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是对孙有继有所怀疑,但方寒也相信孙有继是不会伤害百里文清的,而且方寒又是知道孙有继和百里文清的父亲一直保持着联系,相信他的出现,很有可能是跟百里文清父亲有关,想到这里,方寒也就不那么担心了,随即返回了酒店。
回到饭桌之时,正好听到胡老正在说上次自己给他的那个血凝膏配方的事,方寒也就站在一旁听了起来。很快他就清楚了,原来这么长时间这血凝膏都没有审批下来,是胡老这边还没有将量产化的药方交给药监局。而没有交的原因,正是里面一味稀有的主药他还没有找到代替品,没有这味主药,药效便会大打折扣。而这味珍贵的药倒是人尽皆知,便是珍珠。
珍珠,向来都是受到女人的喜爱,几乎所有女性朋友都知道天然的珍珠磨成粉之后具有美颜的作用,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在医学当中,珍珠还有着巨大的药用价值。
珍珠药用在中国已有2000余年历史。三国时的医书《名医别录》、梁代的《本草经集》、唐代的《海药本草》、宋代的《开宝本草》、明代的《本草纲目》、清代的《雷公药性赋》等19种医药古籍,都对珍珠的疗效有明确的记载。如梁代陶弘景在《本草经集》中说,珍珠"有治目肤翳,止泄"等作用。唐代的《海药本草》认为,珍珠可以明目、除晕、止泄。而明代李时珍更加重视珍珠的药理作用,认为珍珠的药效在美肤,因而在《本草纲目》中特别写道:"珍珠味咸甘寒无毒,镇心点目;珍珠涂面,令人润泽好颜色。涂手足,去皮肤逆胪;坠痰,除面斑,止泻;除小儿惊热,安魂魄;止遗精白浊,解痘疗毒。
由此可见,珍珠的医药作用极为广泛,方寒给黄老的那个血凝膏的配方中,这珍珠便在前三味主药之中。这当中珍珠的作用便是解结毒,化恶疮,收内溃破烂,若是去除这一味主药,血凝膏的功效自然会大打折扣。
然而众所周知,这珍珠是一种海产品,主药产于珍珠贝类和珠母贝类软体动物体内。纵然以现有的科学技术可以合制出同样成分的珍珠,但依然缺少了那种天然珍珠中的灵性,入药自然就差了几分。而且从价值而言,想要制成与天然珍珠几乎成分无别的珍珠,其成本也是不菲,所以黄老这数日来一直没有攻克,这血凝膏的项目也就搁浅下来。
此刻,黄老正是向方无疾请教这个问题,方无疾在江湖上被人称作活药罐子,黄老自然认为,这个问题对于方无疾而言就不是问题。
然而,方无疾很认真的想了半天,却也是想不出能有取代这珍珠的草药来。这倒不是方无疾水平不行,他年轻时是在朝廷当职,自然是不缺药草,而且这数十年来在江湖上行医,不仅积累了不少财富,更是结交了不少富贾药商,想要什么药材都是唾手可得,自然没想过用廉价的草药来代替珍珠的药性。
见爷爷都陷入了沉思,方寒淡淡一笑走了上去说道:“其实,这个问题非常简单,珍珠的价值虽贵,但生产珍珠的贝壳却很是廉价,虽然贝壳的作用比珍珠差了不少,但两者是共生共存的关系,贝壳中恰恰就有珍珠里其它药物所没有的灵性。我们将这血凝膏推向市场本来就打算走两条路线,一条精品路线,可以珍珠入药,虽然价格贵些但药效最好,这种精品血凝膏我们就可以卖给那些高端的客户或者军方。而面向普通大众,我们就以贝壳入药,虽然药效稍差一些,但也比目前市场上流行的那些凝血消肿的药要强很多。而且我们价格比他们还要低廉的多,我相信很快就能打出口碑占领市场,为我们后续推出的药品打个良好的基础”。
方寒的话一出口,立时就让方无疾和黄老目瞪口呆,他们不仅是惊讶方寒以贝壳入药,更是惊讶于方寒这种超前的宏大格局观。他们只是执着手里的一张药方,而方寒却已将这药方当成了一把利剑,一把中医向西医挑战的利剑。
“哎,老了,还是他们年轻人脑子好使”,黄老叹了一声,看向方寒的眼神,更多的却是欣慰。
方无疾对这方寒点了点头,道:“不错,贝壳确有平肝潜阳,收敛固涩,软坚散结的功效,用它来做血凝膏的药引也再合适不过。这些年来我一直要求你精益求精,只是一味的追求用最好的药治最急的病以此达到最佳之效,现在想来倒是我思想陈旧了”。
方寒微微一笑,看着方无疾道:“爷爷,您做的也没错啊,要不是您这样教我,我的医术也不会有现在这般成就。我之所以能想到用贝壳来代替珍珠,并不是我的医术基础有多么扎实,而是这些天的经历让我明白一个道理,这天地万物都是相依相生,既然相生自是有关联。正如毒蛇出没之处必有解药,阴阳相克也能相生,这就是道家所说的众生一相的道理”。
方寒在这侃侃而谈,方无疾和黄炳均眉头微微一蹙,相望无言,而旁边的人更是一脸茫然,他们根本就听不懂方寒在说什么。
这倒也是,换做一个月前的方寒,别说说出这些道理,就是听也听不明白。但这一个月中,他得了天命真人的道骨,学了道家的先天功法,更是将天师教的三十六代教主的元神丹摄入体内,虽无心入道,但实力却已经达到绝大多数修道之人所不能及之境界,所以此时对天地之道的理解,比别人自是深刻了许多。
这倒也是,换做一个月前的方寒,别说说出这些道理,就是听也听不明白。但这一个月中,他得了天命真人的道骨,学了道家的先天功法,更是将天师教的三十六代教主的元神丹摄入体内,虽无心入道,但实力却已经达到绝大多数修道之人所不能及之境界,所以此时对天地之道的理解,比别人自是深刻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