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泰(1680—1745年),字毅庵,号西林,隶满洲镶蓝旗。其曾祖图扪,于天聪年间在大凌河战役中受重伤于战场,赐世袭骑都尉世职。其父鄂拜曾任国子监祭酒。
鄂尔泰6岁入学,攻读四书五经,8岁开始作文,练习书法,16岁应童子试,次年中秀才,19岁补廪膳生,20岁中举,即进入仕途。他21岁袭佐领世职,充任侍卫。此后官场蹭顿,到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时,才出任内务府员外郎。此后又停滞不前。这时他很为自己的官场不利而烦恼。康熙六十年(1721年)元旦,他作诗自叹:“揽镜人将老,开门草未生。”又在《咏怀》诗中吟道:“看来四十犹如此,便到百年已可知。”人到四十还没有腾达的迹象,基本可以偃旗息鼓了。他对自己的前途很悲观,绝没有想到后来能出将入相。
雍正帝还是藩王时,一次有事相托鄂尔泰。鄂尔泰拒绝了他,说:“皇子是不能随便交结外臣的!”雍正即位后,召见鄂尔泰,称赞他说:“你当员外郎时,敢于拒绝皇子的托付,可见你执法甚严。”雍正随即让他担任云南乡试的考官,不久又提升他为江苏布政使。
鄂尔泰的命运转折,离不开雍正的赏识。
在江苏,他限制豪强缙绅的势力膨胀,又以应得的俸银购买粮食三万余石,分别贮存在苏州、松江、常州府,以备灾荒赈济之用。他还亲自察看太湖水利,计划疏浚吴淞口和白茆港,但是未能实现。江苏是人文荟萃的地方,鄂尔泰也不放弃这个结交文人墨客的机会。他在官舍中建了一座春风亭,礼聘文人学士,和他们一起舞文弄墨,吟诗作文,并把他们的诗文编成一部书,名曰《南邦黎献集》。鄂尔泰在江苏不俗的表现进一步赢得了雍正皇帝的信任。
雍正三年(1725年),鄂尔泰升任广西巡抚。他前往赴任,渡过湘江将入零陵时,有使者快马赶到,交给他雍正帝的诏书,鄂尔泰当场就要打开,使者说:“皇上让你到任后再看。”鄂尔泰依命而行,等到抵达广西后,鄂尔泰展开诏书一看,原来是雍正命令他逮捕某一巨盗,并限他三天之内将巨盗押解入京,鄂尔泰深感肩上责任重大,立即同属吏们商讨对策,制定方略,果然很快将巨盗抓获,并如期押赴京师。鄂尔泰善于治盗的美名一时传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