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的7月,北京市劳动部门出台规定,为了保证劳动者的权益,将针对高温作业人员,发放高温补贴。根据规定,每年的6月至8月,对于在高温天气下露天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需要支付高温补贴。
补贴分为两档: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高温天气下露天工作的,按每人每月不低于60元的标准发放;不能采取有效措施将室内工作场所温度降低到33℃以下的,按每人每月不低于45元的标准发放。
此类补贴主要针对建筑工人、露天环卫工人等高温工作岗位人员,无空调的公交车司机、售票员等室内工作人员也包括在内。
这一规定的出台,足以说明国家对生产活动中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安全保护是任何企业都不能掉以轻心的。所谓的劳动安全保护,是指为了达到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避免和减少伤亡事故,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获得适宜的劳动条件和安全而采取的各项保护措施。
劳动安全保护是公民劳动权的重要内容之一,劳动者在安全的条件下进行劳动是生存权利的基本要求。对于劳动者的保护,国际社会有统一的要求。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1981年通过的155号公约《关于职业安全、健康和工作环境公约》,其中第十六条中明确规定:在合理和可行情况下,雇主必须保证:(1)其管理下的工作环境、机器、设备与工作流程是安全的,并且对健康没有危害;(2)当采取了适当的保护措施时,其管理下的化学、物理、生物物质和制品,对健康没有危害;(3)有需要时,雇主必须提供足够的防护服装和防护用品,以期在合理和可行的情况下,防止发生事故或对健康产生有害影响。
除国际公约外,我国《劳动法》第52条中也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少职业危害。而在《安全生产法》第21条、第50条中又有对劳动安全保护问题的补充规定。
对安全生产的重视,主要体现在资金的投入上。虽然资金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不过,关于安全生产的投入企业不可忽视。只有确保对安全生产的投入,企业才能实现安全生产与经济利益的良性循环。
增加安全生产的投入,无疑会加大企业的资金压力。无论是从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实施,还是安全生产的投入及违法行为责任的承担,企业对安全生产负有主要义务和重大责任。无数关于安全生产的事故早已证明,一旦企业遭遇安全生产问题,其损失都是巨大的。事实上,对于企业来说,安全生产不仅保证其所属劳动者的安全,也能使自身成为最终受益者。
首先,企业抓好安全生产工作,能够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减少损失,防止事故对企业造成大的冲击与破坏;其次,通过改善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和活动,能够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稳健、持续地开展,避免因安全生产事故造成生产经营的中断,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可能;第三,通过紧抓安全生产工作,可以在企业内部营造出安全、舒适的生产环境,从而建立起科学、人性的企业安全文化,增强企业员工的凝聚力,提升企业的文化氛围;第四,企业对安全生产的重视,能够促使员工自觉行动起来,全面提高企业的安全素质,使安全生产成为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获胜。
从短期投入来看,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安全生产的投入会存在一定矛盾。不过,从企业的长远发展来看,安全生产和经济效益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忽视安全生产,忽视生产活动中劳动权益的保护,企业的生产是很难持续、稳健地发展,长期的经济效益更是无从谈起。
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来说,安全生产和劳动权益的保护并不与企业经济效益相冲突,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管理者需要做到的是:保障劳动权益、安全生产优先的基础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与安全保护的平衡,以实现经济利益可持续性发展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