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工匠用一种犀利的、几近明察秋毫的眼光看出,钟表发条的每一道制作工序还可以改进;每一个加工步骤还能更完善;金属质地还可以精益求精,它的每一条纤维、每一个纹理都能做得更完善。于是,他采用了许多精加工和细致锻冶的工序,成功地把他的产品变成了几乎看不见的精细的游丝线圈。一番艰苦劳作之后,他梦想成真,把仅值1美元的铁块变成了价值100万美元的产品,同样重量的黄金的价格都比不上它。
但是,铁块的价值还没有完全被发掘,还有一个工人,他的工艺水平已是登峰造极。他拿来一块钢,精雕细刻之后所呈现出的东西使钟表发条和游丝线圈都黯然失色。待他的工作完成之后,你见到了几个牙医常用来勾出最细微牙神经的精致钩状物。1磅这种柔细的带钩钢丝,如果能收集到的话,要比黄金贵几百倍。
此刻,你一定会对铁块的潜力产生新的认识吧。当铁块被当作废铁被孤零零地扔弃在垃圾堆里时,你是否曾经思量过它有着未被开发的巨大的价值?其实,故事中的铁块就是你自己,故事中的工匠也是你自己。一个人要成为有多大价值的人才,取决于你对自己的锻造。一块质地粗糙的铁块经过千锤百炼之后,会变得更硬、更纯、更有韧性,成为非常有价值的可用之材。而一个由肉体、思想、道德和精神力量完美结合在一起的人,同样经过千锤百炼之后,他又会产生多么大的价值呢?你也要学工匠把你自己这块材料加工成器,自觉地接受生活中各种痛苦的考验,生活中逆境的打击、贫困与痛苦中的挣扎、灾难与丧失之痛的刺激、艰苦环境的压迫、忧患焦虑的折磨、令人心寒的冷嘲热讽、经年累月枯燥的教育求索和纪律约束带来的劳累,你经受住并与之斗争,你在各种挑战中,独具匠心、锲而不舍地锻造自己,最终,生活的各种磨砺只会促使你更强大,更魅力非凡,更超凡脱俗。
那些逃避考验与磨难的人是懦夫,是庸人,是无药可救的失败者。一块铁经过日晒雨淋就会生锈,变得毫无价值;人的意志也一样,如果不经常努力去完善它、考验它、增强它的韧性,它也会腐蚀掉。
做一个像马掌一样相对普通的铁块并不是难事,但是要提高人生这个产品的价值就绝非等闲之事了。很多人都认为自己的天赋低劣,不如别人。但只要你愿意,通过耐心苦干、学习和斗争,就可以把自己从粗笨的马掌千锤百炼成精细的游丝。只要持之以恒、坚忍不拔,就可以把原材料的价值提升至令人难以置信的程度。
运用自我激励的力量
自我激励,即激发自己、鼓励自己,自己激发自己的动机,充实动力源,使自己的精神振作起来。自我激励之所以能够培养精神力,在于自励能够激发你成功的信心与欲望,从而使你具备一往无前的动机。
自我激励是激励的一种。有没有激励,人朝目标前进的动力是很不一样的。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的研究表明,一个没有受到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出90%,相当于前者的3~4倍。可见,自我激励不仅对培养精神力,而且对开发潜能也大有影响。
在现代社会中,学会自我激励是很重要的,这是因为剧变的社会既为人们创造了大量的发展机会,也为人们设置了种种的“陷阱”。当人们处于顺境时,一般容易兴高采烈,甚至忘乎所以;而当人们陷于逆境时,往往不知所措、消极悲观。想干一番事业,干出一点成绩来,也许就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挫折、打击会突然降临到你的头上,流言飞语、造谣中伤会接踵而来,如果碰到一些很会耍心计、玩权术的顶头上司,那么难堪的小鞋、莫名其妙的打击,就会一个接一个。此时,尤其需要自励,使自己保持一颗平常心,重新取得心理平衡,使精神振作起来,保持自己旺盛的斗志。
对于那些精神力不是很强,稍有一点“风吹草动”、稍稍遭到失败就无法忍受的人,特别需要使用自我激励这种辅助手段来培养精神力。
那么,怎样运用自我激励来培养精神力呢?
首先,必须学会正确认识自己。古人曰:“君子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自知也。”认识自己就是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不将长处当短处,不将短处当长处,绝不护短,绝不自己原谅自己。只有知道自己遭到失败、挫折的原因在哪儿,才会有的放矢地重新起步,也才有可能培养你的精神力。
怎样认识自己的短处呢?认真反省是一个关键。
自我激励的重要因素是要自己看得起自己。许多人有这样一个毛病:风平浪静时,自贵、自爱甚至自夸得不得了,一遇到问题,就妄自菲薄、自暴自弃、消极颓废,有时甚至还想用一些激化矛盾的方式进行对抗。为什么会这样?其实就是因为自己的内心过于自卑、过于自馁,认为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什么都干不了。因此一定要自尊,要采取切实措施自己帮助自己,这是自我激励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也就是说,在遇到挫折失败之后,在认真吸取教训的基础上,重新设定奋斗目标,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拟定可行性的计划,用一点一点的成功来激励自己,用社会的承认来增强信心,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前进。
只要你认真地抱着希望,“我希望自己能成功”,或是“我希望自己成为首屈一指的人”,你就一定能找到成功的方法,这就是“贾金斯法则”。
贾金斯博士说:“睡眠之前留在脑海中的知识或意识,会成为潜意识,深刻地留在自己的脑海中,并可转化成行动力。”
这个原则经常被我们应用在生活之中。例如,明天要去旅行,必须早上5点钟起床,可是家里又没有闹钟,在这种情况之下,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入睡,生怕自己睡过了头。
结果,早上果然5点钟准时起床。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种靠着潜意识控制自己生理时钟的例子,一年总有几次。
再例如,有些人每晚临睡前一定要看一点书,这就是利用心理学上的记忆原则来增强记忆。
同样,我们可以将贾金斯法则应用在自我激励和精神力的培养上面。
如果你认为自己的意志薄弱,那就对自己说:“我一定可以加强自己的意志。”例如,你看到一位很有希望的顾客,你就假想自己很成功地和这位顾客签约的情景。只要你有信心,这种自信心就能让你成为很有魅力的人。这样,每晚就寝前想一次,你就能培养自信,锻炼精神力。
从睡眠中收获智慧
我有一位做资深记者的朋友,她曾在报纸上写过不少文章清晰而完整地介绍了这种工作方式。她本人就经常利用这种方式来工作。一天晚上她接到通知要编辑一篇第二天早上就要用的文章,这篇文章很重要而且需要不少相关的专业知识,而她对这方面几乎是一无所知,她想了不少办法去获取专业信息却基本上都徒劳无功。
尽管她的工作态度极为认真,但以她的能力而论这项工作难度颇大。差不多已经陷入绝境的她决定就寝,把所有的麻烦都抛诸脑后美美地睡上一觉。她一觉睡到大天亮,醒来后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前一天晚上留下的工作。她安静地躺了几分钟,在她静卧的时间里,脑海中仿佛出现了已经完成的文章,她跳起来跑到书桌前衣服也没换就开始奋笔疾书,脑中思绪绵绵不绝,从写字的速度看,她根本就是在抄写。
精神有着固有的活动轨迹,只有在其他思维对其产生影响后才有可能会发生改变,进入另一条轨道。既然熟睡中的人身体是不动的,而精神却是活动的,那么当人进入睡眠状态后,它们必定会有某个固定的活动方向。若能找到它们的活动轨迹并将意识也纳入其中,就能反映出它们的活动成果。有些悟性高的人可能很快便可以做到,有些人则很久也做不到这一点。无论如何不要心急,不要灰心,只要你坚持总会有成果的。
这样做可以选择性地决定意识的工作内容,把睡眠时的收获提升到最大。很多时候睡眠状态比清醒状态的更能发挥出人内在的潜力,接收事物的能力也更强。因此我们有必要多做练习掌握在睡眠状态下控制精神活动的方法,让它们依令行事,这样才可以说我们已经彻底掌握了自己的生命。
同理,当我们处于睡眠状态时,我们身体上的感官虽然已经全部关闭无法再与物质世界取得联系,但我们精神上的感官却变得更加敏感,能够感受到比清醒时更多的东西。许多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下面描述的感觉:当你渴望得完成的事件正沿着你预想的方向发展时,你感觉到的信息会给你带来满足感和成就感,例如,当你遇到一件并不确定走势的事件后,休息时你的头脑就比较容易宁静的状态。
你休息的时候越平静、安宁、祥和,越有利于你对精神的控制,越容易获取到你渴望得到的信息。把恐惧或不良的预感从脑中驱走,因为“宁静和自信会让你变得强大。”把你的渴望或者愿望深深地刻在精神上,那么当你醒来的时候就会美梦成真。在你醒来的那一刻,残留在意识中的内容并不会马上消失,抓紧时间把它们记录下来,这可是你的精神在睡眠期间的劳动成果。它们清楚地记录并见证你的精神活动,养成每天醒来后都回忆一下精神活动的习惯吧,日积月累随着你能力的增强,精神活动的成果会越来越丰硕。
不要对自己的渴望之情心生恐惧,试着运用你的意念力从多个方向来解决问题,不要把压力都集中在一点上。把体内所有的力量都激活并融合在一起,让它们帮助你实现愿望吧。只要你真心诚意地循天道行事,就不会遗漏掉任何捉住美好事物的机会。有智有谋,有理有力,则事无不成。
什么是睡眠
随着时代的变迁,随着人们认知水平的发展,睡眠有着不同的定义。
现代科学普遍认为,睡眠是指大脑为了将刺激分配给相关神经细胞,让兴奋点暂时转移到原来兴奋强度比较弱的神经细胞,并由这些细胞接替负责人体的大部分生命活动,而之前的大部分神经细胞屏蔽刺激对其的作用的必要过程。精神疲劳体现为待处理的刺激联结过多,人在本能上具有对刺激的不安、紧张和焦虑,睡眠起到消化这些刺激的作用,这就表现为缓解疲劳、而睡眠质量不高是指屏蔽度不够或睡眠时间不足以充分消化刺激联结的现象、嗜睡则是病态的过多过久屏蔽。
与觉醒状态相比,睡眠的时候人与周围的接触停止,自觉意识消失,不再能控制自己说什么或做什么。处在睡眠状态的人肌肉放松、神经反射减弱、体温下降、心跳减慢、血压轻度下降、新陈代谢的速度减慢,胃肠道的蠕动也明显减弱。但是,人在睡眠时脑细胞发放的电脉冲并不比觉醒时减弱。这证明大脑并未休息。
睡眠是高等脊椎动物周期出现的一种自发的和可逆的状态。正常人脑的活动,和所有高等脊椎动物的脑一样,始终处在觉醒和睡眠两者交替出现的状态。除了周期性这一特征外,睡眠还有可逆性和自发性。前者指睡眠状态能被外界或体内的较强刺激唤醒;后者则表示睡眠的发生是内源性的,尽管它有时在一定程度上受环境和一些化学因素的影响。有人研究,在睡眠过程中周期性地出现梦,并伴有独特的生理表征,有人认为梦是独立于觉醒和睡眠之外的第三种状态。其实这三种状态有着内在的密切联系,如长时间觉醒会导致“补偿性”睡眠和梦的增加。
睡眠一直是人们感兴趣的研究课题,因为人的生命约有1/3是在睡眠中度过的,并且睡眠可以恢复精神和消除疲劳。睡眠是大脑的主动活动过程,而不是被动的觉醒状态的取消;脑内许多神经结构和递质参与睡眠的发生和发展。但至今对睡眠的起源、发生和发展的机制,互相转换的生理基础以及睡眠如何消除疲劳等重要问题仍然不甚了解。
有效地利用你的睡眠
一位因研究人类学而闻名于世的朋友曾告诉我,他不只一次经历过午夜梦回猛然醒来时,头脑里会出现许多研究内容或冒出奇特灵感的事情。而且他躺下的时候心底越是宁静,醒后的效果越佳,得到的收获越大。许多出彩的计划都是这样产生出来的,可以说没有睡眠中的思考就没有他今天的成就。至于为何会如此却无从考究,其实直到今天这依然是个谜一样的问题。