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回忆起来,在父亲和娘舅之间,他确实更加倾慕娘舅,长大后尤其工作以后很多事情更喜欢和娘舅沟通。和自己父亲只是很一般的父子亲情,没有那种父爱如山那种深沉和厚重的爱意。而娘舅也是,对于跃这个外甥也有一种超过自己儿子的赏识和关爱,行医这条路并不好走,他能够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娘舅给他了很多提点。甚至他的娘舅自己也公然承认,相比自己的儿子,于跃在外在整体面貌和内在的脾气性格,和他更相似。真是所谓“外甥多像舅”吧!谁说他母亲“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了?养的儿子活生生就是娘家兄弟的翻版嘛!于跃血型都不随爹不随娘,父亲A型母亲B型,而他却是O型?娘舅也是O型。他还是rh阴性,父母都是阳性,他却是阴性,怪胎一枚。他就是人群中的1%——熊猫血。
外甥和娘舅就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情谊。这外甥在行医过程中在临床处理某些事情上,他果断冷静、大刀阔斧,活脱脱一个年轻时候的自己。比如在面对弄丢稿子这种突发件事,他马上能够让自己缓过来,能够妥善地应对和处理。还真的是“玩得了刀子,耍得了嘴皮子”,真是有两下子。
舅舅这么多年来这么关爱于跃,还有另外一个原因,不便向人细述的原因。这一生他亏欠自己的姐姐太多了,姐姐大他两岁,读书高他两届。当年知青插队的时候,如果不是姐姐去了农村,他不会留在市区,留在自己父母身边。后来恢复高考以后,他顺利地考入了医科大学,在那个百废待兴的时代,他很快成长为一名独挡一面的医生。与此同时,从小和他情同手足,从小学习更出色更得父母疼爱的姐姐,却在农村结婚生子,慢慢地消逝着她的青春。当他拼命抓住青春的尾巴恋爱结婚时,在工作岗位上意气风发的时,姐姐却意外失去了自己的一双儿女,她一度痛不欲生。
那一年,在他儿子出生半年后,于跃也出生了。他们姐弟暗暗地下了决心,父母只生我们姐弟两个,我们姐弟都只有一个儿子,就把表兄弟当亲兄弟吧!我这个娘舅,更会把于跃当作自己的亲生儿子看待。于是很多年后,他这个外甥真的像子承父业一样,继承了娘舅的衣钵。
后事办完后,大家逐渐逐渐缓过来了,毕竟不是暴病身亡,大家都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二月中旬梅花正在陆续进入盛花期,陈怡时差也调整过来了。娘舅提议,要不我们出去赏赏梅散散心吧!没问题,“逝者长已矣,生者如斯夫”。
舅舅带上了他的大孙女,舅妈要照顾她高龄的长辈走不开,加上于跃家三口人,正好坐满一台车。他们就向着苏州出发了,一百来公里路,于跃和娘舅一人开一半,从松江到苏州市区,昆山服务区如厕休息十分钟,一个半小时就搞定。
中午他们去苏州的某家面馆吃姑苏面,苏州人吃面是有传统的,老苏州们把喝茶,吃面,听评弹当成了每日的必修课。苏州人的一碗汤面,早已超出了一顿简单的饭的范畴,且早已深深融入了“苏式生活”之中。但是游客熙熙攘攘,是感觉不到这种氛围的。大家对下午的行程有分歧,于跃和陈怡想去同德里,而母亲和舅舅则想去爬山。于是大家兵分两路,舅舅开着车子去了穹窿山景区,小夫妻则留在市区。反正苏州也不大,大家晚上去农庄会合就是了。
于跃和陈怡各自用自己的支付宝打开了路边的公共单车,苏州没有摩拜,但是路边的有桩单车小绿使用起来也很方便。这样暖洋洋的天气,悠悠然地骑行在苏州市区,穿过山塘街一路听着吴侬软语,想来“微旅游”就该是这样的吧!很快骑行到了《都挺好》的取景地同德里,据说这里原来只是一个普通的巷子,但是有一定的年代历史了,因为《都挺好》的热播,这里成了旅游景点,来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他们把“小绿”锁好了,准备对同德里深入探访一番。
虽然,电视剧里看起来同德里有一种时代感和穿越感,实际上你真正行走在巷子里边的时,你发现这只是一条五分钟就能走完的小巷子。大家行走在这条小巷子里,很多游客用手机放的那首《叮咛》,更多的是引发大家对这个时代的亲情和养老的一种思考。
陈怡靠在他身边说:“爸爸就这么走了,剩下三个也陆续进入老年期了,我们还没有孩子。我们马上上有老下有小,我们两个人至少要管三个老人,一个孩子,你想想我们今后这日子吧!”
“孩子没有就没有呗!你这叫‘皇帝不急太监急’啊!反正我不急,我妈也不急,”对孩子的态度,他就是这么满不在乎的。
“其实你还太年轻,我们几个长辈都是急的。只是没当面给我们施加压力而已。你看看你母亲带着舅舅的孙女,多开心啊!我离35岁高龄产妇的 deadline,越来越近了,”陈怡是急得不行了。
“妞啊!你能不能乖点?你还嫌我哭得不够吗?至于孩子嘛,我这两个月好好封山育林,等你五月份回来后,我们就好好努力呗!没准儿和第一次怀孕一样,无心插柳一次成功。正好12年了,我们那可怜被扼杀的孩子啊,你快快投胎回来找我们啊!”于跃在她额头吻了一下,他就是经常油腔滑调,自诩“奔四的老男孩”。
这一下午他们又骑着自行车去虎丘浪了。虽然都是故地重游,想起多年前乘着高铁,来这里试穿嫁衣买了婚纱,真是一笔浪漫美好的回忆。在虎丘景区的流连忘返又触景生情,让连日来充斥在心头悲伤沉闷的心事,真的慢慢地卸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