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进学堂读书可不是一件容易事【一】
解淳哈哈一笑调侃张诚:‘‘怎么样跪的腿都麻了吧?过年时我们兄弟们更苦,连姑父们、伯母、婶娘们有几十号人,你算算得跪多少下?我怕吓着你就没有告诉你,我父母怎么样?他们都还好吗?’’
张诚收起笑容,调整脸色生气的责怪解淳:‘‘舅父舅母身体都还好,淳弟不是我多嘴说你,你是不是和舅父舅母怄气啦?那可是你的不对,父是子纲,你应该听从舅父的话。舅母为你出走后杳无声息,一直都有些不开心,这次幸亏我去的及时,若我在舅父们从山中出来,说不见你的踪影,你可想过舅父舅母会多么伤心和难过?你有时间还是先回村看看舅父舅母吧?’’
解淳也感觉此事有些不对,自己做的有些过分,他前世没有享受过亲生父母对他的疼爱,但养父母在他五岁间对他的疼爱,他还是记忆犹新,但倔强少年执意不回山村也有他的顾虑,只是有苦难言只好另辟蹊径,试图说服张诚母子:‘‘诚哥你也看到了,父辈六人没有一个识字的人,下面几位兄长也没有识字之人,长此以往我解家想兴盛发达谈何容易,我因缘巧遇恩师,他老人家不弃辛苦教我识字读书,所以我才和父亲闹掰,执意要坚持读书参加科考,若有所成才能兴盛我解家有望呀。’’
张诚这才知道解淳的苦衷:‘世事逼人难以抗争啊,当初自己不就被逼无奈去‘迷魂谷’采药吗?若不是巧遇淳弟,自己母子恐怕也早已人死家灭。’想到这里他感觉自己责怪解淳有些过分,就向解淳赔罪道歉:‘‘都怪我误会淳弟,哥哥向你赔礼道歉,不知淳弟可选好学堂?’’
解淳皱皱眉头,向张诚提出疑问:‘‘学堂之事以后再说,诚哥我在你家居住,还需要禀报户房吗?’’
‘‘这我还真不知道,我们吃过晚饭后,我带淳弟去秦典吏家问问。’’
吃过晚饭后兄弟二人结伴同行,向秦典吏家走去,张诚一边走还一边介绍:‘‘秦典吏可是一个好人,他在户房为典吏,庇护了不少东城的百姓,大家都对他是交口称赞,是县衙少有的好吏员。’’
解淳却微微一笑,只是倾听不加以开口赞同,他两世为人虽然没有经历过官场,但在书中和电影电视中及平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历代官员的无耻性和贪婪行径,难道明代的秦典吏比他们强吗?再说能做到典吏这个户房‘经制吏’,不知道经过多少风雨摧折官场倾轧,颇有善心庇护东城百姓,说明此人还算有些廉耻,懂得做事、做人的基本分寸。
这明朝县衙中有朝廷正式编制的官吏很少,除有正七品县令和正八品县丞及九品主簿外,县衙中还有户、吏、刑、兵、工、礼六部吏房,每一房中设一司吏两典吏共三人,也就是正规编制内所谓的‘经制吏’,也就是现代政府部门的正式工作人员。
这是明太祖洪武皇帝亲自定下来的规定,但是县衙中事务繁杂,一房三人明显忙不过来,便由县衙出资雇用若干人手,帮着书写文件的叫做‘书办’,帮着跑腿办事的叫做‘帮差’这些不在编制的吏员叫做‘六房书吏’,也就是现代政府部门的临时工。
二人来到秦典吏家门前,这是一座青砖红瓦的独门小院,张诚上前轻轻叩门,不久后一位五十多岁的妇人打开院门,看到是张诚便笑着说道:‘‘是张诚贤侄啊,你可用过饭否?’’
张诚微笑着施礼问候:‘‘诚见过婶娘,我等已经用过晚饭,秦叔父可在府中?’’
‘‘在家,正在书房看书,贤侄自去寻他便是。’’这妇人却是秦典吏的妻子。
解淳忙上前施礼问好,心中却对秦典吏此人高看一眼,典吏一职能相当于现代局科级干部,他的妻子却不顾及张诚的农户身份,亲自出来开门还亲热称呼张诚贤侄,由此可见秦典吏此人是一个待人接物和善之人,也许真得称得上张诚口中的‘清廉正直’之人。
二人来到书房内,解淳看见房中有一位五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身穿青色盘领长衫,头戴黑色吏巾,那吏巾类似与老人巾,但其后有一双乌纱翅,正是官人身份的象征,想必是下值后还没有来得及更衣。
张诚和解淳上前问好后,秦典吏笑眯眯望着张诚,好像对他极为和善:‘‘这么晚上门见我,诚儿找我有事情要办?’’
张诚用手一指解淳介绍道:‘‘秦叔,这是我娘的族侄解淳,今年十二岁,是城东南沙斗镇赵家沟人氏,想在城中赵家书院读书,暂时借居在我家中,我娘让我带他来见见秦叔,询问是否要到户房办理手续?’’
秦典吏听完微微一笑:‘‘这是小事一桩,解贤侄书写好祖上三代姓名,及现在住址交予我,明天我叫书办为你等办理好即可,这本来就是一件小事,若你俩前去办理,那些皂隶必伸手要挟你们,何必拿银钱送与那些腌臜泼货之辈手中,解贤侄就在此处书写吧。’’
解淳再三致谢后,借用秦典吏的笔墨,书写好籍贯宗亲及张家住址,张诚在上面签名画押,他的字也不错,可见下过苦功,只是因为家道中落,不得不放弃读书,这样只需拿到县衙户房核对后盖章,类似于现代的暂居证就办好了。
秦典吏接过纸张仔细看了一遍,惊奇的望着解淳询问:‘‘解贤侄书写得一手好字,怪不得要到城中书院读书,可是有志于科考夺取功名?’’
‘‘小侄正是为此而来,打扰典吏休息了。’’
见解淳不卑不吭的回答,秦典吏顿时来了兴致,紧接着追问道:‘‘解贤侄读过几年书,现在读书读到何处?’’
在他心中猜想,农家子弟六七岁才得以开蒙,到解淳现在十一二岁的年纪,能读到四书五经就已经是了不起的程度,至于朱子注解及其他书籍,只怕还没有涉及学习。
解淳腼腆的微微一笑:‘‘诸经已经全部通读完毕,唯有制艺没有入门,这次进城就是想找寻名师,教导书写八股文的技艺。’’
秦典吏顿时大惊失色,满脸充满不相信的神色,他从书架上随意抽出一本书籍,翻到某处随口发问:‘‘钦哉,慎乃有位、、、、、、后面是什么?’’
解淳丝毫不加思索,紧接着背诵道:‘‘钦哉,慎乃有位,敬修其可愿、、、、、、、、’’滔滔不绝一口气背诵下来,秦典吏惊奇的瞪大眼睛,不相信的望着解淳,不知不觉见解淳将整本【尚书】背诵完,又接着背诵朱子注解,当他滔滔不绝把朱子注解中这一段背诵完毕。
一旁早已被震惊变色的秦典吏大喜过望,笑容满面的对解淳许诺:‘‘解贤侄真是惊世大才,为你寻找制艺经师的事情包在我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