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731700000023

第23章 让孩子成为“有想法”的人(3)

放手让孩子做决定

专制之下的孩子会把父母的话当成自己思想和行为的准则,不懂得自己去思考去选择,只有会选择的孩子的命运才会真正掌控在自己手中。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生,孩子的路还是要靠孩子自己去走,父母要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孩子。

可以自己做出决定的孩子提出具备较强的独立能力、判断能力,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人生。所以,试着让孩子做一些决定吧。

在于红8岁时,小刘在朋友们的闲谈中得知他们的孩子都在学习唱歌、外语、钢琴等好多东西,于是也没和她的女儿于红商量商量就把她送去学习唱歌。开始,于红很开心,可是去了几次后,小刘去接孩子的时候发现孩子变得沉默多了,她小声地说:“妈妈。我不想学习唱歌了。”

“为什么啊?我看你前几天不是很开心吗?”

“我没有唱歌的天赋,我唱得很难听,老师和同学都嘲笑我。”

小刘当时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因为没有征求孩子的意见,她也不知道于红是不是喜欢唱歌,就给孩子私自报名了。她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她觉得自己忽视了孩子自己的思想,孩子没有拒绝自己的决定,可是她学得并不开心。

“孩子,那你喜欢学习什么啊?”

“我喜欢下象棋。”孩子开心地说道,“妈妈,我可以学习下象棋吗?”

“当然可以。妈妈尊重你的决定。”小刘便把于红送去学习下象棋。虽然小刘并没有刻意要求孩子必须要从这方面发展,可是孩子的积极性却很高。这件事情之后,小刘也开始明白:要有选择地让孩子做些决定。

让孩子保持应变主动权

当小刘问孩子喜欢学习什么时,孩子不假思索地说出自己喜欢下象棋。这就是孩子应变主动性的体现。父母一旦尊重孩子的这种应变主动权,就是尊重了孩子的决定。在这样的情境中,孩子思想中会不断强化自己所做出的决定,也会很好地去执行这个决定。教育也就变得轻松多了。

孩子要面对的社会充满机遇和挑战,有时候机会会稍纵即逝,如何选择,关系到孩子的命运和前途,也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幸福。

孩子在遇到突发状况时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就会始终保持对事件的主动权。在生活中应变能力强的孩子,才会如鱼得水,比较容易地达成自己的目标。

比方说,孩子如果路上遇到坏人,就要机智地做出决定,是跑回家还是巧妙周旋?找不到家里的钥匙了,是等爸爸妈妈回家?还是先去同学家做作业……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却是都需要孩子做出及时的选择,而选择的能力是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

尊重孩子的意愿

案例中,小刘最初没尊重孩子的意愿,而是按照自己的意愿为孩子做了决定,让孩子去学唱歌,因为不适合孩子,所以孩子学习唱歌的时候过的很不开心。后来,小刘发现了孩子的问题,找到孩子的兴趣爱好并尊重了她的意愿,孩子的学习积极性也提高了,最重要的是孩子找回了快乐,这对孩子才是最重要的。

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个性,孩子的个性决定了他们喜好、特长,父母不该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为孩子设计今后发展的“蓝图”,因为父母选择的不一定是孩子喜欢的。而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和幸福感只有他们自己才能深切体会,所以,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意愿。

梁启超的女儿梁思庄大学时要选专业,梁启超考虑到现代生物学在当时的中国还是空白,肯定有发展前途。于是在1927年写信给她,希望她学这门专业,他说,家里到今还没有一个学自然科学,很是家里的憾事。梁启超觉得她性情很接近这方面,她自己若觉得性情还近,那么就选取它,还选一两科和它有密切联络的学科以为辅。

出于对父亲意见的尊重,思庄选择了生物学。但由于麦基尔大学的生物学教授课讲得不好.难以引起思庄对生物学的兴趣,她将这种苦恼告诉了思成。梁启超得知后,赶紧再写信说,学问最好是选择自己所喜欢的,那样才会有好的学习效果。她离开梁启超很久,她的思想感情近来发展方向梁启超不知道。梁启超很怕因为梁启超的话扰乱了她的治学真路,所以赶紧寄这封信。后来,思庄听从了父亲的话而改学图书馆学,考入了美国哥伦比亚文学图书馆学院,最终成为一名图书馆专家。

梁启超尊重孩子的意愿,并为其提供支持和鼓励,促使他的女儿走上自己的成功之路。学会尊重孩子的意愿,是对正确教育孩子的开始。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帮助和指引,但是不能强迫,不能从自己的主观意识出发来要求孩子。孩子想学什么,想做什么,还是在尊重孩子意愿的基础上引导孩子吧。

放手让孩子做一些决定

“孩子年龄小,没有自己的主意,要听父母的。”父母这样说的时候就已经剥夺了孩子的决择能力。父母为孩子安排好一切,其中就包括帮孩子决择。孩子在遇到困难时,可能就只会打退堂鼓,喜欢把问题转交给别人,缺乏进取心和毅力。没有自己做选择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要想提高孩子的自我决择能力,父母就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一些决定才可以。父母可以先从生活小事上,培养孩子自我决择的能力。孩子在决择中可能会成功,也会不可避免地遭遇失败,不过正是在这些经验教训中,孩子才能越来越茁壮地成长。

【给孩子设置一个安全底线,然后勇敢放手,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去决定自己的人生走向,父母在这个过程中所起到的就是适时引导和监督。父母会发现,孩子越来越独立。】

同类推荐
  • 超越课程表

    超越课程表

    本书分析了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11个路径,包括:走出对“高分”的迷恋;跨学科学习,自然科学与人文艺术相得益彰;自主选择“主攻方向”,在感兴趣的领域学有所长;承认个体差异,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路径等。
  • 怀孕分娩产后大百科

    怀孕分娩产后大百科

    本书分怀孕、分娩和产后三部分。怀孕部分将孕期分为40周进行介绍,提炼出怀孕期间每周的不同变化和注意的事项,并将共性问题按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的时间段划分,加以解答。分娩部分介绍了新生命诞生的过程。产后部分介绍了产褥期内新妈妈的身体变化和健康护理方法,以及照顾新生儿的方法及要领。
  • 学校教育:完善我们的课程体系

    学校教育:完善我们的课程体系

    这套书与其他儿童教育书相比,可以说是一株奇葩,因为它的题材广泛,研究翔实。梅森的教育思想强调家庭和学校教育应该是儿童、父母和教师等人不断学习与成长的场所。读她的书,我们能够发现自我,懂得一个道理:如果我们想要成功地教育自己的子女,必须不断地理解自我教育。梅森在本书中指出,在家庭内外,教育的前景模糊不清,为了使教育更符合孩子的天性,所有儿童都有权接受人文教育,它基于文学和艺术。科学应作为教育的主要学科,现代语言、数学等学科必须改革,自然和手工须用于训练学生的手眼能力,儿童必须学英语,了解历史。另一方面,教育必须更加技术化和实用化。她在本书中提出了改革学校教育的原则和具体方案。
  • 中国式家庭教育的误区

    中国式家庭教育的误区

    社会上的竞争,本质上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实际上也是家长的竞争。无数事实证明,教育孩子首先不要输在家庭教育上,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所犯的错误少了,孩子就变好了。要解决孩子的问题,必须先解决家长的问题。因此,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好家庭教育,如何使孩子成材,已经成为每一位家长必须学习的课程。反观今天的家庭教育,很多家长走进了重智轻德、重知轻能的家庭教育误区,在教育培养孩子的过程中,造成孩子孤僻冷漠、心理脆弱……
  • 新妈妈的第一本育儿书

    新妈妈的第一本育儿书

    本书分三个部分,分别针对0-3岁孩子的育儿要点、身心和智能发育状况,以及平常的照料护理和智能开发等进行全面的介绍。
热门推荐
  • 明伦汇编人事典形貌部

    明伦汇编人事典形貌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荧光下的约定

    荧光下的约定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与学姐达成协议的林学雅和伸渔楠开始了一场复仇路,成为明星后的她们在一次录制新歌MV让她们的love开始了穷追不舍。。。。
  • 世子的崛起

    世子的崛起

    万人敬仰的萧王故去,留下名满京都的纨绔世子,人人咬牙切齿。却在某一天世子变了,在平静中奋发,在误解中进取,在困苦中挣扎,直到一天,蓦然回首,世子已经崛起了
  • 丑女撞上瘸夫:废柴杀手妻

    丑女撞上瘸夫:废柴杀手妻

    她是杀手界至尊,一朝穿越,做了修真世家的废柴小姐,传说她貌若无盐,天生绝脉,嗜酒如命,又贪吃好美色,还有养僵尸的爱好,好巧不巧的处了对象,还是个双腿有疾、男身阴脉,还瞎眼的独眼龙,丑女配瘸夫?她冷笑,丫丫的,真是个废物,能压住劳资吗?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重生真的很淡定

    重生真的很淡定

    重生的大饼砸在了杨青云身上,一夜之间回到了九十年代末,淡定面对吧!
  • 总经理必读的638篇经典营销故事

    总经理必读的638篇经典营销故事

    本书选择了638篇经典营销故事,每个故事都浓缩着营销精华。它们像一把把利剑,助你驰骋商场,使你的营销技巧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让你不再因为库存积压而愁眉紧锁,不再因为同行排挤而唉声叹气,使你在身临其境的感觉中吸纳营销精髓,消化营销理论,掌握营销方法,从而在瞬息万变的经济大潮中,游刃有余地驾驶企业的诺亚方舟。
  • 圣之名

    圣之名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某人:“啥?想控制我的人生,玩弄我的命运?看我如何屠了这大道!”
  • 梅子小姐

    梅子小姐

    很狗血的故事,有可能正在某地上演中也不好说哈。
  • 二代汉末行

    二代汉末行

    一个寻找刺激的富二代,一段热血沸腾的传奇旅程,一篇金戈铁马的壮丽史诗。当然,以上全是套话,本书就是一个不断作妖儿的富二代穿越到汉末的故事。
  • The Night-Born

    The Night-Bor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