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朱高煦学会了之后,立刻试了试。
按照朱棣的指示,朱高煦用这望远镜望了望,这宫门处,结果惊喜地发现,他居然真的能看清楚宫门处的情况,连那宫门处守卫长什么模样都看得是一清二楚啊。
他看了一下不过瘾啊,还想拿着这“千里眼”,看看其他的地方,结果正准备看看更远点的地方,就被朱棣拦下来了,朱棣问道“怎么样,汉王,此物如何。”
朱高煦听到朱棣问自己,立刻对这“千里眼”称赞道,“此物实在是神器,实在是那什么,那个惊涛骇浪啊”
朱棣脸色一黑,心想你应该说的是惊世骇俗吧,这倒霉玩意,一天就不学无术,用个成语都用不好。
不过还好,在场的众位大臣全是武将,文化水平也都有限啊,对于朱高煦的这一句话,他们不仅没听出什么问题,还觉得这小伙子可以啊,成语都会用啊。
而成国公朱能听见了朱高煦的话,立刻也想试试这千里眼。
于是朱能上前拱手说道“陛下能否让臣一试这千里眼。”
朱棣点了点头,说道“这是自然,各位爱卿都试试,汉王,你来教众位将军这千里眼如何使用。”
朱高煦一听有点不太高兴,自己还没看几眼呢,这群人就知道抢,急啥,不过朱高煦最后还是乖乖照着朱棣的话去做了。
然后这群武将们,一一开始,试用这“千里眼”。
然后每一个试用过的武将,皆是满口称赞啊,甚至有不少的武将,激动得痛哭流涕啊,要是早有这东西,可能他们的父辈,他们的兄弟就不会被设伏,不会为国捐躯了啊。
古代的战争和现代的不一样,现代虽然将领的运筹帷幄也还是比较关键,但现代热兵器时代了,军备力量才是打赢战争的关键。
而古代冷兵器时代,没有先进的武器,没有高明的探测手段,所以将领的谋略就显得至关重要了,所以古代的战争,经常会有什么设置伏兵啊之类的战略。
但有了望远镜就不一样了啊,敌军的一举一动全都能看的清清楚楚,大概有多少人,是佯攻,是设伏,全都能看的清清楚楚啊。
……
等所有人都试用过这“千里眼”之后,朱棣便开口了,问道“众爱卿,现在认为此物如何?”
朱能首先是带头回答说“陛下,此物实在乃是神器啊,有此神器,陛下,若是那瓦刺,鞑靼再敢扰我大明,臣必将那马哈木,阿鲁台擒获,献俘于陛下!”
作为这大明朝的第一武将,朱能这话不是信口开河啊,他是真有这能力。
而其他武将纷纷也是大放豪言,都是纷纷夸耀此物,若有此物,大明的军队实力必将大大地上一步台阶。
朱棣又问道“此物乃一名年轻人所献,年后工部就将开始量产,不过将众爱卿今日找来,主要是商议此物该如何使用?大明军队应如何装备呢。”
听闻此言,西宁侯宋晟立刻上前说道“臣认为此物首先是应用在这边疆的斥候营中。”
不过新城侯张辅立刻就表示不同意了,说道“此物首先应该是防止被敌军夺去,若是装在这斥候中,难免会使此物落入敌军手中,那岂不是给敌军雪中送炭吗?臣认为不妥。”
而成国公朱能立刻说道“言之有理,但臣认为这也不能因噎废食啊,装备还是装备的,不如这样,此物可以不装备给斥候,斥候的确太容易被敌军擒获,但装备在前锋军营中,臣认为尚可,一是此物侦查距离巨远,前锋营装备之后,依旧作用巨大,二呢,是前锋营有一定的战斗力,哪怕短兵相接,不敌敌军,也能尽力保全这|“千里眼“。”
然而朱能刚刚说完,他的对头淇国公丘福立刻就冷哼了一声,说道“若是装在这前锋营,此物如同自剪双翼,成国公此言实在是荒谬!”
淇国公丘福和成国公朱能一样,靖难名将,而两人一直不对付,丘福这人,的确是勇武之极,靖难之时,此人经常跟随大军冲锋陷阵,但这人和朱高煦一样,异常桀骜,而且不善谋略。
而成国公朱能呢,更像谋将,他更擅长的是决胜于千里之外,运筹于帷幄之中,两个人性格不一样,又同为武将,同为靖难名将,他们二人更像针尖对麦芒,总想压对方一头。
朱能听到丘福这句话,立刻暴脾气就上来了,两个人直接吵起来了。
紧接着,众武将纷纷开始进言献策,武将和文臣不一样,心里有啥就喜欢说啥,没有太多的弯弯绕绕。
于是这大殿之外,寒冬之际,大明朝的武勋将领们开始了热火朝天的争吵。
朱棣是愿意看这场景的,朱棣把这群人叫来就是为了头脑风暴的,朱棣的确自己没有想好这“千里眼”应该如何给军营装备,如何防止敌寇缴获以及仿造。
结果最后争执了半天,还是没有想出来好的办法,而朱高煦在一旁完全没有思考这个问题,他觉得这不是他应该思考的,他就在旁边把玩这“千里眼”。
不过朱高煦后来听着这武将们的争吵,越听越烦,就抱怨了一句“这东西谁弄出来的,那他自然有办法了啊,问问他就行了呗。”
……
听到这话,所有的武将们都安静了,心想对啊,既然能发明创造出这等神器的人,自然是头脑极为聪颖啊。那最后肯定也能想出办法来啊。
这时候朱棣也反应过来了,只是有点郁闷,这大明朝这么多名将在这么商议了半天,最后还不如自己的这倒霉孩子的一句话。
不过最后好歹是先把这事放下了,朱棣准备到时候把王宇找来,和众武将一起商议一下。
但还有件事,朱棣想和这群人商议一番,就是对这王宇的赏赐。
朱棣自从靖难之后,他做任何事都不喜欢独断专行,他总希望能获得别人的支持和肯定,比如立太子的时候,比如决定迁都北平的时候,还比如论功行赏封伯封爵的时候。
所以朱棣最后大声地说道“汉王说的不错,朕到时便宣那王宇,到时候再与众爱卿一同商议此物究竟该当如何使用,对了,还有一事,这王宇便是那献上这“千里眼“的年轻人,众爱卿认为应该如何论功行赏呢。”
朱能和丘福虽然二者不合,但二人都是非常正直的人,不会去搞那些下三滥的手段,何况这王宇,他们两人都不认识,也犯不着得罪谁,他们二人对于封赏王宇这件事,来说只会就事论事。
丘福说道“陛下,臣以为此物对我大明来说,实在是神器,足以顶上数千三大营精锐。”
朱能冷哼一声,说道“陛下,对我大明来说,起码足以顶的上数万雄狮,此物对于战机的侦测,作用实在是非常地大,甚至在某些时候,此物甚至能影响到战争的格局。”
其实对于这两人说的,朱棣早就想到了,而且朱棣的眼界是比这二人高多了。不得不说,从古至今,每一个靠着武力夺得政权的人,都是伟大的军事家,朱棣也是一样,当他试过了这“千里眼”之后,他早就觉得此物对于战争来说,起码能提高大明两成以上的军事实力。
于是朱棣说道“此物对大明来说,的确是非常重要,而且呢,此物最重要的应用呢,就是运用在武事上,所以朕打算以照武功来论功行赏。”
众人都觉得没有毛病,这王宇虽然没有上过战场,没有杀敌破贼,更没有定国安邦,但他献上的这东西实实在在是为大明的军事作战能力提供了帮助。
这道理在现代也是一样,军人仅仅是那些保家卫国的人吗?现在甚至不少文工团的演员都是高阶的军衔了,更不要说那些兵工厂啊,研究院的人了。
这个道理从古至今都是这样,为了军事作出贡献的人,就应该按照武功来行赏,所以朱棣这句话,所有武将都觉得没毛病,这总不可能给他按照文功行赏吧。
最后朱棣说道“既如此,朕以为,封为兴国伯如何?”
众人听到此言,皆是一惊,这居然直接就封伯了吗?
这个时代,其实也可以理解成是新的一个朝代,而朱棣就跟开国皇帝没有区别,都是靠着武力打下来的,所以这时候的武将呢,也基本都是第一代的人。
在这里的勋戚虽然都是公侯以上,但这时候的他们,军功的确是一刀一枪杀出来的,每一个人都是从尸山尸海中走出来的,并不是靠着父辈们的拼杀,而自己坐享其成,袭来的爵位。
包括新城侯张辅也是,他的父亲虽然是靖难名将张玉,但张辅的爵位,并不完全是靠着他父亲的功劳换来的。朱棣靖难的时候,张辅是跟着张玉一起上过阵,杀过敌的。
……
而朱棣准备给王宇的封赏,居然是直接封爵了,注意是封爵,不是袭爵,这可是永乐年间几乎不可能的事啊。
所以众人都感到非常地吃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