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甲队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连乙队都喜出望外。事后,乙队的学生对我说,他们确实认为输定了,因为论理,他们自知不如甲队,没想到居然能赢,真是有些意外。我也很不解,于是打电话给其中一位评审。评审一听我问,就叹了口气说:“你居然也来问我,已经有好多人打抱不平,骂我们这些评审了!可是你要知道,前面好几场评下来,决赛已经是下午四点半,我们几个老家伙都累死了。一累,反应就慢,谁让他们说得那么快?才听懂上一句,下一句已经错过了。所以说实话,是因为我们都没能听清楚他们论的道理,所以没打对分数。”
说话的速度要看对象
听完我说的故事,我请问你,这些辩论的学生,说得那么快,是对还是不对?
没错!就参加的两队而言,他们年轻、反应好、精神好,都把对手的话听得一清二楚,也都心知肚明谁辩得比较好。
但是评审不同,里面好几位都年过六十了,又累了一整天,学生说的,他们来不及“会意”。
结果,该赢的输了,该输的却赢了。你说,辩论输了的那一队有没有错?
说话的速度要衡量得失
好!把这问题先放下,再让我讲个自己的故事。我大学毕业那年,“全民自强晚会”改由“救国团”负责,他们不再用往年“三台”各派两位主持人的方式,而决定交给我一个人主持全场。
晚会是在台北的“中华体育馆”举行,“救国团”的人已经事先查看了场地,又作了彩排,发现场子太大,音响又不好,加上有回音,于是对我千叮万嘱,要一个字一个字慢慢说,否则现场两万多观众会听不清。
但是到那一天,我完全不管他们的叮嘱,仍然用我平常说话的速度主持,相信确实如他们所说,现场的观众不能听得很清楚。
但是节目播出来,我居然称得上“一炮而红”,立刻被电视台请去主持益智节目,接着进入新闻部。
我敢说,如果我那天听了“救国团”朋友的话,我不会有今天。为什么?因为那是“三台”联播的晚会,如果我一个字一个字地说,现场两万多观众虽然听清楚了,电视机前上千万的观众却会觉得别别扭扭,只怕还要奇怪,我为什么说话那么慢,是不是有毛病或怯场呢!
也可以说,在一千万电视观众与两万现场观众之间,我选择了一千万。
换做你,你选哪一个?
股市与葬礼的差异
语言的魅力,跟你说话的速度有绝对的关系!问题是,什么是最恰当的速度?
有人说,一分钟讲两百五十字是最好的,有人说两百八十字才精彩。
他们都对,也都不对。因为速度要看对象、看现场,甚至看内容。打开电视,这一台播报“股市行情”,那一台是赛马现场转播;再换一台,是某要员的葬礼实况。请问,你能用一样的速度播报吗?
老掉牙的电影,老掉牙的观众
时代不同,说话的速度也不一样。很简单!你找个三十年前的新闻节目录像带看看,那速度比今天慢得多。
你再找个四十年前的电影看看,很可能节奏慢得令你受不了。四十年前的电影,如果演出“回溯过去”的情节,一方面要用慢速度,一方面要用“溶”的画面,模模糊糊地从“现在的画面”回到“过去的画面”。
搞不好,还得打上字幕:二十年前的某一日。而今天的电影,根本不交代,一下子就跳到几十年前,又一下子跳回现在。
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异?因为现在的生活节奏变快了,人们的反应也更快了。只有少数老人家,可能反应跟不上、看不懂,觉得新派电影没意思。
白天与晚上的心情不同
除了因为时代不同,造成说话速度不一样,就算在同一天,说话速度也可能有差异。
如果你上节目,即使是中午录音或录像,也最好先问一下:“请问这节目是几点钟播出?”更应该事先了解那节目的性质。
道理很简单如果那节目只播出一次,而且是在深夜,你能用中午旺盛的精力和语气“高谈阔论”、拉着嗓门“大放厥词”吗?
要知道,同样的语气与速度,在吃饭时间播出、晚上黄金时段播出和深夜一点钟播出,给人的感觉会差得很远。
当人们在黄金时段听见你拉着嗓子尖声批判,可能赞美你词锋锐利,但是换做深夜,却骂你刻薄,甚至对你有不好的印象。
白天要理性,夜里要感性
同样的道理,今天你上《全民开讲》和《真情指数》,能用同样的速度和语气说话吗?
不信,你把上《全民开讲》的调子,用在《真情指数》里,只怕会有九成以上的听众关机或转台。相反,如果你用《真情指数》的语气上《全民开讲》,我奉劝你:免了!免得别人说你是“软脚虾”,有气无力。
说话的速度真是太难掌握了!怎样说得快而清楚,并且把不好说的东西表达得流畅,请看下一节。
小心“吃螺蛳”
怎样避免气息和速度失控?
讲话没有快慢变化,
每个字距离都一样的人,非但句子不清楚,
还容易有催眠的效果,给人喋喋不休的感觉。
上一节我提到因为主持“全民自强晚会”反响不错,于是被请去主持一个益智节目《分秒必争》。
“分秒必争”,顾名思义,是个要掌握每分每秒的竞赛节目。先由参加者摁按钮,看那灯光落在“分”、“秒”、“必”、“争”哪个箱子上。接着由主持人从箱子里取出题目,以飞快的速度说出来,并由摁按钮的那一队立刻作答,只要三秒钟内没答出来,就换边,由另一队抢答。
据说我念题目的速度是以前电视节目中少有的,大概也因为节目精彩,达到十三家广告满档的盛况。
说话快不等于气急
但是,当我转到新闻部当主播,就麻烦了!
才播不久,就有观众写信来骂,写的人显然挺有学问,所以用词典雅,说我播新闻太快,又是在晚上吃饭的时候,令他听了“有碍胃纳”。
为了这个,我作了不少“民意调查”,果然,连我太太都觉得我播得太快,给人“气急”的感觉。
但是,当我调出录像带,一遍一遍看,再试不同方法之后,我播报的速度一点也没变慢,大家却不再觉得气急,甚至感觉十分从容了。
口若悬河要约束
我居然是在登山时有了领悟相信你一定见过,在很陡的山坡上,如果有水沟,那沟不是直直一条由山顶直通山脚,而会每隔一段,就有个水槽或小池子,由那小池子另一边“开口”,再接上水沟,往山下去。如果山坡很长,中间可以有上百个小池子。
起初我看到那些小池子,猜想一定是给登山人取水用的,但取水何必花那么多钱,建那么多小池子?一条直直的,多快!多方便!
直到有一天,我看见一条直直的水沟,才恍然大悟。那天我坐车,经过一处山路,十分湿滑。心想:别处都干干的,为什么这里特别湿,多危险!细看,才发现因为山上有条沟,水直直沿着山路往下流。水很急,坡又陡,于是激起好多水花,变得有点像是小瀑布般。水沟已经约束不住,使急流溅到路上。
于是令我想起那些小水池。假使每隔一段,先让沟里的水进入水池,减缓水的冲力,再流向下一段山沟,就能控制了。
在快之间加一些慢
说话速度太快的时候会“吃螺蛳”、打结,不也一样吗?当你的嘴赶不上你的心,就好像直直的水沟,管不住急流。
最简单的改进方法,是每隔一段,建个小水池,每隔一段“快的话”,就接几个“慢的字”!
在一整句话中,把某些字放慢,有许多好处:第一,你本来就应该把专有名词,或听众不熟悉的字,譬如特殊的人名、地名、国名和制度名称说慢一点,使听的人能够有时间听清楚、搞懂。
而且,当你特别放慢的时候,能引起听众注意,就好像写文章的时候,使用引号,有加强的效果。
小心尼亚加拉大瀑布
第二,那些专有名词,既然是别人不熟悉的,也可能是你不习惯的,如果你念得太快,容易出错,放慢则能避免。
譬如“美国华盛顿的波托马克河”,你念得快,“波托马克”很可能“吃螺蛳”,这时你可以把大家熟悉的“美国华盛顿”念快一点,到了“波托马克河”,则念慢一点。
又譬如一些国名、城市名,像“危地马拉”、“委内瑞拉”、“布宜诺斯艾利斯”、“美索不达米亚”,都有些拗口。尤其是美加交界处的“尼亚加拉大瀑布”,我不知听过多少人说到这儿就出问题。
但是,只要放慢一点点,就可以轻松过关。
碰上拗口的句子怎么办?
第三,有些句子,“天生”就不容易念。
譬如“回国参加这次国民大会开会的加拿大国大代表”,今天你是新闻主播,碰上记者写这种奇怪的句子,除了认倒霉,只好把速度放慢。
又譬如“前来访问的沙特阿拉伯王国国务大臣瓦拉希里”,这稿子写得一点都没错,因为“沙特”的全名确实是“沙特阿拉伯王国”,那“瓦拉希里”的官衔也确实是“国务大臣”。
遇上这句子,你只好一边以快速念“前来访问的”,一边早早在心里准备下面的“沙特阿拉伯王国”。
而且小心,你得一次念清楚!如果你念完“沙特阿拉伯”,才发现下面还有“王国”两个字,再补上,就让人有“沙特阿拉伯亡国”的感觉了。
怎样“绕口令”?
还有一些句子,虽然不是“绕口令”,却说起来十足像绕口令。譬如在我的《在生命中追寻的爱》演讲里,有一句:“虽然他们的爱没有玫瑰花瓣般芬芳……”
我有好几次都没讲好,直到特别放慢,才说得清楚。(你不妨也试试。)疾得流利,徐得有力。
第四,某些字放慢速度,因为显得你考虑到听众,会给人特别亲切的感觉;又因为那慢,使你能够喘口气,不致气急。
同时,如果你从从容容,慢慢讲,那“慢”就表现出从容不迫的神采。
记住!讲话如果没有快慢变化,非但句子不清楚,还容易有催眠的效果,给人喋喋不休的感觉。相反,当你有疾有徐,而且疾得流利,徐得有力,在不重要的地方轻松带过,在重要的地方又能特别强调,则能给人顿挫分明、思路清晰的权威感。
现在就试试吧!随便找一段文章,或抓份报纸,念念看!说不定才练习几次,你以后作业务报告,或上课被老师叫起来读书时,就能令人刮目相看了。
一鼓作气
什么叫铁口直断?
“气实”与“气虚”对说话的影响
“气虚倒霉”的“善男女”,原本不会出事,只怕听铁口一说有血光之灾……反而出门就被车撞……
神算的失算
《庄子·应帝王》里有个很玄的故事:郑国有位巫师,叫季咸,算命准极了,甚至能预测一个人在哪年哪月哪天死,简直跟神仙差不多。郑国人看到季咸,唯恐他说出什么不吉利的话,都老远就躲开。
列子遇到季咸,佩服得五体投地,回去对他的老师壶子说有这么一位比老师还神的人。
壶子笑道:“带他来给我看看。”列子把季咸带到壶子面前。才离开壶子家,季咸就对列子说:“惨哪!你老师不出十天就会死了!”列子哭着把“噩耗”告诉壶子。壶子又一笑,说:“你再把他带来瞧瞧。”
季咸又去了,并且在出来之后高兴地对列子说:“你老师走运,好像又有生机,不会死了。”
壶子听说之后,又叫列子把季咸带去。季咸看了壶子之后,出来对列子抱怨:“你老师变化不定,我没办法给他看相,等他气定了再说。”壶子听列子转述,又笑笑:“再把他带来。”等季咸再见到壶子,却吓得一溜烟跑了!列子追了半天,追不到季咸,回去问壶子怎么回事。
壶子说:“我起初把阳气收起来,阴气比阳气强,所以他说我将死;接着,我把阳气露出来,他就说我能活了;再下来,我把阴阳气调和,成为不可捉摸的太冲之气,使他抓不住;至于最后,我给他看变化无穷的气,因为太强大,所以把他吓跑了!”
人靠一口气
我现在要谈的就是这“气”!你知道为什么同样的歌唱才能,有人可以成为巨星,有人又怎么努力都出不了头吗?因为有人气强,有人气弱!气强的有群众魅力,人气足,能感染听众,所以能红!
你知道为什么同样的口才,有人在台下能说,上了台却罩不住场子吗?
因为他气不够强,平常聊聊天还成,上了台,面对一群观众,那股力量就不够用了。
气壮与气虚的推销员
你知道为什么有的推销员能创造亿万业绩,有的却总吃闭门羹吗?因为那些超级推销员说出来的话,硬是教人信;那蹩脚推销员,却才开口,已经惹人厌。
那超级推销员因为气壮,即使说的是假话,都令人觉得真。那蹩脚推销员,则因为气虚,让你觉得连他自己都不信他说出来的话,他自己都不会用他推销的产品。
铁口断病的名医
同样的道理,你知道为什么都是医学院毕业,有些医生能变成超级大牌的名医,有些却只能守在自己的小诊所吗?
不见得那大牌真有多棒,但是最起码,他说出来的话能让你相信。因为病人有信心,他医疗的效果特别好。相反,那差的医生可能特别慎重,他不敢立刻下结论,猜猜是这病,又猜是那病,化验再化验,把你搞得七上八下,非但觉得他无能,只怕还要猜他在骗医疗费。
铁口直断的魔力
什么叫“铁口直断”?这世上真能有铁口吗?连季咸不是也砸了招牌吗?
能“铁口直断”的算命先生,常常只是气强,于是由“铁齿”而“铁口”。“气虚倒霉”的“善男女”,原本不会出事,只怕听铁口一说有血光之灾,心里因为七上八下,反而出门就被车撞,再不然进厨房就切到手指。
这下子,他四处宣传那相士神验!相士就更加门庭若市,自信满满,愈能“铁口直断”了。
不论你从事什么工作,是演说家、歌唱家、大老板、小职员、小学生、大医师,或搞直销的家庭主妇,要想使你说出的话有魅力,都得先注意自己的“气”。
这气虽然抽象,但是并不难抓,请看下一节。
学学传教士的本领
直销公司的集体催眠
瞧!台下上来一群人,
有人甚至扶老携幼,带了全家,哭着说当年怎么走投无路、三餐不继……相信你在小说或电影里一定看过这样莫名其妙的情节:两个人有冲突,各执一词,酋长或巫师不就事论事,却很简单比武决定!赢的人一定是对的。天哪!这是“力量即真理”吗?怎能不问是非曲直,全以比武来决定呢?那力量小的,就算有理,不是也非输不可吗?问题是,我相信如果真能就事论事,那比武赢了的,多半“理直”。为什么?
因为古时候迷信,理直的人相信老天会站在他这边,于是“气足”;理亏的一方心里虚,气就弱,比较容易有闪失。
先要理直,才能气壮
谈气,先要谈“理”,所谓“理直气壮”,一个亏心的人很难气壮。所以就算你亏心,也得在精神上建立自己,把那“亏”的变成“赚”的,才能气足。就算你推销的是烂东西,甚至是可能害人的东西,你都得“自我催眠”,相信那是天下无双的好东西。
直销布道大会的神奇
不要认为不可能!只要你去参加个直销大会就知道了。
那是何等场面啊!下面密密麻麻几千人,有些大会,能达到几万人。每个人都用那产品,都靠那产品过日子,甚至发财。
台上的领导人,是真正的成功者。瞧!他多意气风发,他的财产以数十亿计,他满面红光、活力充沛,他是活生生的见证!
他是吃这产品才如此生龙活虎!他是卖这产品才如此富可敌国!不!他不是卖!怎能说他在卖呢?那是什么话?!
要这样说:他不自私,当他自己有感觉、有感动、受益匪浅之后,把那产品公之于世,让大家能一起享用。
不!那怎能称为“产品”呢?那是“福音”啊!瞧!台下上来一群人,有人甚至扶老携幼,带了全家,哭着说当年怎么走投无路、三餐不继,自从参加了“我们”,现在已经住透天厝、开奔驰车了!
瞧!有人歇斯底里地喊,他原来多么消沉,几度走到楼顶就要跳下,但及时有朋友告诉他这个福音,从此改变了他的一生!
“那是真正的福音哪!我们不是卖产品、赚别人钱,而是把大好的消息传送给万民,普天之下没有比这个更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