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队人马感到影城前面一里地远的时候,李逵发现来的人是李自成的起义军。
李逵对于这些吃不好穿不暖的起义军还是很同情的,吩咐下去,只要起义军不靠近城池,就不用管。
士兵答应一声。
士兵们也不愿意和他们厮杀。
李自成骑在马上,看了会,道:“影城的守将是李逵,这个人和以前的李逵有些像,生性粗放,力大无穷,是条汉子。”
李自成的副官王一道:“将军,李逵是条汉子,但是城内的那些官兵可不是汉子,都是窝囊废。”
李自成大笑。
一只飞箭发出一声响,对着李自成射去。
射箭的是一个士兵。
李自成急忙躲闪。
弓箭杀了李自成身后的一个士兵。
李自成怒道:“好大胆的破皮,来人,攻打影城。”
话音刚落,王一道:“将军息怒,徐从长计议。城中有左良玉和卢象生,都不是好热的,再说,他们没有受到实质性的攻击。”
李自成道:“慢着,我们回去。”
大队人马回到了涡流镇。
镇中的军师李立道:“大将军,据我观察天象,今晚必有明朝大将死亡。”
李自成大喜,道:“不知道是谁。”
李立道:“应该在正西方向。”
李自成道:“莫非是左良玉他们?”
李立道:“不一定是谁。”
这个时候,李逵正在城内应酬左良玉和卢像生。
李逵端起来海碗酒,道:“二位,我一直仰慕你们的名声,只是无缘相见,现在来到这里,我和你们一定痛快的喝上一场。”
左良玉道:“李将军,不许多礼,我们都是大明王朝的将军,为国出力,不分高贵低贱。”
卢像生道:“是,我们和你一样,都是带兵打仗的。来,我卢像生敬你一杯。”
三个人你一杯我一杯,喝起来。
李逵生性豪爽,喝起酒来每个数。
这天晚上,由于高兴,喝多了,晕倒在桌子上。
左良玉急忙仍手下人,缠着李逵去了休息室。
到了第二天早上,李逵属下哭着跑到左良玉那里,道:“报告将军,李将军死了。”
左良玉大惊,道:“为何而死?”
李逵属下道:“看样子是喝酒而死。”
左良玉非常惭愧,急忙带着属下去看,发现李逵果真死了,找来医生,医生认为是喝酒而死。
左良玉很难过。
卢象生知道后,前来祭奠。
左良玉道:“李逵兄弟是因为我们而死,我们向上报告,就说他因公殉职。”
卢像生道:“好吧,也只有这样了。”
两个人写了一份奏折,呈上去。
不就,皇上下发圣旨,给李逵封了号,曰“忠”,厚葬,家属送到京城供养。
左良玉派人把李逵的家属送到了京城。
皇上又下了一道圣旨,要左良玉和卢像生立刻追杀李自成队伍,认为李自成是最大的祸患。
左良玉接到了圣旨,于是和卢像生商议。
卢像生道:“我们只要攻破窝沟镇,就能捉住分贼的家属,要挟他们就范。”
左良玉道:“根据我们派出去的探子回报,那里只有西北方向有一条小路,可以行走军队。”
卢像生道:“我们派出一部分军队,在南面骚扰他们,然后用大部队进军西北部。”
左良玉道:“好主意,我们就这样吧。”
休息了三天,左良玉让左林率领一对人马,在窝沟镇南面的山区骚扰反贼。
左良玉和卢像生带着大队人马,向着西北方向进军。
这天,左良玉在前面,来到了西北方向的入口。卢像生还在后面一里地远。
左良玉看见入口处有士兵把守,道:“用大炮轰。”
士兵推出来大炮。
这个时候还是凌晨,天还没有亮。
左良玉的大炮发出一声巨响,带着炮弹飞向入口区。
入口区的收兵还在朦胧睡意之中,就被左良玉的大炮打死了很多。
一阵隆隆炮声之后,左良玉喊道:“冲啊。”
众多士兵飞奔上去。
左良玉拿着亮银枪,一路冲杀,一只杀到了窝沟镇边缘地带。
李自成早被惊醒,带着士兵前来迎战。
双方打在一起。
李自成让手下人从一处木林中穿过,绕到了左良玉后面,对着左良玉一阵厮杀。
左良玉阵脚大乱,幸亏卢像生及时赶到,才化解了危机。
李自成对手下人道:“火枪,火枪。”
李自成从外国人手中买了一批火枪,组成几百人的火枪队。
汉人发明的火药,被外国人发明了火枪,用在战场上。
火枪队队长高桂英,身穿红袍,手拿着火枪,对着左良玉部队开枪射击。
左良玉人马惊慌后退,死伤无数。
由于山道狭小,挤压拥挤而死的不计其数。
左良玉打败而逃。
卢像生无力回天,也跟着跑。
李自成带着队伍,一直追杀到了影城,才翻身回到窝沟镇。
高桂英笑道:“这些官兵,无阻畏惧。”
李自成大摆酒宴,犒劳三军。
高迎祥得到信息,急忙赶回来,见窝沟镇没有受到损失。
李自成道:“大将军,您尽管放心吧,有我李自成在,就有窝沟镇。”
高迎祥道:“这样吧,我在增派一万人,守在进山的主要路口,一旦有动静,你可以发信鸽传书。我和张献忠,回来夹击他们。”
李自成道:“知道了,多谢。”
高迎祥带兵回去,继续攻打大明朝的城池。
起义军如火如荼的起来,给大明王朝沉重的打击。
崇祯皇帝对于李自成的造反,非常气愤,有一次早朝,对官员道:“我们不能像李自成那样,以改革就造反,我们可以自己想办法,挣钱谋出路。自力更生,这点都不懂。”
文武大臣都不说话。
崇祯皇帝道:“王大胆,你有什么想法?”
王大胆出列,道:“皇上,我想开一家渔场,打鱼吃。”
大臣都笑。
崇祯皇上道:“很好,王大胆的主意很好,我批准,大臣可以搞副业,为国家出力。”
东林党人杨莲道:“皇上,我有个主意。”
崇祯皇帝很重视读书人,道:“杨爱卿,你说来听听。”
杨莲道:“我建议天下的读书人,都开设私塾,这样既可以解决读书人的出路,自谋职业,也可以功成名就。”
崇祯皇帝道:“嗯,批准。”
自此之后,大明王朝到处都是私塾,可是由于连年灾害和动荡,上学的寥寥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