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强迫感都会伤害人的自尊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对方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生活中常会发现个别人“不受教”“不听话”,常与别人“顶牛”“对着干”。这种与常理背道而驰,以反常的心理状态来显示自己的“高明”“非凡”的行为,往往来自于“逆反心理”。为了避免激起别人的逆反心理,我们说话时要注意语气、语调与用词。尽量避免使用命令的言辞,每个人都不喜欢被命令、被驾驭、被强迫或被规定做任何事。有些词像“应该”“必须”“务必”“一定”等,都是激起反抗情绪的祸源,命令会引起抗拒的心理。相反,应该以征求同意的方式,尽量使用“我们”,而不要使用“你”或“你们”。千万不要硬碰硬,你最好说出你的道理、想法、观念、意见、理想和问题。尽量避免使用那些容易引起摩擦的词语,以免造成不愉快的结果。
适当地“贬低”自己
大家都坐过跷跷板,如果一边贴地,跷跷板的另一边必定是荡在高空。而这个跷跷板的原则,也可以适用于人际关系。亦即适时地贬低自己,相对地抬高对方。使用这种方法,可以让他人的心理变得轻松。
进一步说,如果对他人采取轻视的态度,这对自己绝无半点好处。因为你刺伤他的自尊心,他则会对你产生敌意,从而影响你的人际关系。
例如,我们参加开幕式时,即使那是一家并不完美的店铺,我们也要客气地说:“这店铺看起来真不错,室内的装潢也很考究。不像我经营的那家,门没做好,窗户也是一大一小的。”这样将对方和自己作具体的比较,并技巧性地批评自己略逊对方一筹,对方将因被人赞美而产生优越感,心里更是舒服。
相反地,如果以轻视的口吻对主人说:“店铺的柜台再宽一点会比较好。你们下次整修时可要记住啊!”对方听到这样毫不客气的批评,一定会大感不悦,甚至对你产生敌意。
我们不妨利用“贬低自己”的诀窍,真诚赞美对方,达到顺利交流的目的,如此,成功便离你不远。
某一年年底,日本一家电视台为了制作迎新晚会,邀请了一些具有知名度的演艺人员参加,齐聚一堂。当时摄影棚里准备了一桌美味的佳肴,还有装饰豪华的背景。虽是庆祝会,但演艺人员却因紧张而个个面色沉重,气氛严肃。
就在大伙儿面面相觑的时刻,橘家圆藏突然摆出一副天真的小孩模样,竟然吃起摆在桌上的菜肴,还津津有味地说:“真好吃。各位,我先用啦!”大家看到这样有趣的画面,每个人都把心情放松,严肃的气氛顿时消融。
脱口秀表演者橘家圆藏平易近人把自己当天真的小孩来改善所有人的心情,这需要相当的智慧。一家酒店正在为员工们举办贺岁宴会,并邀请员工眷属共同参与,员工们的先生、太太、孩子齐聚一堂。然而,在这种大众齐聚的场合里,平日谈笑风生的男女服务生却哑口无言,场面有点尴尬。这时一男性员工勇敢地站起来同大家打哈哈,企图缓和僵硬的气氛,他笑嘻嘻地对着群众述说自己昔日的失恋经验,炒股票赔了不少金钱,以及在家中挨老婆责骂等故事。当众人听到这位男性员工失败的经历后,整个会场的气氛便开始热闹起来了。
或许有人没有勇气这样做。没关系,对于比较害羞的人,还有一个技巧。例如,与其他人第一次见面时,在双方互相不了解的情况下,彼此心中可能都会提高警觉,谈话也总是不够起劲,因此对话尴尬又不自在。这时,不妨以自己的失败经验当话题。这样一来即使是不擅赞扬他人的人,也能因此达到缓和气氛的效果。
炫耀自己仅会引起别人的反感,而谈及自己的失败经验,不但会增强对方的自尊心,更能打开对方的心扉,让对方坦然地接受你。
“示弱”比“示强”更讨人喜欢
在人际交往中,“示弱”是极高的智慧。要与人和谐相处,讨人喜欢,必须学会示弱。
美国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调查,一名彪形大汉在拥堵的马路上横穿而过,愿意给他让路的车辆不到50%。而一个老弱病残人士过马路,大家争着相让,同时大家都觉得自己做了一件好事。
对于人类来说,面对压力不低头的是有个性的人,而适当地选择示弱、认输、放弃的人则是聪明的人。
生活中向人示弱,可以小忍而不乱大谋;工作中向人示弱,可以蓄势待发。强者示弱,可以展示你的博大胸襟;弱者示弱,可以积累时间渐渐变得强大。
美国第九任总统威廉·亨利·哈里逊出生在一个小镇上,他小时候是个文静怕羞的孩子,人们常喜欢捉弄他。他们经常把一枚5分硬币和一枚1角的硬币扔在他的面前,让他任意捡一个,威廉总是捡那个5分的,于是大家都嘲笑他。有一天,一位好心人问他:“难道你不知道1角比5分钱值钱吗?”
“当然知道,”威廉慢条斯理地说,“不过,如果我捡了那个1角的,恐怕他们就再没有兴趣扔钱给我了。”
与陌生人相处,适当示弱是一种真诚的体现。但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习惯在别人面前展示自己坚强美好的一面,总想掩饰自己脆弱的一面。社会心理学家指出,适当地在别人面前表现你比较脆弱的一面,更容易拉近彼此间的心理距离。
向对手示弱,是一种策略。示弱只为迷惑对手,使其麻痹,然后选择时机出奇制胜。
在上级或长辈面前示弱,是一种生存本领。初入社会的年轻人多不懂此理,一开始便以恃才傲物的姿态面对生活,阻断了别人向自己传授经验的机会,给自己以后的发展留下了隐患。
当然,示弱并非奴颜婢膝地献媚,这样做只会自取其辱。恰当地示弱,是为了虚心求救,养精蓄锐,蓄势待发。
表现得强势,必然会让人产生距离感,给人不好相处的印象。要与人拉近距离,打好关系,就要收起棱角,学会示弱。向人示威,人人都会,向人示弱却并非人人能做到,因为示弱既需要勇气也是一种智慧。
人心都是肉长的,情到深时洒些眼泪,可以有效地感动对方。
与刘璋涪城相会时,刘备“挥泪诉告衷肠”。这次哭,使得川中军民皆感受到刘备的仁慈。这也是刘备日后进攻西川时,川中将士多有弃甲倒戈者,百姓夹道欢迎的主要原因。
用不经意的话暗示别人
在日常交际中,当需要批评或提醒他人而又不便直接向他提出时,便可考虑使用侧面暗示法,从而达到启示、提醒、劝阻、教育他人的目的。
会说话的人知道哪些话可以说,哪些话不可以说。他们懂得用委婉含蓄的话语不经意地暗示别人,在坚持自己原则的同时又不会令对方太过难堪。
有一次,小王家里来了客人,聊了几个小时后,这位客人还无意离去。
小王因还有其他事情要做,屡次暗示客人,但是那位客人却“执迷不悟”。小王无奈之中心生一计,对他说:“我家的菊花开得正旺,我们到园子里去看看?”
客人欣然而起,于是小王陪他到花园里观赏菊花。看完后,小王趁机说:“还去坐坐吗?”
客人看看天色,恍然大悟地说:“不了,不了,我该回家了,要不就错过末班车了。”
小王没有直接说明自己有其他事情要做而是用不经意的话暗示对方,不仅没有让对方感到尴尬,而且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一天,几位青年人去拜访某教授。不知不觉已谈到深夜,教授接着其中一位青年人的话题说:“你提的这个问题很值得研究,明天我去A城参加一个学术会,准备就这个问题找几位专家一块儿聊聊。”听完教授的话,几位青年立刻起身告辞:“很抱歉,不知道您明天还要出差,耽误您休息了。”
如果遇上了一位不知情的客人,你让他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这可是件很让人尴尬的事情。这时,你不妨采取一些巧妙的暗示。诸如看看钟表,或者随意地问他忙否,然后再告诉他你最近都很忙。一般地,稍微敏感点的客人肯定就会起身告辞,但若是“执迷不悟”的客人于此无动于衷,我们就可以巧妙地转移一下地点,像小王那样用一下“调虎离山”之计,这样既维护了彼此的情感,又不至于耽误自己的事情,可谓两全其美。
在一家高级餐馆里,有一位顾客把餐巾系在脖子上,餐馆经理对此很反感。于是,他叫来了一个女服务员说:“你要让这位绅士懂得,在我们的餐馆里,那样做是不允许的,但话要说得尽量委婉些。”女服务员来到那位顾客的桌旁,很有礼貌地问:“先生,您是刮胡子,还是理发?”话音一落,顾客立即意识到自己的失礼,赶快取下了餐巾。
这位聪明的女服务员没有直接指出客人有失体统之处,却拐弯抹角地问两件与餐馆毫不相干的事——刮胡子和理发,表面上看来似乎是女服务员问错了,而实际上她通过这种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来提醒这位顾客,不仅使顾客意识到自己失礼之处,又做到了礼貌待客,不伤害顾客的自尊。
有时说话要隐晦些
直言直语固然好,但有时说话还是要隐晦一些。什么话该摊开来说,什么话该隐晦地说,我们要做到心中有数。
在表达一些意愿和请求时,如果能够合理地把握说话时的分寸,暗藏在话语背后的真意一样可以传达给对方。
1.以退为进,让人主动接受
暑假时,某高校决定组织青年志愿者到孤儿院献爱心。
班主任向所有志愿者提出一项要求:“希望每位成员能带一名孤儿到自己家中共同过暑假,让他们感受家庭的温暖。”把好不容易盼来的假期全部花在照料孤儿上,这的确有些勉为其难,当时,就遭到了大家无声的拒绝。
短暂的冷场后,班主任微微一笑,说:“我知道这样可能使大家为难了。这样吧,我尊重大家的选择,把原计划改为每周抽出一天时间陪孩子一起逛逛公园、做做游戏,这样总可以了吧?”这一提议获得了大家的一致通过。
其实,这只不过是班主任的一个策略而已。他的真实用意实际上就是希望志愿者每周能抽出一天时间陪陪孤儿,不过他明白,在暑假里即使这样一个请求,实践起来也是有一定难度的。于是在提出这样一个请求前,他干脆提出了一个更大的请求——让他们整个暑假照料孤儿,这一请求不出所料地遭到大家的拒绝。只不过,在已经拒绝一次的情况下,再提出一个请求,而且两次请求相权衡,大家自然会选择后者。
2.满足需要,让人自动回避
19世纪,在维也纳上层社会的妇女中时兴一种高筒、宽檐的帽子,帽檐上装饰着五颜六色的羽翎。当这些女士进入剧场时,坐在她们后面的观众就只能看到她们的帽子而看不见舞台,于是不少观众向剧场经理提出抗议。
剧场经理起初只是一味地请求女士们脱帽,但女士们谁也不理睬。后来,经理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对女士们说:“本剧场照顾年老的女士,只有她们可以不脱帽。”此言一出,剧场中所有的女士都摘下了帽子。
上面这个故事中,剧场经理抓住女士们都希望自己年轻貌美的心理需求而说出的话,让女士们乖乖地摘下帽子。因为剧场经理激起了她们维护自己年轻的心理需求。
以退为进,满足需求都是为了使隐晦的语言能够更好地发挥效用,因此,我们在说话时完全可以借助上面的表达方式,该明说的话要明说,不适宜明说的话要用隐晦的方式说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