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长安一如往日,在院子练着功,抽刀拔刀,可惜自己还不能做到抽刀无声。
一个人的悟性不够,那只有勤能补拙,那季冉能每天拔五千次剑,练就一首快剑,自己也能够,自己已经成了纯阳弃徒,自然也不能够用那纯阳的武功,免得给纯阳惹上不必要的麻烦。
自己半路练刀,那只有勤能补拙,每天拔刀一万次,一万次不够,那就两万次,总能够练出些名堂。
“长安,今日你有空的话,陪我去转转吧。”
苏长安被白玉夙满怀期待的眼神看着,也只好答应了。
苏长安被那白玉夙带着穿插在大街小巷,什么东西没有买,每当白玉夙看到一些东西,去问那摊贩价格,可最后还是不舍得放下了,拉着苏长安就往其他地方走啦。
白玉夙还是很兴高采烈,但苏长安不知为何却感觉到心有些痛,莫非真的喜欢上这个女子了,便摇摇头把不切实际的想法抛之脑后。
一阵快速的马蹄声传来,街上的纷纷躲避,却还有一个小女孩来不及躲避,看着那马车急速驶来,被吓得哇哇大哭。
苏长安便要冲过去救那个小女孩
只听见一阵惊呼
苏长安迈出去的半只脚收了回来,只瞧见一个身背镔铁枪的年轻人冲了过去并用两只手抓住了那只马蹄,向后扔去,此人身体并不壮硕,甚至有些单薄。
“月棍,年刀,一辈子枪”
其实长枪并不难上手,即便没有练过的人,拿柄长枪在手,也能本能地做出基础的刺击,只是易学难精。想要真正练好长枪,是需要下很多功夫才能做到。并且长枪的技法威力几乎没有上限,即便钻研一生,依然有可以继续练习变强的地方。
苏长安便瞧见那马一直后退,也导致马车也一直后退,架着马车的人是一个老者,那人翻身下马一只手就按住躁动的马,可见此此驾着马车的人功力高深。
那老者看了看眼那身背镔铁枪的那年轻人,便要扬着手上的马鞭去打向那身背镔铁枪的那个年轻人。
“慢着”
苏长安朝着这边走来,身后跟着白玉夙。
“你是何人?”
那老者皱了皱眉头,出声道,只是声音又尖又细
“我是锦衣卫北镇抚司试百户苏长安”
苏长安说完,便把前两日拿到的试百户腰牌扔了过去。
那老者伸出一只手接着,看了看扔在了地上
苏长安微微眯起了眼,右手把白玉夙往后面推了推,左手习惯性摸向配在腰间的刀,却发现腰间的刀,不在因为今天陪着白玉夙出来,就没有带刀。
只听见那老者冷冷道“锦衣卫,锦衣卫算什么东西,你可知这马车上坐的是谁嘛,是当今......”
“无碍,走,莫要误了重事,这次慢点,莫要冲撞到他人,捡起地上的牌子,还给人家”
那坐在马车里的人传出声音微微道
那老者听到,微微对着马车欠身,捡起刚被扔在地上的牌子,双手递给了苏长安后便上了马车,架着马车,缓缓地朝着皇宫那个方向去了。
苏长安看着那马车使去的方向,也在一瞬间明白那个马车上就是那如今回京的二皇子,那声音尖细的老者相必便是一直跟谁在二皇子身边的老太监韩羽楼
“多谢兄台,出手解围”
那背着镔铁枪的年轻人对着苏长安抱拳道
“无碍,不如一起去吃饭吧”
苏长安听到面前此人肚子传来的异常声响对着眼前的年轻枪客笑着说道
那年轻的枪客不好意思的挠了挠头
苏长安跟白玉夙呆呆地看着眼前一碗接一碗的年轻枪客
在这年轻枪吃饭期间,苏长安了解到,这位年轻枪客是那荆州南陵郡杨家庄人士,名叫杨铁心。
这杨家庄前身便是那前朝世代为将的杨家,杨家满门忠烈,曾三次征讨南蛮,落得了“七子去,六子还”的下场,而又东征东夷,杨家满门女眷披甲出征,最后却被奸人所爱,落得了满门被抄斩,只留下几位忠义之士偷偷带着几位杨家幼子躲藏起来。
等到年轻枪客打了一个饱隔,之后掏了掏身上,只掏出来了三文钱。
苏长安拿着这三文钱看了又看,放在桌子上,长叹了一口气微微道“杨兄,还是我来付吧,”
那杨铁心,很不好意思挠了挠了头,对着苏长安抱拳一板一眼道“苏兄,古有滴水之恩,今有一饭之恩,杨某必当涌泉相报”
苏长安三人出来酒楼门,天色有些晚了,却见到街边涌现了很多世家子弟和读书人。
苏长安随手拦着一个正在走的人,得知每年的太安阁在今日晚都要举办诗词会,来更新这日月榜的排名,但谁也不知道这太安阁背后势力是谁。
武人争名,自然文人亦然也不能例外
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武有龙虎榜
“龙虎榜上风云聚,且看今朝试天下”
文有日月榜
“胸中可藏百万兵,敢叫日月换新天”
苏长安三人便也去凑了凑热闹,也来的凑巧,那太安阁诗会已经进行到末尾了,这出了两句诗,要对出下两句,在场的读书人跟世家子弟正在冥思苦想。
那句诗便是
“城南小陌又逢春”
“只见梅花不见人”
苏长安想了想,相出一句便否决一句
那杨铁心,叫他讨论兵法还行,可叫他去对诗,纯属是在难为他。
白玉夙偷偷的在苏长安耳边嘀咕几句,诧异的看着她,那白玉夙就用手臂捅了捅苏长安
苏长安便扭头回答道
“人有生老三千疾”
“惟有相思不可医”
众人诧异,这是写情都知,但却没有想到可以这样对。
那太安阁门口站着的说诗的人对着苏长安说道“公子,稍等”
旁边的在记录的小厮拿着纸条便进了进去。
便刻,那小厮出来了,对着那站着传诗的人小声嘀咕了几句。
“公子,请听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拒北关”
不知这句诗,你能对上否”
那人对着苏长安微微道
苏长安听见,便微微道
“黄沙百战穿黑甲”
“不破北魏终不还”
身边读书人和世家子弟在面露沉思,在想着这两者有什么关系,上半两句,在写景,思乡,为什么要这样对。
那人旁边的小厮拿着笔记录下来,快步走到里面去。
这次时间有些长了
那小厮出来了,依旧在那人耳边嘀咕几句
便朝着着苏长安微微拱手道“公子,阁主有请,你这两位朋友也可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