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艺林·伐山》。
“注释”伯乐:春秋时期秦国人,姓孙名阳,擅长相马。
“语义”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某种事物。
“故事”春秋时期的伯乐擅长相马,晚年时他将自己相马的经验教训写下来,定名为《相马经》。他在书中详细介绍了相马的技巧,并结合图像列举了好马和劣马的特征。
伯乐有个儿子,下定决心要学习相马术,于是他认真研读《相马经》,把其中的内容背得滚瓜烂熟,然后就辞别父亲,带着《相马经》去寻找千里马。
伯乐的儿子按照书上所绘的图形去找,一无所获,正当他感到沮丧时,凑巧看见一条小溪边的一只癞蛤蟆,他拿出《相马经》一对照,发现和书上描述的千里马的长相十分吻合,这个发现让他欣喜若狂,他小心翼翼地用布把癞蛤蟆包起来,兴冲冲地回家了。回到家里,他高兴地对伯乐说:“爹爹,孩儿这次出门找到了一匹千里马。”他满心以为伯乐会夸奖他,没想到伯乐一看儿子所谓的“千里马”,失望地说:“你连马长什么样子都搞不清楚,还找什么千里马?书本只能用来参考,但不能代替实践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