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平郡,城外。
达奚武营,杨忠过来与其议事。
原本按照计划,二人分别进攻齐国正平与北绛二郡。
后来杨忠认为北绛郡敌人容易救援,而且兵力分散似乎不妥。
宜集中兵力攻击正平郡,以此来试探齐国之反应,看看上次平定二王之乱对于齐国有多大影响。
宇文护同意了此计划。
二人是各领一军,互不隶属,虽然对外宣称各三万人,其实都仅二万人,非常标准的两成骑兵、三成辎重兵配置。
“杨将军,想不到正平郡防守颇为牢固,十日也未攻打下来,总是气煞人也!”
达奚武颇为郁闷,如今已伤亡二千余人,总不能无功而返吧?
“听说齐国少帝给予其重赏,要求其坚持到救兵到来。这高殷居然御驾亲征,魄力不小,与他父亲高洋不相上下!”杨忠说道,言语之间很有些意外。
“哪里是不相上下?我看他魄力还强过他父亲,否则,何来的勇气斩杀二王与段韶,囚禁祖母娄昭君?
我大周怕是遇到一个可怕的对手,此次他虽然仅带六万人前来,然都是齐国精锐,很不好对付,特别是那个斛律光,我倒是想和他正面打一仗。”
“达奚将军,此番我军是试探性进攻,并非决战,关中精锐一小半都集中到此处,顿兵坚城之下绝非上策。
齐国兰陵王高长恭已带领几千骑兵出了平阳,沿汾水河北来势汹汹。此人未当过大将,应该不难对付。
我就带一万人去前方永固乡拦截高长恭,其余人由胡将军带领协助达奚将军继续攻击北城如何?”
杨忠的想法是,高殷大军在后,自己二人没有丝毫取胜把握,还是应该及时退回去遏守峨嵋台地,才是上策。
达奚武点点头:“也好,一个刚刚出道的小子而已,量来也掀不起多大波澜,只要击溃高长恭,正平郡多半等不到高殷大军前来救援!”
他想,虽然齐国骑兵战斗力比较强悍,但是杨忠以三倍人进行抵抗,对方绝对占不到任何便宜。
杨忠也非常有信心,笑道:“我也如此想!”
……
“禀大王,周柱国大将军杨忠率领一万余人在永固乡安营,挡住前路!”有军官给高长恭禀报道。
高长恭听罢,皱着眉头,想了想说道:“继续前行,至其五里处安营,做好警戒!”
这几日天气极好,便于骑兵作战,后方又有高殷大军殿后,高长恭非常有底气。不过现在有些疲乏,先安营扎寨再说。
杨忠是周国名将,在不知虚实的情况下,不宜贸然出击,待安营完毕后,自己再去探探虚实。
他虽然并不怕死,不过却并不愿意无辜士卒轻易葬身他乡。
想到这里,他又摸了摸胸前的千里镜,这真是个宝贝呀!
有了它,观察对方的阵型就方便多了,到时候自己轻率三百名重骑突击杨忠中军,看他如何对付。
对了,马掌也不错,他感觉有了这东西之后,战马走路似乎轻松了许多,自信心更强。
……
进入雀鼠谷后,高殷感觉越来越热。
他没有坐辇,而是直接乘坐的马,前后左右的都是护卫骑士、大臣,旌旗遮天蔽日。
几十公里长的峡谷十分险峻,他抬头看着两边的高山,心想,山西易守难攻,只要前方若干关口布置重兵,周国人休想进入山西。
历史上的北齐之所以被周国灭亡,的确是由于政治腐败的原因,否则以其占据华夏大部分富庶之地,又怎么可能被关中的宇文家族打败?
如今周、齐国力相差不大,周国名将不少,要打败周国还得要下一番功夫才行。
正想着,前方一骑飞驰而来,那是左骁卫大将军高延宗。
“陛下,四兄有紧急军牒!”
哦?高长恭的消息?
众人一听,心中都有些紧张,高殷也略微有一丝不安,毕竟高长恭只有几千骑,不知前方情况如何?
他拆掉封印,打开牒文一看,原来是高长恭获小胜的捷报:
六月初二上午,高长恭与杨忠在永固乡东打了一场小仗,斩获五百余,伤亡百余。
高长恭还带领重骑兵突入到杨忠身边十余步,如果不是护卫拼命相救,差一点就击杀了杨忠。
他还特别提到杨忠所部战斗力极强,颇不好对付,这次千里镜和马掌发挥了巨大威力。
如今杨忠已与达奚武撤去正平郡之围,全力上来进攻高长恭部,高长恭暂时后撤至汾城县。
高殷一看,自己伤亡百余?这可是精锐呀!
他初次独立带兵,可能还有些拘束,然能杀敌数倍,也算是不小的胜利。
“张勇,传朕口谕,让斛律光带领五千轻骑、五百重骑极速前进,支援高长恭,争取一举击溃达奚武、杨忠!”高殷说道。
“遵旨!”
北齐总共只有三千具装重骑兵,晋阳与邺城各留了二百骑,高睿五百骑,高长恭带走三百骑,这次斛律光带走五百骑,自己身旁就只有一千三百骑了。
这玩意儿也不能太多,成本太高,不过只要自己的五年计划执行得好,钢铁产量很快就会上来。
咦?不知綦毋怀文所制定的五年计划草稿可完成了?
自己的辖区内,河北、山西二地,可都有丰富的铁矿资源,比北周强得多。
东北也有,不过那里现在大部分归契丹管辖,在棉花没有大面积生产之前,开发东北暂时还是一个梦。
当然,这个梦是可以实现的,不过那要等自己一统华夏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