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偏李晓晨是第四种学生,成绩差,还沉默寡言——存在感极低。
想要好人缘也不难,学习、外貌、性格、家庭条件,其中任何一项上有明显的优势都可以保证学校里如鱼得水的生活。
可是她显然不具备以上四点中的任何一点——宽大的校服遮不住略微肥胖的身材、吊车尾的成绩、沉默得没有存在感的性格和无时无刻不洗的发白的廉价的黑色板鞋。
完全没有存在感或许还是好的,至少不会因为某几次不得当的言行举止被诽谤质疑,成为话题中心。师大附中的日子太单调枯燥,一点点趣事都会被放大无数倍,可是三点一线的生活,大多数时候都简单得像寥寥几笔线条勾勒出的白色素描纸,于是被没完没了的联考月考模考磨得没脾气的同学们像是找心理平衡一样,原本沉默到几乎成为空气的女生,不知道何时起开始成了别人寻求安慰的心理平衡剂。
一次月考后,我右边的女生估完总分,长舒一口气:“太好了,这次一定不会考倒数了!”
她前排的女生回过头:“怕什么啊,反正总有人给你垫底。”
那个女生没反应过来:“什么?”
前排女生朝李晓晨所在方向努了努嘴:“诺。”
后排女生眼神飞快地瞟了一眼埋头书海的李晓晨,心领神会,两人有默契的笑了起来。
我抬头飞速瞄了她们一眼,和前排女生对视的极短时间内,我从她的眼神中看到了赤裸裸的嘲笑和讽刺。
我不知道她嘲笑的对象是话里所指的李晓晨,抑或醉翁之意不在酒,借李晓晨来讽刺挖苦我。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和李晓晨的处境相似得惊人。或者说,在大家眼中,我和她理应属于一种群体——学困生。一样的沉默,存在感一样的低。甚至我自己也常常觉得,如果没有苏吟蘅,我和她会是一样的。
也不完全一样。
她的沉默始终给人一种永不会有情绪波动的错觉。同组同学把打扫卫生的任务甩给她自己却溜之大吉,本属于课代表的发作业的工作丢给她,去小卖部的时候替很多同学“顺便”带零食……温和到人畜无害。
李晓晨常让我觉得自愧不如。古人讲管中窥豹,福尔摩斯从细节侦查案情,以小见大推己及人是每个人都会做的事,我们每个人都习惯从发生在别人身上的小事上观察其特征。师大附中高手如云,比她优秀的比比皆是,比她聪明还要勤奋的也很多,可是像她一般把努力放在台面上的却几乎没有,失败过很多次依旧不掩饰勤奋的更是少数。
她的纯粹一度让我以为这个世上真的有人没有多重人格。
多重人格是个很微妙的词,像一个平衡点,过于平衡点是敏感,少于则是没心没肺。
我、汪瑶,还有许许多多的人,都属于敏感的人。
或许是对自己自以为是的想法的惭愧,或许单纯因为同情,或许是因对曾同为差生又自卑又自尊的矛盾心理的感同身受,我回过头,对她说:“晓晨,一起去厕所吗?”
我努力让自己笑得诚恳亲切。
其实那个时候我的心里也是很紧张的,两年半的同窗,我们都没说过一句话,在我转身在书包里拿东西时偶尔会有眼神的交接对视,连眼神示意都没有,我们很有默契的同时转移视线。
和她说话之前我做了激烈的思想斗争,我实在不知道该如何和人主动示好,很多看起来关系很好的女生总会手拉手一起去厕所,虽然我不明白为什么,但是这是我能想到的最自然的开场白。她仿佛不敢相信我会主动邀请她一般,惊讶的张开了嘴。我始终微笑着看着她,没有催促她做出决定。
良久,她轻轻地说:“好。”
回教室的时候,我们没有说一句话,但是她的手却主动挽住了我的胳膊。
在那之后,我们还是很少说话,并没有像小说里写的那样,因为一件很小的事情,两个人关系变得很好。
高二的学生,十六七年的时光打磨下来,脾气秉性早已定型,家庭教育、成长经历、处世之道、三观差异,每一种差别都可能让两个人注定话不投机,又怎么会因为一件小事就发生史无前例的变化。
她还是沉默到没有存在感的性格,只不过偶尔在走廊或是食堂碰见了,她会对我点头示意一下,我回身从书包拿东西偶尔对视上时候,她也不会再当做没看见,微微一笑算是打招呼。
离高考越来越近的时候,班里气氛也越来越压抑,夏城很少有高到离谱的温度,但是那个五月份却燥热得出奇。
一节体育课上,我趴在桌子上写理综,转来转去的小球和各种染色体一直在我眼前不停转圈,我努力静下心写题,对答案时却发现仅选择题的错误率就高到出奇。
这时候右桌女生突然出现在我面前,笑容满面地看着我。
燥热的天气,写不顺手的理综,之前对她不好的印象,都让我对她的笑容很反感,但还是尽量保持礼貌道:“你有事吗,我正在计时答题。”
“我发现了一个大新闻,刚刚去问数学老师题的时候听见办公室老师说的。”
“嗯。”
“我跟你说呢,就是因为好像你跟李晓晨关系还不错,你知不知道,她家里出事了。”
我抬头,“她家怎么了?”她似乎对我的反应很满意,兴致也高涨起来,身体微微前倾,我反射性靠在椅子上,与她保持一段距离,“你知道吗,李晓晨爸爸死了。据说是因为她妈出轨,被她爸捉奸在床。”
即便一开始就猜到会是个不好的消息,可是真真切切的“死亡”摆在面前,我还是吃了一惊,“怎么会……”
“她爸身体一直不好,吃了好多年药都不见好转,结果一受刺激,直接……唉,太可怜了。”
本来就不大的眼睛因为激动放着奇怪的光,她的脸上写着意犹未尽,丝毫没看出有一点惋惜的样子。
“诶,我跟你说呢,就是因为感觉你俩关系不错,你看她性格那么古怪,一天也说不了几句话,果然家庭阴影对一个人的影响太大了。”
我沉默了一会儿,抛出一个和主题并不太相关的问题,“你为什么觉得我们俩关系不错。”
“她常跟别人说啊,你总给她讲题,你看咱俩坐了三年邻桌,你都没给我讲过几次题呢。”
我垂下眼眸,李晓晨每次找我讲题前,都会先问我有没我有时间,小心翼翼的样子让我很心疼这个女孩子。
“我要写题了。”我面无表情地下逐客令。
可能是在我这里碰壁所以不甘心,她更加招摇过市地在班里一遍遍添油加醋地讲着她在办公室听到的话。
高考在即,一开始很少有人理她,即便回应,也是不痛不痒的“哦”“是吗”,或许是高考的压力压得大家喘不过气,燥热的天气让学生们性格都发生变化,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班里产生关于李晓晨家里事的热议——不仅仅是背地里议论,甚至当着她的面指指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