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加布罗沃足球队的教练指着球门的拦网对守门员说:“你看见这网了没有?价钱可不便宜,你要是让球把它撞坏了,就得从你的工资里扣钱赔上。”
冷、热环境与营养
1.冷环境
滑冰、滑雪、冬泳是典型的冷环境运动项目。我国青少年参加这些项目的机会较少。但是,居住在北方的青少年,例如:哈尔滨的青少年在冬季就经常出现在滑冰、滑雪运动场上。在这种冷环境中,由于青少年保温调节能力较差,因此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要有良好的保暖服装。
②应该多穿些衣服,这样可以在运动中,代谢产热增强时,把衣服层层脱掉,在防寒的同时又能保证汗液的蒸发。
③应避免在饥饿或空腹状况下运动,运动前,在正常饮食情况下,可多食用一些高能量食物,例如巧克力等。
④运动间歇可根据情况进食少量不油腻的甜食,例如饼干等。
⑤膳食中脂肪的供能比例可以提高到每日总热能消耗量的35%。
⑥短距离滑冰需要较多的蛋白质和磷(每日应为1500~3250毫克)。
⑦长距离滑冰需要较多的糖和维生素A(每日应为3.9~4.9毫克),维生素C(每日应为150~350毫克),钙(每日应为1200~2600毫克)。
2.热环境
炎热的夏季,青少年朋友有时会在火辣辣的太阳下进行一些时间较长、强度较大的运动,例如踢足球、跑步等。这些都属于典型热环境中的运动。人体在热环境中运动会造成正常的热平衡。
什么叫热平衡呢?这还得从人的体温说起。
有些动物的体温是保持不变的(温血动物),有些则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冷血动物)。像蜥蜴和昆虫之类的冷血动物只能听凭自然界的摆布。高等动物,如人类、猴、狗、熊和鸟类等都属于温血动物。他们能够积极地不依赖环境而活动,因为他们能够保持恒定的体温。
人体各种生理机能,例如神经机能,要发挥正常作用必须依赖正常的体温。体温异常升高或降低对机体来说都是一场大灾难。体温高于44℃时,许多细胞成分都开始变质变性。如果不能迅速恢复对体温的控制,人将发生中暑,并且脑神经将受到永久性损害。体温低于34℃时,细胞代谢大大减弱,人将导致昏迷和心率失常。
人体安静时体温变动范围在36.5~37.5℃之间。人体温度是通过控制产热与散热的速率来调节的。当产热的速率与散热的速率完全相等时,身体便处于热平衡状态——体温恒定。人体运动时肌肉是产热的主要器官。在剧烈的运动中,肌肉产生的热量占体内总产热量的99%。人体可以通过辐射、传导、对流和蒸发散热。当环境温度超过30℃或人体从事剧烈运动和劳动时,汗腺分泌明显加强,蒸发散热成为主要的散热方式。因此,在热环境中运动,排汗是人体散热的主要途径,大量排汗对于维持人体的热平衡,保持正常体温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大量排汗又会造成人体脱水(体液丢失),反过来严重的脱水又会影响散热。这种恶性循环的结果,最终会导致热痉挛(骨骼肌的不随意挛缩)、热衰竭(由于循环血量不能满足皮肤血管的舒张而引起的低血压和虚弱)和中暑(下丘脑体温调节机能不足)。
所以,青少年应避免在赤日炎炎的中午运动,而应在一天中较凉爽的时候安排练习和比赛。青少年在热环境中运动,时间不宜过长,同时应遵循下列几个简单的原则。
①青少年应在运动或比赛开始前30分钟喝足水(白开水最好),大约400~600毫升。
②运动中安排有规律的喝水和休息时间,即使还不觉得渴时也应喝水。
③饮料应较凉(8~13℃)、低糖(每100毫升含糖少于或等于2.5克),含少量或不含电解质。
④皮肤上撒些水有助于冷却。
⑤膳食应较清淡,可增加一些凉菜。
国球
“中国的国球是什么?”
“当然是乒乓球了。”
“不对!”
“那是什么?”
“足球。”
“为什么?”
“总在国内踢,总踢不出国,当然是国球!”
耐力、速度力量型运动与营养
1.耐力型运动
耐力型是指持续时间长的中低强度运动,例如长跑、马拉松跑、越野滑雪等。这些运动项目的特点是单位时间内的能量消耗不大,而总的能量消耗很大。
人体长时间运动,氧的供应是充足的,运动中的能量主要来自体内能源物质的有氧氧化。糖类和脂肪是运动时的主要能量来源,而糖类(糖原和葡萄糖)则是更主要的能源。由于糖的化学性质是易于氧化,因此,长时间运动,人体内糖的大量消耗,甚至耗竭,就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疲劳。
因此,在进行长时间的耐力运动时,饭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①运动前,在饮食中应保证足够的糖,以增加体内的糖储备,这类食品主要包括谷类和薯类。例如面包、米饭、馒头等。
②运动前膳食应避免大鱼大肉等过油腻的食品。
③运动中可通过喝饮料适当地补充糖分。
④运动后饮食中仍应供给充足的糖,以促进糖的恢复,同时供给丰富的蛋白质和铁营养,如瘦肉、鸡蛋、绿叶蔬菜、水果等,以保证运动员的血红蛋白和代谢功能维持在较高水平。
⑤为缩小食物体积,减轻胃肠道负担,膳食中可增加适量的脂肪,它们应该占总热量的30~35%为宜。
⑥还应供给充足的维生素C和维生素B,以促进疲劳的消除和体力的恢复。
2.速度力量型运动
100米跑、投掷、举重都属于速度力量型运动项目。这些项目的共同特点就是要求肌肉进行最快速度、最大力量的收缩,因此对肌肉、神经的刺激也最大。这类项目使人在运动中高度缺氧,运动时的能量来源主要依靠高能磷酸系统(例如ATP)和无氧糖酵解供能,使身体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酸性代谢产物。其营养特点应当符合体内能源物质迅速被动员,使三磷酸腺苷(ATP)和磷酸肌酸(CP)的再合成加速,并减少体内酸中毒的要求。
通过速度、力量型运动锻炼后,肌肉的一个明显变化就是体积增大,即肌肉变粗、块增大,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变壮了。肌肉的增粗,力量的增大主要是由于肌肉中蛋白质的增加。因此,速度力量型项目导致肌肉变粗、块增大,是与大量的蛋白质补充分不开的。
蛋白质不仅是肌肉的主要组成部分,而且整个人体由小到大也都是由蛋白质构建的。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旺盛阶段,因此对蛋白质这种“主要构建材料”的需求量是很大的,特别是对于经常做力量练习的青少年,更应加强蛋白质的补充。因此,青少年在进行速度力量型运动项目时,膳食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膳食中应含有丰富而易于吸收的糖、维生素C、维生素B、磷、镁、铁等营养素,以及相应的食品。如新鲜的水果、蔬菜、玉米、蛋黄等。
②为使体内碱的储备量充足,应多吃蔬菜和水果等碱性食物。蔬菜和水果的发热量应占每日总热量的15~20%为宜。
③要有充足的蛋白质补充。
④参加规律性体育锻炼的青少年(特别是力量训练的运动员),每千克体重每日需要蛋白质2~3克左右。
⑤蛋白质补充应注意动物、植物蛋白质搭配补充,既要食取鱼、肉、蛋、牛奶等,又要补充豆类、大米、面粉、花生、核桃等。
⑥同时应注意营养全面,合理搭配,保持混合膳食。保证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供应。
不被破门的办法
办法1:所有队员并列一线站在球门外,形成一道人墙,穿加厚加硬球衣(使队员之间密不透风),戴加厚加硬高帽(顶住横梁),这样任他怎么踢也进不了球。待其松懈,由守门员进攻,或许还能进球。
办法2:让守门员去练九阳神功,用真气护住球门,球至球门附近就被逼回。
办法3:去请孙悟空用金棒在两球门柱间划一直线或在球门四周划一圆圈,足球如何能进?
球类运动的营养
球类运动项目很多,包括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和羽毛球等,它们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球类运动对各种身体素质要求全面发展,对力量、速度、耐力和灵敏度素质的要求较高,因而对营养的需求也是多方面的。
由于各种球类项目特点及规则的差异,它们的能量消耗也各不相同。表1是部分球类项目的能量消耗情况。(表略)
由表1中可以看出,足球的能量消耗较水球和篮球高,一场足球赛跑动的总距离可达10~15公里,足球比赛场地大、时间长,双方对抗很剧烈,要坚持长时间的快速奔跑,估计足球运动员每日能量消耗至5000千卡以上。如表2:表2足球运动员每日热量消耗及分配表(表略)
表3篮球、排球运动员每日热量消耗及分配表(表略)
因此在从事球类运动,特别是篮、排、足三大球类运动时,青少年应注意膳食营养。
膳食的发热量应当充足,即应有充足的糖类供应,可多吃些谷物(大米、白面等)和薯类食品(土豆)。
在球类运动比赛间歇中,一般不必进食,口渴时可服用少量含维生素C的果汁,如有饥饿感,可服低浓度的糖电解质饮料。
球类运动员要多吃蔬菜,从中摄取大量维生素,用餐恰当,保证进餐与消耗的平衡,注意每餐应吃八分饱,这样,有利于食物消化吸收,以增进健康。
增加蛋白质的补充,特别是动物性蛋白(肉、鱼、蛋、奶等)不可少。
打水球
有个运动员去吃饭,看见饭桌上摆着一大盘汤,里面只有一条豆角,别无他物。他马上站起来脱衣服。同伴问他怎么回事,他回答到:“我要脱了衣服,跳进盘里去,和那条豆角一起打水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