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做批评很难。首先难在不能心平气和,就事论事。不知从何时起,批评一部影片先要问导演是谁,然后站队划线,很有点“文革”遗风的意思。比如张艺谋,眼下就有一部《千里走单骑》,你要发表意见,就有人问你,是倒张还是挺张?是骂他还是夸他?弄得你不知如何是好。
说起来,我曾经算是“倒张”的吧。那是因为有几部影片我实在不喜欢,特别是后来的《英雄》和《十面埋伏》,简直倒了我的胃口,倒不是我对张艺谋有什么成见。但那以后我对张艺谋确实感到很悲观,认为这个人的艺术生命或许到此为止了。这当然是个非常武断的结论,是真正的批评家和教授们不肯为的。我辈则不能免俗,好恶皆出于直接的感受。看着舒心的,就说好;看着堵心的,就说不好,完全是一己之私,缺乏理性的思考和理论的分析。往好了说,我也沾点儿名人的光,就借了周作人先生一句话:“批评是主观的欣赏不是客观的检察,是抒情的论文不是盛气的指摘。”往坏了说,却也显出我的偏狭,总是对于人的复杂性估计不足,把一个复杂的个体看简单了。殊不知,人是可以将许多异质集于一身的,你以为山穷水尽,何期又柳暗花明?难道,拍摄了《红高粱》、《秋菊打官司》、《菊豆》、《活着》以及《英雄》和《十面埋伏》的,不是同一个张艺谋吗?然而,如果我们真能够“睹物思人”、“知人论世”的话,那么,每一部影片所展现的张艺谋,又何其不同!
我从《千里走单骑》中看到的,就是另一个张艺谋,而不是拍《英雄》和《十面埋伏》的那个张艺谋。但是,这个张艺谋不是天外来客,他和以往的张艺谋又是血肉相连的。批评家和教授们自会发现所有“张艺谋”之间的相关性,并将他一体化和本质化。我们且不管这些,还是先说说看过影片以后有什么感受。无论如何,我是被影片深深地感动了。这种感动在我的心里弥漫开来,浸透肌肤而经久不散。最近看到有人在报上呼吁,批评不能没有价值判断。这或者是对的。但不考虑个人感受的价值判断是否真有价值?我表示怀疑。仅仅是感动,似乎很不够档次,也没有深度。可是,一部影片,如果不能使我们心有所动,仿佛过眼云烟一般,那么它的价值何在呢?
总之,我是被《千里走单骑》深深地感动了。一部影片,能够使人感动,至少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影片要有动人之处,再一个,还要有能够为影片而感动的人。如果你是个不为所动的人,那则另说。《千里走单骑》确有动人之处,首先是父亲与儿子斩不断的亲情,触动了我的心弦。影片的叙事,最初倒也平淡无奇。高仓健饰演的父亲,一直沉默寡言,不苟言笑,平静得出奇。但实际上,他的内心深处却像沸腾的岩浆一样,一刻也没有平静过。儿子始终没有在影片中露面,我们甚至不知道他们父子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那一次,父亲到医院看望病重的儿子,我们是期待着儿子出场的,但是没有。导演把气沉得很足,他让父亲承担了一切。这时,父亲只有驾船出海,大海的波涛或者正象征了父亲此时此刻的心情。接着便传来了儿子身患绝症,将不久于人世的消息。父亲所能做的,就是帮他实现最后那一点愿望,不让他带着遗憾离开我们。父亲的内心也因此免去了不安。故事讲到这里,则渐入佳境了。就像喝茶,喝到这会儿,喝出味儿来了。
父亲背着摄象机来到中国,想要拍摄儿子喜欢的那出《千里走单骑》。在这里,他遭遇了另一对父子情怀。这是一对父亲对儿子深怀感情,儿子对父亲完全陌生的父子。高仓健饰演的父亲,对这个会唱《千里走单骑》的父亲,表示了深深的理解和同情,希望能为他找回表达父爱的机会。但他并没有成功,因为儿子不想见到这个父亲。他与逃跑的儿子在深山里度过了漫漫长夜。当这个幼小的孩子靠在他的怀里睡着的时候,他似有所悟。他自言自语地说,在他记忆里,已经不记得是否曾经这样把儿子抱在自己怀里了。这是一个父亲的爱开始苏醒的标志,也是影片的高潮。很显然,父子之爱,是以广大无边的父爱为起点的。说到父爱,我就想起朱自清《背影》里的那个父亲,那样一种情怀,这样简单的道理,却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才能懂得。
但是,这又不是一部仅仅表现了父爱的影片。看过影片以后,感动之余,我还想了很多很多。尤其是高仓健饰演的父亲和那个男孩儿在山里的一段戏,是很有说服力的。两个语言不通,一老一少,一中一日,一个为人父,一个为人子的人,是如何成功地实现沟通和交流,成为朋友的呢?我的思绪跟随他们飞扬起来。我想,人与人之间一定有超越于语言的沟通方式,否则,父子二人借助语言都很难互相理解,两个语言不通的人,是怎么做到心领神会的呢?古人说,心有灵犀一点通。《千里走单骑》是把这点“灵犀”拍出来了。心领神会也好,一点“灵犀”也好,就是可以超越语言的沟通方式。在它们面前,语言的沟通能力常常显出它的贫乏和无力,言已尽而意无穷,就包含了这样的意思。而心灵的沟通能力却很难被人为地预设其边界。一老一少的神交,使我们看到了心心相印的巨大潜力。推而广之,人与人的交往,是不是也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呢?
在我看来,无论从哪方面说,《千里走单骑》都是值得一看的影片。它不仅有很好的立意,也有很好的表达。我一直以为,讲故事是张艺谋的弱项,而这一次,由于邹静之加盟编剧,故事则讲得几近完美,恰如其分,使人感到内敛和控制的张力。这是一种很高级的叙事境界。而高仓健的表演与影片的叙事风格几乎融为一体。也不是我们所熟悉的硬汉风格,而是刚中有柔,柔中带刚,刚柔并济,进退有度,可以称之为表演艺术的神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