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晋书》。
“注释”王恭:字孝伯,太原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人。东晋孝武帝王皇后之兄。
“语义”没有多余的东西。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
“故事”东晋时期,有个叫王恭的人,他出生于士族之家,父亲王蕴是东晋的光禄大夫。有一次,王恭陪父亲到会稽(即今浙江绍兴)游玩,回到都城建康(今南京)时,正巧碰上一个同族的叔叔王忱来拜访。王恭在游会稽时买了一张十分精美的新竹席,所以就拿出来铺坐。王忱一见竹席,心里非常喜欢,于是就对王恭说:“你的竹席一定是从会稽买回来的吧?又精致又华美,果然是名不虚传的会稽特产啊。你这次去会稽游玩,一定买了不少好东西回来,不如就把这张小小的竹席送给我吧!”王恭见王忱那么喜欢竹席,也不好推辞,就大方地把竹席送给了王忱,然后自己又重新铺了以前的旧草垫。王忱回到家后,听说王恭从会稽只买了一张竹席回来,但因为自己喜欢,所以忍痛割爱,将席子送给了自己,因此感到很不好意思,连忙又赶回王恭家去道歉。王恭笑着对他说:“不过是张席子,既然您喜欢它,就不必跟我客气了!您对我还是不太了解啊,其实我这个人,平生别无长物。”后来人们从这个故事中提炼出歇后语“王恭坐草垫——别无长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