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信奉“哀兵必胜”的牛根生认为,人一生下来就是“哀兵”,“全力以赴冲出去”是惟一的选择。
在蒙牛,没有尽力而为,只有全力以赴。塑造“三全员工”——全心、全力、全时(“全心”就是忠诚,“全力”就是干劲,“全时”就是无间断)始终是蒙牛队伍建设的宗旨。从领导层到普通员工,正是各个岗位上的全力以赴,所汇聚的力量成了蒙牛速度的助推器。
“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蒙牛选择的第一个重点市场,不是家门口的首府呼和浩特,也不是附近的首都北京,而是需要辗转3300公里才能将货送达售点的深圳——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在深圳叱咤风云的经销商乌日娜,起步时却不知道“分销”为何物,但她愣是成长为蒙牛经销商中的“三大闯将”之一。我们来听听她本人在接受《蒙牛内幕》作者张治国采访时叙述的酸甜苦辣:
1999年4月29日或30日,乌日娜给杨文俊及牛根生打电话,决定开始做牛奶。那时市场不太好,伊利在深圳没几天就失败了。乌日娜对牛根生说:“相信我吧,我一定干好。”
5月8日,牛根生和杨文俊拎着十几箱牛奶来到深圳,到先行人(孙先红)广告公司落脚。大家一起在市场上买了各种品牌的牛奶,进行盲测,结果每个人都感觉蒙牛是最好的。大家充满了信心。
一个月后,乌日娜穿着皮鞋将所有商场走了一遍,一说内蒙古的产品,都不要。说,我们老板就喝澳牛,喝保利,内蒙古的牛奶不喝。
万事开头难,没有促销费,乌日娜自己做T恤衫,登报纸广告,印DM单,穿蒙古袍促销……沃尔玛当时就要1件小奶,1件大奶。第三次,要了3件。没有送货车,乌日娜就坐公共汽车送,骑自行车送。
一天走十件八件货。第一批10吨牛奶,乌日娜没卖出去。但不想让大家对她失去信心,又进了第二批货,20吨。
困难接踵而至,乌日娜咬牙坚持。由于是先赊货,后付钱,十几个分销商,有两家欠了八九万元,始终没给钱。有个被辞掉的分销商还开车撞乌日娜的房门。
刚开始做促销时缺乏经验,用低工资雇佣的促销员,卷走了货款,住宅小区内做促销丢得更多。7、8月间,深圳下大雨,箱底都开始长毛,又损失了一批货;又累又气之间,乌日娜的身体也出了问题,做了直肠息肉的手术,不久,又查出了糖尿病;南方雨水多,在外跑业务,鞋里常浸水,结果脚趾变了形,得了类风湿;9月份,乌日娜父亲去世,她又被台风堵在机场……
但乌日娜没有被困难打倒,她从失败中做总结,找教训,第一年下来,300万的合同,她完成了600万。第二年,合同一下就订了3600万。这可是个“天文数字”!听了这样的消息,本来应该在呼市治疗脚疾的乌日娜,当日就赶回了深圳。当时,原先的一批骨干听了这样的合同,都走了,只留下了一个人。但这一年下来,乌日娜把“天书”做成了“地书”,3600万的数字也不是什么神话!
乌日娜用全力以赴的精神将深圳战役演绎成了传奇。
尽管管理是一件重大之事,但很多管理者却不能全力以赴。也许他们在想:只有我尽力去做就行,尽人事,知天命。殊不知,对于管理者而言,尽力而为远远不够,要真正做到全力以赴。只有全力以赴,才能在问题面前主动开启智慧,主动寻找方法,找到能够用到的所有力量,包括他人的帮助,为了一个目标矢志不渝地前进。这样的人才是商界的精英,才是为创业成功的卓越人士。
企业本身就是一种系统,这个系统犹如人体——当人受流感病毒侵袭时,人体机能会自行进行防御——组织也是一样,当组织受到挫折、困难和危险时,会自动调整自己的资源配置和行为方式加以应对。体质好的人能够完全依靠自己的肌体来消灭病毒,而体质弱的人只能借助药物在恢复身体。对组织而言,能够全力以赴的组织就是体质好的人,具有极强的自我调整能力,使组织重获激情。对于总经理而言,只有全力以赴才会化被动为主动,才会突破原有的极限,创造创业奇迹。
【经验锦囊】
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面对着众多的风险与危机,有的企业成功地化险为夷,有的企业却遭到失败,甚至以破产而告终。原因就在于在面对风险时如何更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主动性。以危机意识来激励员工,就是一种调动员工全力以赴去工作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