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战国策·秦策一》。
“注释”苏秦:字季子,东周洛阳轩里(今洛阳东郊太平庄)人,战国时期韩国人。曾佩六国相印,是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曾有人形容他“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熄”。
“语义”形容前后态度截然不同。也形容人心势利,世态炎凉。
“故事”战国后期,洛阳城中有位名叫苏秦的说客。起初没人听苏秦的游说,他只得返回洛阳家中。苏秦的家人见他一副窘态,都不理睬他。他的妻子不给他做饭吃,他的父母不与他说话,他的嫂子还当面讥笑他。苏秦受到这般冷遇,感慨万千。从此,他便足不出户,日夜攻读经史,发奋要做出一番事业来。不久,苏秦再次远离家园,到赵国劝赵肃侯采取“合纵”政策,联合韩、魏等五国,共同抗击秦国。赵肃侯十分赞赏苏秦的建议,于是就封他为武安君,给他车马、玉璧、绸缎,让他去游说各国诸侯,共同抗秦。苏秦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得到五国君主的赏识,一时间六国拜他为相,名声显赫。
有一次,苏秦从楚国返赵,途经家乡洛阳。其仪仗浩浩荡荡,威严壮阔,苏秦的父母听说儿子衣锦还乡,忙洒扫居室,备好酒宴,赶到离城三十里外的地方恭候苏秦;苏秦的妻子低着头,不敢正视丈夫;苏秦的嫂子则一路匍匐而行,跪在苏秦的车马下,连拜四拜,向他请罪。苏秦看着这一场面,回想上次回到家里受到的冷落,不禁感慨地问:“嫂子,你为何前倨后恭呀?”嫂子厚着脸皮回答说:“因为小叔您地位变得尊贵了,而且又十分富有。”苏秦听了这番话,长叹道:“唉!我穷困的时候,父母不把我当做儿子;如今我富贵了,亲戚家人便惧怕我了。想不到人生在世,功名利禄竟是如此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