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柳初临二人送走后,古奇文回到书房,不一会儿,昨日傍晚柳初临他们在看到的,出现在偏门的男子不知从何处进到了书房。
“你急着传信叫我来,是发生了什么事?”
正在书房里焦急等待,来回踱步的古奇文听到声音,看向来人,“你来得及时,接下来的行动都暂时缓一缓,事情已经引起了官府的察觉。”
“这有什么好怕的,他们都发现什么了?”男子不以为意。
“什么也没发现,但我们还是得小心为上。”
“老古,你就是太小心了。”他向来做事干净利索,不会留下任何痕迹,官府那群草包根本不会查出什么。
“你办事我当然放心,虽然他们查不出我们的把柄,但事多了,他们肯定会有所戒备,我们还是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为上。”
“行,听你的,等我把那娘们解决了,就暂时避一避。本来昨夜是最好的机会,结果你带来的那个猪头反倒是做了替死鬼。”
“哎,当时他那么做我也没有料想到,也不好阻止,怕被怀疑。”原来陈老板抢喝的那杯酒,里面下了要取玉老板性命的毒药。
“算她命大,两次都被她逃过了,事不过三,下次我可不会手下留情。”
“这玉依心还有些手段,你多加小心。”
“放心,我先走了,免得让人看到。咳……”男子重重地咳嗽了一声,手不自觉的抚了下胸口,似有不适,但他很快调整了下气息,快步离开了。
时候古奇文坐回书案旁,起笔写了封信,飞鸽不知传给何人。
秦亭燕将萝月送回了家中后,回到行馆,正厅里柳初临和阿令姑娘已经回来了。
“三师兄,你那可有什么收获?”
“陈老板的死,玉依心似乎并不知情,以我的观察来看,她应该说的是实话。”秦亭燕摇了摇头。
“古奇文这里也是,按照古奇文的说法,他们还是生意上的伙伴,根本没有杀人的动机。我还询问了几个与他们有所往来的商户,都说他们往日关系相当不错。”虽然心存怀疑,但柳初临仍然觉得事情没有那么简单。
“虽然关于陈老板的案子没什么突破,但我发现了件有趣的事情。”秦亭燕将自己的发现告诉二人。“萝姑娘发现玉记最近和某个神秘人有比大买卖,今日去了码头,我发现他们在将一批盐装船准备送走,但是船工们干活并不麻利,玉老板似乎也没有什么意见。”
“你怀疑那批盐只是个障眼法?”
“有这想法,因为那个神秘的客户,很可能是个倭人。”
“倭人!今夜,我们去查一下。”两人默契的对视了一眼。
这是柳初临才想起一边一声未出的阿令姑娘,于是问道,“阿令姑娘,你也跟着我一天了,晚上我们要去码头,可能不方便带上你哦。”他们可是要偷偷潜上船去调查,阿令姑娘没有武功,带去风险太大。
不过他可能多虑了,只见阿令姑娘起身准备离开,边走边说道,“我也没兴趣。”
看着阿令姑娘离开的背影,秦亭燕回首调侃了柳初临一句,“看来阿令姑娘不吃你那一套,我们柳世子踢到铁板了。”
“我压根就没出手好么!”如果他有心的话,根本没人能逃脱的了他的魅力好么!柳初临对自己非常有信心,看出他想法的秦亭燕只是笑笑,不再说什么。
“先去吃饭吧!饿死我了。”柳初临向膳厅走去,吃饱了晚上好干活啊。
亥时三刻,只见两个黑色的身影迅速在滨州城里的屋檐上飞梭,眨眼间便闪现在码头深处,本应安静无声的码头,居然还有大量船工在辛勤工作,与白日不同的是,他们每个都努力咬紧牙关尽力不发出过多的声响,动作整齐划一,将货物陆续的运到船上。
藏在暗处的两个身影相视示意了一下,只感到一阵轻风拂过,那暗处的身影已然不见。再次出现的两人,已经落在了船上,用货箱轻掩身形,躲在那船舱的角落里,按兵不动。
“头儿,这次我们还是把货放那老地方么?”有两个人守在船舱门口指挥着船工们干活,看样子应该是监工。
“不了,说是换了个地方,地图要等发船了,东家才会给我们。”
“这贵人也是够小心的,每隔一段时间就换个地方。”
“你懂什么?这叫小心驶得万年船。”
“也是,欸,大家快点儿。”简短的谈话结束,剩下的只有船工们的喘息声。
大约又过了两个时辰,船工们似乎工作到一段落,逐渐没了声音,确认船工都已经离开,附近没有人后,两个身影翻身而出,露出了两张熟悉的面孔。他们就是今夜来暗访玉记船队的秦亭燕和柳初临。
柳初临从怀中摸出一个小袋,将其打开,里面透出微微亮光,原来是一颗夜明珠,借着夜明珠的光亮,两人看清了这个船舱的情况。
这个船舱已经堆满了货物,只见两人全程只靠眼神交流,凭着多年的默契,分开搜寻着。很快他们就发现,船舱内靠外及上层的货箱内,装的都是盐,与秦亭燕白日看到的一样。但移开一些后,装在最底下的货箱打开一看,全是棉麻制品,将翻开的货物全部归为后,柳初临收起夜明珠,与秦亭燕又似来时一般,无声无息的离开了。
两人一路轻功掠过,一鼓作气的回到了行馆,各自回房将夜行衣换下后,约在了后花园的凉亭内。
“三师兄,看来你的猜测的没错,这玉记的确和倭人有来往。”布匹绸缎是倭国紧缺的物资,倭国每年来朝贡时虽然会被赏赐一些,但远远不够他们本国的需求。由于倭国土地贫瘠,无法自行生产,多年来,都是靠的盛绪国供应,供不应求的情况让许多民间商人看到了商机,民间与海外的贸易逐渐昌盛,但海上贸易利润高,且难以把控,朝廷为了把对外贸易掌握在自己手中,就实施了海禁政策,不允许民间商人在与海外商人交易。
海禁之后倭国出现许多抢匪海盗,专门打劫盛绪国海上的商船,一度倭寇盛行。朝廷几次派兵镇压后,与倭国达成协议,每年在沿海三座城市开放互市,由朝廷监督,允许多国商人再次进行往来。但除此之外,本国商人与他国私下贸易依旧属于触犯律法的行为。盛绪国与倭国的关系也得以缓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