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纳米铁砂,不得不说,这根本不像是一个B1级别文明应该有的技术。但正如之前所说的,虽然人类文明在整体上还很落后,却在某些领域鹤立鸡群,而纳米铁砂便是其中之一。
纳米铁砂共分为两种:
一.定形铁砂:
定形铁砂理解起来并不难。人们会先做出想要携带的产品,然后再引入铁砂粒子,对产品进行同化,以特殊粒子覆盖其表面,形似铁砂,但成分却不是铁砂。
发展纪元后,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层次,微观粒子被引入了各种各样的领域,从工业到农业再到高精尖技术,几乎无所不包。
铁砂粒子即为众多微观粒子(包括人造与非人造)中的一种,这种微观粒子可以与任何元素兼容(其实是绝大多数)。如果一个人想要搬家,就可以花重金(注意,花重金)来购买铁砂服务,这样一来不到五分钟他就可以搬一次家。
以铁砂覆盖想要携带的产品后,这种铁砂就叫做定形铁砂,因为它们已经与物品结合,无法再次分离。兼容以后,再使用β压缩技术(狭义奇点理论)缩小,如此一来就可以随身携带(最好让人工智能来携带)。产品以纳米铁砂为媒介,按原有特定记忆顺序排列组合,成为原产品。(最好由人工智能来控制)
优点:可收可放,比较自由。
二.非定形铁砂:
非定形铁砂则与定形铁砂相反,它其实就是没有定型的铁砂,没有与其他元素结合。
作为未被使用的粒子,他们可以按照控制者的想法,自由排列组合,成为控制者脑海中想要的东西(这就真的需要人工智能来控制了,除非你能想出你要制作的东西的每一个细节,精细到纳米)。
非定形铁砂使用α压缩技术(广义奇点理论)缩小,一旦使用便不可以恢复,作为被制作成的产品永远保存下去。
与定形铁砂相比,缺点就是不可回收,比较约束。
后话:奇点理论,也就是两种压缩技术,涉及维度理论,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却遵守能量守恒定律。
每种物品都有它自己的史瓦西半径,纳米铁砂当然也不例外,但没有人敢去尝试把产品压缩到它自身的史瓦西半径,毕竟会发生什么我们无从得知,一旦出现意外就可能毁灭了人类文明。
关于纳米铁砂技术被发明的灵感来由,大家众说纷坛,至少到目前为止都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就发明者本人来说,他对外宣称他只是想要搬家方便一些,但大家似乎并不相信这个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