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约》的第二次编纂时期是在公元前5世纪初。“巴比伦之囚”以后,由于历史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犹太人历经长时间国破家亡的痛苦之后,思想感情渐渐平静下来,虽然人们返回故土,恢复家园,但那还是困难重重。由于巴比伦的统治者允许犹太人聚居在一起,并保留本民族的生活习惯,因而对犹太一神教的信仰就成了维持民族感情的纽带。人们在进行宗教崇拜时,特别注重仪式典礼,希望在复杂的宗教仪礼中得到宽慰和赦免。随之便产生了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形式,即由祭司领导的神权政体。在这种神权政体中,祭司充当民众的代言人和管理者,他们不仅负责处理日常宗教事务,而且还热心于修书。祭司派的主导思想承继了申命派思想,但比申命派更彻底、更完善。申命派认为古犹太人之所以屡遭劫难,是因为他们背离了本民族的保护神上帝耶和华,祭司派则认为不仅是背离,而且道德堕落,激怒了上帝。因为,这时祭司、先知们知道耶和华不仅是犹太民族的神,而且是全世界各民族的神,全世界只有耶和华一神。犹太民族之所以沦亡于巴比伦,就在于犹太人屡屡犯罪,而使上帝发怒。
犹太教的祭司们经过巴比伦之囚,重返巴勒斯坦恢复圣殿后,为巩固神权统治,强化一神的犹太教信仰,着手编订其经典《旧约》。他们把自公元前12世纪流传下来的有关法律、历史、宗教、传说、神话等资料,按照一神论的犹太教的观点进行加工、编纂、增删,陆续纳入了《旧约》,编订工作自公元前5世纪始至公元1世纪止,历时500余年,始最后定型。其内容非仅宗教的经典,还涉及到巴勒斯坦地区千年的政治、经济、文学艺术、伦理道德和自然科学等方面的内容,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作品。它对于人们今天研究犹太史,西亚地区的宗教史、法律史、文学史和基督教的产生都具有相当的价值。《旧约》随犹太人的流散,基督教的产生与传播,流传于世界各地,版本众多,迄今,已译为1685种文字。
《圣经》是在流亡后方始最后完成,尤其是《旧约》的第三部分——诗文集(前两部分是律法或称五经,和先知书),全都是流亡后产生的作品,是《旧约》文学中艺术的冠冕,在世界文学中占重要的地位。这部分作品,在抒情诗方面有《诗篇》、《雅歌》,也是在俘囚后最后编订的;在哲理诗方面有《传道书》、《约伯记》和在俘囚后编订的《箴言》;在史书方面有《历代志》、《以斯拉记》、《尼希米记》;在启示文学方面有《但以理书》、《第二撒迦利亚书》;在小说方面则有《路得记》。《雅歌》和《约伯记》又是古犹太喜剧的滥觞,虽是初期的尝试,却被公认为世界文学中的杰作。
在《旧约》搜罗宏富的作品中,最后一卷尤为奇特,人们称它为《雅歌》。这并不是说它是一部真正的歌曲集。之所以称为《雅歌》(字面意思是“歌中之歌”),是暗示它在文学上的卓越完美,就是说,“它是所有的歌中最美的一首”,就像人们赞美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为“黄金时代”一样。
《雅歌》实际上是一首非常古老的爱情诗。所罗门王由于他显赫的声誉,几乎不可避免地被说成是这些诗歌的作者。不过,无论如何,他是这首充满传奇色彩的伟大抒情诗的男主角。女主角是一位牧羊女。国王遇上了她,就将她从书念村的家中带回王宫。他赐给她显贵的地位,希望获得她的青睐。
但是她,这位淳朴的书拉密女,却仍然深爱着她牧羊的情人。她身在深宫重帏,心中却只思念着与情郎一道在山间放牧的幸福时光。
她喃喃自语,说着他们昔日的绵绵情话。夜幕降临,她梦见自己依偎在情人强壮而温柔的臂弯里。最后像所有类似的故事一样,自然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皆大欢喜。
《雅歌》不是一部宗教书,但它第一次表明,一种清新美好的男女关系终于来到了人间。在远古时代,女人只是一头负重的牲口,她属于猎获她的那个男人。她为他劳作,为他放牧,为他生儿育女,为他做饭,把他伺候得舒舒服服,而得到的回报不过是饭桌上掉下来的一星半点的面包渣。但这一切开始起了变化,女人开始走向自立,人们开始承认她们与男人是平等的。
她是他的伴侣,她激发并接受他的爱,在这个互敬互爱的坚实基础上,一个崭新的世界就快诞生了。
《诗篇》150篇是犹太教和后来的基督教公认的最重要的经典著作。这里搜集的150篇大多数是和神对话的宗教抒情诗,是希伯来人历代宗教经验的记录,犹太文化的顶峰。《诗篇》的希伯来原意是“赞美诗”,其实除赞美之外,还有泣诉、感谢、祈祷、教训,喜、怒、哀、乐各种情绪的表达。在先知书中,还偶有提到地下黄泉的话,在《诗篇》里却没有,全是诗人内心思想感情的表述。他们称它为“赞美诗”,因为它是在圣殿中对上帝礼赞时用的诗歌,借用历代宗教诗人的心象,使会众集中心思意念,这是希伯来宗教文学的新高度。西方人多数诵读《诗篇》,他们自我估计有两种心情,或两种水平,一种是以之为汲取《旧约》中严格思想的泉源,作为修身养性的方法;另一种是用来陶冶个人情操的催化剂,并从而提高个人思想的高度,把宗教情思提高到哲学的高度。
《诗篇》处理主题的方法也有两种,一种是由大自然所启发的灵感,二是由正义人的进取与喜悦的经验作为材料,表达宗教的情绪,为他们诗歌情趣和哲学与宗教的深邃打下了基础。
《诗篇》作者常描述大自然以表现耶和华的大能,仰之弥高,从而产生赞叹之情,如:
诸天揭帝荣,穹苍布化工。
朝朝宣宏旨,夜夜传微衷。
默默无一语,教在不言中。
周行遍大地,妙音送长风。
晨曦发帝乡,丰采似新郎。
洋洋溢喜气,逍遥出洞房。
天行一何健,六合任翱翔。
普照无私曲,万物被其光。
他们有时用大自然中的可怖景象如雷电的轰鸣,用以表示上帝的伟力,从而加以赞叹,如:
耶和华怒兮乾坤震,大地颤兮众岳崩。
鼻腾烟兮口喷火,沙石烁兮草木焚。
天幕下兮耶和华降,足踏阴寝兮云茫茫。
驾神驹而驰骋,鼓风翼而翱翔。
披重昏以为慢兮,假而为宫。
阴阳相搏而成雹兮,绎烟起于云中。
显至尊之赫赫兮,震天怒之隆隆。
于是嘘气叱咤,冰炭俱落。
火箭四射,敌人倾覆。
地基暴露,江海成陆。
有时用诗人呼吁天和地同来欢喜喝彩耶和华的来临,大陆沧海同声欢呼赞美他,如:
欢跃吧,大地和天空!
呼喊吧,海洋和其中的生物!
欢乐吧,田园和其中的果物!
那时候林中树木要欢呼,
因为耶和华要来治理普天之下,
他要以公义统治世界,
他要以信实对待万民!
《诗篇》中诗人不仅从大自然得见耶和华的伟力,更多地在大自然的可怖中保护人类,觉得安心,如:
上帝是我的避难所和力量,
是我们患难中随时的帮助。
因此,纵使大地震动,
高山崩坍,坠入大洋,纵使怒涛澎湃,群山震撼,
我们也不惊惶。
为祖国的安泰强大祈祷是经常的主题,这是当时最进步的宗教思想。耶和华本是犹太民族的神明,《诗篇》诗人虽然有人类的观点,但在和异族发生矛盾和敌对时,也会有民族情绪,如:
求你把忿怒转向不敬畏你的国家,
倾倒在不求告你的人民身上!
因为他们杀戮你的子民,
蹂躏了你的国家。
颂扬耶和华的公义、正义、慈爱也是《诗篇》主题之一,如:
慈爱和忠信,彼此相迎;
正义跟和平,互相拥抱。
人的忠信从地上发出;
上帝的公义从天上显现。
著名的《诗篇》第23篇,把耶和华写成好牧人,爱护他的羊群无微不至;表示虔诚的信心,依靠耶和华,坦然无惧:
耶和华是我的牧者;
我什么都不缺乏。
他让我想憩息在青草地上,
领我到幽静的溪水旁边。
他常常赐给我新的力量,
他引导我走正直的路。
纵使我走过死亡的幽谷。
我也不害怕,因为你和我同在。
你用牧杖引导我,用牧竿保护我。
当着我的敌人,你为我摆设盛筵;
你待我如上宾,斟满我的杯。
我一生好享受你的恩宠和不变的爱;
我将永远住在你的殿宇中。
《诗篇》又是个人精神生活的指导手册,在信仰危机时或精神萎靡不振时,它会把他鼓励振作起来。在受到外来的冲击时,以上帝为盾牌、山寨、避难所,躲藏在上帝的翅膀下,不受邪恶人的攻击。人生是短暂的,神是永生的,如:
在你眼中千年如一日,
就像过去的昨天,或长夜的一更。
我们的生命短暂如梦。
我们的生命像一声叹息。
当信徒犯罪时,诚心忏悔,只要心清手洁,不拜偶像,必蒙宽恕。坚信上帝是公正的,依靠他的大能,深信耶和华会支持个人。进退两难时,虽在山穷水尽疑无路时,必定会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在古犹太的晚期,政治环境的愁云惨雾愈来愈浓,形成黑暗的深渊,他们的神学思想也遭到歧路之悲,他们的人民就抱着这个信念,流散到世界各国,等待光明的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