赏着大清江山如此之美景,心情更加地舒畅。这时,大臣刘墉说,这里的景色美倒是美,就是名字有点俗,因为雪都是积在一起的呀。
乾隆听了点点头,并让他给重起个名。聪明的“刘罗锅”在皇帝面前自不敢多言,而是让皇上赐名。乾隆想了半天,说叫“香山春雪”,但又觉得不好,又想不出别的,就只好回宫了。
回宫之后,乾隆心里觉得很不舒服。他想,自己作为堂堂一国之君竟然连个名字都起不好,真是丢人。第二天,他又让刘墉陪同去了香山。
到了香山,他们来到半山亭北面的一块岩石上。乾隆遥望远方,天空万里无云,环视四周,漫山遍野则是皑皑白雪,他不禁脱口说道,不如就叫“西山瑞雪”吧!
刘墉一听,心想,还不如叫“西山积雪”呢。但又不好驳了皇上的面子,只是点了点头。
乾隆叨唠了几遍,好像也觉得不太恰当,但一时又想不起好词儿,就只好先叫“西山瑞雪”了。
阳春三月,正值踏青赏花的好时节。向来喜游的乾隆皇帝又在大臣纪晓岚和刘庸的陪同下,一起来到了香山。当他们经过万寿山时,远远地望见香山的四周一片洁白,酷似春雪覆盖,顿时游兴倍增。不一会儿,他们登上了半山亭。在这里举目四望,只见漫山花开,芳香宜人,轻风吹来,花瓣纷纷扬扬,如雪飘动。
纪晓岚说,这漫山的鲜花,其实大部分都是杏花。而香山的得名就缘自这杏花之香,明朝曾有人用“西山霁雪”来赞美杏花纷飞的宜人景象。
听纪晓岚这么一说,乾隆忽然想起年初时来香山赏雪时把“西山积雪”改为“西山瑞雪”的事儿。乾隆征求纪晓岚的意见,认为都不雅。经过反复斟酌,最后乾隆决定用“西山晴雪”,这四个字。
他说:“冬日漫山雪飘,初晴最宜观景;春日花飘如雪,满目清新。”刘墉听后,连连称好,以为妙哉。乾隆听到称赞,更是喜悦。
刘墉说道:“陛下,您起了如此美妙的名字,何不亲笔御题呀?”
“对!快快备下文房四宝,让万岁乘兴而题。”这可是乾隆的拿手好戏,跟他出行,文房四宝那是随叫随到。
于是,乾隆挥毫泼墨,一气呵成“西山晴雪”四个大字。其后,在刘墉的建议下,为了使其“万古流芳”,便又挥笔在岩石上写下了这四个大字。乾隆趁着兴奋劲儿,还提笔作诗一首:“银屏重叠堪虚明,朗朗峰头对帝京。万壑晶光迎晓月,千林琼屑映朝晴。”
此后,当乾隆再来香山时,总觉得题过字的那块岩石不大顺眼。于是又叫人运来一块大石碑,重新题了“西山晴雪”四个大字,并立于半山腰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