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的强大力量
一天中午,刚吃完午饭的埃德蒙先生准备出去走走,刚到门厅,就听见楼上的卧室有轻微的响声,“有小偷!”埃德蒙先生这样意识到,于是急忙冲上楼,果然,一个大约13岁的陌生少年站在那里,头发蓬乱,脸庞瘦削,正在摆弄着他心爱的小提琴。
埃德蒙先生站在门口,以阻止小偷跑出去。此时,站在那里的少年眼里充满了惶恐、胆怯和绝望。刹那间,埃德蒙先生心里对眼前这位少年产生了同情,他的表情缓和下来,问道:“你是丹尼尔先生的外甥琼吗?我是他的管家。前两天,丹尼尔先生说你要来,没想到来得这么快!”
少年先是一愣,但很快就回应说:“我舅舅出门了吗?我想先出去转转,待会儿再回来。”埃德蒙先生点点头,然后问那位正准备将小提琴放下的少年,“你也喜欢拉小提琴吗?”
“是的,但拉得不好。”少年回答。
“那为什么不拿着琴去练习一下,我想丹尼尔先生一定很高兴听到你的琴声。”他语气平缓地说。
少年疑惑地望了他一眼,但还是拿起了小提琴。
临出客厅时,少年突然看见墙上挂着一张埃德蒙先生在歌德大剧院演出的巨幅彩照,身体猛然抖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跑远了。
埃德蒙先生确信那位少年已经明白是怎么回事,因为没有哪一位主人会用管家的照片来装饰客厅。
晚上回到家的埃德蒙太太察觉到异常,忍不住问道:“亲爱的,你心爱的小提琴坏了吗?”“哦,没有,我把它送人了。”埃德蒙先生笑着说道。
“送人?怎么可能!它是你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埃德蒙太太有些不相信。“亲爱的,你说得没错。但如果它能够拯救一个迷途的灵魂,我情愿这样做。”然后他将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她。
3年后,在一次音乐大赛中,埃德蒙先生应邀担任决赛评委。最后,一位叫查理的小提琴选手凭借雄厚的实力夺得了第一名!
颁奖大会结束后,查理拿着一只小提琴匣子跑到埃德蒙先生的面前,脸色绯红地问:“埃德蒙先生,您还认识我吗?”埃德蒙先生摇摇头。
“您曾经送过我一把小提琴,我一直珍藏着,直到有了今天!”查理热泪盈眶地说,“那时候,几乎每个人都把我当成垃圾,我也以为自己彻底完了,但是您让我在贫穷和苦难中重新拾起了自尊,心中再次燃起了改变逆境的熊熊烈火!今天,我可以无愧地将这把小提琴还给您了……”
查理含泪打开琴匣,埃德蒙先生一眼瞥见自己那把阿马提小提琴正静静地躺在里面。埃德蒙先生眼睛湿润了,少年没有让他失望。
将一位前途迷茫的“小偷”变成了今天的“第一名”,埃蒙德先生只用了两个字——宽容。
给男孩的智慧忠告
有人说,宽容是一双灵巧的手,它能够解开“伤害”这个死结。当埃蒙德先生发现小偷的那一刻,他并没有当场拆穿,而是装作管家,编造了一个谎话帮助那位少年脱身,最后埃蒙德先生还大度地将自己心爱的小提琴赠与了他。很多人不理解埃蒙德先生当时的做法,但事实证明,埃蒙德先生拯救了那位少年,多年以后,曾经的小偷变成了音乐比赛的第一名,只因为埃蒙德先生的宽容。在生活中,学会宽容,因为它具有你意想不到的力量。
知识备忘录
“乐器王后”小提琴的历史
小提琴是一种超擦奏管弦得鸣提乐器。它广泛流传于世界各国,是现代管弦乐队弦乐组中最主要的乐器。它在器乐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是现代交响乐队的支柱,也是具有高难度演奏技巧的独奏乐器。
小提琴音色优美,接近人声,音域宽广,表现力强,从它诞生那天起,就一直在乐器中占有显著的地位,为人们所宠爱。如果说钢琴是“乐器之王”,那么小提琴就是乐器中的“王后”了。
最早的现代意义上的小提琴大约产生于16世纪中叶,那时的许多珍品现在还保存在欧洲一些博物馆内。小提琴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埃及乐器“里拉”(Lyre),15世纪,意大利人对其进行了改革,并用马尾制成弓子拉奏,定名为Violin,即小提琴。后又经过多年演变,小提琴的形成与制作才基本固定下来。
现存最早的小提琴是一把“查理九世”,由安德里亚·阿玛蒂在1560年制作于意大利的北部城市克雷莫纳。而至今为止最有名的小提琴,应该是安东尼奥·斯特拉底瓦里于1716年制作的“弥赛亚”,这把琴现藏于英国牛津的Ashmo lean博物馆。
成才的秘密锦囊
学会原谅他人的过错
拉瓦特曾经说过:“没有宽容过敌人的人,从未享受过人生最大的一种乐趣。”这句话说起来容易,但当我们回顾自己的曾经时扪心自问:我会原谅我的敌人吗?我有多少次是这么想过的呢?哪怕只是一闪而过的念头呢?没有多少人可以做到,更何况是自己的敌人。
平时我们大概会习惯责骂他人的错误,尤其是当他们的错误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不利的影响时,我们可能会失控。当愤怒之情占据我们的心灵,辱骂、打架便随之而来。
但我们若能想一想便会发现:辱骂和打架除了让我们的情绪变坏外别无所获,有时甚至会越骂越糟,导致双方关系的破裂或留下伤痕。但是,当我们以宽大的胸怀去包容别人的错误、原谅别人时,我们还会收获一个忠实的朋友,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原谅别人并不是很轻易。相反,它可能会是一个很费时的挑战。它是一个过程,所以你要对自己有耐心。原谅是为你自己而不是为别人。过于在乎别人对你的消极影响,你就会失去许多本来可以用于实现自己梦想的宝贵精力。
当你原谅别人的时候,你就会以一种崭新的尊敬态度面对四周的人和事。你能精神抖擞地开始做事,没有必要对过去的事耿耿于怀。因为这只会减少我们以后战胜挑战的可能性。新的尊重感从何而来?它来自于一个强有力的原谅者。
所以,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每一件小事做起,多多原谅别人,记住“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而且很多时候,我们都需要宽容,宽容不仅是给别人机会,更是为自己创造机会。
宽容是快乐的邻居
在一个火车站里,一位老人正在自己的长途旅行中。在等车的时间里,他觉得有些无聊,于是他想到车站上走走,便来到月台上。
这时,一列火车正要开动,汽笛已经拉响了。老人仍在月台上慢慢走着,忽然,一位先生从列车车窗里冲他直喊:“老头儿!老头儿!快替我到候车室把我的皮包取来,我忘记提过来了。”
衣着简朴、还沾了不少尘土的老人先是一愣,然后有所领悟,那位先生把他当作车站的搬运工了。
老人笑了笑,并没有多说话,赶忙跑进候车室拿来皮包,递给了这位先生。
那位先生对着老人说:“谢谢啦!”随手递给他一枚硬币,“这是赏给你的。”
老人接过硬币,瞧了瞧,装进了口袋。
就在这位先生赏给老人硬币的时候,正巧,旁边的一位旅客认出了这个风尘仆仆的“搬运工”,就大声对这位先生叫道:“先生,您知道您赏钱给谁了吗?他就是列夫·托尔斯泰呀!”“啊!老天爷呀!”他惊呼起来,“我这是在干什么呢!”这位先生才意识到眼前这位所谓的搬运工竟是俄罗斯的大文豪托尔斯泰。
他对托尔斯泰急切地解释说:“托尔斯泰先生!托尔斯泰先生!看在上帝的面上,请别计较!请把硬币还给我吧,我怎么能给您小费,多不好意思!我这是干的什么事啊。”
“先生,您干嘛这么激动?”托尔斯泰满面笑容地说,“您又没做什么坏事!这个硬币是我挣来的,我得收下。”
汽笛再次长鸣,列车缓缓开动,带走了那位惶惑不安的先生,而托尔斯泰仍脸带笑容地在月台上踱步,拿着那枚他挣来的硬币。
作为俄罗斯的名人,又出生贵族的托尔斯泰,从不摆架子,喜欢和平民百姓在一起,与他们交朋友,他的文字让无数人为之称赞,而他宽容大度的品格更值得我们效仿。
给男孩的智慧忠告
人不快乐,往往是因为在某些方面太过于苛求,选择宽容就是选择与快乐为邻。身为俄罗斯大文豪的托尔斯泰,在火车站里被人误认为是搬运工,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乐意接受“搬运工”的身份,当那位乘客知道真相后,心里十分后悔和不安,托尔斯泰却笑着安慰他,并接受了自己挣来的硬币。大文豪被当做搬运工,他乐于接受这一切,内心的宽容大度给他带来了回报,那就是一份快乐的心境。
知识备忘录
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作家、思想家,19世纪末20世纪初最伟大的文学家,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被称颂为具有“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复活》《安娜·卡列尼娜》等等。
托尔斯泰早期作品处于探索、实验、成长阶段,日记体作品居多。中期是托尔斯泰才华得到充分发展、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时期,也是思想上发生激烈矛盾、紧张探索、酝酿转变的时期,《战争与和平》即为这一时期所创作。晚期的作品一方面揭露当代社会的各种罪恶现象,另一方面是表达自己的新认识,宣传自己的宗教思想。创作是多方面的,有戏剧、中短篇和长篇小说、民间故事,而占重要位置的则是政论和论文。代表作有《魔鬼》《黑暗的势力》等等。
托尔斯泰思想中充满了矛盾,这种矛盾正是俄国社会错综复杂的矛盾的反映,是一个富有正义感的贵族知识分子在寻求新生活中,清醒与软弱、奋斗与彷徨、呼喊与苦闷的生动写照。
成才的秘密锦囊
以宽容之心与人交往
“宽容的人不会孤独”,的确,懂得宽容的人才会拥有真心的朋友。
“人”,一撇一捺,一撇是“我”,一捺是“你”,你我两人或更多,才能组成人的世界。人活着,就是“与人共处”在同一个地球上。难怪英国哲学家培根说:“缺乏真正的朋友,乃是最纯粹最可怕的孤独。没有朋友,世界不过是一片荒漠。”
如果我们伸出双手,以拳相击,两手都会感到疼痛;如果将一手换为掌,再以拳掌相对,疼痛感就大大减轻了。“掌”就是包容、就是宽容大度。退一步海阔天空,宽容不仅能让你得到友谊,而且还能让友谊不断走向新的起点。
天下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的性格、特长各有差异,在处理人际关系中不能强求一致。
人与人要和谐相处,就要有不求全责备的宽广胸怀,求同存异、相互谅解。既然我们自身都不完美,我们又怎能苛求他人完美无缺呢?
当然,宽容大度不是无原则地迁就、放任和姑息。忍让也不是软弱,而是一种风度和境界,是理解人、有爱心的表现。
宽容大度能使人性情和蔼,使心灵有转折退让的余地,简化复杂的人际关系。过分精明等于不超脱。事事好强,处处计较得失,活得必然紧张、沉重。一个人要宽容、大度,乐于助人,才会拥有真正的朋友。
“钢琴之王”李斯特的宽容之举
作为音乐界浪漫主义的代表,李斯特很早就功成名就,并被大家公认为是“钢琴之王”。
偶然的一次机会,李斯特路过德国的一个小镇,听说小镇里一位钢琴师将要举行演奏会,而演奏会的海报上公然说,钢琴演奏会的女钢琴师是著名钢琴家、作曲家李斯特的学生。
李斯特心里有些纳闷,因为他不记得自己教过这样一个学生。为了弄明白这件事,他多方打听,找到了这位女钢琴师的住处,亲自登门拜访。
李斯特来到那位女钢琴师的住处,才发现这位钢琴师是一个青年人,她见到李斯特,大惊失色,浑身颤抖,脸色苍白,好半天才抽泣着述说了其中原委:这位女钢琴师是一位孤儿,为了生计,她只好选择对外谎称自己是李斯特的学生。
女钢琴师突然跪在李斯特面前,请求他宽恕。了解其中原委的李斯特并没有生气,他把姑娘扶起来,和蔼地对她说:“让我们来看看有没有可以补救的办法。”
姑娘看李斯特这么和蔼可亲,心里很是感动,李斯特要她把晚间演奏的曲子弹一遍给他听,并且边听边给以指点。
女钢琴师感觉到李斯特的平易近人消除了她的紧张和恐惧,带着对李斯特的无限崇敬,全神贯注地弹起了自己的曲目。结果,她演奏得十分出色。
演奏完毕后,李斯特满意地点了点头,他热心地为她纠正了几处处理不当的地方,并进行了一些指点。然后,李斯特微笑着对女钢琴师说:“现在,我不是教过你弹琴了吗?今后,你就是我的学生了,你可以放心大胆地打我的招牌。”
李斯特的一席话令女钢琴师感动万分。最后李斯特爽快地说:“晚上你大胆地上台演奏吧!现在你已经是我的学生了。为了证明这一点,你可以向剧场经理宣布,晚会增加一个节目,是由你的老师——我,为我的学生演奏的。”
音乐会如期举行。在那晚的音乐会上,临近结束的时候,一曲琴音听得观众如痴如醉,灯光亮时,听众突然欢呼起来,原来,弹奏最后一支曲子的不是学生,而是老师李斯特本人。
给男孩的智慧忠告
宽容是一种气度,也是一种心胸,毫无疑问,李斯特具备了这一切。李斯特发现有人冒充是自己的学生时,他主动登门造访探求究竟。当他得知女钢琴师的艰苦身世后,非但没有责怪,反而指导对方的琴艺,并愿意接纳她为自己的学生。更让人吃惊的是,李斯特最后在女钢琴师的音乐会上亲自献曲。作为“钢琴之王”的李斯特并没有选择居高临下的姿态,他以宽容的心胸帮助了女钢琴师,赢得了众人的一致认可和尊重。
知识备忘录
“钢琴之王”——李斯特
弗朗兹·李斯特于1811年10月22日生于匈牙利雷定。李斯特的父亲是匈牙利人,母亲是奥地利的日耳曼族人,因此他有两个名字,分别是匈牙利和德语两种拼法。李斯特从小随母亲说德语,直到晚年才学会用匈牙利语写作。
李斯特6岁起开始学习音乐,1821年移居维也纳,曾先后作为萨里埃里、车尔尼、雷哈、巴埃尔的弟子,1822年在他的个人音乐会上受到贝多芬的接见,贝多芬吻了他的额头,李斯特视为音乐的洗礼。
1823年,李斯特来到巴黎,受雨果、拉马丁、夏多布里昂等浪漫主义文艺家思想的影响,向往资产阶级革命。在音乐上他主张标题音乐,首创了交响诗体裁,作有《塔索》《前奏曲》《匈牙利》等交响诗共13部。
李斯特还受帕格尼尼的影响,创作了19首《匈牙利狂想曲》和12首钢琴练习曲以及超技练习曲。他树立了与学院风气、市民习气相对立的新的浪漫主义原则,并支持阿尔贝尼斯、斯美塔那、肖邦、柏辽兹、瓦格纳等作曲家的创作。
李斯特的作品充分挖掘了钢琴的音响功能,对键盘音乐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并且创造了交响诗这一音乐形式,在他的后期作品中最早使用了20世纪才普遍采用的和声语言,被人们誉为“钢琴之王”。
1886年7月31日,李斯特因肺炎死于拜罗伊特,享年75岁。
成才的秘密锦囊
培养宽容大度的气质
与人交往,需要有一颗宽容大度之心。宽容是一种高贵的道德品质,是心灵成熟的标志,同样也是一种生存的智慧、生活的艺术。宽容大度之人,使人感到亲切、自然、可敬、可佩,乐于与人接近,愿意与其共事,心折气服,感叹心悦。
宽容大度的气质并非与生俱来,这需要在生活的细节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自己好的品行。
不要刻意把有可能是伙伴的人变成对手。我们的生活中少不了他人的合作,我们不要总是以恶意去揣测他人,只要心里有阳光,世界就不会因此而黑暗。
对别人的小过失、小错误不要斤斤计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不要总是苛求他人,抓住对方的一点小过错不放,在要求他人之前,想想自己是否做得足够完美。
不要有权力的傲慢和知识的偏见。与人交往,首先应该把自己和对方放在一个平等的平台上,怀有傲慢与偏见的人,往往得不到真心相待。
学会与人分享自己的成功。当自己成功或取得某项成绩时,不要局限在自己的世界里,走出去与人分享,既能换得尊重,也能得到更多的快乐。
宽容大度的人,不仅具有魅力,也更具有气质。用宽容大度之心对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敬意。
宽容成就了一位大画家
麦德卢是17世纪意大利著名的画家。他虽然喜爱绘画,但年轻时努力了很久都没有什么进步,只好在威尼斯一家画廊做起了仿造甚至是假冒世界名画的勾当。
有一天,麦德卢正在自己的画廊里临摹一幅叫《提水人》的名画,这幅画是西班牙画家迭戈·委拉兹开斯画的。这时进来一位游客,站在麦德卢的身后静静地看着他作画,麦德卢一点也没在意。
当麦德卢把画中那位提水的皇女画出来以后,游客失望地说:“那一桶水很重,女人的身体应该更倾斜一些才对!”
麦德卢觉得游客说得有些道理,于是重新画了起来,但那游客似乎依旧不满意,皱着眉头说:“这个妇女站在屋里,水的颜色应该更深一些才对!”
麦德卢惊叹于这位游客的鉴赏能力。之后,他完全按照这位游客的意见把这幅画临摹了出来,简直能以假乱真。
“非常感谢您的指导,现在这幅画一定能卖个好价钱!”麦德卢说。
“是的,这样既不会太糟蹋我的声誉,又能给你带来很高的收益。”游客说。
“您的声誉?”麦德卢不解地说,“冒昧地问一声,您的名字是……”
“迭戈·委拉兹开斯。”游客说。麦德卢惊讶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他万万没有想到站在眼前的竟然是《提水人》的作者本人!让他更想不到的是,迭戈·委拉兹开斯说完后就转身离开画廊。麦德卢有些诧异地问:“您不打算告我吗?”迭戈·委拉兹开斯笑笑说:“生活是艺术的土壤,虽然你只是在模仿,但我依旧不希望因为艺术而威胁到你的生活!”
迭戈·委拉兹开斯的宽容让麦德卢羞愧不已,从此后,他再也不仿造别人的画作了,而是把精力用在真正的艺术创作上,最终成为了一位大画家。
多年后,麦德卢在自传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是迭戈·委拉兹开斯挽救了我,是他的宽容和大度挽救了我!如果他选择让我受到法律的制裁,那我在艺术上可能永远也不会有什么成就。”
给男孩的智慧忠告
莎士比亚在其名剧《威尼斯商人》里曾这样写道:“宽容就像天上的细雨滋润着大地。它赐福于宽容的人,也赐福于被宽容的人。”事实的确如此,在成名之前,麦德卢只是一个模仿他人作画的二流画家,而迭戈·委拉兹开斯明知道自己的画作被抄袭,但他却选择了原谅麦德卢的所作所为。迭戈的一个宽容之举,最终成就了麦德卢,自此以后麦德卢专心创作,终成一代大画家。宽容的力量正在于此,它赐福于得到宽容的人,也会令发出宽容之心的人收获福报。
知识备忘录
迭戈·委拉兹开斯
迭戈·委拉兹开斯(1599~1660年)是西班牙的巴洛克式画家,也是西班牙具有贵族威严的绘画巨匠,同时也是世界绘画史上最重要的天才艺术家之一。他一生经历了两种绘画流派之间的过渡,前期具有17世纪前半叶所特有的自然主义倾向,而后半生的绘画风格则转向了巴洛克式。
他出生在塞维利亚,从小就喜欢画画,他的父亲也很能理解他的这份天赋,于是就把他送到了画家帕奇邱的门下。到了帕奇邱门下以后的委拉兹开斯不久就和他老师19岁的女儿结婚了。1622年,迭戈·委拉兹开斯到了马德里。迭戈·委拉兹开斯是西班牙历史上伟大的画家,他在塞维利亚接受教育,但他的艺术风格却是在马德里日臻完善的;由此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完美纯净的表现手法。当时19岁的腓力四世和25岁的迭戈·委拉兹开斯之间有着极亲密的交往,腓力四世每天到迭戈·委拉兹开斯的画室来观赏。因此迭戈·委拉兹开斯就乘机为腓力四世的画像,在他一生的画作中腓力四世的肖像占了大多数。在此期间,鲁本斯作为外交官赴西班牙,也很欣赏委拉兹开斯的才能,劝其去意大利学习深造。于是他在29岁那年去了艺术之都意大利。他到了意大利,在威尼斯研究了意大利的绘画。他的宫廷肖像画严谨而精彩,而且充满感情。
成才的秘密锦囊
宽容是种成功者的心态
“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有路到长安”,有人说宽容就是一种潇洒,事事斤斤计较的人,总是患得患失,活得也累,而宽厚待人、容纳非议,才是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的美满之道。
宽容不仅是人与人交往的一种艺术,也是立身处世的一种态度,更是一种人格的涵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不能孤立起来,总需要与人交往。
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共性,我们都希望得到赞美,受到尊重,尤其是在言行出现失误时渴求得到理解和宽容。
每个人都可以选择生活在天堂还是地狱,而胸怀宽广、具备宽容的心态就会使你永远在天堂。而且你如果具备宽容的心态,往往还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任何人在有过失的时候,最渴望得到的是宽容和理解,一个人如果预计要受到处罚却反而得到了宽容,感激和歉意便会油然而生,并会想方设法去报答。
宽容也需要技巧。给一次机会并不是纵容,也不是免除对方应该承担的责任。有人说,宽容人实际上是一种欲擒故纵的手段,这话并非全无道理。如果我们宽容人是为了对方顺从我们的正确引导,把事情干得漂亮,又何乐而不为呢?
能以宽容之心容他人者,往往是成功者,而一次宽容之举,往往也能成就对方。人生道路上,只有时常保持宽容的心态,你的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宽容让摩擦去无踪
小阿尔弗雷德小时候家里贫困,但他是个懂事的孩子,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小阿尔弗雷德摆了一个小书摊,通过租书赚到一定的钱。
这一天,小阿尔弗雷德像往常一样在街边摆好书摊。周围并没有什么人,小阿尔弗雷德站在那里有些疲惫。
这时,4个和他差不多大的孩子突然围了过来。小阿尔弗雷德冷不防被其中一个孩子绊倒了,然后其他几个孩子也一起冲了上来,把他压在地上。
其中年龄较大的孩子厉声问道:“你的钱呢?钱在哪里?快点给我们!”
小阿尔弗雷德也很气愤,喊道:“我没有钱!”
这4个孩子不相信,他们在小阿尔弗雷德身上乱搜一气,小阿尔弗雷德又气又急,慌乱中,他忽然看见街对面有一个警察,就大喊了一声:“警察来了!”
那4个孩子看见警察朝这边走来,都慌了,赶紧爬起来就跑。其中有一个孩子比较小,跑得慢,所以被小阿尔弗雷德一把给抓住了。
那位警察过来了,很严肃地问道:“你们刚才做什么了?”
小阿尔弗雷德看了看旁边那个因惊恐而瑟瑟发抖的孩子,说:“他想……他想租书看,可是我要收摊回家吃晚饭了,所以他就帮我收拾摊子。”
警察并没有看见刚才发生的事情,于是点点头,微笑着说:“那你们赶快回家吧。”
等警察一走,那个孩子便迷惑不解地问:“刚才我们那么对你,你为什么不告诉警察实情呢?”
小阿尔弗雷德看了一眼那孩子,并没有回答,却反问那个孩子:“那你们为什么要来抢我的钱呢?”
那个孩子认真地看了看小阿尔弗雷德,说:“我们已经观察你好几天了,本来也没想抢你的钱的,可是今天我们没有弄到吃的东西,都饿坏了,所以才……”
“就因为我看你们的衣服很破旧,所以我知道你们抢钱肯定也是迫不得已,我也是穷人家的孩子,所以我才没有告诉警察。”小阿尔弗雷德非常认真地说道。
那个孩子很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小阿尔弗雷德说:“欢迎你们明天还到我这里来,我可以让你们免费看书。”后来这四个孩子都成了小阿尔弗雷德很要好的朋友。
小阿尔弗雷德长大后,成为了德国和平运动的创始人之一。他建立的德国和平协会,成为一战前德国和平主义运动的中心。由于为和平事业所作的突出贡献,他曾与阿塞尔共获诺贝尔和平奖。他成为著名的奥地利犹太和平主义者,他的全名叫做——阿尔弗雷德·赫尔曼·弗里德。
给男孩的智慧忠告
宽容是生活中的润滑剂,它能让摩擦消失,让我们在与人交往时更加自如。小阿尔弗雷德在卖书的过程中被几个孩子欺负,当警察发现后,抓住了其中一个小孩,他并没有因此而选择报复,反而帮小孩开脱。因为一个宽容之举,这几个曾经欺负他的小孩都成为了他的好朋友。生活中,与人交往,难免会遇到摩擦,当我们放开心胸,以宽容之心待人,换来的也会是等值的尊重。
知识备忘录
诺贝尔和平奖
诺贝尔和平奖是由瑞典发明家阿尔弗雷德·诺贝尔所创立的五个诺贝尔奖中的一个,从1901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和平奖不应该与其他4个奖项一起在瑞典颁发,而应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和平奖的评奖委员会是由5人组成的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其成员由挪威议会任命。
根据诺贝尔的遗嘱,和平奖应该奖给“为促进民族团结友好、取消或裁减常备军队以及为和平会议的组织和宣传尽到最大努力或作出最大贡献的人”。但近年来,评选委员会逐渐拓宽了和平奖所涵盖的范围。不过该奖项也可以授予符合获奖条件的机构与组织。
由于和平奖的本质,受奖的对象往往不一定能够受到所有人的认可,相较于诺贝尔奖的其他奖项,有更多的争议性,其选择的条件往往受限于和平奖的评奖委员会的立场。
成才的秘密锦囊
学会善待他人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事实真是如此吗?只懂得为己,从不会善待他人的人很难拥有真正的朋友,既然与人为友,就要先学会善待他人。
善待他人就要学会了解他人。有时候,我们经常抱怨说,家人、朋友或恋人不了解自己,以至于自己内心有怨言。同样,当我们换个角度来想,你是否了解他人呢?学会了解他人是善待他人的前提,因为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知道对方在想什么、希望什么、埋怨什么、需要什么。你对他人的善意有多少,往往取决于你对他人的了解有多深。
善待他人就要学会欣赏他人。有时候身边的人离我们太近,而我们往往只看到了他人的缺点,而忽视了他人的优点。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赞赏、他人的认同,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对待他人,不要总是拿着放大镜去挑剔他人的过失,能看到他人优点的人,才最善解人意。与人为善,要学会真诚赞赏他人。
善待他人就要学会关爱他人。你多久没关心过自己的家人或朋友?常常这样问自己,始终让自己保持一颗关爱他人的心。既然要善待他人,必须要真心去关爱,在他人失落的时候给予鼓励,在他人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这些都是关爱的体现。
生活,不应该因为那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变得琐碎,更不应让它分散我们的精力、影响我们的心情、销蚀着我们那颗宽容的心。善待他人,其实也是在善待自己。
宽容是一种有氧运动
在体育竞技中,胜负是参赛者眼中的王冠,然而冠军并非一切,鲜花与掌声也并非只专属于胜利者。
在一场世界职业拳王争霸赛上,此时,正在比赛的是美国两个职业拳手,年长的选手是35岁的卡菲罗,年轻的选手是年仅28岁的巴雷拉。
比赛一开始,两个人就打得难解难分,上半场两人打了6个回合,实力相当,一直未分出胜负。
到了下半场的第七个回合,巴雷拉接连击中老将卡菲罗的头部,打得他鼻青脸肿。
在短暂的休息时间里,出现了让观众们吃惊的一幕,巴雷拉真诚地走向卡菲罗,并向他致歉。他先用自己的毛巾擦去卡菲罗脸上的血迹,然后把矿泉水洒在他的头上。巴雷拉始终带着自己诚挚的歉意,仿佛这一切都是自己的罪过。
休息结束后,两人继续交手。由于年纪偏大,卡菲罗显得有些体力不支,他一次又一次地被巴雷拉击倒在地。
按拳击比赛的规则,对手被打倒后,裁判连喊3声,如果3声之后仍然起不来,就算输了。
每次卡菲罗都顽强地挣扎着起身,每次都不等裁判将“3”叫出口,巴雷拉就上前把卡菲罗拉起来。
卡菲罗被扶起后,他们微笑着击掌,然后继续交战。裁判和观众都感到吃惊,这样的举动在拳击场上极为少见。
本以为是血腥和暴力的拳击比赛就在这样友好的气氛中结束,卡菲罗以108:110的成绩负于巴雷拉。
观众潮水般涌向巴雷拉,向他献花、致敬、赠送礼物。巴雷拉拨开人群,径直走向被冷落一旁的老将卡菲罗,将最大的一束鲜花送进他的怀抱。两人紧紧地拥在一起,相互亲吻对方被击伤的部位,俨然是一对亲兄弟。卡菲罗真诚地向巴雷拉祝贺,一脸由衷的笑容。他握住巴雷拉的手高高举过头顶,向全场的观众致敬。
胜负并不是竞技比赛的全部,拳击比赛也并非暴力和咄咄逼人,卡菲罗虽然败了,但败得很有风度;巴雷拉赢了,却赢得十分大气。
给男孩的智慧忠告
在胜负之间,有两种境界,一种是在自己失败的时候,能够坦然为成功者庆贺,表现出的是一种难得的宽容和自信;在自己胜利的时候,热情地送给失败者鲜花,这是一种人格境界上的更大成功。拳击赛场上的巴雷拉在击中卡菲罗的头部后,并没有得意忘形,而是亲自向其道歉,在比赛中,他们俩亦敌亦友。巴雷拉胜利了,当他获得鲜花和掌声时,他并没有忘记一旁的卡菲罗,卡菲罗也大度地给巴雷拉送出了祝贺。这场比赛中他们俩都是胜者,因为两人都以宽容大度之心赢得了对手的尊重,也赢得了观众的掌声。
知识备忘录
了解拳击比赛
拳击和射箭都是人类古时的生存技巧,原始人用以强健体魄而可以于恶劣的环境之下生存。弓箭未面世前,人类要以拳头来自卫。这是拳击的雏形。
最早见于历史记载的是公元前40世纪的埃及。而在古代奥运中,拳击运动就已经是比赛项目之一。
1896年,第一届夏季奥运会中,由于希腊君王认为拳击太为暴力、危险而且不为人道,因此不批准拳击列入该届的比赛项目之一。
1881年,英国业余拳击协会成立,拳击开始传到世界各地。目前为止,国际业余拳击协会的成员共为19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此同时,第一届世界杯女子拳击锦标赛也于1999年在芬兰举行。
拳击是拳击运动商品化的一种表现。职业拳击运动员必须年满18岁。手套重量,60公斤级以下为171克,60公斤级以上为143克。每回合3分钟,中间休息1分钟。新手每场6个回合,二级拳击手赛8~18个回合,一级拳击手赛10~15个回合。
拳击比赛中,比赛者要力图避开对方的打击。由于拳击比赛中常常充满着暴力、格斗,融合了男性的力度和硬度,它被人称为是“勇敢者的运动”。
成才的秘密锦囊
尊重你的对手
奥地利作家卡夫卡说:“真正的对手会给你灌输大量的勇气,尊重你的对手才能显示出品格的力量和生存的智慧。”尊重你的对手吧,并且善待他。生活中出现一个对手、一些压力或一些磨难,的确不是坏事,对手给了自己压力,就等于给了自己动力。有时,对手就是你向上的动力,要学会尊重自己的对手。
对手是一面镜子,你从他们眼中可以看见真正的自己,他们会毫不留情地指出你的缺点所在并发动猛烈的攻击,他们一方面严重地威胁到了你的生存,另一方面却在帮助你改正缺点、完善自我,他们是警钟,在时刻提醒你:自满是阻碍进步的绊脚石。
向自己的对手祝贺,然后走向成功。相互拆台只会造成两败俱伤,不要把对手当做死敌,不要嫉妒对手的成功、用卑鄙的手段去攻击对手,真正成大事者总是把对手当做自己值得尊重的对象或者伙伴,在竞争中提高自己的智慧和能力。
生于安乐,死于忧患。超越对手就是我们的目标,因为有对手,我们就感到了危机,我们就要奋斗,就要创新。正视对手,尊重对手,接纳对手,方显你的豁达和高尚,也会让对手佩服你、敬重你,使你的人格升华。
仔细想想,你的对手不是你的敌人,而是你学习的对象。其实说到底,我们的对手不是别人,而是自己,你在帮助对手、超越对手的同时也是在超越自己,山越高,征服它就越能体现自身的价值。
你生命的影子无处不在,对手也无处不在。
以德报怨是宽容的最高境界
故事发生在二战期间,盟军中的一支部队在森林中与敌军相遇发生激战,最后两名战士与部队失去了联系。
如今只剩下他们两人同行,没有方向,两人在茫茫林海中寻找出口。由于他们是来自同一个小镇的战友,两人在森林中艰难跋涉,互相鼓励、安慰。
十多天过去了,他们仍未与部队相遇,似乎走出森林的机会越来越渺茫。幸运的是,他们打死了一只鹿,依靠鹿肉又可以艰难度过几日了。
然而几天过去了,一路上他们再也没看到任何动物。仅剩下的一些鹿肉,背在年轻战士的身上,也撑不了多少时间了。
这一天中午,他们在森林中遇到了敌人,经过再一次激战,两人巧妙地避开了敌人。此时两人已经精疲力竭,但他们仍在奔跑着。
就在他们自以为已安全时,只听到一声枪响,走在前面的年轻战士中了一枪,年轻战士应声倒下了,幸亏只是打在了肩膀上,并未命中要害。后面的战友惶恐地跑了过来,他害怕得语无伦次,抱起战友的身体泪流不止,赶忙把自己的衬衣撕下包扎战友的伤口。
晚上,他们睡在阴暗又寒冷的森林里,未受伤的战士一直叨念着母亲,两眼直勾勾的。他们都以为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身边的鹿肉谁也没动。
那一个晚上对他们两人来说都如此漫长,熬过了那一夜,奇迹终于出现了,就在第二天早晨,部队找到了他们,并将他们救了出来。
事隔30年后,那位受伤的战士安德森说:“我知道谁开的那一枪,他就是我的战友。他去年去世了。在他抱住我时,我碰到他发热的枪管,但当晚我就宽恕了他。我知道他想独吞我身上带的鹿肉活下来,但我也知道他活下来是为了他的母亲。此后30年,我装着根本不知道此事,也从不提及。战争太残酷了,他母亲还是没有等到他回去,我和他一起祭奠了老人家。他跪下来,请求我原谅他,我没让他说下去。我们又做了二十几年的朋友,我没有理由不宽恕他。”
给男孩的智慧忠告
佛语有云:放下即宽容。一个人能容忍别人的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却很难容忍对自己的恶意诽谤和致命的伤害,但唯有以德报怨,把伤害留给自己,才是宽容的至高境界。正如故事中的安德森,他明知是自己的战友开的枪,但他及时原谅了战友,他们共同活着走出了森林,重新做回了朋友。也许你说这很难做到,但记住,与其让他人的过错折磨自己,不如让自己放下心结,选择宽容。
知识备忘录
来自《论语》的智慧——以德报怨
以德报怨,出自《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意为用恩惠回报与别人的仇恨。
以德报怨,是我们常听到的一句话,人们通常理解的“以德报怨”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孔老夫子教我们,别人欺负你了,你要忍,被打碎牙齿也要往肚子里吞,别人来欺负你,你反而应该对他更好,要用你的爱心去感化他,用你的胸怀去感动他。这就让人感觉很有点肃然了。
孔子说出这句话的情况是这样的:孔子的一个弟子问他说:“师傅,别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对他好,用我的德行与恩惠来对待他,让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就说了,“你以德报怨,那‘何以报德’?应该是用正直来回报怨恨,用恩德来回报恩德才对。”
同样,在《老子》里也有类似的说法,“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意思是如果用德来对待别人的怨,那又怎么能够行善事呢?这是对现实的一种真实反映,很多人没有那种海纳百川的气魄。可见在对待德怨的问题上,儒、道两家还是有相同之处的。
成才的秘密锦囊
拥有一颗宽恕之心
不懂得宽恕的人,拆掉了他自己也得通过的桥梁;因为,每一个人都需获得宽恕。那些不能谅解他人的人,其自身可能遭受身体、智力、情感甚至精神上的伤害。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拥有一颗宽恕之心。
斯皮尔斯强调指出:“如何宽恕他人,这是我们需要学习的一种能力;我们不能将宽恕视作一种责任,或视作一种义务,而要把它当做类似于爱的体验,它应自发地到来。”
宽恕之心——宽恕是指宽大为怀,尽释前嫌。由同情到宽恕,你已拥有一颗开放的心灵,并开始逐步地、有意识地释放自己的愤怒与不平。如果你认为过去的行为都是错误的,势必会让你内疚、自责。而当你忙着自责时,你根本无暇顾及从中吸取任何有益的东西。
要减轻伤痛,除了忘却,便是宽恕。
人与人在相处的过程中,难免受到这样或那样的伤害,其中包括受到我们最爱的人的伤害,人在气愤中有时转不过弯来,很可能会将多年来建立的感情一笔勾销,进而结束彼此的关系。
在怨恨中,没有人是赢家。长期将怒气闷在胸中燃烧,只会灼伤自己;为别人的过错耿耿于怀,只能毒害自己的灵魂,与其这样,不如学会宽恕。
其实,宽恕别人的过错并不意味着过去发生的事不再重要,而是表示自己放弃惩罚别人或报复别人的动机。古人云:“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就是告诉我们对己要严,对人要宽。
宽恕别人其实就是善待自己,还心灵一份纯净。因为仇恨只能永远让我们的心灵生活在黑暗之中;而宽恕,却能让我们的心灵获得自由,获得解放,可以让生活更轻松愉快。
用平等培养宽容
一天,俄国沙皇亚历山大来到一家乡镇小客栈,为进一步了解民情,他决定徒步旅行。由于亚历山大对俄国西部小镇相当陌生,当他穿着没有任何军衔标志的平纹布衣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记不清回客栈的路了。
正在一筹莫展的时候,亚历山大看见有个军人站在一家旅馆门口,于是他走上去问道:“朋友,你能告诉我去客栈的路吗?”
那军人叼着一只大烟斗,头一扭,高傲地把身着平纹布衣的旅行者上下打量一番,傲慢地答道:“朝右走!”
“谢谢!”亚历山大又问道,“请问离客栈还有多远?”
“1英里。”那军人生硬地说,并瞥了陌生人一眼。
亚历山大和他道别离开,刚走出几步又停住了,回来微笑着说:“请原谅,我可以再问您一个问题吗?如果您允许我问的话,请问您的军衔是什么?”
军人猛吸了一口烟说:“你猜猜。”
亚历山大风趣地说:“中尉?”那烟鬼的嘴唇动了一下,意思是说不止中尉。
“上尉?”烟鬼摆出一副很了不起的样子说:“还要高些。”
“那么,您是少校?”亚历山大说道。
“是的!”他高傲地回答,于是,亚历山大站在那里敬佩地向他敬了礼。
这时,少校转过身来,摆出一副对下级说话的高傲神气,问道:“假如你不介意,请问你是什么军衔?”
亚历山大乐呵呵地回答:“你猜。”
“中尉?”亚历山大摇头说,“不是。”
“上尉?”“也不是!”
少校走近仔细看了看说:“那么你也是少校?”
亚历山大静静地说:“继续猜!”
少校取下烟斗,那副高傲的神气一下子消失了。他用十分尊敬的语气低声说:“那么,您是部长或将军?”
“快猜着了。”亚历山大说。
“殿……殿下是陆军元帅吗?”少校结结巴巴地说。
亚历山大说:“我的少校,再猜一次吧!”
“皇帝陛下!”少校的烟斗从手中一下掉到了地上,猛地跪在亚历山大面前,忙不迭地喊道,“陛下,饶恕我!陛下,饶恕我!”
“饶你什么,朋友?”亚历山大笑着说道,“你没伤害我,我向你问路,你告诉了我,我还应该谢谢你呢!”
给男孩的智慧忠告
面对别人的冒犯,一个宽容的人能够时刻保持谦恭有礼的态度,事实上很多伟人的成功正是与他们宽容的心分不开。亚历山大身为一国之君,当一位少校对其无礼冒犯时,他并没有以国君的身份居高临下对其训话,而是平等地与之对话。平等是宽容的养料,当我们平等对待他人时,才有选择宽容的可能。
知识备忘录
亚历山大一世
亚历山大一世·巴甫洛维奇(1777~1825年,1801~1825年在位),是俄罗斯帝国皇帝,保罗一世之子。亚历山大一世由祖母叶卡捷琳娜二世抚养,父亲被杀后即位。
为维护君主专制、反对革命,亚历山大采取自由主义的政策,设立所谓“非正式委员会”解决各类问题。
1802年设各部大臣制。1803年颁布自由耕作法,宣告被束缚在土地上的农奴有可能得到解放。开办哈尔科夫大学和喀山大学。
在对外政策方面,参加第三、第四次反法同盟,在奥斯特里茨、弗里德兰的会战中失败。1807年与拿破仑签订提尔西特和约。之后得到法国支持,赢得了和瑞典、土耳其的战争,夺得芬兰和高加索的领地。
1812年击退拿破仑对俄罗斯的远征。1814年率领俄罗斯军队进击到巴黎。不久活跃在维也纳会议上,作为有力的领导人之一,结成神圣同盟。1820年左右受奥地利首相梅特涅影响,排斥欧洲的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公然推行反动政策,加强对国内和国外自由主义力量的压制。
亚历山大一世性格优柔寡断、多疑、伤感,又极其自尊自傲,被称为“狮身人面像”。晚年沉溺于严重的神秘主义。
成才的秘密锦囊
平等对待他人
卡莱尔说过:“一个伟大的人,总是以他对待小人物的方式,来表示他的伟大。”面对别人的冒犯,一个宽容的人能够时刻保持谦恭有礼的态度,平等对待。
人人生而平等,但要平等待人,还需知道以下几点:
尊重平等待人的人。首先,每个人不论贫富、职业、出身如何,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这要求我们尊重他人的人格,不居高临下,但也要不卑不亢。对他人人格的尊重,是彼此互相交往的前提。
正确认识现实中的差异和不平等。诚然,我们每个人都有差异,从家庭背景到性格,各有特点,毕竟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同时我们的社会中也的确存在不平等的现象,如身份、职位。对待这种差异,我们应该积极去消除,而不是拉大彼此的鸿沟。
消除歧视,平等待人。与人交往,要有发自内心地对他人人格的尊重。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做到不以貌取人,不以身份地位的高低来判断他人,才能收获他人对你同等的尊重。金钱与权力是社会中的两个命题,但也是仅此而已,与人交往,更多的时候要摒除对金钱和权力的崇拜观念,彼此间的友谊才会真诚。
平等待人是对他人的尊重,也是自己内心强大的展示,一个拥有宽大心胸的人才能真正放下所谓的身段,以平等培养宽容。
宽容是幸福生活的秘诀
夫妻在生活中出现摩擦总是难免的,但只有懂得宽容的人才能收获生活中平凡的幸福。
一对男女,在恋爱期间感情很好,恩爱有加,然而结婚不久后便开始出现矛盾。妻子埋怨丈夫身上的缺点越来越多,总是一身酒味地半夜而归,对自己也不像从前那样疼爱。丈夫每天忙于工作应酬,希望回家后得到休息和温存,可是妻子总是喋喋不休地埋怨,也不再温柔。
这一天,夫妻二人决定坐下来好好谈谈。
妻子说:“你有多久没有回家吃晚饭了?”
丈夫说:“你有多久没有起床做早饭了?”
妻子说:“你不回家陪我吃晚饭,我有多寂寞啊。”
“你不给我做早饭吃,你知道上午工作时我多没有精神,老板已经批评我好几回了。”丈夫说。
“早饭你可以自己弄啊,每天回来那么晚吵我睡觉,我怎么能起得来。你可以不回来陪我吃晚饭,我就可以不给你做早饭。”妻子不高兴地说。
“你知道我一天上班有多辛苦,压力有多大。一顿晚饭,自己吃怎么了,难道你还是孩子,要我喂你不成?”丈夫显得有些生气。
妻子接着抱怨说:“你总是喝得烂醉而归,有多久没有给我买花、多久没有帮我做家务了?”
丈夫也不甘示弱地说:“你知道你做的饭有多难吃,洗的衣服也不是很干净,花钱像流水,有多久没有去看我的父母了?”
夫妻两人这样吵来吵去,互不相让,最后竟拿出了结婚证要去离婚。一路上两人互不理睬,这时候,迎面走来一对老夫妇,他们正相互搀扶,慢慢走着,老妇人不时掏出手帕给老头擦额头上的汗,老头则自己提着一大兜菜。
看到这幕场景,这对年轻夫妻突然停住了脚步。过了一会儿,丈夫抱歉地说道:“亲爱的,我真的很想回家陪你吃饭,可是我工作实在是太忙了,常常应酬,并不是故意忽略你。”
妻子也不好意思地说:“其实老公,我也不对,不应该那么小气,你在外面工作挣钱不容易,我也应该勤劳一些。”
两人在路上就这样相互检讨了,说完后,两人望着对方笑了笑,牵着手一起往回走了。
就这样,一场草率而起的离婚风波轻轻被平息了。这件事情以后,夫妻两人变得彼此宽容忍让,互敬互爱,并处处为对方着想,婚姻生活也因此而幸福美满。
给男孩的智慧忠告
幸福,是我们每个人生活追求的目标之一,但幸福的实现,需要我们用心去付出与经营。故事中的夫妻二人,从最初的恩爱恋人到因相互不理解而决定离婚,究其原因,是夫妻双方在婚姻之初没有学会彼此体谅,相互宽容。生活中,每个人都是有差异的,当我们无法去改变别人时,我们只能改变自己。不管是夫妻之间,还是家人朋友,只要我们坦诚付出,宽容彼此,幸福就会触手可及。
知识备忘录
世界上第一对夫妻——亚当和夏娃
上帝在东方造了一个伊甸园,并在里面配上了许多种活物。园中央有两棵树:生命树与智慧树。上帝造了亚当,让他去园中,告诉他说,除生命树和智慧树上的果子外,其他果子都能吃。上帝派所有动物到亚当那里,亚当就给所有动物取名。之后,上帝就让亚当好好睡一觉。亚当睡觉的时候,上帝取下他的一根肋骨,用这根骨头造了女人,这样,亚当就不会孤单了。亚当和女人光着身体,很幸福地生活在伊甸园里,与上帝和谐相处。
有一天蛇告诉女人:“如果你们吃智慧树上的果子,就会发现善恶有别,这样就跟上帝一样了。上帝就是因为这个理由而不让你们吃智慧树上的果子的。”
女人没有忍受住诱惑,就摘下一枚果子吃了。她再摘一枚递给亚当,亚当也吃了。之后,他们彼此对望,意识到自己是裸体,也明白男女身体有别,就有了羞耻之意。他们急忙摘下一些无花果叶盖住身体。
天黑下来,有了凉意,他们听到上帝的声音,上帝来到了园中,他们就藏了起来,上帝看不见他们两个。可是,上帝喊亚当,问他在何处,为何藏起身来。亚当答道,他听到上帝的声音,但很害怕。上帝说:“如果你害怕,那一定是吃了我禁止你们吃的果子。”
亚当立即指着女人说:“是这女人让我吃那果子的。”
“是的,”女人答道,“可是,诱惑和欺骗我的是那条蛇。”
这样,上帝对蛇下了诅咒,并把亚当和女人赶出伊甸园,咒骂他们,说从今往后,亚当必须累得满头冒汗才能活下去,女人必受分娩之苦。在伊甸园的东边,上帝派一个天使驻扎在那里,手拿冒火的宝剑,守住了伊甸园的入口,保卫着生命之树。耶和华把亚当和那女人赶出伊甸园之后,亚当给他的妻子起名叫夏娃,因为她是众生之母。
成才的秘密锦囊
学会坦诚待人
有一首诗这样写道:一个人如果失去了坦诚就失去了人性,失去了坦诚,就失去了光明。有了坦诚,我们才有真正的人性,有了坦诚,人才无愧为万物之灵。
坦诚是世界上最吸引人的品格之一。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在人际交往中,都希望对方对自己坦诚相待,而不是信口雌黄或口蜜腹剑。坦诚相待是坦率真诚的互相交往。坦率真诚比任何力量都大,它能使你赢得对方的信任、理解和尊重。
我们要想做到“坦诚待人”,首先必须学会坦率,再加上你的那份单纯与真诚;想要别人“坦诚相待”,你必须待人坦诚。
与人坦诚相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需要一种敢于牺牲自我的精神。它需要胸襟坦荡,敢于直言相见;它需要出以公心、成人之美,而不是“气人有、笑人无”,心怀嫉妒;它需要是非分明,实事求是,直言不讳。坦诚相待要建立在互相了解的基础上,给对方谈的问题不会危害到对方的利益和感受,同时你对他也没有利益损害和威胁。要成为很好的朋友,自己首先不能有私心,只有这样对方才能慢慢放开,每个人的脾气秉性不同,要细心去揣摩,当你做到真诚和信任时,两人才能坦诚相见。
有句名言也说:“一两重的坦诚,胜过一吨重的聪明。”可见坦诚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了一种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应当说,坦诚待人得益的不只是他人,而且也增长了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力和凝聚力。
宽容比自由更重要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入侵苏联,苏联人民奋起反抗。1944年冬天,二战快接近尾声了,苏军已经把德军赶出了国门,上百万的德国兵被俘虏。
这个冬季,每天都有一队队的德国战俘面容憔悴地从莫斯科大街上穿过。当德国兵从街道上走过时,所有的马路都挤满了愤怒的苏联人民。
为了避免暴乱的发生,苏军士兵和警察警戒在战俘和围观者之间。围观者大都是妇女,她们当中的每一个人,都是战争的受害者,或者是父亲、或者是丈夫、或者是兄弟、或者是儿子让德国兵杀死了。
街边站着的每一个苏联人,都与这些被俘虏的德国人有着一笔血债。妇女们怀着满腔仇恨,当俘虏们出现时,她们把一双双勤劳的手攥成了拳头,士兵和警察竭尽全力阻挡着她们,生怕她们控制不住自己的冲动。
冲突一触即发,正在警察们焦急的时刻,最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位上了年纪的犹太妇女,穿着一双战争年代的破旧的长筒靴。她走到一个警察身边,希望警察能让她走近俘虏。她低声和警察说了几句话,警察同意了这个老妇人的请求。
在大家愤怒的眼光下,这位老妇人走到了俘虏身边,从怀里掏出一个用印花布方巾包裹的东西。里面是一块黑面包,她不好意思地把这块黑面包塞到一个疲惫不堪的、两条腿勉强支撑得住的俘虏的衣袋里,德国士兵们都惊讶地看着这位老人的一举一动。
看着她身后那些充满仇恨的同胞们,老人转过身来,对着人群说道:“当这些人手持武器出现在战场上时,他们是敌人。可当他们解除了武装出现在街道上时,他们是跟所有别的人、跟我们一样的人。”
很快,那些握紧的拳头松了下来,整个气氛改变了,警察们也放心了。妇女们从四面八方一齐拥向俘虏,把面包、香烟等各种东西塞给这些战俘。
给男孩的智慧忠告
爱自己的亲人、朋友,每个人都能轻易做到,但让你爱你的仇人呢?这似乎很不容易,更有人会说不可能。看看故事中的犹太妇女,她同街上所有的苏联人一样,和德国人有着深仇大恨,但她在面对这些解除武装的德国士兵时,她松开自己紧握的拳头,选择将黑面包赠送给战俘。罗兰说过:“每一个坏人都有他值得人同情和原谅的地方。一个人的过错,常常并不只是他一个人所造成的。”当你真心地释放出所有的不满与怨恨时,你会发现爱其实很简单。
知识备忘录
苏联卫国战争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以事先拟订好的一份代号叫“巴巴罗沙”的计划,出动190个师、3700辆坦克、4900架飞机、47000门大炮和190艘战舰,军分三路以闪电战的方式突袭苏联。
1941年7月3日,斯大林向苏联人民发表广播演说,号召全体苏联人民团结起来,全力以赴同希特勒法西斯做殊死的斗争,苏德战争全面爆发。
战争一开始,德军凭借突然进攻、武器装备、军队早已动员和集中并有作战经验等优势,打得极其顺手,中央集团军群已推进到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南方集团军群的前锋已近至通向基辅的接近地,北方集团军群已经渡过西德维纳河。
在莫斯科会战失利后,德军将战略重点放在南线,这时二战最为血腥的正面战役——斯大林格勒会战开始。
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取得了最终胜利,使苏德战争出现了历史性转折,这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而斯大林格勒战役也成为历史上最为残酷的战役,双方共约有200万人在瓦砾中丧生,其中50万是平民。
1944年开始,苏军对德军连续发动了10次重大的战略性进攻作战,苏联史学家称为“十次斯大林突击”,收复了本国的全部领土,并将战线推移到境外。
成才的秘密锦囊
释放内心的愤怒
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遭遇愤怒,愤怒是最真实的情感,如果愤怒不能表现或发泄出来,埋藏在体内,不仅会影响我们的情绪,还会影响身体的机能。
我们对同样的事情一次又一次地感到愤怒,我们一遍又一遍地指责同一件事,当我们感到愤怒,又觉得自己没有权利表现出来的时候,就会把它埋藏起来,然后导致了怨恨、痛苦和压力,因此,我们需要发泄愤怒。
我们可以用许多积极的方式发泄愤怒,最好的办法是,直接和使你愤怒的人坦诚地谈,把情绪释放出来,你可以说:“我很生你的气,因为……”当我们愤怒得想指着谁大骂时,说明愤怒已经积蓄很久了。有时,我们不能直接和别人说,那么,另一种方法是,对着镜子里的人说。
找一个安静不受打扰的地方,看着镜子里自己的眼睛,如果你做不到,就看着自己的鼻子和嘴,回想你愤怒的时候,让愤怒自然宣泄,告诉镜子里的人,你为什么愤怒,表现你所有的愤怒。
请释放你的感觉,如果你想用身体来发泄,就找几个枕头来,打枕头,不用害怕,表现你的愤怒,不必觉得羞耻或有犯错的感觉,请记住,感觉反映了我们的思想,感觉是由某种思想引起的,我们只要释放感觉,就能为美好的事物腾出空间。
发泄愤怒后,尽量原谅使你愤怒的人,原谅将给你带来自由,只有你,才是原谅唯一的受益者。
生活中,难免会有让你感到愤怒的事情发生,当你内心堆积着愤怒的时候,请把你的感受释放出来,当你学会了用积极的方式释放愤怒,你会发现,生命将会出现很多美好的改变。
宽容是一种拯救
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年轻时曾任步兵排长,奉命到德国法兰克福去执行任务。那时,他们最珍贵的武器是口径280毫米的大炮。他们常用卡车拖着这些大炮在树林里转来转去,以防止苏联军队搞清准确的炮位。
有一天,汤姆·米勒上尉命令鲍威尔的排去保护一门大炮。鲍威尔给自己的手枪装好子弹,然后坐上吉普车,带领全排出发了。没走多远,他发现自己的手枪不见了。军人丢失武器不是件小事,他惊呆了,随即用无线电向米勒上尉报告。
“什么?”米勒上尉难以置信地问。沉默几秒钟后,他接着说,“好吧,继续执行任务。”
鲍威尔回来时心里忐忑不安,不知道米勒上尉将怎样惩罚他。米勒上尉叫他过去说:“我有件东西还给你。”他把一支手枪递给鲍威尔,说,“你的枪从枪套里掉了下来,被村里的孩子捡到了。”
“孩子捡到的?”鲍威尔打了个冷战。
“对,幸好小孩子只打了一枪,我们听到了枪声,立即跑去把枪要了回来。鲍威尔,看在上帝的份上,别让同样的错误再发生了。”
米勒上尉开车走了。鲍威尔想到丢枪险些酿成大祸,的确有些后怕。但他检查子弹匣,发现子弹一颗都没少,原来手枪并没有发射过。
后来他才知道,枪是他出发前在帐篷内掉下的,米勒上尉编了个孩子捡枪的故事是为了教育他。
鲍威尔很感激米勒上尉。他身临其境地体会到,生活中许多用怨恨或责罚来实现的目标,完全可以用宽容来实现。宽容不是放纵,不是姑息迁就,不是放弃原则,而是一种同情、仁爱、勇敢和自信。如果稍有差错就将问题捅到上级那里,自然会失去部下的信任,这不是领导者的聪明做法;相反,适度遮掩部下的过失,可以得到部下的衷心拥戴。
宽容在道德上所产生的震撼力,要比责罚产生的震撼力强烈得多。米勒上尉的做法,使鲍威尔从中学会了适度地遮掩部下过失的领导艺术,改正了原来不太注意爱护部下的毛病。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他开始学会宽容。
鲍威尔在驻韩美军第二师任职期间,部队中有些年轻士兵闲暇时偷偷摸摸地进城找女人。有一天,一个很有前途的士兵嫖娼被当场捉住,他的上司打算将他交给上级处罚。鲍威尔得知后,便将这件事揽了下来,把这个士兵带到自己的办公室,拍着他的肩膀风趣地问:“嘿,伙计,这次去妓院,战果如何?”
士兵听后,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鲍威尔接着说:“这件事就到此为止吧,年轻人犯错误上帝也会原谅的。只是你们的父母把你送到这里来,可不是让你来寻花问柳的。你要记住!”这件事本来可能断送这个士兵的前途,但鲍威尔挽救了他。
给男孩的智慧忠告
宽容,有时候就是一种拯救。鲍威尔一贯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总是把全部精力用在管理部队上。他的宽容和严于律己,使其在部队中具有很高的威信。他凭着日臻完善的领导艺术和人格的魅力,一步一步地走向了人生事业的巅峰,这也是青少年应该学习的一种精神。
知识备忘录
鲍威尔
科林·卢瑟·鲍威尔是美国第一个黑人国务卿,同时也是最年轻的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鲍威尔曾数次获得美国军队的最高荣誉勋章。他在文职服务方面获得的荣誉包括总统自由勋章、总统公民勋章、国会金制勋章等。鲍威尔也曾获得二十多个国家的奖章,包括法国军团荣誉勋章和英国伊丽莎白二世女王颁发的荣誉骑士勋章。
鲍威尔还是“美国梦——青年联盟”组织的创始者,并担任主席。该组织成立于1997年,其宗旨是改善美国青年人的生活,确保美国青少年获得所有能够促使他们成长为健康、负责任的成年人所需的基本资源。这项活动得到了每位健在的美国前总统的积极支持。鲍威尔还在全美的数个基金会和大学校董会中担任董事和顾问。鲍威尔将军曾著有畅销自传《我的美国旅程》。
成才的秘密锦囊
宽恕是一种美德
法国著名文学家雨果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宽容不但是做人的美德,也是一种明智的处世原则,是人与人交往的润滑剂,而气愤和悲伤是心胸狭窄的影子。学会宽容,意味着你不会再为他人的错误而惩罚自己;学会宽容,意味着你不会睚眦必报,从而拥有一份潇洒的风采。
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宽容、大度。大度,就是要能容忍他人的过失,尤其是当他人对自己犯有的过错,能不计前嫌,这不失为一种比天空还广阔的胸怀,这也是青少年应该具有的品质。以德报怨,化敌为友通常都是青少年成功的处世哲学。因为冲突和争执会破坏团结和友谊,如果以一种宽容的方式化解冲突和矛盾,就会避免因冲突而给双方带来伤害,重新赢得团结。青少年在生活中有很多事应当忍则忍,能让则让。忍让和宽容不是懦弱和怕事,而是关怀和体谅,以己度人,推己及人,我们就能与别人和睦相处,甚至化敌为友。用和平的方式处理生活中的冲突与愤怒,是迎战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所采用的最上策,而且,它往往能让你得到更多回报。
大“肚”能容天下事
有一个村庄里,住着一个独眼的瞎爷。
瞎爷的左眼是在他9岁那年瞎的。一场高烧之后,他忽然对他的爹娘说:“我的左眼看不见东西了!”两位老人一惊,忙过来用手在他左眼前晃,而那只左眼果然像坏了的钟摆一样一动不动。他爹娘顿时泪流满面,仅有的儿子瞎了一只眼睛可怎么办呀!没料到爹娘哭得伤心的时候,他却缓缓地说:“爹娘,你们哭啥,应该笑才对!这场病不是只弄坏了我一只眼吗?左眼瞎了,右眼还能看得见呢!总比两只眼都弄坏了要好啊!你们想一想,我比起那些双目失明的人,不是强多了吗?”儿子的一番话,把两位老人惊呆了,但后来想想也有理,于是停止了流泪。
瞎爷的家境不好,爹娘无力供他读书,只好让他去私塾里旁听。爹娘为此十分伤心,瞎爷却劝道:“我如今也已识了些字,虽然不多,但总比那些一天书没念、一个字不识的孩子强多了吧!”爹娘一听,觉得安然了许多。
后来,瞎爷娶了个嘴巴很大的媳妇。爹娘又觉得对不住儿子,瞎爷劝他们说:“能娶到这样的一个媳妇已经很不错了,和世界上的许多光棍比起来,简直可以说是好到天上去了!”这个媳妇勤快、能干,可脾气不好,不温柔、不驯服,把婆婆气得心口疼。儿子劝道:“娘,你这个儿媳妇是有些不大称你的心,可是你想想,天底下比她差得多的媳妇还有不少。你的儿媳妇脾气虽是暴躁了些,不过还是很勤快的,又不骂人。”爹娘一听真有些道理,就不生气了。
可是,瞎爷家确实很贫寒,妻子实在熬不下去了,便不断抱怨。瞎爷说:“你只跟那些住进深宅大院、家有万贯资财、顿顿吃肉喝酒的人家相比,自然是越比越觉得咱这日子是没法过了。但是你只要瞧瞧那些拖儿带女四处讨饭的人,白天饱一顿饥一顿,晚上睡在别人家的屋檐下,弄不好还会被狗咬一口,就会觉得咱家这日子还真是不错。”
瞎爷老了,想在合眼前把棺材做好,然后安安心心地走。可做的棺材属于非常寒酸的那一种,妻子愧疚不已,瞎爷劝说:“这棺材比起富豪大家们的上等棺木是差远了,可是比起那些穷得连棺材都买不起、尸体用草席卷的人,不是强多了吗?”
瞎爷死的时候,面孔安详,脸上还留有笑容……
给男孩的智慧忠告
知足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大度,大“肚”能容天下事,知足是年轻人的一堂必修课,知足的人总是微笑着面对生活。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过不去的河。知足者会为自己寻找合适的台阶,绝不会庸人自扰。知足是一种宽容,对他人宽容,对社会宽容,对自己宽容,这样才会得到一个相对宽松的生存环境。在知足者的眼里,一切纷争和索取都是多余的,在他们的天平上,没有比知足更容易求得心理平衡的了。所以不要再埋怨爸爸给你买的球鞋不是名牌、抱怨你的卧室不够宽敞,如果用知足的心态看待,你会发现自己得到的其实已经很多。
知识备忘录
私塾
私塾是旧时私人所办的学校,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它是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私塾有多种:有塾师自己办的教馆、学馆、村校,有地主、商人设立的家塾,还有属于用祠堂、庙宇的地租收入或私人捐款兴办的义塾。私塾产生于春秋时期,作为私学的一种,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除秦朝曾短暂停废外,2000余年延绵不衰,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它与官学相辅相成,并驾齐驱,共同为传递中华传统文化、培养人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私塾的学生多六岁启蒙。学生入学不必经过入学考试,一般只需征得先生同意,并在孔老夫子的牌位或圣像前恭立,向孔老夫子和先生各磕一个头或作一个揖后,即可取得入学的资格。私塾规模一般不大,收学生多者二十余人,少者数人。私塾对学生的入学年龄、学习内容及教学水平等,均无统一的要求和规定。
就私塾的教材而言,有我国古代通行的启蒙教本《三字经》《百家姓》《千家诗》《千字文》,以及《女儿经》《教儿经》《童蒙须知》等等,学生进一步则读四书五经、《古文观止》等。其教学内容以识字习字为主,还十分重视学诗作对。
私塾的教学时数,一般因人因时而灵活掌握,可分为两类:“短学”与“长学”。教学时间短的称为“短学”,一般是一至三个月不等,家长对这种私塾要求不高,只求学生日后能识些字、能记账、能写对联即可。而“长学”为每年农历正月半开馆,到冬月才散馆,其“长”的含义,一是指私塾的先生有名望,其教龄也长,二是指学生学习的时间长,学习的内容也多。
成才的秘密锦囊
宽以待人
由于人性中种种弱点的影响,人们常常习惯于宽待自己,苛责他人,但是这样的行为并不利于自身的进步和与他人和谐相处。
苛责他人,必定会产生人际关系中的种种摩擦,宽待自己必然导致自高自大,发现不了自身的弱点,也没有机会学习他人的优点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种做法并不能给我们带来幸福。其实,每一个人都既是魔鬼又是天使,优点与缺点共存,美丽与丑陋俱在。与人相处时,要尽量看好的方面。至于一些不同之处,一些不必要的摩擦,忍一忍也就过去了。
宽容是一种美德。能够宽容别人的人,可以和各种人相处,同时也可以反映出自身的人格修养和广阔胸襟。而且,只有宽容才会发现别人的长处,才能够更好地与人合作。
面对自己,既不要总看长处而自高自大,更不可以只看短处而妄自菲薄,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同时保持一种谦逊和宽容的精神,是最有利于个人成长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