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三国演义》。
“语义”形容善于集中众人的智慧和意见,办事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故事”三国时期刘禅继位后,蜀汉的大小政事都由诸葛亮处理,诸葛亮实际上成为蜀汉政权的主持者。但尽管如此,诸葛亮并不居功自傲,他经常注意听取部下的意见。初占益州的时候,曾经由董和协助诸葛亮处理日常的军政要务。董和在处理日常公务与诸葛亮有不同意见时,就抱着知无不言的态度,直接提出来,有时甚至还同诸葛亮进行激烈的争辩。诸葛亮不仅不责备他,反而称赞董和办事认真,一丝不苟。
丞相府里有一个办理文书事务的主簿官杨颙,他对诸葛亮什么事都亲自过问的工作作风提出意见。他对诸葛亮说,处理国家军政大事,上下之间应有不同的分工,劝诸葛亮不必亲自处理一切文书,少处理一些琐碎小事,应着重抓军政大事。诸葛亮很感谢杨颙的劝告和关心。但他总觉得重任在身,许多事情不得不亲自处理。后来杨颙病死,诸葛亮非常难过,痛哭了好几天。为了鼓励下属参与政事,诸葛亮写了一篇《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的文告,号召大家主动发表政见。文告中的一段话大意是:“丞相府里让大家都来参与议论国家大事,是为了集中众人的智慧和意见,广泛地听取各方面有益的建议,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集思广益”就出自诸葛亮的这篇文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