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谔和公孙策都从对方眼里看出了惊讶,出使西夏意味着什么,谁都知道西夏和大宋签订的合约,这个关头出使西夏,必然是要征辽。西夏现在自身难保,大宋要他们配合征辽正好正中下怀,西夏人必然狮子大开口索要大量的钱粮来度过灾年。
“这不是养虎成患么,韩大人,可否有办法让寇大人从我们秦凤路入西夏?”
“我来见王爷也是为了此事,寇准这人性子倔,我想要是王爷出面会好一些,没想到王爷却病倒了。”
“韩大人、种大人,秦凤路还需要两位大人处理公务,至于寇大人这件事,学生会跟王爷说的。”
“如此,多谢公孙先生了。”
经过公孙策一夜的治疗,赵德芳已经好了许多,身上还略微有一点低热,浑身上下没有一点力气,赵德芳觉得以后需要加强锻炼了,这个身体太脆弱了,不过是在几个州转了转,就能病倒了,难怪历史上赵德芳死的那么早,就这身板,说不定还真不怪人家宋太宗。上次天都山之战后,赵德芳就低热了一阵子,当时也没当回事,这次低热竟然这么厉害。
“王爷,好些了没有?”
“公孙先生,去而复返是有什么事情么?”
“刚才韩琦大人说了一件事情,不知道真的假的,学生想请大人定夺一下。”
连公孙策都不能决断的事情,赵德芳努力倚着床榻坐起来,“把朱武也请过来吧,多个人也好商量。”
朱武这些天一直负责统计各地受灾的情况,忙得是四脚朝天,这个什么灾害反馈机制是八王爷回到秦州之后提出来的,当有灾害的时候,各县要将当地受灾的情况上报到州、府、军等上级官府,上级官府将受灾情况再报给所在路的知州,这样就可以让官府有针对性的组织救灾,用八王爷的话说是好钢用在刀刃上。
赵德芳本想着每天统计一次,后来发现这根本就不现实,一旦遇到灾害的时候,衙门上下恨不得三班衙役都去救灾,哪里还有人有空给你统计受灾情况,后来就把这项任务交给各村来处理,各县三天上报一次,各州五天之内必须上报到路里。
这次的蝗灾里,对于各级官员来说就是一种折磨,白天要忙着救灾,晚上还要统计灾情好逐级上报,为此也闹出了不少的笑话,也算是摸着石头过河,连续报了几轮之后,官员们也算是轻车熟路了,不过对于朱武来说就难了,每天都要面对大量的数据,要从中选出需要及时救灾的地区,还要指挥一些未受灾地区的兵员前往灾区,据说朱武每天只睡两个时辰,他手下新招的一班幕僚天天也都顶着一对兔子眼在府中进进出出。
朱武很快就赶了过来,这些天的忙碌让朱武瘦了不少,颧骨都有些凸起了,“王爷,身子好些了么?”
“公孙先生昨晚又是艾灸又是汤药的,好了许多了,倒是你也要注意身体,别病倒了。”
“我这没事,灾害反馈机制刚刚运转起来,过些日子就不会这么忙了,王爷叫我过来有什么事情?”
“刚才韩琦来探视我,公孙先生听他说了一件事情,我说叫你一起来听听。”赵德芳对公孙策点头,示意他把事情说一下。
“事情是这样的,韩琦大人说接到富弼大人的书信,说朝廷已经派出寇准为使者前往西夏。”
朱武眉头微皱,“这个消息有多少把握是确切消息?”
“只是听韩大人一说,富弼和寇准交情深厚,寇准出身书香门第,此人为官正直、官风甚好,若真是他给富弼书信中提及的事情,有八九成把握是真的。”
赵德芳清清嗓子,“派人去汴京打探消息,寇准出使西夏,难道是为了征辽?”
“学生也是担心朝廷是否要征辽,这才想请王爷定夺该如何处置。”
“照你们的估算,如果朝廷要攻辽,会抽调秦凤路多少士兵?”
朱武最近一直在和官兵打交道,对于秦凤路的家底了然于心,“高皇帝两次征辽,秦凤路分别调派禁军七万和十万,厢兵每次都是五万,征发民夫十五万,战马五百匹。”
公孙策摇摇头,“不能按照以前的情况来看,现在我们向吐蕃租借熙河二州,有了足够的草场可以养马,天都山一战后,我们分得数千匹战马,这次战马少说也会调动两三千匹。”
“没错,想要和辽国争锋,必须要有一支骑兵来保护大队步兵,禁军调动这么多,边关就会吃紧啊。”
“王爷说的不错,李元昊虽然被我们打败了一次,但根基未损,现在西夏遭遇大灾,今年要是不掠夺一些粮草物资,难保这些部族不会对李元昊离心,李元昊也深知这一点,吐蕃多是游牧部族,油水少;向东,辽国的骑兵来去如风,西夏人也不敢轻易挑起事端;如此看来只能南下寇掠我大宋了。”
公孙策对朱武的话表示赞同,“是啊,要是别人出使西夏,也许李元昊今年就不会寇边,但是寇准,这人是个直臣,李元昊就算是想狮子大开口,寇准也不会让他得到太多的好处,喂不饱李元昊,他就不会奋力攻击辽国,征辽大计就会受挫;喂饱了他,让他渡过了灾年,对我们来说等于是养虎为患。”
从公孙策和朱武的话中可以看出他俩人对于征辽的看法很不乐观,“二位认为这次征辽不容易成功?”
“成功的机会太过渺茫,边关将士两度受挫于辽国,新帝即位就要对辽开战,士气不是很高;我大宋今年灾害频发,反观辽国没有什么灾害、动乱,大宋出兵面对的是辽国倾国反击,必然是一场场恶战;幽云多平原,辽国骑兵可以纵横驰骋,我军必须派出大军保护粮道,攻打的越深,我军越吃力;西夏人很可能坐山观虎斗,一旦我军稍有失利,西夏必然袭取我大宋西北,到时候功亏一篑。”
“那你们说说看,什么时候才是伐辽的好时机?难道就一直等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