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56566400000002

第2章 现代政党类型及其本质

多党制、代议制和普选制是资本主义国家根本制度,也是资产阶级民主的集中体现。政党作为现代政治文明的有机构成,影响和引领社会发展,在各国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发挥了独特作用,始终是支撑现代民主的顶梁柱。当今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普遍实行政党政治,代表着不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的各国各类政党,通过组织社会运动及执政或参政等形式,活跃在各国政治舞台上,是各国政治生活中长期起作用的主导力量,对各国的政治稳定、社会发展和内外政策走势具有决定性影响。

一、现代政党的起源及类型

政党是什么?从词意上看,古今中外对“党”一词都有类似的约定和用法。英文“party”一词源于拉丁语“pars”,有“部分”“同伴”“聚会”之意,最初是用来指称社会政治生活中一部分利益或政治观点相同者所结成的同盟派别,通常是指君主统治阶级内部出现的不同的政治派别。中国古代人们经常使用“党”的说法。在周朝,“党”是指国家的基层组织,五百户人家或五个家族为一“党”。在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伦理和政治道德规范逐渐成熟,“党”的涵义衍化成意气相投和志向类似的同僚朋辈,又称“乡党”“朋党”“党人”,以此形容那些为了某种利益而抱团的群体。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都把“结党营私”“党同伐异”视为死罪,对民间江湖的“乡党”倾力清剿。作为现代政治的“政党”用语,则是在清末伴随着“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的兴起而流行于中国书刊报章上。

现代政党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其产生有深刻的政治、经济、社会、历史原因,其中代议制和普选制是推动西方政党产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简要地说,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近代政党产生的经济基础;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度的建立,是近代政党产生的政治依据;资产阶级自由民主思想的发展,特别是人民主权思想的提出,为近代政党的产生提供了理论武器。[2]西方政党实际上起源于议会内的派别,然后出现议会党团,随着普选权的扩大,又由议会党团发展为社会性政党。在17—18世纪的英国议会、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国民公会和美国费城制宪会议中出现的议员联盟,可以算作是西方首批政党的雏形。一般认为,17世纪70年代英国的辉格党和托利党是最早出现的资产阶级政党。在当时的英国议会内部,围绕着内政、外交、宗教和王位继承等问题产生严重分歧,形成了两个互相对峙的政治派别。依附王室、代表没落地主阶级和保守派利益的人称为托利党;代表新贵族、商人、金融家等资产阶级自由派利益的人称为辉格党。虽说当时这两个党只是议会内部不同的政治派别,但两者事实上是代表不同利益集团的联盟,为了各自利益,相互争斗,使尽了阴谋甚至暗杀手段,为后人所不齿,并被冠以“苏格兰盗马贼”和“爱尔兰歹徒”的绰号。在19世纪中期之前,“政党”一度成为一些人厌恶的贬义词。研究者一直是将政党当作宗派来看待,将政党看成是政治罪恶。以意识形态标识为特征的现代政党是从19世纪30年代开始出现的。随着普选权的扩大和选举制度的发展,一些国家需要建立全国性的选举组织,此时出现了第一批现代政党,如自由党、保守党、激进党等。这些政党的主要任务是推举有影响力的社会名流作为本党候选人参加国家首脑选举,募集竞选经费和向政府输送官员。为了赢得选举,各政党都需要提出自己的竞选纲领。至此,政党才真正成为现代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方学者从主体、行为、活动、结果、目的等不同角度对政党下过定义。英国保守主义之父、辉格党理论家爱德蒙·伯克认为政党乃为基于大家所一致同意的某些特定主义,以共同奋斗来促进国家利益而结合的人们的团体。美国学者沙茨施奈德认为政党首先是一个为获得权力而组织起来的团体。美国著名政治学学者拉斯韦尔和卡普兰定义为:政党是一个阐述复杂问题并在选举中提出候选人的集团。意大利政党学者乔范尼·萨托利在其名著《政党与政党体制》一书中,对英、美等国学者的政党定义进行了综合,认为政党是一种社会组织,这种组织试图通过为选任官职提出候选人,来影响政府官员的选举和使用,使政府政策符合他们大多数成员同意的某些普遍原则和倾向。他试图下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政党是参与选举,并且能够通过选举、提名候选人占据公共职位的任何政治集团。”[3]

西方学者对政党的定义虽然很多,但均以选举而获得权力为着眼点,其定义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忽略政党的阶级本质,没有从政党的阶级性去考察。这是与马克思主义关于政党学说的最大不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按照其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深刻揭示了现代政党的阶级特性,并以此全面阐述了政党的基本理论。他们明确指出,政党是阶级和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利益集团的根本利益,为达到某种政治目的,特别是为了取得政权和保持政权而建立的一种政治组织。中共中央党校教授王长江认为,政党概念至少有四个方面内容:一是政党所属的阶级、阶层或集团;二是有不同于其他社会组织的目标;三是其中成员有共同的价值追求;四是具有一定广泛性的组织形式。据此,他给政党的定义是:政党是一定社会集团中有着共同政治意愿的人们自愿结合在一起,以取得政治权力为首要目标的政治组织。[4]由以上论述可以看出,现代政党是社会明显分化、阶级严重对立的产物;是按照阶级和利益分野建立起来的,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或阶层的利益,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力求取得和保持国家政权而进行活动的政治组织;是在一定的意识形态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平民政党”“大众政党”。因而普通党员对所属政党具有高度的认同感且积极参与党的活动,从而彻底摆脱了“密室政党”“贵族政党”“宗派政党”的旧式政党属性。

从现实来看,当今世界上存在着6000多个政党,根据不同的标准,政党可以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例如,按照政党是否具有法律地位,可划分为合法政党和非法政党;按照政党是否掌握政权,可划分为执政党、参政党和在野党;按照政党在议会中掌握的议席多少,可划分为多数党和少数党;按照政党活动范围,可划分为部族党、民族党、地方党。由于政党相互差别很大,而且变化无穷,有的一夜间从在野党变为执政党,有些强大无比且历史悠久的大党、老党却在短期内解散消亡,因而按执政党、在野党、多数党、少数党等来划分还不足以判定一个政党的性质和类型,人们一般还是按政党的阶级属性、政治主张和思想倾向来划分政党类型。如按政党的意识形态、政治主张和思想倾向,大多数政党可划分为共产党、社会党、民族民主党、基民党、自由党、保守党等类型,每一类型的党都代表一定阶级或利益集团的利益。当前世界政党政治更加活跃,已成为当今世界民主化潮流中最引人注目的一道风景线。

现代政党区别于以前的宗派政党的重要标识就是意识形态,政党的阶级属性和政治特点集中反映在意识形态上。目前活跃在各国及世界政坛的传统主流政党都是以意识形态做区分的。各国报刊上经常出现左翼政党、右翼政党的提法,但学术界对左、右划分并没有一个严格的区分标准。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保守与革命是相辅相成的。保守的价值观念与行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支持着社会的延续性与稳定性,能保证那些“有教养”“负责任”的人担当社会中坚的角色。而左翼追求新的经济制度、社会政策和个人权益,主张推动社会变革。在近代欧洲的历史中,保守与革命、右与左几乎总是一对不时要聚头的冤家。在革命与保守的摇摆之中,欧洲兴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民主革命浪潮。作为一种政治术语,“左”“右”源起于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立法机构的座位方位。当时法国国会大会会议厅中,左侧坐的是平民阶层的代表,主要是当时要求推翻现有秩序的革命的激进分子,称为左派;右侧坐的是贵族的代表,当时是维护封建贵族利益的保守分子,称为右派。所以,最初的左、右分别指称革命的自由资本主义力量和保守的封建势力两大派,左派激进,右派保守。但随着历史的发展,特别是伴随着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出现,左翼就成为那些主张消灭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群体的代名词。而当初主张自由放任资本主义的“左派”主张却被看作是右翼的保守主义。在当代西方政治思潮中,左、右翼是代表社会主义和自由、保守主义的两种意识形态。因此,当今对左翼、右翼尚无明确定义,对左翼政党也有两种看法:一种是广义上的左翼党,即坚持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加强政府调控、限制市场盲目作用的政党,在欧洲,这样的党主要指共产党、工人党、社会党、社会民主党等。一种是狭义上的左翼,即坚持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以消灭资本主义制度为目标的共产主义政党。右翼政党则是那些固守自由资本主义原则的自由党、保守党等政党。左、右翼是按照政党意识形态不同而划分的。

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坚持共产主义目标,代表劳动人民利益的工人阶级政党。1847年共产主义者同盟创立,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正式把接受科学社会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称为共产党。19世纪下半叶,各国相继成立无产阶级政党,一般命名为社会民主党。后来第二国际分裂,列宁为了同第二国际中各国社会民主党的机会主义相区别,1914年提出要改变社会民主党名称。1918年3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布尔什维克)举行第七次代表大会,正式改党名为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此后,世界各国凡以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建党学说为指导建立的工人阶级政党,不管名为工人党、劳动党或共产主义联盟,通称为共产党。当今世界上保持共产党名称不变的党约140个[5],但其中一部分党不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放弃共产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不再视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1847年6月,世界上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以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名义,正式登上人类历史舞台。1864年,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国际组织——第一国际(也称国际工人协会)正式建立。不久,第一国际中的工人阶级政党分裂,社会民主党和社会主义工人团体主导了这一国际联合组织,史称第二国际。为了与第二国际划清界限,以列宁为代表的各国共产党另行成立了第三国际,亦称共产国际(1919—1943年)。之后还出现第四国际,这只是托洛茨基分子的国际性联合组织(成立于1938年),虽至今在一些西欧、北美及拉美国家活动,但影响不大。目前,世界上的共产主义政党还没有国际组织,但共产党之间的国际交往不断,经常举行国际性会议或论坛,推动了各国共产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社会民主主义政党是宣称信奉社会民主主义的自由、公正、互助等价值观念,主张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进行改良的政党,包括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工党、社会劳动人民党等(社会民主党通常是对以社会民主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政党的泛称)。目前,世界上这一类型的党有250多个,遍布全球各地。“社会民主党”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19世纪40年代。在当时的法国,“民主党”指无产阶级社会主义者,“社会党”指具有社会主义色彩的民主共和主义者,两者联盟,合称社会民主党或民主社会党。1869年德国建立了社会民主工党,后来各国建立的无产阶级政党大都用“社会民主党”这一名称。西欧各国社会民主党大多建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除德国社会民主工党外,英国工党(成立于1900年)、瑞典社会民主党(成立于1889年)、法国社会党(成立于1905年)、奥地利社会民主党(成立于1889年)、意大利社会党(成立于1892年)、西班牙工人社会党(成立于1879年)、葡萄牙社会党(成立于1875年)等也在这一时期相继问世。这些社会党都有自己的历史和发展道路,但有不少地方是共同的,从而形成这一类政党的一些基本特征,并于1889年共同组成了第二国际。19世纪末,欧洲各国社会党仍旧使用“社会民主主义”这一概念来表述党的思想和理论,不过这一时期的社会民主主义概念的内涵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变化,主张用和平的、渐进的方式由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反对暴力革命;提倡一般民主,反对无产阶级专政。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各国社会民主党纷纷支持本国政府进行战争,第二国际破产。一些社会民主党内的左派另建新党,取名为共产党。在此后的工人运动中,共产党和社会民主党成为两类不同性质的政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一段时间,社会党(社民党、工党)为了突出自己的民主主义性质,也为了表明自己与布尔什维主义的对立,更多地用“民主社会主义”来表述自己的思想理论。现在,社会民主主义政党包括社会民主党、社会党、工党、独立社会党、社会劳动人民党等名称的党,均奉行民主、自由、公正、平等的社会民主主义理念。社会党国际是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工党等奉行社会民主主义意识形态政党和组织的国际联合体。据统计现有成员党及组织共有175个,其中有57个成员党分别在53个国家执政。

“保守党”一词最早出现于1817年英国《保守党人》杂志上,主要指维护君主制、君主制原则或正统主义原则的政治力量。当代保守党与历史上支持君主或贵族政府的保守派不同,主要指奉行传统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坚持自由资本主义制度的具有保守倾向的政党。这些党大多强调要实现民主、有限政府、社会正义、个人自由,建设“自由、正义、开放和民主的社会”。当今一些国家的自由党、民主党等均持这样的意识形态。20世纪70年代后,英美等西方保守主义政党在全球大力推行新自由主义,经济上主张实行“有竞争的市场经济”,支持经济全球化进程,反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也反对社会民主主义主张的“第三条道路”,这种主张也被称为新保守主义。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对人民党等保守党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观带来重大冲击,使民众对自由资本主义的质疑上升,但保守党仍极力宣扬其自由、民主、团结、“负责任的社会市场经济”的价值观和理念,力图占据意识形态的制高点。如2009年4月在华沙举行的欧洲人民党第18次代表大会,特别强调右翼保守政党价值观的重要性和有效性。宣称“危机中的资本主义也要好于现实社会主义”,保守党的价值观“终结了冷战”,也一定能带领欧洲走出危机,意图在道义上压倒其主要竞争对手——欧洲社会党。1983年,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美国副总统乔治·布什、德国总理赫尔穆特·科尔等世界上主要右翼保守党的领袖发起成立了以保守党、基督教民主联盟和具有相同信仰的中间及中右翼政党为主的国际性联合组织——国际民主联盟,由于保守党及保守主义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因而也称为保守党国际。该联盟宗旨是,在世界范围内促进民主、自由价值观,支持潜在民主国家中具有相同政治信仰的政党和组织,建立自由、公正和富有同情心的社会。

自由党具有反对保守党的历史传统,在现代政治中则多倾向于中间立场。自由党把自由、责任、宽容、争取人权、社会公正和机会均作为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政治上强调自由、人权和法治,主张建立以个人自由和社会公正为基础的自由社会;经济上主张实行自由市场经济,反对各种形式的垄断和经济保护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一些国家的自由党在各自国内的政治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它们为了加强联合,共同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抵制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影响,于1947年4月在英国召开大会,成立了自由党国际。当时有19个国家的自由党参加了这次大会,大会发表了《自由宣言》,阐述了其自由主义的基本主张。自由党国际从成立到1989年,其成员党仅来自于西欧和加拿大。20世纪70年代,代表大会主要讨论和平与裁军、拉丁美洲、阿富汗、南非、核安全等问题。80年代,主要强调自由。90年代以来,更注重人权问题。2005年自由党国际第53次代表大会修订并通过了《自由党国际章程》,规定自由党国际是由支持自由主义原则并接受该国际1947年《牛津宣言》、《1967年牛津自由宣言》、《1981罗马自由呼吁书》这三个基本文件的政党、团体和个人组成的世界性组织。该国际认为,自由、负责任、宽容、社会公正和机会均等是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要实现这些价值观需要在强大的公民社会、民主政府、自由市场和国际合作之间取得谨慎的平衡。由于自由党在西欧政党体系中的中间地位,它们经常成为执政联盟的伙伴。自由党在西班牙语和英语国家有很大的影响。[6]

民族主义政党以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发展和壮大民族经济为目标,具有鲜明的反帝、反殖民和反封建性质的政党。这类政党早在19世纪欧洲、亚洲、拉丁美洲等被压迫民族的独立运动中成立,如印度国民大会党成立于1885年12月,主要成员是民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20世纪初,该党以圣雄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思想及党的领导人尼赫鲁提出的“印度完全独立”的主张为指导,开展“非暴力不合作”,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成为印度独立斗争的主要领导力量。印度独立后,国大党曾长期执政。成立于1912年的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原称南非土著人国民大会)是典型的非洲民族主义政党,主张通过非暴力斗争来摆脱一切形式的种族歧视和民族压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广大亚非拉新独立或仍在进行民族独立斗争的国家都建立了各式各样的民族主义政党。受当时世界两极格局影响,其中一些党主张走社会主义道路,如20世纪60年代的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虽公开宣称自己根本不同于信奉马列主义的共产党,但仍要在缅甸走社会主义道路,为全体公民建设一个富裕的、具有社会主义、不愁吃穿住的社会而奋斗。一些党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如阿根廷激进公民联盟等一些拉美国家的民族民主政党,主张民主、自由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但强调公平、平等的民众主义。世界上的民族民主政党虽名称各异,思想纲领不同,但都自称代表本民族各阶层的利益,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要求民族独立和国家经济发展。这些党多是代表民族资产阶级的工商业者和部分知识分子的利益,属爱国、民主、进步的力量,为争取民族独立、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传承都作出了一定的贡献,有的党在本国长期执政并取得了显著成就。如非洲的民族主义政党既是在反帝、反殖民斗争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又是民族独立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当今国际舞台上,民族民主政党是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绿党自称是一个不同于资本主义、也不同于社会主义的新型政党。从20世纪80年代的社会运动团体发展到今天比较成熟的具有鲜明政治目标的政党组织,从单一的环保领域走向全面的政治社会领域,发展势头越来越强劲。20世纪后半叶,随着西方生态运动的发展而出现的全球绿色革命,绿党作为一种政治力量在全球崛起。绿党有四个基本主张:生态可持续(Ecological Sustainability)、草根民主(Grass-Root Democracy)、社会正义(Social Justice)、世界和平(WorldPeace),这些主张与传统政党(包括资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有明显区别。多年来,绿党按照“生态优先”、非暴力、尊重妇女权利、基层民主、反核等政策主张,积极开展环境保护活动,对全球环境保护运动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随着势力上升和影响扩大,绿党还积极参政议政,介入各国选举活动。欧洲绿党联合会在1993年正式宣告成立,其宗旨是建设一个环境优美、社会公正的欧洲,并同其他大陆的绿色政治组织加强联系,建立绿党国际和地区性组织,改变了同其他政治组织的力量对比关系。当今,绿党提出的“生态市场经济”“绿色新政”等新理念被欧洲社会广泛接受。绿党抓住民众反映强烈的环保、文化保护等议题,频频组织大规模抗议活动,吸引了一批来自各个社会阶层的精英分子,成功地转型为一个开放、多元的新型政党。尽管一些国家的绿党在人数规模上都相对较小,但其影响不可小觑。在捷克、芬兰、爱尔兰、意大利和拉脱维亚等,都有来自绿党的成员担任政府部长,有的还与其他政党联合执政。全球绿党组织(Global Green,简称GG)是最年轻的政党国际,由各国绿党于2001年联合而成。该组织通常被视为对中左翼政党组织的直接替代,并声称要为政治注入新的内容。全球绿党拥有一个由12名成员党组成的指导委员会(每个大洲有3名成员),按共识原则运作。目前,全球绿党组织(或称绿党国际)在78个国家中有80多个绿党组织成员党,并且在非洲、拉丁美洲、亚太和欧洲等地区有该党的组织联盟。但绿党国际和地区组织只是一个松散联盟,主要是互联网络上的组织,没有完整系统的组织机构和纲领章程,其组织整合主要是由设在欧盟这个大本营的绿党所推动的。

二、现代政党的特征

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深刻阐述了政党的阶级属性和赖以存在的客观基础,揭示了政党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对我们正确理解政党的本质特性及其发展都具有指导意义。但马克思、恩格斯对政党问题的论述基本上是和他们有关阶级和阶级斗争理论联系在一起的,他们把政党看作是阶级斗争工具。到19世纪末,随着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无产阶级政党和资产阶级政党在理论和组织方面日益成熟,已成为不可取代的强大政治力量,政党才开始作为一门理论进入学者研究领域,系统论述政党的著作纷纷面世。综观学者观点,对政党逐渐形成了一些规范性的认识。有学者认为,作为一种客观存在,政党有两个基本特点:第一,它是政治组织,是人们用来控制公共权力的工具;第二,它是社会组织,是人们参与社会政治活动的众多方式中的一个特殊品种。还有学者认为,公共权力(国家或政府)和公民社会构成现代社会的两大要素。这两大要素的互动,推动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政党就是促进这种互动的一种最主要形式。政党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组织。[7]根据以上表述,我们可以看出政党具有以下特点:

1.有明确的政治目标。任何政党都是为了一定的政治目标而组织起来的,只有提出了自己的政治目标,才能称得上政党。政治目标一般包括政权目标和社会目标两部分。政权目标是指党以夺取国家政权和巩固国家政权为目标,历史和现实中的多数政党都把自己上台执政当作长期不懈追求的政治目标。如马克思、恩格斯在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中就公开宣称:共产党人的最近目标,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进行政治统治。由此清楚地看出,共产党的政治目标是要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建立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世界上一些国家的共产党,修改了自己的政治目标,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提法,把通过民主的道路以实现民主参政作为自己的目标。多数资产阶级政党都把参加竞选、争取更多选票和上台执政或参政作为自己重要的政治目标。然而,当今世界上也有一些政党如地方性质的政党、环保主义的政党等,只把自己所关心的地方利益、保护环境、绿色运动等作为自己的政治目标,没有夺取国家政权的目标和要求。除了政权目标外,政党还会制定自己的社会目标,即党关于对社会统治方式和发展目标的看法。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就提出,共产党人的最终目的是废除资产阶级私有制,消灭剥削,消灭阶级,然后一步一步地剥夺剥夺者,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并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然而,当今各国共产党都是根据本国实际来制定自己的社会目标,虽都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最终目标,但在一些具体目标上看法并不相同。如南非共产党根据长期种族统治的历史和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的影响,主张要与非国大合作,开展民族民主革命,争取非洲人的民族解放,摧毁种族统治阶级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建立人民政权的统一国家。[8]还有一些党如乌兹别克企业家和实业家运动——自由民主党的党纲规定,该党代表有产者、商人、企业管理人员的利益,党的基本目标是为企业家和实业界人士的发展创造条件,有效保护其自由和合法权益。[9]

2.有特定的政治纲领。马克思主义认为,一个政党的正式纲领是一面公开树立起来的旗帜,是人们用以判断该党的活动性质与水平的界碑。政党为了有效地组织力量去从事政治活动,必须将自己的政治目标通过政治纲领宣示出来。正因为政治纲领集中反映了政党所代表的阶级、阶层的根本利益,体现了政党的阶级性质,是引领党前进的指南。因此,政纲是现代政党必备要件,如果一个党没有政纲,就算不上真正的政党。政治纲领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提出自己的思想理论,表明自己的政治信仰。传统的共产党都在政治纲领中指出信仰共产主义,宣称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党的指导思想。信仰社会民主主义的政党如德国社会民主党,自称不表述“终极真理”,只提出建立一个自由、公正和互助的社会理想,宣称信仰民主、自由、公正、平等、互助等基本价值理念。一般而言,政党的思想理论都具有意识形态的抽象性和原则性,相对固定和长远。二是提出自己路线方针政策,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这是政党处理党内党外、国内国外各种重大关系和问题的基本主张,包括治理国家和社会的方针政策。由于政党性质和各自所处地位不同,政策主张各有不同,而且会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际情况的变化而不断调整。

3.有比较严密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政党是由不同阶级、不同行业、不同方面的具有共同志向的党员个人组织起来的团体,只有组织起来,才能动员和发挥出党的政治力量。为了凝聚政党力量,发挥政党作用,实现党的奋斗目标,需要建立一套稳定和严密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因此,政党政治是一种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政治行为,其活动基本上是在严密的组织机构和组织规范下进行的。近现代欧洲所出现的政党,从一开始就有比较严密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这是区别于无组织、无纪律的“乌合之众”的一个重要特点。无产阶级政党作为最早一批出现在政治舞台的现代政党,是既具有广泛群众基础又具有严密的组织机构的政党。当时欧洲及其他地区的共产党在创建之初,就有明确的党章党纲,对党员也有严格的纪律要求。沙俄十月革命胜利后所建立的共产党,基本上是按照列宁的建党原则建立起来的。列宁指出,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进的有组织的部队,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由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组成的无产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它应当和广大人民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并取得群众的拥护,必须实行统一的无产阶级纪律,做到组织统一、思想统一、行动统一。列宁认为,“无产阶级在争取政权的斗争中,除了组织,没有别的武器”。[10]共产党必须按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组织起来,包括要有统一的党章、党纲、党纪和领导机构,实行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地方组织服从中央的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成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必须遵循的组织原则。当今世界上多数共产党虽然放弃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但都在党章中对自己的组织机构和纪律检查等相关制度作出了明确规定。组织纪律松弛、党员很少受纪律约束,是奉行保守主义和自由主义的资产阶级政党以及新兴的环保主义等政党的一个主要特点,这些政党往往是选举型政党,其主要任务是组织选举活动。投票结束,政党活动也就偃旗息鼓。如美国的共和党和民主党对党员没有什么纪律约束,成为某个党的党员只要口头宣示即可。这两个党只有在大选前举行一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其全国委员会并不是领导机构,其主席和工作班子只负责帮助本党赢得大选,而党的真正领袖是被党内提名的总统候选人。总统作为政党领袖与该党在国会的领袖不存在从属关系,也不直接领导和控制全党。两党组织松散,对党员也没有党规、党纪约束。

4.有一定数量的政治追随者(包括党员、支持者、同情者等)。由于政党有比较明显的阶级属性和政治特点,因而政党不同于一般的政治团体,往往处于国家政治生活的主导地位。因此,政党除了有核心成员和基本党员外,往往还有不同层次的拥护者和支持者,但世界大多数政党党员人数占国家人口总数比例很小,最少的只有几十人。政党和政治团体有着内在联系,许多政党的背后都有一定的政治团体和群众团体做支撑,许多国家的共产党、社会党、绿党等政党,都相应有一批与本党联系密切的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如工会、青年人联合会及各种协会等,有的还直接成为党的集体成员。如印度国内的几个主要共产党派别各自都拥有一批与己联系密切的群众团体。有的党是直接从群众组织演化来的,如波兰的团结工会,最初只是一个造船厂的工会组织,后发展成全国性组织,逐渐具有政党的特点和功能,最后变成为波兰的一个重要反对党,并在东欧剧变后一度上台执政。

三、现代政党的属性和本质

正因为现代政党是以意识形态划线的,因而其阶级性十分明显。国家产生后,整个社会出现了三大利益集团,即富人集团、中产阶级和穷人集团。三大利益集团从自私利己的人性出发,站在各自的立场上,分别主张个体正义、社会正义和平均正义。这些主张如果一旦通过国家的法律和政策表现出来,就会给各自的集团带来实在的利益。因此,三大集团为了把各自的主张转化为国家的法律和政策,谋取本集团的最大利益,所以掌握国家政权(政府)就成为三大集团各自的政治目标。政党就是这些不同利益输入的中介和桥梁,具有把支持本党的民众的利益与诉求转变为政治纲领并上升为国家意志的能力和作用。民众只有成为政党的一员或投票赞成自己支持的政党,才会有影响公共政策的能力。作为民众利益的表达工具,政党如果离开了民众利益,就会失去生存的土壤,也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因此,政党代表阶级或阶层利益的特点不会改变。

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当时革命的实践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把政党与阶级紧密结合起来,毫不掩饰政党的阶级性,科学地揭示了政党的本质。他们认为,在经济生活中具有不同利益的人群分裂为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各阶级展开阶级间的斗争,而政党就是适应这种斗争的需要,在阶级斗争的一定发展阶段产生出来的。资产阶级政党是如此,无产阶级政党也是如此。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明确指出,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推动运动前进的部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深刻论述了政党的属性和本质,列宁在马克思、恩格斯所奠定的政党理论基础上,深刻论述了政党和阶级的关系,他明确指出:阶级划分是政治派别划分的最根本的基础,它归根到底总是决定着政治派别的划分的。因此他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概括为:“党是阶级的觉悟的、先进的阶层,是阶级的先锋队。”[11]毛泽东也指出:“政党就是一种社会,是一种政治的社会。政治社会的第一类就是党派。党是阶级的组织。我们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主要是由工人和半无产阶级的贫农出身的人组成的。”[12]这些论述都表明,政党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政党本质上是阶级的组织。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或阶层或集团的利益,旨在执掌或参与国家政权以实现其政纲的政治组织。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和理想,力求取得和保持国家政权而进行活动的政治组织。

不同类型政党的阶级属性和作用形式不一样,如无产阶级政党和资产阶级政党的阶级属性完全不同,政党作用也不相同。无产阶级政党代表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利益,反对剥削制度,通过团结和领导广大劳动人民,以实现无产阶级和全体劳动人民的根本利益。资产阶级政党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以维护私有制为己任,它是在资产阶级战胜封建阶级并掌握国家政权后,根据代议制和选举制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从一开始就成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基础,其作用突出表现在通过赢得选举以获取和参加政权,并控制议会或政府,从而继续维护资本主义根本制度。

“政党自诞生之日起,便随着自身的目标和生存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一方面,它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全球的扩展,从欧美向拉丁美洲、大洋洲、亚洲和非洲的大多数国家逐步扩展,变成一种全球性的政治现象;另一方面,从政党群体(party family)看,也经历了一个不断增生和发展变化的过程。”[1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西方国家主流政党纷纷改变传统,淡化意识形态色彩,左翼政党向中间靠近,右翼政党向温和方向倾斜,左、右翼政党的意识形态界限模糊,“左翼不左、右翼不右”,左右趋同,这就是所谓的“全民党”现象。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国家中出现了一种“政党衰弱”的趋势,政党面临着意识形态、组织、功能等全面危机,对政党的贬责重新泛起,甚至出现“逢党必反”的极端现象。

世纪之交,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迁,传统政党的阶级基础发生了很大变化。各国主流政党的注意力从过去专注意识形态斗争,转移到治国理政上来,各党政策主张均集中到民众关切的社会发展问题。在当今信息网络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西方政党“网络党”“媒体党”特征明显,政党的民主功能进一步弱化,政党意识形态色彩更加淡化,日益变成选举机器。有些人以西方传统左、右翼政党的“全民化”为由,指出政党的阶级性不存在了。然而,政党全民化只是一种表面现象,“政策趋同”只是表明不同群体有相似的利益目标,并不是说群体之间没有利益区分了。各党政策可以趋同,但彼此利益不会等同。事实上,当今世界,民众的利益及其政治诉求始终处于各国政治生活的中心。然而,每个公民的利益不可能都直接置于国家政权系统之中,只能通过某种中介来加以转换。民众利益有不同利益群体和个体之分,多且复杂。时下有关“网络党”“媒体党”的称谓,并不是说真有什么网络党、媒体党存在,只是表明当今政党为应对形势变化而采取新的活动方式。为迎合媒体和选民,主动淡化意识形态色彩,走中间道路,并不意味着政党放弃了意识形态。事实上,意识形态上的左与右、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争不会消失,或多或少都会给政党留下烙印。

从我国当前现实看,通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工人阶级在数量、质量和内部结构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私营企业主、自由职业者等新的社会阶层,他们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者,也加入到中国共产党队伍中来了。我们吸收他们入党的前提是他们必须承认和赞同中国共产党的纲领主张,积极投身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所以,这一变化并不意味中国共产党的阶级性变了,我们党没有宣布是“全民党”,也没有改名为社会民主主义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不会改变党作为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利益代表者的阶级属性。

同类推荐
  • 谁在包围中国

    谁在包围中国

    21世纪中国崛起,美国焦虑。两个世界大国都小心翼翼地避免正面的摩擦、冲撞,而背后的暗战却在悄悄进行。一张围堵中国的大网正在亚洲形成,并逐渐收紧。是继续“韬光养晦”,还是借力用力,对美“重返亚太”战略实施反介入和区域拒止?中国面临自己的战略抉择。这是一本分析和还原美国“重返亚太”战略所包藏的深层次意图、策略、起因、可行性,以及它对中国可能造成的影响的书。美国战略转向的真正意图,就在于遏制中国崛起。这是一本回击美国的“中国威胁论”、揭露美国威胁的书。旨在揭示是美国而不是中国才是当今世界乱源的始作俑者,才是亚洲乱局的背后策动者,才是中国之困的真正幕后编网者。
  • 历史与逻辑:中国外交战略发展30年

    历史与逻辑:中国外交战略发展30年

    梳理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政府对外工作各个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并分析了取得这些历史成绩的原因。《历史与逻辑:中国外交战略发展30年》创新性地探讨了以下问题:外交战略的谋划决定外交政策的调整;国家主要领导人的治国风格影响国际战略转向;外交战略变化的动力机制;文化价值观对外交战略的作用;中国外交战略的未来发展等。行文采用图文并茂、史论结合、背景资料补充的写作方式,使其具有一定的深度,又兼可读性,对国际政治及时事问题有兴趣者可资参考。
  • 中国国情报告(2013-2014)

    中国国情报告(2013-2014)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在政治、经济、文化、环境、收入分配等各重大领域进行改革,其改革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无不彰显了新一届的中央领导集体推动政治民主、完善社会体制、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决心。《中国国情报告》从时点和节点入手,全面监测中央政务、地方政务及媒体报道,用最简单、最清晰、更条理、更丰富和更有规律性的信息,全方位立体化地向各级领导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 公共危机管理通论

    公共危机管理通论

    本书主要讲述了: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转型期,由于政治、经济、文化、地理等方面的因素,不同程度的公共危机时有发生。如何有效地管理公共危机,做到预防公共危机、正确处理公共危机、尽力将公共危机危害程度降到最低,这是现代政府面临的紧迫任务,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问题。我国从“非典”事件以后,高度重视公共危机管理问题,从中央到地方都开始建立了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方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实践、方法

    60年的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坚持改革创新,不断深化以教学为中心的各项改革,建立健全党校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是办好党校的强大动力。我们要处理好解放思想与遵守政治纪律、改革创新与继承党校优良传统、改革创新与调动教职员工积极性创造性的关系,形成有利于改革创新的环境氛围,以此为动力不断开创新的工作局面。
热门推荐
  • 咸鱼的修仙生活

    咸鱼的修仙生活

    没有雄心壮志的陈玉明穿越到一个资质平凡的金丹期散修身上,没有国仇家恨,没有修得长生的希望。这是一条咸鱼在青羽大陆的宅男生活。
  •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小博士讲广场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小博士讲广场

    “学生主题阅读空间(自然人文卷)”系列丛书,是一套介绍全世界自然人文地理的丛书。内容包括世界遗产、公园、城堡、瀑布、广场、剧院等。该丛书图文并茂,分类详细,更加方便学生的阅读,是一套很有实用价值的阅读读物。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小学生作文写作技巧

    小学生作文写作技巧

    本书针对小学生在写作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写作技巧,讲授实用方法,让同学们轻松驾驭各类题材作文,为小学生提供写作捷径。另外本书就选材、立意、创新等方面的写作难题,也提供了简单实用的写作技巧。
  • 都市纵横

    都市纵横

    我从来都没想过,我会走到夜店!并且入了这一行!毕业那一年,被女朋友甩,被高富帅侮辱,没有工作,人生陷入谷底....无意之中路过一家KTV,被高额的招聘启事吸引....从此踏上了我从没想象过的生活道路......
  • 吃得好,长得好

    吃得好,长得好

    本书是结合我国中小学生的实际营养现状而制定的平衡膳食指南。内容针对中小学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种营养问题做了详细的讲解,对吃什么食物好,怎么吃才能保证中小学生身体良好发育,也提出了中肯的指导建议。
  • 嫡女有毒,王爷乖乖就寝

    嫡女有毒,王爷乖乖就寝

    传言,他是宁国残暴嗜血的王,曾让四任王妃曝尸荒野,而对于第五位妃,却是万里红妆相娶,势要宠着她,宠着她!传言,她是顽劣不堪的城中恶女,人人嗤之以鼻。那么,重活一世,她就当个名副其实的恶女,毒贱人,斗姨母,踹渣男,一步步将欺她、辱她、负她之人送下黄泉!即使是重生撞上穿越,也要你后悔穿越!至于那个不请自来的前世冤家,她呢,嫁给他,嫁给他,将山河踩在脚底!他说,子裕一生只得一人始终。她想,兮和一生愿候一人始终。
  • 众源之始

    众源之始

    迷雾之中见真知,天下大同无小异。九州天空城,百族飘渺处,若是天下大同岂不乐栽。这是一个自我赎罪的故事,也是两个穿越者的救世……
  • 08年夏

    08年夏

    故事的开始陈曦上传了两张自己参加篮球赛的照片,江回不以为然,心里只有健身事业和长腿姐姐,后来陈曦和江回打了一场球,陈曦一个三分投进了江回心里,江回"真香!"
  • 重生之科比再战NBA

    重生之科比再战NBA

    科比的灵魂寄生!再次征战NBA!科比朝着第六座总冠军一路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