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后汉书·李膺传》。
“注释”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今属河南)。东汉官吏。
“语义”指死也不后退、逃跑。比喻不畏艰险,坚决向前。
“故事”东汉桓帝时,野王县令张朔,依仗受桓帝信用的宦官、哥哥张让的权势,横行霸道,贪婪残暴杀害怀孕妇女,受他欺凌的老百姓只好忍气吞声。李膺到京都上任没几天,就有人向他告发了张朔。李膺立即派公人去野王逮捕张朔。张朔听到消息后,连夜逃到京都哥哥家藏匿起来。李膺不畏强暴,亲自率领一批人,前往张让家里搜捕张朔。终于击破夹道的墙壁,把张朔从里面抓了出来。李膺怕产生变故,把张朔送进监狱后,抓紧时间审讯。张朔在人证物证面前无法抵赖,只得一一招供。李膺见罪证确凿,论律该死,立即将张朔处斩。
张让得知张朔被处决,马上到桓帝那里去诉冤。桓帝非常生气,下诏命李膺上殿,亲自询问这件事。桓帝责问李膺说:“你身为朝廷官员,为何不请示就诛杀张朔?”李膺理直气壮地回答:“从前,晋文公就在天子身边逮住卫成公,并将他押送到周的京城去,《春秋》肯定了他这种做法。《礼记》上说,贵族犯了罪,按礼的规定虽说可以恕罪,但主管的官员也可以不这样做,孔丘在鲁国当司寇,上任七天就杀了犯乱政之罪的少正卯。今天臣到任已有十天,只担心办事不力而获罪,却没有想到犯的竟是办事太急太快的罪。好,臣已经知道自己的罪责。但即使把臣杀了,臣也不会旋转脚跟后退。不过请求陛下再留我五天,让我杀尽大奸大恶,然后罢了官下油锅,这才是我所希望的!”桓帝听了,回过头来对张让说:“你弟弟罪有应得,司隶校尉有什么罪呢?”就这样,李膺没有受到皇帝的惩罚。从此,李膺声威大振。宫中大小宦官都吓得缩头缩脑,连大气也不敢出,甚至也不敢走出宫门。桓帝对这种现象很奇怪,问这是怎么回事,宦官们说:“我们都害怕李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