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后,出访叶国的陈云、陈之晋两人回到了寿方。
在前一个月,叶国出兵二十万急袭列郅国北部。列郅马上筹备了十五万军队前去抵挡。
紧接着,楚山趁列郅调兵至北方,在新亭征战的十六万军队突然横渡至列郅南部,攻城掠地。
新亭国看着列郅遭受自己三百年前承受的两国夹击,并未出手援助。
这时,隐藏在旬桔的列郅藏兵奔袭至寿方,想要夜取寿方城。可却被藏在寿方南面林子里,从新亭调回的八万兵士连同二万寿方城卫进行了包围战,最后列郅藏兵十不存一,慌乱逃回列郅国。
而楚山北方,与列郅有约定的新亭军队刚打下楚山三座边城,就听闻寿方一战的结果。
新亭领兵的统帅接到书信战报后立马指挥军队弃城回国,再次在新亭边界摆设防守,以备楚山再攻。
历来各国一月及二月因为年节以及冬春大寒,会休战止戈。但今年的二月,列郅正在两国夹击下急迫防守。新亭也不敢再轻易参战,只断断续续送些粮草弓箭给列郅军队。
就在这种情景下,三月十四日这天,陈云及陈之晋坐着马车,后面跟随了十余驾货车返回了寿方。
进了城里,陈云直接安排陈之晋入住到自己府里,不肯陈之晋回去景越家里。
午时过后,天气仍稍凉,陈云引着叶国使者进了王宫,陈之晋也跟随入宫。
受召入殿后,就看见楚王面上难掩喜色。他不坐在高阶上的王座上,跑下来拉着陈云的双手,如同男女恋人般执手相望。
“贤弟,列郅,要亡了。”楚王激动道,“当初我楚山初立,与叶国一同征伐新亭,也只逼得他们放弃六成土地。而现在,孤与叶国同盟,竟要将列郅灭国。有此功绩,谁还敢说我穷兵黩武,不思国家?”
“归是大王英勇谋智,使三十万军如用手脚,运计于殿堂,决胜于千里。楚山有大王,实属有幸。大王与楚君比,犹有胜之。”陈云立即称赞道。
“我比楚君强?我的功绩堪比开国?”楚王闻言喃喃自语。
等他压下心里的喜悦,又拉着陈云的手转身去看殿外的万千风光。楚王一挥袖子,王者霸气彰显无疑:“吾不敢说比先祖楚君功绩更大。若无楚君,哪来楚山。但楚君之后的各任楚王,哪有堪与孤一比之人?”
“孤在位,虽然耗净十六世先祖的积蓄,但孤将当年楚君打下的新亭之地真正握在手里,如今又将国土扩展至列郅。孤,无愧我父生前期望矣。”
“再看这千山千水,实非寡人一人之功。新亭是用的景越夫子计策,列郅又全靠贤弟谋划。贤弟之才,比景越更胜几分。如今又出访叶国回归,简直就是孤之陶祝!”
楚王这番话,可谓真诚。他丝毫不在意殿堂里有叶国使臣在旁观,又或者楚王楚离是故意要表演一番君臣大戏。
话里说的陶祝,即当初辅佐楚君的臣子,是首代的楚山国国相。其当初一人出行,躲过新亭国的四面围军,跑到叶国去游说叶王。
在陶祝的游说下,叶国与楚山国定下了千年不攻,百年互助之盟约。而且叶国出兵十万偷袭新亭背方。
当时新亭国内可调动的兵力有八成在围攻楚山,国内留守的正军兵力只有八万。且由于是受到偷袭,这八万正军并未第一时间集合作战,被叶军率先踏灭六座营寨,斩杀了五万多人。
那时新亭有一位迟暮英雄,正是他的出现导致了新亭国在二十年内迅速崛起。这位迟暮英雄临危受命,拖着病体率领三万溃败的军队反击叶军。
新继位的新亭王对这位迟暮英雄极为相信,故而不愿召回在楚山作战的三十多万新亭军队。
最后在这位新亭老将军的计策下,叶国军队被拒在平顾原外。然而,只一个月,老将军就病死在军营里。
这之后,叶军又开始凶勇奋进。新亭的将领大多被牵制在楚山,导致最后新亭被叶国侵吞了三分之一的土地。
叶军临近国都,叶王急急召回的征楚大军回国了。楚山军队在陶祝指挥下,尾随新亭军队一路反打,最后同样占据了新亭三分之一土地。
这之后,叶军、楚山军合围新亭三十多万正军。但由于叶国只肯出兵十万,所以两方是势均力敌的形势。
可新亭国旁边的列郅趁机参战,立即打破了平衡。最后新亭因为新王的天真,付出了惨痛代价。
叶国获得新亭国三分之一国土,楚山同样如此。只是土地上的新亭贵族不愿承认,不服两国管理,仍向新亭上交赋税。
至于列郅,新亭国恨极其临时插一脚的行为,故而连同叶国和楚山国一起威胁列郅军队无功而返。
三百年前的这场战争,奠定了楚山立国的根基,并且与叶国达成了同盟。而促成一切的陶祝,则被誉为大楚相。
如今陈云仿佛重现当初陶祝旧事,联络叶国,同攻列郅。甚至陈云的功绩还要高于陶祝,因为此番列郅极可能被灭国。
所以楚王楚离夸赞陈云是他的陶祝,并未虚言。
楚王又与陈云大谈一番未来,然后才登上高阶,在高台上直身跪坐,要接见叶国来使。
虽说叶国使者早就同陈云一起入殿,但传侍官依旧喊到:“传,叶国使臣,觐见!”
殿外,三层台阶一名侍者,一个接一个地重复这句话。直把叶国来使衬托得尊贵无比。
叶国与楚山国近十年都没有交流,故而叶国使臣是有些担心此行的。他入殿后本欲行礼拜见楚王,却发现楚王楚离完全忽视了他。他心里气愤,但只能隐忍。
现在楚王却又展现出其厚重的待客之礼,叶国使臣便心里猜测,或许是楚王见到陈云太过喜悦,一时忘了自己吧。
既然对方准备认认真真以一国之礼对待自己,那么自己就该表现出一国的气度。
于是叶国使臣向楚王鞠了一躬,一甩袖子,大步走出殿外。他一步步踏在石阶上,踩得地上不断响起扣声。
下到最后一层石阶下,使臣再朝宫殿恭敬一礼,然后开始踏登台阶。这回他上得极慢,而且三阶一拜。
伴着使臣的躬礼,站在台阶两端的使官高呼:“叶来使臣,觐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