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恩师的问话,沈不凡缓缓地点点头,道:“恩师猜的不错,确实是自那以后,弟子便对杂学推崇不已”,他看着眼前的秦夫子,又微微昂起头,眯眼望着天上的云朵,悠悠道:“如果说弟子也有义的话,那便是杂学”!
真正的读书人,疑惑对于他们来说具有天然的吸引力。秦夫子也不例外。他这会儿早忘了沈不凡身上的诸多奇特之处,好奇道:“以杂学为义,为师闻所未闻。倒是公输子(后世称为鲁班)有些相似。拙言可是要做他那般的人物”?
秦夫子说起来也是典型的儒家学者,读的学的大部分都是儒家经典,杂书也有,但是捋不清沈不凡所指的东西。
沈不凡不认为秦夫子会在自己此次的解释下会对杂学有重新的认识,也没有这个必要。就像上次在杨望年家里以农业为例来引证杂学,最后杨望年父女二人都觉得杂学无法自证。
古代的科学实在是没有土壤,也没有什么让人信服的成果。
沈不凡简单答道:“公输子一代大家,弟子岂敢与之相比?弟子以为杂学是世间万物的根本,许多事情早已存在只是我们没有发现而已。真到了那个时候,弟子才堪堪相信义的存在”!
“此为何故”?秦夫子只是因为关心弟子的缘故才紧追不舍,他本人并没有多少兴趣在杂学上面。
“杂学昌盛,让社会不再有人挨饿抗寒。那时民智已开,不再是少数人去给义来下定义,掩饰和巧言的生存土壤贫瘠多了,事情才会回归于本质”!
秦夫子听了沉吟半响,道:“为师于此话理解无能,或许你是错的,也或许你是对的。生命短促,为师也没有几个年头好活了。即使真如你所说,我也看不到见证的那一天”,见沈不凡要出口安慰,他苦笑一下摆手制止道:“生死有命,老夫这把岁数也已经看开了”!
沈不凡不擅长用客套话安慰人,正有些郁闷时,只听恩师问道:“拙言,你是不是也不相信朝廷”?
秦夫子这突然的话如巨石投湖,轰起滔天巨浪。沈不凡惊诧地睁眼望着眼前的恩师,随即想到俩人的关系,稍稍放下心来,没有过多解释,吐出一字道:“是”!
“可有报效朝廷的意愿”?
“有,更为了自己和亲朋好友”!
……
“可忠于朝廷”?
“那要看是什么样的朝廷”!
……
“若有机会,可有造福天下的念头,为百姓谋福利”?
“有”
“好,你当要记住此话”!
“是,弟子不敢欺瞒恩师,一定记得”!
师徒俩人快问快答,终于问无可问,答无可答!
秦夫子一直期望金榜题名,最后高登庙堂施展有为之身。可惜天不遂人愿,到如今也只是个乡村学堂的。差距之大,可谓天壤之别。要说心里对朝廷没有半点埋怨和不满,谁都不相信。
自己没有希望,自己教出的弟子如果可以,那也算是弥补一二。这也导致他对沈不凡有不一样的期待。越了解沈不凡的内心世界,他也就越混乱。
到得最后,秦夫子不自觉地背着手来回渡步,好半响才停下来,道:“无论你有多让人猜测不透的想法,愿为天下孤苦百姓谋利,大体来说总不算太糟糕”。
在沈不凡看来,这话更像是恩师自己安慰自己。他没有开口接话。
“此次乡试,为师有预感你会上榜。你有才华智慧,心性坚韧,若能走到金銮殿上,也能做一番事业”,秦夫子越说越多,罕见地拉起沈不凡的手,坚决道:“历代成大事者,多有非议,总叫人看不透测。以后无论何人质疑,甚至是冷言相向,你也要坚持住自己,哪怕是为师我!你可记住了”?
在秦夫子的心理,情感还是战胜了理智。
沈不凡躬身行礼道:“是,弟子记住了”。他是诚心感谢恩师的支持和信任。在古代,没有什么让正直的读书人背叛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更珍贵了!
“去吧,秋闱将近,收拢心思好好研习,不要负了今日所言”,秦夫子像是苍老了几岁,说话的声音都像是变薄了几分。杵着拐杖,慢慢向课堂走去。
沈不凡无话可讲,只是恭敬地行礼注目。
秦夫子走了几步就停下了,顿了小片刻,低沉的声音传过来:“真有那天,记得来我坟前上柱香,告知我一声,也好叫为师安心”!
“是,恩师”,沈不凡脱口而出。
秦夫子听到回答,轻笑一声,再不多做停留,径直向前走去。
沈不凡等看到恩师进去了,才转身返回。想着恩师最后说得“安心”二字的涵义,略一思量便已明了,脚步轻快的往猫儿屯走去。
和秦夫子一番真诚交谈,让他感觉轻松许多。许多事在心里有了更清晰的计较。
回家吃过饭后,沈不凡找来二牛,回到自己的房间,还关上了门。
“二牛,叫你打探的消息如何了”?沈不凡一关好门,便急不可耐地问起二牛来。
原来他担心岁考、科考以及乡试三门考试万一有哪一次没考好,自己就只是个不怎么被刘府看在眼里的秀才。刘昭的威胁依旧在,他决意不第回乡后,第一件事就是谋杀刘昭,比迎娶宁儿还要紧急。
所以在没有完全告知二牛自己的打算之下,让他连着几天去旗福庄以收小鱼啷为名,小心打探刘府的具体情况。比如刘府院房构造如何,几进几出,刘昭父子往常睡哪间房,有没有护院守护等等!
沈不凡不告诉二牛实话,也是为了保护他!
“老子在那里前前后后去了好几天,才打探清楚情况”,二牛邀功式地显摆道。见沈不凡没有上钩继续问,瓮声瓮气道:“凡哥儿好不够意思,就不能多问几句,让我过过探子的瘾”!
埋怨归埋怨,不等沈不凡开口,二牛便把打探来得消息细致相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