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泞的路才能留下脚印
曾担任过联合国秘书长的瑞典政治家哈马舍尔德说:“我们无从选择命运的框架,但我们放进去的东西却是我们自己的。”人不能选择命运,却可以选择自己生命的道路。你选择艰苦的道路,你的脚印就会印在上面,被人们记住。
泥泞的路才能留下脚印,世上芸芸众生莫不如此。那些一生碌碌无为的人,不经风不沐雨,没有起也没有伏,就像一双脚踩在又坦又硬的大路上,脚步抬起,什么也没有留下;而那些经风沐雨的人,他们在苦难中跋涉不停,就像一双脚行走在泥泞里,他们走远了,但脚印却印证着他们行走的价值。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任何一个伟大事业完成的背后,总有不少感天动地的故事。而故事中的英雄、伟人、名人,却是在不为人知的岁月里,花了许多宝贵的时间,流了许多辛勤的汗水!
我们不要只羡慕鲜花的芬芳,没有泥土的滋养,它们也没有绽放的机会。一分耕耘,总有一分收获,泥泞的道路上布满勤奋的脚印,路的那一端才能真正地通向成功。作为一个现代人,应做好迎接挑战的心理准备。世界充满了机遇,也充满了风险。要不断提高自我应付挫折的能力,调整自己,增强社会适应力,坚信挫折中蕴涵着机遇。
学会包容生活中的不公平
在我们这个世界上,许许多多的人都认为公平合理是生活中应有的现象。我们经常听人说:“这不公平!”“因为我没有那样做,你也没有权利那样做。”我们整天要求公平合理,每当发现公平不存在时,心里便不高兴。应当说,要求公平并不是错误的心理,但是,如果因为不能获得公平,就产生一种消极的情绪,这个问题就要注意了。
实际上绝对的公平并不存在,你要寻找绝对公平,就如同寻找神话传说中的宝物一样,是永远也找不到的。这个世界不是根据公平的原则而创造的,譬如,鸟吃虫子,对虫子来说是不公平的;蜘蛛吃苍蝇,对苍蝇来说是不公平的;豹吃狼、狼吃獾、獾吃鼠、鼠又吃……只要看看大自然就可以明白,这个世界并没有公平。飓风、海啸、地震等都是不公平的,公平只是神话中的概念。人们每天都过着不公平的生活,快乐或不快乐,是与公平无关的。这并不是人类的悲哀,只是一种真实情况。
生活不总是公平的,这着实让人不愉快,但确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的真实处境。我们许多人所犯的一个错误便是为了自己或他人感到遗憾,认为生活应该是公平的,或者终有一天会公平。其实不然,绝对的公平现在不会有,将来也不会有。
承认生活中充满着不公平这一事实的一个好处便是能激励我们去尽己所能,而不再自我伤感。我们知道让每件事情完美并不是生活的使命,而是我们自己对生活的挑战,承认这一事实也会让我们不再为他人遗憾。每个人在成长、面对现实、作种种决定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不同的难题,每个人都有感到成了牺牲品或遭到不公正对待的时候,承认生活并不总是公平这一事实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必尽己所能去改善生活,去改变整个世界;恰恰相反,它正表明我们应该这样做。当我们没有意识到或不承认生活并不公平时,我们往往怜悯他人也怜悯自己,而怜悯自然是一种于事无补的失败主义的情绪,它只能令人感觉比现在更糟。但当我们真正意识到生活并不公平时,我们会对他人也对自己怀有同情,而同情是一种由衷的情感,所到之处都会散发出充满爱意的仁慈。当你发现自己在思考世界上的种种不公正时,可要提醒自己这一基本的事实。你或许会惊奇地发现它会将你从自我怜悯中拉出来,使你采取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行动。
许多不公平的经历我们是无法逃避的,也是无从选择的,我们只能接受已经存在的事实并进行自我调整,抗拒不但可能毁了自己的生活,而且也许会使自己精神崩溃。因此,人在无法改变不公和不幸的厄运时,要学会接受它、适应它。
学会接受不可更改的事实
荷兰阿姆斯特丹有一座15世纪的教堂遗迹,里面有这样一句让人过目不忘的题词:“事必如此,别无选择。”命运中总是充满了不可捉摸的变数,如果它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当然是很好的,我们也很容易接受。但事情却往往并非如此,有时,它带给我们的会是可怕的灾难,这时如果我们不能学会接受它,反而让灾难主宰了我们的心灵,那生活就会永远地失去阳光。
琼妮小姐是新西兰一位建筑商的女儿,移居美国后,曾在休斯敦一家电视台工作,1990年起任CNN(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摄影记者。1992年6月,她被派往萨拉热窝进行战地采访。在那里,曾有多名记者丧生。
琼妮在萨拉热窝逗留6个星期后,已经习惯周围的流弹。一天清早,一颗子弹击穿车玻璃,正好击中她的脸部,几乎掀掉了她的半边脸,她的颧骨被打得粉碎,牙齿没有了,舌头被打断。送到诊所时,大夫们直摇头,认为她不行了。经过20多次手术后,她又奇迹般地回到了工作岗位。这时的她,下颌仍无感觉,脸部还留着弹片,体重减轻了8千克。令大家吃惊的是,她要求重返萨拉热窝。她幽默地说:“说不定我还能在那里找回我的牙齿。”她甚至想认识一下当初袭击她的枪手。有人问她,见到那个枪手后怎么办。她说:“我会请他喝一杯,问他几个问题,比方说当时距离有多远。”
琼妮面对厄运的乐观态度证明她是一个具有坚韧毅力的女孩,正是这种乐观的性格,使她能够迅速摆脱挫折的阴影,积极地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
威廉·詹姆斯说:“完全接受已经发生的事,这是克服不幸的第一步。”哲人说:“太阳底下所有的痛苦,有的可以解救,有的则不能,若有就去寻找;若无,就忘掉它。”
快乐是什么?快乐是血、泪、汗浸泡的人生土壤里怒放的生命之花,正如惠特曼所说:“只有受过寒冷的人才感觉得到阳光的温暖,也只有在人生战场上受过挫败、痛苦的人才知道生命的珍贵,才可以感受到生活之中的真正快乐。”
托尔斯泰在他的散文名篇《我的忏悔》中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男人被一只老虎追赶而掉下悬崖,庆幸的是在跌落过程中他抓住了一棵生长在悬崖边的小灌木。此时,他发现,头顶上那只老虎正虎视眈眈,低头一看,悬崖底下还有一只老虎,更糟的是,两只老鼠正忙着啃咬悬着他生命的小灌木的根须。绝望中,他突然发现附近生长着一簇野草莓,伸手可及。于是,这人摘下草莓,塞进嘴里,自语道:“多甜啊!”生命进程中,当痛苦、绝望、不幸和危难向你逼近的时候,你是否还能享受一下“野草莓”的滋味?“尘世永远是苦海,天堂才有永恒的快乐”是禁欲主义编撰的用以蛊惑人心的谎言,苦中求乐才是快乐的真谛。
当你对生活感到绝望的时候,请再等待3天,希望便会出现。
应邀访美的女作家在纽约街头遇见一位卖花的老太太。这位老太太穿着相当破旧,身体看上去很虚弱,但脸上却满是喜悦。女作家挑了一朵花说:“你看起来很高兴。”
“为什么不呢?一切都这么美好。”
“你很能承担烦恼。”女作家又说。然而,老太太的回答令女作家大吃一惊:“耶稣在星期五被钉在十字架上的时候,那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3天后就是复活节。所以,当我遇到不幸时,就会等待3天,一切就恢复正常了。”
英格兰的妇女运动名人格丽·富勒曾将一句话奉为真理,这句话是:“我接受整个宇宙。”是的,你我也应该能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即使我们不接受命运的安排,也不能改变事实分毫,我们唯一能改变的只有自己。成功学大师卡耐基也说:“有一次我拒不接受我遇到的一种不可改变的情况。我像个蠢蛋,不断作无谓的反抗,结果带来无眠的夜晚,我把自己整得很惨。终于,经过一年的自我折磨,我不得不接受我无法改变的事实。”
面对现实,并不等于束手接受所有的不幸。只要有任何可以挽救的机会,我们就应该奋斗!但是,当我们发现情势已不能挽回时,我们最好就不要再思前想后,拒绝面对,要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唯有如此,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掌握好平衡。
宽容环境,生活就会更美好
有这么一对夫妇,他们俩对周围环境的态度经常截然相反,即便是两人一起遇到的事情,看法也大不相同,很难相信他们谈的是同一件事。
有一次,他们去参加了一个晚宴,两个人形容起这一晚上的情况,评价和感觉都显然不同。太太详详细细把他们参加的那次“糟透了”的晚宴讲上一番,抱怨吃得不好,客人们没意思,主人冷落了她,一晚上很无聊。她的丈夫也把那次晚宴情况对朋友绘声绘色地讲了一番。他兴高采烈,连说带比划,讲的情况同他太太形容的完全相反。“我当时开心得要命,”他喜形于色地对朋友说,“那次晚宴好极啦,痛快极啦!那么多客人都很有趣,菜非常出色,主人也周到极了!”
他们讲的是同一次晚宴吗?显然,这对夫妇在对待身边的环境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所以对于同一事件的感觉才出现了戏剧性的分歧。他们一个人把精力集中在对环境的不满上,一个晚上都在尽力对周围的一切发牢骚和吹毛求疵,于是看到的都是毛病;另一个打定主意去开心,去享受环境,于是玩得很高兴。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环境是你生存的基础,但绝不主导你的生活。就拿Mike一天的一些极普通的事情来说吧。
Mike一早睁开眼,天气不好,他不太开心。他认为,晴朗和阴霾对人的情绪怎么也有影响,老天爷总不开脸,铅灰色的云层,像一块砖头压在心上,能痛快吗?接着,皱着眉头吃完老样子的早餐,Mike又不满意了,他想,也许从果腹这个角度看,自己的早餐无可挑剔,但人终究和吃饲料的动物不同啊,胃口大小、心情好坏,乃至于咸淡、干稀都要有一些个人的讲究啊!想到终日奔忙,只是为了糊这张嘴,Mike的心情又黯淡了不少。
随后,就该穿衣出门了。这就更麻烦,Mike在那儿脱来换去,发现自己挑选衣服的时候大半不是从个人舒适出发,更多是从顺应别人的眼光。Mike捉摸不透服装潮流,一会儿这么变,一会儿那么变,不知何时是个头。而且变过来变过去,弄得人无所适从,因此更为苦恼。纯粹是在为别人穿衣服,还得小心谨慎。超前了,怕人家说你;落在后面,又怕被讪笑,多没劲啊,Mike心里烦得够呛,做人真难啊!好不容易换好衣服,这就该上班去了。搭乘公共汽车也好,或者骑自行车也好,出了门,一个“挤”字,就把Mike的情绪彻底破坏了,觉得世界好大好大,按说不会多自己一个,但别人连一点空隙也不想给自己留下的挤劲,令自己无法快活了。他觉得自己踏进让人焦头烂额的社会后,将来还不知会有哪些坑坑洼洼等着自己去呢!所以,他越想越觉得自己周围的环境简直是太差劲了,越觉得活在这个世界上太累了。
只要留心生活你就会惊奇地发现,能够体验到环境给自己带来欢跃的人非常之少。不管是你身边的朋友、同事,还是亲人,难得碰见有人能够在自己的山冈上面“瞥见黄色的水仙花”。你是不是只埋怨路边的杂草弄脏了鞋子,而忽视了草坪中充满青春活力的色彩绚丽的花朵呢?你在雨后是不是只两眼盯着道路上的泥泞,而注意不到难得的清新的空气呢?宽容环境,首先要学会忍受环境带来的种种不方便,不抱怨,不强迫,不做任何影响自己的事,主动去接受它,适应它,当你可以和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看到生活中好的方面的时候,世界就会变得更加美好。宽容会让你快乐,让你充实,让你成熟,让你稳重,而环境带来的不愉快自然就会在这样的你的面前烟消云散。
不能改变环境,就学着适应它
诸葛亮说:“腐儒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
什么是识时务呢?识时务即指认清事物的变化方向,了解问题的特征,就如同垂钓之人了解鱼的习性,湘菜馆老板了解湘菜的发展趋势一样。懂得这样做的人才是高明之人,才堪称俊杰。
很多人都在问:“社会变化了,我能够做什么?”这个问题给很多人造成了心理障碍,让他们陷入了痛苦的深渊。
如果你的天赋和内心要求你从事木工工作,那么你就做一个木匠;如果你的天赋和内心要求你从事医学工作,那么你就做一名医生。人的生存离不开环境,环境一旦变化,我们必须随时调整自己的观念、思想、行动及目标,以适应这种变化,这是生存的客观法则。
但是,有时环境的发展,与我们的事业目标、欲望、兴趣、爱好等发展是不合拍的,有时甚至会阻碍、限制我们欲望和能力的发展。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有能力、有办法来适应环境,使之满足我们能力和欲望的发展需求,则是最难能可贵的。
刚刚毕业于某高校音乐学院的小李,被分配到一家国企的工会做宣传工作。刚开始,他很苦恼,认为自己的专业才能与工作不对口,在这里长干下去,不但自己的前途会被耽误,而且自己的专长也可能荒废。于是,他想调到一个适合自己发展的单位。可是,几经折腾,终未成功。之后,他便死心塌地地安守在这个工作岗位上,并发誓要改变“英雄无用武之地”的状况。他找到单位工会主席,提出了自己要为企业筹建乐队的计划。正好这个企业刚从低谷走出来,扭亏为盈,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自然也想大张旗鼓地宣传企业形象,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就欣然同意了他的计划。他来了精神,跑基层、寻人才、买器具、设舞台、办培训,不出半年,就使乐团初具了规模。两年以后,这个企业乐团的演奏水平已成为全市一流,而且堪与专业乐团相媲美,而他自己也成了全市知名度较高的乐队经理。通过自己的努力,他完全改变了自己所处的环境,化劣势为优势,不但开辟出了自己施展才能的用武之地,而且培养了自己的领导管理才能,为他以后寻求更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适应环境需要许多条件,但最重要的是你的信心与智慧,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有了适应环境的决心和勇气,肯定能够想出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但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却不这样,他们改变不了环境,也不利用环境去努力寻找、开创新的机遇,而是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把自己逼到了死角,一生难有任何作为。
其实,我们经常会身处一个陌生、被动的环境中,而环境本身往往又是不容易被改变的。这时正确的做法就是适应环境,在适应中改变自己、提升自己。
“自己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当你无法改变身处的环境时,就应该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去适应它,在你付出勤奋、敬业后,便会发现成功已悄然来临。如果有一天你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的,你应该自豪地对自己说:“我掌握了命运,这都是我适时调整自己的结果。”
一个人要想生存,要想成为强者,就必须跟着时代的步伐一起前进。也就是说,我们要想改变生存环境,必须首先顺应生存环境的发展变化。如果一个人想改变生存环境,却不能首先顺应环境的发展变化,那么,想改变环境的目的则是不可能达到的。
关上一道门后,总有另一扇窗打开
在人的一生中,每个人都不能保证事业一帆风顺。很多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自身的经验、才能都尚在成长之中,加上社会上竞争激烈,各个用人单位对人才的要求不尽相同,这期间面试遭淘汰,或者工作不适被辞退,这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你不必为此屈辱不堪,耿耿于怀。生活中谁都难免遭遇到挫折,只要你树立信心,继续努力,生活中,肯定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景象。
在面试中,被淘汰并不是一件坏事,这家单位不要你,总会有一家适合你的“伯乐”。路正在脚下,即使我们被单位解聘淘汰了也不用去计较,走过去,前面有更光明的一片天空在等着我们。
西娅在维伦公司担任高级主管,待遇优厚。很长一段时间,她都为到底去什么地方度假而烦恼。但是情况很快就变得糟糕起来。为了应对激烈的竞争,公司开始裁员,西娅也在其中。那一年,她43岁。
“我在学校一直表现不错!”她对好友墨菲说,“但没有哪一项特别突出。后来,我开始从事市场销售。在30岁的时候,我加入了那家大公司,担任高级主管。
“我以为一切都会很好,但在我43岁的时候,我失业了。那感觉就像有人给了我的鼻子一拳。”她接着说,“简直糟糕透了。”
西娅似乎又回到了那段灰暗的日子,语气也沉重了许多。“有一段时间,我不能接受自己失业的事实。躲在家里,不敢出门,因为每当看到忙碌的人们,我都会觉得自己没用,脾气也越来越大,孩子们也越来越怕我。情况似乎越来越糟糕。但就在这时,转机出现了。一个月后,一个出版界的朋友问我,如何向化妆业出售广告。这是我擅长的东西。我重新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为很多上市公司提供建议,出谋划策。”
两年后,西娅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咨询公司。她已经不再是一个打工者,而是成了一个老板,收入自然也比以前多了很多。
“被裁员是一件糟糕的事情,但那绝对不是地狱。也许,对你自己来说,可能还是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比如现在的我。重要的是如何看待,我记得那句名言:世界上没有失败,只有暂时的不成功。”西娅真诚地对墨菲说。
当生活为你关上一扇门时,上帝同时又会为你打开另一扇门。生活在竞争异常激烈的今天,我们应该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迎接挑战。世界充满了就业的机遇,也充满了被淘汰的可能。被淘汰不一定是坏事,也许这正是上帝在以另一种方式告诉你,你未尽其才,你需要寻找更适合你发展的空间。即使你的淘汰确实是因为你的能力暂时不足,只要你再接再厉,努力去争取,谁能说你的明天会不如现在呢?
愁也一天,喜也一天
社会上流行一首《宽心谣》:
日出东海落西山,愁也一天,喜也一天;
遇事不钻牛角尖,人也舒坦,心也舒坦。
每月领取养老钱,多也喜欢,少也喜欢;
少荤多素日三餐,粗也香甜,细也香甜。
新旧衣服不挑选,好也御寒,赖也御寒;
常与知己聊聊天,古也谈谈,今也谈谈。
内孙外孙同样看,儿也心欢,女也心欢;
全家老少互慰勉,贫也相安,富也相安。
早晚操劳勤锻炼,忙也乐观,闲也乐观;
心宽体健养天年,不是神仙,胜似神仙。
朴实语言中,自然透着一种大彻大悟的智慧,世人若能如此生活,宽心面对一切,相信心灵会少许多负累,可是人偏偏要和自己过不去。
天空不会因为别人而改变其阴晴不定的本性,人只有学会面对这些必然之事,才能多一些快乐,少一些忧愁。看看现代人,抑郁症成了流行病,路人打招呼都成了:“你抑郁了吗?”难道这个世界就让我们这么绝望,以至于所有的东西都变成了灰色?其实抑郁只是自找的,没有人强加于你,心太窄,终究没有大格局,也不会有大智慧。
很佩服有些人,他们疲于安身立命,却又超凡脱俗,任凭尘世惊涛、社会险难,自在逍遥游。他们从不灰心,从不退缩,他们心宽得很,是为达人。
曾有这么一位人力三轮车师傅,50多岁,相貌堂堂。有人问他为什么愿意干这样的活儿,他笑着从车上跳下来,并夸张地走了几步给大家看,哦,原来是跛足,左腿长,右腿短,天生的。
他坦然地笑着说,为了能不走路,踩三轮车便是最好的伪装,这也算是“英雄有用武之地”。不时,他还转过头说:“我老婆很漂亮,儿子也很帅!”坐他的车,让人如沐春风。
他说,自己没什么文化,但有好体力,踩三轮车,很环保,也可养家糊口,一天可挣上百元。虽然发不了大财,但日子过得还算舒坦,他说他有“人生三愿”,即吃得下饭,睡得着觉,笑得出来。
这位人力三轮车师傅可称为智者。其实想想也是,人生不过数十寒暑,生长壮老,生命就是这么一个简单的过程,有人享受过程,有人痛苦过程,有人眷恋过程。但不管你是有钱还是有权,都不能改变这个过程。即使可以通过一些手段加长这个过程,但多10年少10年又有多大区别,因此不要老是想不开,拼命地在这个过程中多多占有,以至于过程很累,结果两手空空,何苦呢?
正是“愁也一天,喜也一天”,何不一切随它去,眉间放一字宽,看淡人间名利与恩怨,持平常心,做乐活族。
包容问题,包容残缺
问题是组成人生的一部分,不过,生活中大多数问题都不会太严重,也不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可是有的问题却可能带来悲惨的结果,而原本这些问题对于当事人来说,本该可以避免的——如果当时能多克制自己一下,耐心一点,言语方式都柔婉一些,总之,如果有一颗包容的心,这样的悲剧就不会发生。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一个从越战归来的士兵从旧金山打电话给他的父母,对他们说:“爸、妈,我回来了,可是我有个请求,我想带一个朋友同我一起回家。”
“当然好啊,”父母回答,“我们会很高兴见到他的。”
不过儿子接下去说:“可是有件事我想先告诉你们,他在越战里受了重伤,少了一条胳膊和一只脚。他现在走投无路,我想请他回来和我们一起生活。”
父亲沉默了一会儿,说:“儿子,我很遗憾,不过或许我们可以帮他找个安身之处。”
儿子的声音有些颤抖:“难道你们不能接受一个残疾人和你们生活在一起吗?”父亲说:“儿子,你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像他这样残障的人会对我们的生活造成很大的负担。我们还有自己的生活要过,不能就让他这样破坏了。我建议你先回家,然后就忘了他吧,他也有他自己的生活,而这是不应该和我们纠缠在一起的。”
儿子沉默了,挂断了电话。之后,他的父母再也没有收到他的消息。
过了一段时间,焦急的父母接到了来自旧金山警局的电话,告诉他们亲爱的儿子已经坠楼身亡了。警方认为这只是单纯的自杀案件,伤心欲绝的父母飞往旧金山,在警方的带领下去停尸间辨认儿子的遗体。
那的确是他们的儿子,可是,令他们不能置信的是,儿子居然只有一条胳臂和一条腿。
这个悲剧性的故事,以它的各种变异形式每天在地球上发生着。
如果那对父母能包容一些,同意接纳儿子所谓的朋友,那他们也就不会永远地失去自己的儿子。对于我们来说,接受那些健康、美丽、聪明、富裕的人是很容易的,可是要接受不如我们健康、美丽、聪明或富裕的人就太难太难了。我们几乎是下意识地会回避那些不如我们的人,因为害怕他们会搅乱我们平静的生活。这,难道不是自私吗?
生活中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我们要做一个能包容、心态坦然的人,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坚强的人,在任何苦难之前都要坚持住,永远、永远不被击倒。
原来我们可以如此幸运
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在这个世界上,你是自己最好的朋友,你也可以成为自己最大的敌人。”当你接受自己、热爱自己时,你的心里就充满了阳光;而当你排斥自己、讨厌自己时,你的心灵就会被冰雪覆盖。你要知道,微不足道的一点烦恼也可以染黑你的整个生活。
据说,有一个富翁,为了教每天精神不振的孩子知福惜福,便让他到当地最贫穷的村落住了一个月。一个月后,孩子精神饱满地回家了,脸上并没有带着“下放”的不悦,让富爸爸感到不可思议。爸爸想要知道孩子有何领悟,问儿子:“怎样?现在你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我们过得这么好吧?”
儿子说:“是的,他们过的日子比我们还好。因为,我们晚上只有灯,他们却有满天星空;我们必须花钱才买得到食物,他们吃的却是自己的土地上栽种的免费粮食。
“我们只有一个小花园,对他们来说到处都是花园。
“我们听到的都是噪音,他们听到的都是自然音乐。
“我们工作时神经紧绷,他们一边工作一边大声唱歌。
“我们要管理佣人、管理员工,他们只要管好自己。
“我们要关在房子里吹冷气,他们在树下乘凉。
“我们担心有人来偷钱,他们没什么好担心的。
“我们老是嫌菜不好,他们有东西吃就很开心。
“我们常常失眠,他们睡得好安稳。所以,谢谢你,爸爸。你让我知道,我们可以过得那么好。”
很多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无论思想还是为人处世,都有甚多不成熟的地方,却又敏感异常。他们希望事事做到完美,人人都能赞许他。但当这种想法不能实现时,他们就很轻易地陷入不如意的境地,觉得自己是全世界最倒霉的人了。
也许,你并不确切地了解自己幸运与否。没关系,这儿有一份专家们的“全球报告”,来细细地对照一下吧:
如果我们将全世界的人口压缩成一个100人的村庄,那么这个村庄将有:
57名亚洲人,21名欧洲人,14名美洲人和大洋洲人,8名非洲人;52名女人和48名男人,30名基督徒和70名非基督教徒,89名异性恋和11名同性恋;6人拥有全村财富的89%,而这6人均来自美国;80人住房条件不好;70人为文盲;50人营养不良;1人正在死亡;1人正在出生;1人拥有电脑;1人(对,只有1人)拥有大学文凭。
如果我们从这种压缩的角度来认识世界,我们就能发现:
假如你的冰箱里有食物可吃、身上有衣可穿、有房可住、有床可睡,那么你比世界上75%的人更富有。假如你在银行有存款、钱包里有现钞、口袋里有零钱,那么你属于世界上8%最幸运的人。
假如你父母双全没有离异,那你就是很稀有的地球人。
假如你今天早晨起床时身体健康,没有疾病,那么你比其他几千万人都幸运,他们甚至看不到下周的太阳。
假如你从未尝试过战争的危险、牢狱的孤独、酷刑的折磨和饥饿的煎熬,那么你的处境比其他5亿人更好。
假如你能随便进出教堂或寺庙而没有任何被恐吓、强暴和杀害的危险,那么你比其他30亿人更有运气。
假如你读了以上的文字,说明你就不属于20亿文盲中的一员,他们每天都在为不识字而痛苦……
看吧,我们原来这么幸运。只要肯用心去面对,用心去体会,我们当下拥有的,足以幸福一生了。
学会豁达一些,在盯着他人财富的同时,也细细清点一下自己的所有,你会发觉,自己的运气其实一点都不差。
自我解嘲,活出潇洒人生
所谓自我解嘲就是当自己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为了消除内心的烦闷,有意“丑化”自己,编造一些得不到的借口,以此来自我安慰,以达到心理上的一种平衡。
吃了亏的人说:“吃亏是福。”丢了东西的人说:“破财免灾。”侥幸逃过一劫的人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住在顶楼的人说:“顶楼好呀,上下楼锻炼身体,空气新鲜,还不会有人骚扰。”住在一楼的人说:“一楼好呀,出入方便,省得爬楼梯,怪累的。”
自嘲是一种有效的心理防卫方式。自嘲可以使自己失望、不满的情绪得到平衡和缓解,把自己锻炼得更加成熟和坚强。自嘲还能使自卑转化为自信,使失衡的心理得到平衡。
美国著名演说家罗伯特,头秃得很厉害,在他头顶上很难找到几根头发。在他60岁生日那天,许多朋友来给他庆生日,妻子悄悄地劝他戴顶帽子。罗伯特却大声说:“我的夫人劝我今天戴顶帽子,可是你们不知道光着秃头有多好,我是第一个知道下雨的人!”这句嘲笑自己的话,使聚会的气氛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客观规律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之事,是一种无法改变的客观存在。与其固执己见、钻牛角尖,不如放松一下,来点自我解嘲。譬如,恋人与你分了手,破镜已无法重圆,与其在那里苦苦相思,“剃头挑子一头热”,自己折磨自己,不如调整一下心态:强扭的瓜不甜,捆绑不成夫妻,天涯处处有芳草,何苦在一棵树上吊死?
自我解嘲是生活的艺术,是一种自我安慰和自我帮助,也是对人生挫折和逆境的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自我解嘲并非逆来顺受、不思进取,而是随遇而安,放弃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标,重新设计自己,追求新的目标。一个人要做到自我解嘲,需要有一颗淡泊心,不为名利所累,不为世俗所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只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名利地位、物质待遇等采取超然物外的态度,心怀坦荡,乐观豁达,才谈得上自我解嘲,才能活出潇洒、自在的人生。
悦纳一切苦与乐
痛苦与快乐似乎从来都是相伴相生的,二者之间相互矛盾又相互联系,是相互对立的,相辅相成、相互转化的。所谓“没有痛苦也就无所谓快乐”,正如哈密瓜比蜜还要甜,人们吃在嘴里乐在心上;苦巴豆比难吃的中药还要苦。然而,种瓜的老人却告诉我们:哈密瓜在下秧前,先要在地底下埋上半两苦巴豆,瓜秧才能茁壮成长,结出蜜一样的果实来。如果我们将痛苦与快乐看成是绝对地对立而加以逃避,那么,我们不仅得不到快乐,反而会陷入更加痛苦的深渊,而我们之所以见苦便畏惧是因为我们没有一个正确的苦乐观。
没有苦中苦,哪有甜中甜呢?而乐又从何而来呢?苦是乐的源头,乐是苦的归结。“不经风霜苦,难得腊梅香”,成功的快乐,正是经历艰苦奋斗后产生的。吃得苦中苦,方能得成果。古人“头悬梁,锥刺股”,苦则苦矣,但他们下苦功实现上进之志,本身就是一种快乐,以苦为乐,苦中求乐,其乐无穷。
苦的滋味的确让人觉得不好受,甜、乐的滋味人人都喜欢,艰苦的劳动、挫败和失败与苦味一样,没有人想特意去领受,而成功的喜悦则是大家都梦想得到的。但是,如同没有苦巴豆就结不出哈密瓜一样,想要享受成功的喜悦,多半先要饱尝找寻成功的艰辛。
很多时候,苦乐往往会和成功、失败联系起来。成功是新大陆,不尝一尝在大西洋上漂泊近两个月看不见陆地的苦,哥伦布怎能在毫无希望之时,看到曙光中的大陆呢?成功是胜利,不每天尝一尝那在苦艾酒中浸过的苦胆,勾践怎么能取得灭吴的功绩呢?甜丝丝的成功背后,总有一段苦不堪言的奋斗过程。《圣经》说,通往天国的门是小门,路是荆棘之路。是的,不付出代价,不经过艰苦努力而得来的成功是没有保障的。
“或许,靠老天帮忙,取得成功,也行吧?”有人会这样问,天上掉馅饼的事不一定没有,但那是极其偶然的,那种乐,是侥幸的乐,因为没有尝过苦味,所以也并不显得很乐。欢呼收割之前,必须流汗撒种。未经楷书的行书,不经火烧的陶瓷,不付出代价的捷径,行吗?做一件艰苦的事,我们不能埋怨。一旦有了成功的希望,有了奋斗的目标,知道苦尽甘来的道理,艰苦前行的人,才不会懈怠,不惮于迎接成功的苦痛。
的确,人生的悲苦从来都是无法逃避的。多苦少乐是人生的必然。因此,我们应该做到能苦会乐的那份坦然、化苦为乐的那份智者的超然。
有这样一个关于“苦”的古老的故事:
有一群弟子要出去朝圣,师父拿出一个苦瓜,对弟子们说:随身带着这个苦瓜,记得把它浸泡在每一条你们经过的圣河,并且把它带进你们所朝拜的圣殿,放在圣桌上供养,并朝拜它。
弟子朝圣走过许多圣河、圣殿,并依照师父的教言去做。回来以后,他们把苦瓜交给师父,师父叫他们把苦瓜煮熟,当作晚餐。晚餐的时候,师父吃了一口,然后语重心长地说:奇怪呀!泡过这么多圣水,进过这么多圣殿,这苦瓜竟然没有变甜。弟子听了,立刻开悟了。
这真是一个动人的教化,苦瓜的本质是苦的,不会因圣水、圣殿而改变;人生是苦的,修行是苦的,由情爱产生的生命本质也是苦的,这一点即使是圣人也不可能改变,何况是凡夫俗子!
苦为乐、乐为苦,苦与乐的感受全在于一心。达摩面壁,凡人皆称其为苦修。有谁知道达摩祖师在静修中,心归空灵,慧及宇宙,体肤之苦尽皆化为心灵的极乐,并无半点苦楚可言。
对待我们的人生也是这样的,时时准备受苦,不是期待苦瓜变甜,而是真正认识那苦的滋味,才是有智慧的态度;不是期待苦瓜变甜,而是要去真实地体会和了解。苦瓜本来就是苦瓜,是连根都苦的。这是一个苦瓜的实相、真相,变甜只是我们虚幻的期待而已。所有的事情唯有就当下去面对它、解决它,不期待未来,才能真正地解决和处理。
其实,生命本身并没有苦与乐之分,只是众生按照自己的世俗观点和功利心,把世间的事情分成了苦与乐:合乎自己心愿的认为是乐,不合乎的就看做是苦。到头来,既没有接纳过苦,也没有彻底拥有过乐。须知,苦与乐是一体的,苦即是乐,乐即是苦。当我们接纳苦,把苦看作是人生的必然历程时,苦便不再是世俗的“苦”了。同样,接受乐,把乐当作是生命的历程,乐也不再仅仅是世俗的“乐”了。而当真的能接纳所有苦乐时,先前的苦乐标准立刻土崩瓦解,根本不再有苦与乐的分别。生命本身就是一场盛宴,你我所能做的就是去享受生命的盛宴,享受所有的苦与所有的乐,活在生命的苦乐中。
因此,佛所说的离苦得乐的“苦”并不是我们世俗意义上的苦,在佛陀看来,只有真正了悟“苦乐一体”的道理,摒除苦乐的俗世划分标准,体验到“大乐”,这才是真正的乐啊。因此,不再逃避苦,接纳一切苦与乐,用自己的全部感受去体验世间的所有。
抱怨只会让事情更糟
在生活中,经常会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总是抱怨自己人生的不如意,生不逢时,并由此而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与烦恼。
比如说,有的人对自己目前的工作不满意,认为职位低,赚钱少,比不上别人。于是就不断地抱怨,工作常常出错,上司也不喜欢他,同事也觉得他没出息。这样,他就越来越孤独,越来越被单位排挤,越来越远离快乐和成功。
怨恨是使自己觉得自己重要的一种方法。很多人以“别人对不起我”的感觉来达到异常的满足。从道德上来说,不公正的受害者和那些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人,似乎比那些造成不公正的人要高明。
心怀怨恨的人,是想在人生的法庭上证明他的案子,如果他有怨恨之感就证明生活对他不公平,而有一些神奇的力量将会澄清那些使他产生怨恨的事情,使他得到补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怨恨是对已发生之事的一种心理反抗或排斥。
怨恨的结果是塑造劣等的自我意象。就算怨恨的是真正的不公正与错误,它也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因为它很快就会转变成一种习惯情绪的。一个人习惯于觉得自己是不公平的受害者时,就会定位于受害者的角色上,并可能随时寻找外在的借口,即使对最无心的话在最不确定的情况中,他也能很轻易地看到不公平的证据。
抱怨会使自己的情绪恶化,看什么都不顺眼,使自己陷入一种自己制造出来的消极情境之中。经常抱怨也会变成一种习惯,遇到压力或不如意之事,便先抱怨一番,这是最可怕的事。
一位伟人曾说:“有所作为是生活中的最高境界。而抱怨则是无所作为,是逃避责任,是放弃义务,是自甘沉沦。”不论我们遭遇到的是什么境况,光是喋喋不休地抱怨不已,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会把事情弄得更糟。而这绝不是我们的初衷。
倘若我们的抱怨毫无理由,就应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心态,由消极变为积极,由推诿变为主动,由事不关己变为责任在我。即使我们的抱怨具备十足的理由,那也还是不要抱怨吧!在逆境中拼搏能够产生巨大的力量,这是人生永恒不变的法则。当你遇到某一个难题时,也许一个珍贵的机会正在悄悄地等待着你。抱怨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尽快地停止抱怨吧,只有去行动才有解决问题的可能。
因此,我们要从现在开始记住,不要抱怨父母,不要抱怨环境;无法改变环境,就改变自己;改变不了过去,就努力改变未来。
认真完成下面的行动计划,就能帮你克服抱怨的弱点:
行动1:写下发生在你身上的5件事,写下其中你的抱怨。
对照自己写的内容,抱怨能真正帮你解决问题吗?显而易见,抱怨满腹不能解决任何事情,相反会阻碍我们成功。
行动2:找出一直困扰你的一件事,你要像看电影一样回忆其中每一个细节,然后把这段过程转化为滑稽的形式。
你找一把高高的椅子坐在上面,然后满脸堆笑,气定神闲地进行这一过程。如果有个人对你说了什么坏话,你就像录像带倒带一样,让那个人说话的速度变快很多,如果不过瘾,你还可以给那个人安上米老鼠的鼻子和唐老鸭的耳朵,再配上一些古怪的音乐。这样来来回回10遍,再看这个困扰你的过程,你会发现变得非常滑稽了,你会觉得失去了抱怨的意义。
行动3:找一个支持和信赖你的真挚友人作为倾诉的伙伴,把所有的抱怨、牢骚、不满都发泄出来。
行动4:在这一张纸上尽快地写出你所有的感觉,把你的每一个意见、思想和感觉尽情发泄在纸上,当你全部发泄完之后,把纸撕掉,最好把纸撕得粉碎,重复地写出来,再撕掉,直到你感觉不到激烈的情绪为止。
当你克服了抱怨的弱点后,你就真正成了一个阳光的人,一个时刻感受到快乐和幸福的人。
付之一笑,人生才会活出大境界
古语云“成王败寇”,又云“不以成败论英雄”。我们的人生要成功,也要做英雄,而雅量是必需的。大器量天高地阔,宽胸怀义永情长,只有宽宏大量,才能高瞻远瞩。
胡雪岩出生的时候,父亲是个小官吏,可是后来因公殉职了,从此他家的生活水平就只能在温饱线上徘徊。
在胡雪岩的家乡,胡氏是一个大家族,以前有过做大官的人,可是到了胡雪岩父亲这一辈时,开始没落了。族长曾经把希望寄托在胡雪岩的父亲身上,可是还没有升职,人先死了,这让族人的希望落空了。于是,他们将所有的怒火一并发泄到胡雪岩母子身上,所以胡雪岩几乎是在族人的冷嘲热讽和白眼之下长大的。
后来,尽管胡雪岩跟随张老板离开了家乡,但是族人依然看笑话似的,不指望胡雪岩能够有什么大出息。在他们的眼里,胡雪岩的父亲读了那么多年的书,都没能做成大官,胡雪岩是一天书都没有好好读的人,怎么可能干成大事?再者,人们受到了封建思想的影响,觉得胡雪岩的母亲克死了丈夫,必然是没有福的人。在这样一个没福之人的身边长大,胡雪岩自然也不会大富大贵。
也许是从小就经受了过多的打击,冷嘲热讽对于胡雪岩而言,是再普通不过的事情,所以族人尽管说他们的,胡雪岩该怎么做事还怎么做事,丝毫不受影响。其实很多时候是这样的,你越在意别人的话,别人就说得越快乐。如果干脆不理,他们自然就没兴致了。几经辗转,胡雪岩来到了阜康钱庄,在这里做个“跑街”的。此时的胡雪岩,心里变得越来越“不安分”了。他想要干出一番事业来,所以每天都在学算盘,为以后做积累。见他没事就摆弄算盘,钱庄的“大伙”张胖子看不下去了,说:“一个臭跑街的,还以为自己是掌柜的呢!你学那个有什么用?只怕是到了棺材里,那个算盘也派不上用场。”
怕胡雪岩心里不好受,师兄们偷偷过来安慰他,可是他说:“男儿立世,哪里有一帆风顺的,做得不好,被人笑笑也无妨。”
几年以后,胡雪岩接手阜康钱庄,当年的“大伙”张胖子,早已转到信和钱庄去做事了。师兄们很想让胡雪岩去信和钱庄找张胖子理论,让他看看当年的算盘派没派上用场,可是胡雪岩一笑置之,不想跟张胖子计较。
胡雪岩心想,每天都要发生那么多的事情,如果每件事情都要计较,那么可能就没有时间去经营自己的事业了。而且,嘴巴长在别人的脸上,别人说什么,自己管不着,可是只要自己不以为意,别人爱怎么说那是他的自由。
没错,我们管不了别人说什么,但是只要我们不在意,那么说与不说,对我们而言也没有多大差别。可是,如果我们因为听到了一点别人的议论就心怀怨恨,那么我们很可能为了报复别人而浪费了自己许多宝贵的时间,也错过了很多做大事的机会。
人生中,雅量意味着胸怀、风度和气质,它是斤斤计较、心胸狭窄的天敌,它对有意或是无意间的伤害是宽厚,对敌意的攻击是忍让。有雅量的人对人对事看得开、想得开,不会计较生活中的得失。法国作家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东西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一个人胸怀宽广,就会站得高、看得远,就会宽待他人、善待他人。有了这样的雅量,对于别人对自己的误解、偏见,乃至讽刺、挖苦、谩骂等就会统统不放在心里,更不会为此愁肠百结、郁愤难平、伺机报复,这样的人就会使人感到可亲、可敬、可佩。
一位名人曾说:“如果他能从这扇门望见日出的美景,你又何必要他走向那扇窗去聆听鸟鸣呢?你听你的鸟鸣,他看他的日出,彼此都会有等量的美的感受。人与人偶有摩擦,往往都是由于缺乏那份雅量的缘故;因此,为了减少摩擦,增进和谐,我们必须努力培养雅量。”
雅量,不是看破红尘、心灰意冷,也不是与世无争、随波逐流,而是一种修养、一种境界。只有拥有雅量的人才真正懂得善待自己、善待别人,人生才会活出大境界。
心境平和,对自己说“不要紧”
在生活中,我们遇到不如意的事,学会对自己说“不要紧”,会让你的生命更有光彩。
田丽曾经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孩,面临生活中一些不如意的事常常会觉得孤立无援,然而一位教授的一节课,却让她改变了自己对生活的看法。
有一次,一位德高望重的教育学教授在田丽的班上说:“我有句三字箴言要奉送各位,它对你们的教学和生活都会有帮助,而且可使人心境平和,这三个字就是:‘不要紧’。”
田丽领会到了那句三字箴言所蕴涵的智慧,于是便在笔记簿上端端正正地写下了“不要紧”三个大字。她决定不让挫折感和失望破坏自己平和的心情。
后来,她的心态遭到了考验。她爱上了英俊潇洒的周云。他对她很要紧,田丽确信他是自己的白马王子。
可是有一天晚上,周云温柔婉转地对田丽说,他只把她当作普通朋友。田丽以他为中心构想的世界当时就土崩瓦解了。那天夜里田丽在卧室里哭泣时,觉得记事簿上的“不要紧”那几个字看来很荒唐。“要紧得很,”她喃喃地说,“我爱他,没有他我就不能活。”
但第二天早上田丽醒来再看到这三个字之后,就开始分析自己的情况:到底有多要紧?周云很重要,自己很要紧,我们的快乐也很要紧。但自己会希望和一个不爱自己的人结婚吗?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田丽发现没有周云自己也可以生活。田丽觉得自己仍然能快乐,将来肯定会有另一个人进入自己的生活;即使没有,她也仍然能快乐。
几年后,一个更适合田丽的人真的来了。在兴奋地筹备婚礼的时候,她把“不要紧”这三个字抛到九霄云外。她不再要这三个字了,她觉得以后将永远快乐,她的生命中不会再有挫折和失望了。
婚姻生活和生儿育女不会有挫折失望?这当然不可能。有一天,丈夫和田丽得到一个坏消息:他们破产了。
丈夫把信念给田丽听了之后,她看到他双手捧着额头。她感到一阵凄酸,胃像扭作一团似的难受。田丽想起那句三字箴言:“不要紧。”她心里想:“真的,这一次可真的是要紧!”
可是就在这时候,小儿子用力敲打他的积木的声音转移了田丽的注意力。他看见妈妈看着他,就停止了敲击,对她笑着,那副笑容真是无价之宝。田丽把视线越过他的头望出窗外,有两个小孩正在兴高采烈地合力堆沙堡。在她们的后面,田丽家的几棵洋槐树映衬着无边无际的晴朗碧空。田丽觉得自己的胃不痛了,心情也恢复了平和,她还感到自己在微笑。于是她对丈夫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损失的只是金钱。实在‘不要紧’。”
生命中有很多突发的变故,会给我们的心灵带来巨大的压力,很多人会因为这些压力而变得一蹶不振,甚至会因此而失去生活的勇气。
卡耐基曾说:“正如杨柳承受风雨,水适于一切容器一样,我们也要学会承受一切不可逆转的事实,对于那些必然之事我们要学会主动而轻快地承受。”面对这些人生的狂风暴雨,如果我们都能够对自己说一句“不要紧”,然后平静地接受它,时刻保持积极的心态,那么这些人生困难终将过去。
谅解是痛苦的止损点
人生本是一个克服痛苦的过程,悲观主义者们认为欲望根植着痛苦,欲望不止,痛苦不止,乐观的人则会苦中作乐,品出甘苦背后的甜。然而,无论世事怎样变幻,人们都在寻找着痛苦的出口。综观各种人的痛苦,我们不难发现,痛苦是自身对自身的束缚,当任何事不如己愿时都会造成痛苦,这主要是我们不肯谅解的缘故。
如果,你谅解他人,他人则不会给你带来痛苦;如果,你谅解自己,自己也不会因情绪的纠结而痛苦;如果你谅解目光所及的一切,一切都不会给你带来痛苦。谅解是痛苦的止损点,你什么时候学会了谅解,也就远离了痛苦。
谅解不是语言上说说就算的事,真正的谅解是从内心里不计较。谅解,需要真诚地接受;谅解,需要坦然地忘却;谅解,需要有退一步海阔天空的胸怀。朋友间的谅解,是一笑泯恩仇的释然;亲人之间的谅解,是亲缘的无可割断;夫妻间的谅解,是吵过嘴后轻轻递给对方的那杯香茶;同事之间的谅解,是大家同心协力完成工作。学会了谅解,你才会真正明白什么叫“反观自己难全是,细论人家未尽非”。学会了谅解,你才能真正享受到“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有路到长安”的潇洒。
有一次,萧伯纳正在街上走着,被一个冒失鬼骑车撞倒在地上,幸好并无大碍。肇事者急忙扶起他,连声抱歉,萧伯纳却为这个撞到他的幸运的冒失鬼诙谐地解围,说:“可惜你运气不好,如果把我撞死的话,你很快就会在四海扬名了。”这是怎样的一种大度,忍着疼痛宽慰了别人,也使自己的胸怀显得更加宽广。有时候,谅解就是这样一剂良药,于人于己都能赶走痛苦,带来轻松和快乐。
谅解就是那吹绿江南岸的春风,吹散了冬的寒气,给人以温暖;谅解就是那及时的好雨,滋润了万物,给人以微笑;谅解就是你痛苦的止损点,把痛苦都挡在心门之外。请别再因某件陈年往事而郁郁寡欢了,学着去谅解吧,从此生活就告别了痛苦。
不思八九,常想一二
常言道:人生不如意事常有八九,如果你因为种种原因让自己烦恼缠身,那你的人生将会患得患失,并总处于悲观、绝望中,让你的人生道路如负重爬山,举步维艰。如此一来,你的心灵也将被悲观绝望等情绪所窒息。
当然我们总会遇到这样那样不如意的事,但不能因此感到生活无趣,而要善于包容一切,因为事情不会因为你的感觉而改变。事实上,你所处的情况也并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糟糕。换个角度,请忘记所有对你不好的人,用心去生活,不在乎是否有人为你鼓掌。因为在这个世界上,你比绝大多数的人都幸运。请别背着心灵的疤痕活下去,你会发现自己已经生活在人间的天堂。
一次,电视转播音乐大师梅达的音乐会。梅达出场前被挂了一个花环。当他上台起劲儿地指挥乐队时,花瓣纷纷落到脚下。
“等他指挥完,”一位女士议论说,“他会站在一堆可爱的花瓣之中。”
“到时,”一位男士有点忧伤,“他颈上只会挂着一条绳索。”
同一件事情,乐观者往好处想,而悲观者往坏处想,两者的结果完全不同。显然,前者的乐观比后者的阴郁更容易让人奋进。正如马克思哲学告诉我们的:“人的主观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虽然它是被动的,但却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而且对客观的事物有影响、促进和改变的作用。”
你的态度决定你的心情,影响你的健康,甚至改变你一生的际遇。培养乐观之心,凡事多往好处着想,使悲观与自己无缘,这是心理健康的前提,也是幸福人生的关键之一。
著名书法家于右任一生饱受沧桑,却淡泊名利,安详长寿。一天,一位朋友问他养生之道,于是他就指着客厅墙上的字画笑而不答。
朋友顺着于老的手指看到一幅写意莲花,旁边的对联是:“不思八九,常想一二。”
我们经常遇到两种人,一种人遇到挫折,就十分痛苦烦闷,甚至失去对生活的信心与热情,结果往往是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就像一座不可跨越的高山,让他们生活在苦恼、烦闷中;而另外一种人遇到挫折和不幸时,却可以微微一笑,然后积极地与它们斗争。结果证明,困难、挫折、不幸都不是他们的对手,他们的生活总是充满阳光。
也许你的生活不尽如人意,也许它和你的期许差很远,如果你因此就伤神、苦恼、抱怨,那就错了。这也就到了你要改变心态的时候了,因为你的心态可以改变你的思想,思想将会变成你的行动,行动将会改变你的结果。你要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进可大富大贵,退可平凡生活。并要珍惜你现在拥有的生活,在生命中的每一刻,享受现在的幸福、寻找生活的乐趣、欣赏自己的所为。
少一分怨恨,多一分快乐
我们都是普通人,不是圣贤,要让我们去爱自己的敌人,也许是非常勉强的,但是,仇恨只能够产生仇恨,所以,学会宽恕敌人甚至忘了所有的怨恨是有必要的。正如一位哲人所说:“忘记怨恨是一种博大的胸怀,它能包容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忘记怨恨是一种品格,它能使人生跃上新的台阶。”
北宋名臣范仲淹就是一个善于忘记仇恨的人。
景祐三年,范仲淹任吏部员外郎。当时,宰相吕夷简执政,朝中的官员多出自他的门下。范仲淹上奏了一个《百官图》,按照次序指明哪些人是正常的提拔,那些人是破格提拔;哪些人提拔是因公;哪些人提拔是因私。并建议:任免近臣,凡超越常规的,不应该完全交给宰相去处理。他被吕夷简指为“狂肆,斥于外”,贬为饶州知州。
康定元年,西夏王李元昊率兵入侵,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负责防御西夏军务。
这时,神宗下谕让范仲淹不要再纠缠和吕夷简过去不愉快的事。范仲淹顿首谢曰:“臣向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他的意思是:我过去议论的都是有关国家的大事,对吕夷简本人并没有什么怨恨。
吕夷简听说后,深感愧疚,连连说:“范公胸襟,胜我百倍!”
忘记怨恨就是忍耐。同事的批评、朋友的误解、过多的争辩和反击实不足取,唯有冷静、忍耐、谅解最重要。
温斯顿·丘吉尔用自己的经验总结出:“报复是最为宝贵的,也是最没有收获的。”报复的想法会让你的灵魂受到玷污,使你不再受到信任,变得愤世嫉俗而且充满偏见。怨恨还会伤害人的生理和精神,使你感到与社会的隔离,没有活力,没有精神。
一只蜂房里的蜂后把刚从蜂房里取出来的蜜献给天神。天神对蜂后的奉献很高兴,就答应给它所要求的任何东西。
蜂后于是请求天神说:“请你给我一根刺,如果有人要取我的蜜,我便可以刺他。”天神很不高兴,因为他很爱人类,但因为已经答应,不便拒绝蜂后的请求,于是天神回答:“你可以得到刺,但那刺留在对方的伤口里,你将因为失去刺而死亡。”
报复是一把双刃剑,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会伤害到自身。心中想着报复别人,行为便趋向罪恶;心中有了恶,恶便支配了你的心灵,头脑被报复的念头所占据,报复也会回到自己的头上。
忘记怨恨就是快乐。人人都有痛苦,都有伤疤,经常去揭,会添新创。学会忘却,生活才有阳光,才有欢乐。如果没有忘却,人不会快乐,智慧淹没在对过去的懊悔、痛苦和对未来的恐惧、忧虑与烦恼之中。
忘记怨恨就是潇洒。宽厚待人,忘记怨恨,乃事业成功、家庭幸福美满之道。如果你事事斤斤计较,就会患得患失,活得很累很辛苦。
别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人生一世,花开一季,谁都想让此生了无遗憾,谁都想让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永远正确,从而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可这只能是一种美好的幻想。人不可能不做错事,不可能不走弯路。做了错事,走了弯路之后,有后悔情绪是很正常的,这是一种自我反省,正因为有了这种“积极的后悔”,我们才会在以后的人生之路上走得更好、更稳。
但是,如果你纠缠住后悔不放,或羞愧万分,一蹶不振;或自惭形秽,自暴自弃,那么你的这种做法就是庸人自扰了。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说:“当我读历史和传记并观察一般人如何度过艰苦的处境时,我一直既觉得吃惊,又羡慕那些能够把他们的忧虑和不幸忘掉并继续过快乐生活的人。”
无论你昨天过得有多糟糕,无论你今天有多懊恼,都无法回到过去了。一百个理由,一千种借口,也于事无补。所以,不要让昨天的懊恼影响今天的生活。
1871年春天,一个年轻人拿起一本书,看到了一句对他前途有莫大影响的话。他是蒙特瑞综合医科的一名学生,平日对生活充满了忧虑,担心通不过期末考试,为该做些什么事情、怎样才能开业、怎样才能生活而焦虑不安。
这位年轻的医科学生所看见的那一句话,后来帮助他成为当代最有名的医学家,创建了全世界知名的约翰·霍普金斯学院,而他则成为牛津大学医学院的教授——这是学医的人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他还被英国皇帝册封为爵士,他的名字叫做威廉·奥斯勒爵士。
下面就是他所看到的——托马斯·卡莱里所写的一句话,帮他度过了无忧无虑的一生:“最重要的就是不要去看远方模糊的事,而要做手边清楚的事。”
40年后,威廉·奥斯勒爵士在耶鲁大学发表了演讲,他对那些学生们说,人们传言他拥有“特殊的头脑”,其实不然,他周围的一些好朋友都知道,他的脑筋其实是“最普通不过了”。
那么他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他认为这是因为他活在所谓“一个完全独立的今天里”。在他到耶鲁演讲的前一个月,他曾乘坐着一艘很大的海轮横渡大西洋。一天,他看见船长站在船舱里,揿下一个按钮,发出一阵机械运转的声音,船的几个部分就立刻彼此隔绝开来——隔成几个完全防水的隔舱。
“你们每一个人,”奥斯勒爵士说,“都要比那条大海轮精美得多,所要走的航程也要远得多,我要奉劝各位的是,你们也要学船长的样子控制一切,活在一个完全独立的今天,这才是航程中确保安全的最好方法。你有的是今天,断开过去,把已经过去的埋葬掉。断开那些会把傻子引上死亡之路的昨天,把明日紧紧地关在门外。未来就在今天,没有明天这个东西。精力的浪费、精神的苦闷,都会紧紧跟着一个为未来担忧的人。养成一个生活好习惯,那就是生活在一个完全独立的今天里。”
奥斯勒博士接着说道:“为明日准备的最好办法,就是要集中你所有的智慧、所有的热忱,把今天的工作做得尽善尽美,这就是你能应付未来的唯一方法。”
奥斯勒博士的话值得我们每个人思考。其实,人生的一切成就都是由你“今天”的成就累积起来的,老想着昨天和明天,你的“今天”就永远没有成果。珍惜今天吧,只有珍惜今天,你才能有好的未来!
昨天是一张作废的支票,明天是一张期票,而今天是你唯一拥有的现金,只有好好把握今天,明天才会更美好、更光明。过去的已经过去,不要为打翻的牛奶而哭泣!
生活不可能重复过去的岁月,光阴似箭,来不及后悔。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在以后的生活中不要重蹈覆辙,要知道“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把握人生就要从当下开始,而不是总想着今后怎么样。把奋发拖延到明天是懦夫的表现,是消极思想的典型体现。我们要想积极生活,就应该把握现在,把握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